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刹车马达壳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刹车马达在装配过程中,定子绕组装入电机机壳属于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工位,此关键工位需要先把电机机壳加热到180℃左右,使得电机机壳内圈受热膨胀,然后将定子绕组装配到电机机壳内部,电机机壳冷却后收缩与定子绕组紧密配合。

目前电机机壳的加热方式大多采用加热炉加热,即通过封闭式的电加热炉,将电机机壳放入炉内,设定好温度后启动加热设备,通过电热管的发热对电机机壳进行加热,该方式可一批次加热多个电机机壳,但是由于加热炉为封闭式结构,不能实现自动化的上下料,需要有人工来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难以配合电机生产线进行自动化生产,影响了电机的自动化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刹车马达壳体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载刹车马达壳体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及其上设置的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所述工作台上水平铺设有两条平行且间隔布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滑动组件和装夹组件,所述装夹组件用于装夹电机机壳,所述滑动组件带动装夹组件在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加热工位旁侧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位于加热工位正上方设置的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加热工位下方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用于顶升装夹组件上升使电机机壳罩设在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外,所述加热工位旁还设置有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红外测温探头用于监测电机机壳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利用顶升组件顶升装夹组件上升使电机机壳罩设在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外,再通过滑动组件带动装夹组件在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之间往复运动,实现加热工序的自动上下料,适配于电机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大大提高电机的装配效率;再者,设置两个线圈,第一加热线圈对电机机壳内装配定子组件的内圈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线圈电机机壳内定子组件旁边的内圈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整个电机机壳受热均匀,避免电机机壳因受热不均产生裂纹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均为铜管绕制的线圈,其内管孔为冷却水通路,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的两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的水冷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采用铜管,其内设置冷却水通路供冷却水流动,实现对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的冷却散热,避免线圈过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其中一端的铜管外壁焊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的一端焊接,使得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串联在一起,可保证两个线圈同时通电,从而进一步保证电机机壳受热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U形滑动座,所述导轨旁侧平行布置有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的滑座与U形滑动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电动滑台用于驱动U形滑动座在导轨滑动,保证U形滑动座运动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装夹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在连接板上的装夹头,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U形滑动座上对应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孔套在连接柱上构成连接板与U形滑动座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孔与连接柱的配合,使得连接板与U形滑动座在水平方向上构成限位配合,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板可以相对于U形滑动座上下运动,从而便于顶升组件顶升装夹组件向上运动,使电机机壳罩设在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外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台台面下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方设置有顶升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伸缩杆端部与顶升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板、电动气缸和顶升板,通过电动气缸驱动顶升板上下运动,从而顶推连接板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端部与顶升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套筒和导向柱,对顶升板的上下运动起到限位导向作用,使得顶升板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运动,避免顶升板倾斜造成电机机壳倾斜从而影响加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位于导轨两侧设置有若干产品感应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若干产品感应传感器,可以对工作台上各工位是否有产品进行检测,从而便于监控生产进度和各工位生产状态,为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运行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利用顶升组件顶升装夹组件上升使电机机壳罩设在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外,再通过滑动组件带动装夹组件在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之间往复运动,实现加热工序的自动上下料,适配于电机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可大大提高电机的装配效率;再者,设置两个线圈,第一加热线圈对电机机壳内装配定子组件的内圈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线圈电机机壳内定子组件旁边的内圈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整个电机机壳受热均匀,避免电机机壳因受热不均产生裂纹影响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滑动组件及装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工作台;20、导轨;30、滑动组件;31、滑块;32、U形滑动座;33、电动滑台;34、连接柱;40、装夹组件;41、连接板;42、装夹头;43、连接孔;50、加热组件;51、第一加热线圈;52、第二加热线圈;60、顶升组件;61、固定柱;62、固定板;63、顶升板;64、电动气缸;65、导向套筒;66、导向柱;70、红外测温探头;80、产品感应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载刹车马达壳体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10、导轨20、滑动组件30、装夹组件40、加热组件50、顶升组件60、红外测温探头70以及产品感应传感器80。

工作台10上设置有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上料工位用于装夹或取出电机机壳,加热工位用于对电机机壳进行加热工作。

导轨20设置有两条,沿水平方向平行且间隔铺设在工作台10上,用于装夹组件40装夹电机壳体后在其上滑动使电机机壳在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之间运动。

滑动组件30滑动设置在导轨20上,滑动组件30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20上的滑块31,为保证滑动组件30在导轨20上滑动的稳定性,滑块31设置4个,每条导轨20上设置2个,滑块31上设置U形滑动座32,U形滑动座32的底面与滑块31的顶面固定连接。导轨20旁侧平行布置有电动滑台33,电动滑台33的滑座与U形滑动座32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滑台33驱动U形滑动座32在导轨20上滑动。

装夹组件40设置在滑动组件30上,包括连接板41和固定在连接板41上的装夹头42,装夹头42用于装夹电机机壳,连接板41上开设有连接孔43,在U形滑动座32上对应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连接柱34,安装时,将连接板41放置在U形滑动座32上,使连接孔43套在连接柱34上,从而构成连接板41与U形滑动座32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配合,这样电动滑台33驱动U形滑动座32在导轨20上滑动时就会带着装夹组件40同步滑动,从而实现装夹组件40在上料工位和加热工位之间往复运动,将电机机壳运送到加热工位进行加热,再将加热好的电机机壳运送到上料工位被取出,然后装夹新的电机壳体。

连接板41是直接放置在U形滑动座32上的,仅通过连接孔43套在连接柱34上实现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而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板41可以相对U形滑动座32向上运动,从而便于顶升组件60顶推装夹组件40上升使电机机壳上升到加热位置。

加热组件50设置在加热工位旁侧,加热组件50包括电容、电源、水冷机以及加热线圈,加热线圈包括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均位于加热工位正上方位置,第一加热线圈51为大线圈,用于对电机机壳内安装定子组件的内圈进行加热,第二加热线圈52为小线圈,用于对定子组件旁边的电机机壳的内圈进行加热,从而保证电机机壳受热均匀,避免只对一个部位加热导致电机机壳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裂纹,影响产品质量。加热组件50采用的是中频感应加热,通过线圈通电产生涡流是电机机壳迅速受热,在段时间内温度可达到200℃,从而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均为采用铜管绕制而成的线圈,铜管内管的孔为冷却水通路,将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的两端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50的水冷机连接,使得在线圈内部流通有冷却水,在加热过程中对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进行冷却。

顶升组件60设置在加热工位下方,包括四根设置在工作台10台面下的固定柱61,固定柱61下端设置固定板62,固定板62上方设置有顶升板63,固定板62上设置有导向套筒65,导向套筒65内滑动设置有导向柱66,导向柱66端部与顶升板63固定连接,使得顶升板63可以通过导向柱66相对于固定板62上下运动。固定板62上设置电动气缸64,具体的,电动气缸64的缸体部分与固定板62固定连接,电动气缸64伸缩杆向上且端部与顶升板63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气缸64伸缩杆的伸缩运动驱动顶升板63上下运动。当滑动组件30和装夹组件40滑动至加热工位时,顶升板63位于连接板41的正下方且位于U形滑动座32的U形口内,从而在顶升板63向上运动顶推连接板41向上时,U形滑动座32不会造成干涉。

加热工位旁还设置有红外测温探头70,红外测温探头70通过红外线来监测电机机壳温度,当电机机壳温度到达设定值后停止加热。

产品感应传感器8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位于导轨20两侧,具体设置在上料工位以及加热工位旁,用于检测上料工位与加热工位处是否有产品,从而通知系统是否要进行下一步操作。

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载刹车马达壳体加热装置的使用原理为:装夹组件40位于上料工位,机械手抓取电机机壳放置在装夹头42上装夹固定,电动滑台33启动,驱动滑动组件30的U形滑动座32带动装夹组件40沿导轨20滑动到加热工位;顶升组件60的电动气缸64启动,通过顶升板63顶推连接板41向上运动与U形滑动座32脱离,带着电机机壳向上运动使电机机壳罩设在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外,加热组件50的电源启动,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通电对电机机壳进行加热,红外测温探头70检测到电机机壳温度达到设定之后,加热组件50关闭,电动气缸64回缩使连接板41落回到U形滑动座32上,电动滑台33驱动U形滑动座32带动装夹组件40沿导轨20滑动到上料工位,机械手取走加热好的电机机壳并将新的电机机壳装夹到装夹头42上,继续工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其中一端的铜管外壁焊接连接,如图5所示,即使得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串联到电路中,只需要将第一加热线圈5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加热线圈52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将第一加热线圈51和第二加热线圈52串联在一起,可以保证两个线圈同时通电同时工作,从而避免单个线圈工作造成电机机壳受热不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马达控制电路及应用马达控制电路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 马达刹车装置与马达刹车方法
  • 一种液压马达前壳体自动加热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