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冰设备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冰设备需要靠近水源管道和/或下水管道,以便于就近为制冰设备提供制冰液体(例如水)或者排出制冰废水,这使得制冰设备使用范围受限,制冰设备装卸工序复杂(例如制冰设备需要与水源管道和/或下水管道连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设备及制冷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冰设备使用范围受限,制冰设备装卸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冰设备,所述制冰设备包括壳体、过滤组件以及供液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供液组件形成有第一储水空间和第二储水空间;

当所述供液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储水空间与所述第二储水空间分别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制冰设备包括纯水组件,所述纯水组件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用于储存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处理后的水;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和增压部,所述第一储水空间经由所述增压部与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空间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用于回收经由所述过滤部处理后的过滤废水。

优选地,所述制冰设备还包括制冰组件和制热组件,所述纯水组件分别与所述制冰组件和所述制热组件连通;

沿第一预定方向观察,所述制冰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预定方向的第二预定方向延伸,所述供液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预定方向的第三预定方向沿,所述第二预定方向与所述第三预定方向垂直,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制冰组件两者围设的空间,在第二预定方向上,所述制热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背离所述供液组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制冰设备包括控制部;

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均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的接触感应部、第一液位检测部和第二液位检测部,所述接触感应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供液组件之间,用于检测供液组件是否设置于壳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水空间内,所述第二液位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水空间内;

所述纯水组件包括第三储水空间以及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的第三液位检测部,所述第三液位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储水空间内;

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制冰部、第四储水空间以及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的第四液位检测部,所述制冰部与所述第四储水空间两者沿所述第一预定方向设置,所述制冰部与所述第四储水空间连通,所述第四储水空间与所述第三储水空间连通,所述第四液位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储水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制冰设备还包括:

第一水质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水空间;

第二水质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储水空间;

第一杀菌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储水空间;

第二杀菌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储水空间;

第三杀菌部,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储冰部,所述储冰部设置于所述制冰部与所述第四储水空间之间,所述第三杀菌部设置于所述储冰部,所述储冰部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水质检测部、所述第二水质检测部、所述第一杀菌部、第二杀菌部以及第三杀菌部五者分别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热组件包括制热部、第五储水空间以及温度检测部,所述制热部和所述温度检测部两者均设置于所述第五储水空间,所述温度检测部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

所述制冰设备还包括压缩组件,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压缩组件通信连接,所述供液组件设置于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一预定方向上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压缩部、蒸发部以及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所述蒸发部经由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压缩部连通,所述蒸发部设置于所述制冰部,用于制冰。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凝结部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控制部通信连接,所述凝结部经由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压缩部连通,所述凝结部设置于所述第五储水空间。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反渗透过滤部和活性炭过滤部;

所述壳体包括出冰口和出液口,所述出冰口与所述制冰组件连通,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制冰组件和所述制热组件连通,所述出冰口与所述出液口两者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在所述第二预定方向上的一端,所述一端远离所述供液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冰设备,因而,具有该制冰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制冰装置,当供液组件与壳体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储水空间与过滤组件连通,为制冰装置提供制冰用水源,第二储水空间与过滤组件连通,可以将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后产生的废水回收至第二储水空间内,通过壳体与供液组件两者可拆卸连接,实现第一储水空间补充水源和第二储水空间排空废水,有效延长了制冰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制冰装置可以不再受水源管道和/或下水管道的限制,同时也避免了制冰装置管道装卸的工序,降低了制冰装置的装卸成本。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设备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设备的另一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沥水盒;120-散热口;200-活动水箱;210-原水箱;220-重水箱;310-反渗透过滤器;320-活性炭过滤器;330-水路板;400-制冰组件;410-制冰盒;420-储冰部;430-冷水箱;500-纯水箱;600-集热器;610-第一蒸发器;620-第一冷凝器;700-增压泵。

F1-第一预定方向;F2-第二预定方向;F3-第三预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制冰装置及制冷系统。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设备包括壳体100、过滤组件以及活动水箱200,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供液组件与所述壳体100可拆卸连接,活动水箱200形成有原水箱210和重水箱220。当活动水箱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时,所述原水箱210与所述重水箱220分别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如此,当活动水箱200与壳体100处于连接状态时,原水箱210与过滤组件连通,为制冰装置提供制冰用水源,重水箱220与过滤组件连通,可以将经由过滤组件过滤后产生的废水回收至重水箱220内,通过壳体100与活动水箱200两者可拆卸连接,实现原水箱210补充水源和重水箱220排空废水,有效延长了制冰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制冰装置可以不再受水源管道和/或下水管道的限制,同时也避免了制冰装置管道装卸的工序,降低了制冰装置的装卸成本。

如图1所示,将图中示出的F1方向定义为第一预定方向,F2方向定义为第二预定方向,F3方向定义为第三预定方向,以图1至图5示出的方位为例,第一预定方向F1可以为重力方向,第二预定方向F2和第三预定方向F3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

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活动水箱200可以形成长向方向为第一预定方向F1的长方体箱体,该长方体箱体内设置有隔板,将活动水箱200分隔成原水箱210和重水箱220,如此便于水箱的集成,以节省水箱占用的空间。

可选地,壳体100可以形成与上述长方体箱体形状相匹配的缺口,用于放置上述活动水箱200。具体地,该缺口由沿第一预定方向F1(即图中示出的重力方向)延伸的立面和沿第二预定方向F2延伸的平台围设形成,如图5所示,重水箱220的底部形成有废水进口,原水箱210的底部形成有水源出口,相应的上述平台形成有与废水进口对接的废水管和与水源出口对接的进水管。

优选地,所述活动水箱200可以包括接触感应部,该接触感应部可以设置于上述平台,接触感应部可以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以使得控制部获取活动水箱200的设置状态信息。可选地,感应接触部可以形成为接触开关、光电开关等。

优选地,如图5所示,活动水箱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液位检测部和第二液位检测部,第一液位检测部和第二液位检测部两者可以分别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第一液位检测部可以设置于原水箱210的内壁,用于检测原水箱210的水位,使得控制部可以获取原水箱210液位信息。类似地,第二液位检测部可以设置于重水箱220的内壁,用于检测重水箱220的水位,使得控制部可以获取重水箱220液位信息。第一液位传感器可以形成为第一浮球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可以均形成为第二浮球液位传感器。

在实施例中,如图2至5所示,上述过滤组件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反渗透过滤器310和活性炭过滤器320,以提高制冰用的水的质量,使得制冰装置制成的冰块可以达到食用的标准。

进一步地,过滤组件还可以包括增压泵700,上述进水管经由增压泵700与反渗透过滤器310连通,以保证反渗透过滤过程中的水压,提高过滤效率。

可选地,如图3所示,过滤组件还可以包括水路板330,上述反渗透过滤器310、活性炭过滤器320、增压泵700、废水管以及下述纯水箱500五者均经由该水路板330实现连通,如此实现了过滤组件的管路的集成,进一步缩小制冰装置的空间,水路板330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描述的水路连接关系获知水路板330的结构,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2所示,制冰装置还可以包括纯水箱500,纯水箱500经由上述水路板330与活性炭过滤器320连通,使得依次经由反渗透过滤器310和活性炭过滤器320过滤后的水储存至纯水箱500。

优选地,制冰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水质检测部和第二水质检测部,第一水质检测部可以设置于原水箱210内,第二水质检测部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储水空间,第一水质检测部和第二水质检测部两者可以分别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以通过监测比较原水箱210和纯水箱500两者的水质状态,以获取上述反渗透过滤器310和活性炭过滤器320的滤芯状态,以实现制冰装置自动提醒更换滤芯的功能。可选地,第一水质检测部和第二水质检测部两者可以均形成为TDS水质传感器。

相似的,纯水箱500还可以包括第三液位检测部,该第三液位检测部设置于纯水箱500的内部,用于检测纯水箱500内的水位,该第三液位检测部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使得控制部可以获取纯水箱500的水位状态。

在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组件400,上述纯水箱500与该制冰组件400连通,以为制冰组件400制冰提高水源。

具体地,如图2所示,制冰组件400包括沿第一预定方向F1设置的制冰盒410和冷水箱430,制冰盒410可以设置于冷水箱430的正上方,以进一步压缩制冰组件400的空间。上述纯水箱500与冷水箱430连通。可选地,制冰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一水泵,冷水箱430可以经由该第一水泵与制冰盒410连通,为制冰盒410供水。

优选地,该冷水箱430可以形成有冷水出口,以实现制冰装置对外提供直饮常温水的功能。

进一步地,该冷水箱430内可以包括第四液位检测部,该第四液位检测部同样与下述控制部连通,用于使得控制部获取该冷水箱430的液位信息。

优选地,如图2所示,制冰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储冰部420,该储冰部420可以设置于上述制冰盒410与冷水箱430之间,进一步压缩制冰组件400的空间的同时,上述制冰盒410可以利用重力仅通过翻转便能实现冰块从制冰盒410到储冰室的转移。储冰部420可以包括储冰盒、出冰部和出冰口,出冰部可以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以实现控制出冰部将储冰盒内的并送出出冰口。储冰盒、出冰部以及出冰口三者的结构以及出冰原理为制冰装置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可选地,储冰盒可以设置沿第一预定方向F1贯穿的渗液孔,如此,在重力作用下便能使储冰部420的融水流回冷水箱430,防止融水加速储冰部420内的冰块融化的现象发生的同时,有效利用了融水的冷量。

优选地,制冰装置可以第一杀菌部、第二杀菌部以及第三杀菌部。第一杀菌部可以设置于纯水箱500内,第二杀菌部可以设置于冷水箱430内,第三杀菌部可以设置于储冰部420内,以实现制冰装置的纯水箱500、冷水箱430以及储冰部420三者的杀菌功能,提高制冰装置的冰块的食品安全。下述控制部可以分别与第一杀菌部、第二杀菌部以及第三杀菌部三者通信连接,以控制第一杀菌部、第二杀菌部以及第三杀菌部三者的开关。优选地,第一杀菌部、第二杀菌部以及第三杀菌部三者可以形成为紫外线杀菌灯。

在实施例中,如图2至5所示,制冰装置还可以包括制热组件,上述纯水箱500与该制热组件连通,为制热组件制热水提供水源。该制热组件可以形成有热水出口,以实现制冰装置对外提供热水的功能。

可选的,制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第二水泵设置于纯水箱500与冷水箱430之间,第三水泵设置于纯水箱500与制热组件之间,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两者均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实现冷水箱430和制热组件的自动上水。

具体地,制热组件包括集热器600,该集热器600内形成有过水空间。可选地,该过水空间内可以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集热器600均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以实现对过水空间内的热水温度的控制,优选地,该集热器600可以形成为厚膜电热管。

此外,所述制冰设备还可以包括压缩组件,下述控制部与该压缩组件通信连接。

优选地,该压缩组件可以包括压缩机、蒸发器、第一冷凝器620以及第一电磁阀。该压缩机、第一蒸发器610以及第一冷凝器620三者连通,其中第一蒸发器610与压缩机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池阀,该第一电磁阀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实现制冰的控制。第一蒸发器610可以设置于上述制冰盒410内用于制冰,压缩机与第一冷凝器620两者可以设置于上述平台的下方,所述壳体100的与第一冷凝器620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散热口120,以便于第一冷凝器620的散热。

优选地,压缩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凝器和第二电磁阀,该第二冷凝器可以设置于上述过水空间内,第二电磁阀可以形成为三通电磁阀,上述第一蒸发器610、第一冷凝器620和第二冷凝器三者可以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实现对制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利用,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实现将第一蒸发器610内气化的制冷剂传送至第二冷凝器用于对过水空间内的液体加热,实现了制冰装置余热的再利用。

可选地,压缩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蒸发器,上述第一电池阀形成为三通电磁阀,第一蒸发器610、第二蒸发器以及压缩机三者经由该第一电磁阀连通,该第二蒸发器可以设置于冷水箱430内,用于给冷水箱430内的水制冷,实现制冰装置对外提供冰水的功能。

优选地,冷水箱430内形成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下述控制部通信连接,以实现对冷水箱430内的水的温度的控制。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上述制冰组件400沿第二预定方向F2延伸,上述活动水箱200沿第三预定方向F3延伸,上述过滤组件置于活动水箱200和制冰组件400两者围设的空间内,如此便于水路的集成,有效提高制冰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第二预定方向F2上,所述制热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的背离所述供液组件的一端,如此,便于将热水出口、冷水出口以及出冰口集成于制冰设备的一侧。

更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0的左上端形成有凸部,上述出冰口、热水出口以及冷水出口可以均设置于该凸部的下表面。该壳体100还包括沥水盒110,该沥水盒110与上述下表面相对的设置,如此,防止热水出口和冷水出口出水时因对接不准出现液体满溢的状况发生。

在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制冰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部。优选地,该控制部可以形成为触屏控制器,以便于显示上述制冰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原水箱210液位信息、纯水箱500液位信息、冷水箱430液位信息、过水空间水温信息、冷水箱430水温信息、滤芯状态信息等。该触屏控制器可以设置于上述凸部,以便于使用者操作使用。

在以上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以图1至图5示出的制冰装置为例进行描述,以下将具体描述制冰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制冰过程:触屏控制器触发制冰指示,第四液位检测部反馈冷水箱430液位信息、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冷水箱430水温信息,若水位不足,触屏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为冷水箱430供水。若水位充足则触屏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一蒸发器610开始制冰,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制冰,制冰盒410翻转将冰块落入储冰盒内,此时触屏控制器提示完成制冰,触屏控制器驱动出冰部将制出的冰移至出冰口,完成制冰过程。

制热水过程:触屏控制器触发制热水指示并设置需要热水设定温度,第三液位检测部反馈纯水箱500液位信息,若水位不足,则触屏控制器控制增压泵700为纯水箱500供水。若水位充足则触屏控制器控制第三水泵向过水空间泵水,并控制集热器600和/或第二电磁阀为过水空间内的水加热,此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过水空间内水温,直至水空间内水温达到热水设定温度,提示完成制热水。

制冰水过程:触屏控制器触发制冰水指示并设置需要冰水设定温度,第四液位检测部反馈冷水箱430液位信息、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冷水箱430水温信息,若水位不足,触屏控制器控制第二水泵为冷水箱430供水。若水位充足则触屏控制器控制第二蒸发器和第一电磁阀为冷水箱430制冷,此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冷水箱430内水温,直至冷水箱430内水温达到冷水设定温度,提示完成制冰水。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冰设备,因而,具有该制冰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470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