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3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7/210,160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混合式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该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热泵系统能够以加热模式操作用以加热空间,并且以冷却模式操作用以冷却空间。传统的热泵系统对于冷却相对有效,并且通常在不经常经历低于冰点的温度的气候中对于加热也是有效的。此外,在寒冷的天气、特别是在电能成本相对较高的时候操作传统的热泵系统可能是昂贵的。本公开提供了热泵系统,其可以在寒冷气候下更有效地加热住宅或建筑物,并且可以降低与操作系统相关联的能量成本。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对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本公开的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膨胀装置和补充加热器。室外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室内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膨胀装置可以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流体连通。补充加热器可以包括燃烧器和工作流体导管。燃烧器可以构造成燃烧燃料并加热工作流体导管。当热泵系统以加热模式操作时,室内热交换器可以接收来自工作流体导管的工作流体,使得工作流体在不流动通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装置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的情况下从工作流体导管的出口流动至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与压缩机、膨胀装置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的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换向阀在热泵系统处于加热模式时处于第一位置。第一换向阀在热泵系统处于冷却模式时处于第二位置。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当热泵系统以冷却模式操作时,室内热交换器接收来自补充加热器的工作流体导管的工作流体,使得工作流体在不流动通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装置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的情况下从工作流体导管的出口流动至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工作流体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工作流体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工作流体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膨胀装置,并且工作流体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工作流体导管。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与压缩机、膨胀装置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换向阀在热泵系统处于加热模式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换向阀在热泵系统处于冷却模式时处于第二位置。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旁通流动路径,第一旁通流动路径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流体连通;第一旁通阀,第一旁通阀流体地连接至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在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允许流体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入口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限制流体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入口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旁通流动路径,第二旁通流动路径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流体连通;以及第二旁通阀,第二旁通阀流体地连接至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在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允许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包括当第二旁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的泵。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另一室内热交换器,其中,补充加热器的工作流体导管流体地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之间。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室内热交换器和补充加热器在热泵系统完全安装并操作时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室内热交换器在热泵系统完全安装并操作时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而补充加热器在热泵系统完全安装并操作时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由燃烧器燃烧的燃料是与工作流体不同的物质。在一些构型中,燃料选自包括下述各者的组:天然气、丙烷、丁烷和煤油。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燃料阀,该燃料阀与燃烧器流体连接并且构造成控制燃料向燃烧器的流动;和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构造成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在燃烧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室外环境空气温度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电能成本的波动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室外环境空气温度、电能成本的波动、燃料成本的波动以及在燃烧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温度。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可以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膨胀装置、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以及补充加热器。室外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室内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膨胀装置可以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流体连通。第一换向阀可以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入口可以与压缩机的排放出口流体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入口可以与膨胀装置的出口流体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可以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流体连接。第二出口可以向室内热交换器提供工作流体。第二换向阀可以具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入口可以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流体连接。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入口可以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流体连接。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出口可以与膨胀装置的入口流体连接。第二出口可以向压缩机的吸入入口提供工作流体。补充加热器可以包括燃烧器和工作流体导管。燃烧器可以构造成燃烧燃料并加热工作流体导管。室内热交换器可以接收来自工作流体导管的工作流体,使得工作流体在不流动通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装置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的情况下从工作流体导管的出口流动至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旁通流动路径、第一旁通阀、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和第二旁通阀。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可以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流体连通。第一旁通阀可以流体地连接至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在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允许流体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入口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并且限制流体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入口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可以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流体连通。第二旁通阀可以流体地连接至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在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允许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第二旁通流动路径包括当第二旁通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的泵。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第一换向阀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第二换向阀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换向阀处于其第一位置时:(a)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以及(b)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流体连接。当第二换向阀处于其第一位置时:(a)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以及(b)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出口流体连接。当第一换向阀处于其第二位置时:(a)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出口流体连接,(b)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当第二换向阀处于其第二位置时:(a)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出口流体连接,以及(b)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出口流体连接。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热泵系统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冷却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操作。在第一加热模式中:(a)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处于它们的第一位置,(b)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处于它们的第一位置,(c)泵被关闭,以及(d)压缩机操作。在冷却模式中:(a)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处于它们的第二位置,(b)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处于它们的第一位置,(c)泵被关闭,以及(d)压缩机操作。在除霜模式中:(a)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处于它们的第一位置,(b)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处于它们的第二位置,(c)泵操作,以及(d)压缩机被关闭。在第二加热模式中:(a)第一换向阀处于其第二位置,(b)第二换向阀处于其第一位置,(c)第二旁通阀处于其第二位置,(c)泵操作,以及(d)压缩机被关闭。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燃料阀,该燃料阀与燃烧器流体连接并且构造成控制燃料向燃烧器的流动;和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构造成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控制模块在热泵系统以第一加热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操作时选择性地操作燃烧器并打开燃料阀。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工作流体在第一加热模式、冷却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工作流体在第一加热模式、冷却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工作流体在第一加热模式、冷却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膨胀装置。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工作流体在第一加热模式、冷却模式、除霜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中沿相同的方向流动通过工作流体导管。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在燃烧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室外环境空气温度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电能成本的波动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

在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基于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控制燃烧器和燃料阀的操作:室外环境空气温度、电能成本的波动、燃料成本的波动以及在燃烧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温度。

在一些构型中,上述段落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段落的热泵系统包括另一室内热交换器。补充加热器的工作流体导管可以流体地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之间。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补充加热器。室外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室内热交换器可以与压缩机流体连通。膨胀装置可以与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流体连通。补充加热器可以包括热源和工作流体导管。热源与工作流体导管处于热传递关系,使得热源构造成加热工作流体导管。工作流体导管可以流体地设置在膨胀装置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

在上述段落的热泵系统的一些构型中,热源可以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或更多者:燃烧器(构造成燃烧燃料)、电加热元件以及废热回收系统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明显。本概述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出于对选定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以加热模式操作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图1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又一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又一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又一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以第一加热模式操作的又一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以冷却模式操作的图7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以除霜模式操作的图7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以第二加热模式操作的图7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贯穿附图的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实施方式进行更充分地描述。

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未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也可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本文所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所说明的特定顺序来执行,除非特别地指明为执行的顺序。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替代性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以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一者或更多者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之类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暗含次序或顺序。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示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文中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比如“内部”、“外部”、“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来描述如附图所图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另一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的元件将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可以相应地被解释。

参照图1至图2,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10。系统10能够以加热模式(图1)和冷却模式(图2)操作。如下面将更详细描述的,系统10是混合式热泵系统——即,系统10包括电动蒸汽压缩回路12和补充加热器(例如,燃料燃烧锅炉)14,该补充加热器14可以选择性地加热蒸汽压缩回路12中的工作流体,以在加热模式下为系统10提供补充加热能力。这种补充加热能力可以在寒冷天气气候下特别有益,在寒冷天气气候下,传统的热泵系统通常不能充分加热住宅或建筑物。

蒸汽压缩回路12可以包括压缩机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膨胀装置22(膨胀阀或毛细管)、室外热交换器24、蓄能器26、第一多通阀(换向阀)28和第二多通阀(换向阀)30。

压缩机16可以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通过蒸汽压缩回路12泵送工作流体(制冷剂)。压缩机16可以是例如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具有相互啮合的螺旋形涡卷的第一涡旋件和第二涡旋件),或者例如任何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比如往复式压缩机(包括往复地接纳在筒形件中的活塞)或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包括在筒形件内旋转的转子)。压缩机16可以是能够在全容量模式和减小容量模式下操作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在一些构型中,压缩机16可以包括附加或替代性的容量调节能力(例如,可变速马达、蒸汽注射、被阻碍的吸入等)。压缩机16可以包括吸入入口63和排放出口65。入口63可以接收来自蓄能器26的工作流体。通过入口63接收的工作流体可以在压缩机16中被压缩(通过压缩机构被压缩),并且可以通过出口65排放。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可以包括具有入口34和出口36的盘管(或导管)32。类似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可以包括具有入口40和出口42的盘管(或导管)38。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设置在建筑物(或房屋)43的内部。风扇44可以迫使空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18和第二热交换器120,以便于盘管32、38中的工作流体与建筑物43中的空气之间的热传递,以在加热模式下加热建筑物43内的空间或在冷却模式下冷却建筑物43内的空间。在一些构型中,每个室内热交换器18、20可以具有其自己的风扇。室外热交换器24可以包括具有入口48和出口50的盘管(或导管)46。风扇52可以迫使空气穿过室外热交换器24,以便于室外环境空气与流动通过盘管46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传递。

第一阀28和第二阀30能够在对应于系统10的加热模式的第一位置(图1)与对应于系统10的冷却模式的第二位置(图2)之间移动。第一阀28和第二阀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使系统10在加热模式与冷却模式之间切换。第一阀28和第二阀30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可移动的阀构件(例如,可滑动本体或可旋转本体),该阀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可以由螺线管、步进马达或流体压力致动。控制模块53控制第一阀28和第二阀30的操作,并且控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控制模块53还可以控制膨胀装置22(例如,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54的数据和/或其他操作参数)、压缩机16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8、20的风扇44和室外热交换器24的风扇52的操作。

第一阀28可以包括第一入口58、第二入口60、第一出口62和第二出口64。第一阀28的阀构件能够相对于入口58、60和出口62、64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阀28的第一入口58流体地连接至压缩机16的排放出口65。第一阀28的第二入口60流体地连接至膨胀装置22的出口67。第一阀28的第一出口62流体地连接至室外热交换器24的入口48。第一阀28的第二出口64流体地连接至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的入口34。

第二阀30可以包括第一入口66、第二入口68、第一出口70和第二出口72。第二阀30的阀构件能够相对于入口66、68和出口70、7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阀30的第一入口66流体地连接至室外热交换器24的出口50。第二阀30的第二入口68流体地连接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出口42。第二阀30的第一出口70流体地连接至膨胀装置22的入口69。第二阀30的第二出口72流体地连接至蓄能器26的入口(或连接至压缩机16的吸入入口63)。

补充加热器14可以包括壳体75、设置在壳体75内的燃烧器76以及设置在壳体75内的工作流体盘管(或导管或容器)79。工作流体导管79包括工作流体入口78和工作流体出口80。燃烧器76包括与燃料导管82流体联接的燃料入口74。燃料阀84(由螺线管、步进马达或其他致动器致动)可以沿着燃料导管82设置或者设置在燃料入口74处。燃料阀84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控制来自燃料源(未示出)和燃烧器76的燃料流。控制模块53可以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86的数据(和/或系统10的其他操作参数)来控制燃料阀84的操作。温度传感器86可以沿着导管88设置,该导管88将加热器14的工作流体出口80流体地连接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入口40。温度传感器86测量流动通过导管88的工作流体的温度。在一些构型中,压力传感器也可以沿着导管88设置,并且来自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可以用于计算过热度。

燃烧器76可以包括点火器,该点火器构造成点燃从燃料源接收的燃料。燃料可以是易燃气体或液体比如说例如天然气、丙烷、丁烷、煤油(石蜡)或取暖用油。燃料源可以是例如气体公用事业供应商或燃料储存罐。在一些构型中,燃烧器76可以是或包括燃木炉或燃煤炉。在一些构型中,加热器14可以包括电加热元件来代替燃烧器76(或除燃烧器76之外还包括电加热元件)。在一些构型中,加热器14可以包括废水热回收系统的热交换器来代替燃烧器76(或除燃烧器76之外还包括废水热回收系统的热交换器)。在图1和图2所示出的特定示例中,补充加热器14可以设置在建筑物43内。燃料阀84可以设置在建筑物43内部或外部。

工作流体导管79流体地连接至工作流体入口78和工作流体出口80,并且在工作流体入口78与工作流体出口80之间延伸。当燃烧器76操作时,流动通过工作流体导管79的工作流体可以由燃烧器76加热。工作流体导管79可以设置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之间。也就是说,工作流体导管79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的出口36的工作流体,并且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入口40可以接收来自工作流体导管79的工作流体。

继续参照图1至图2,将详细描述系统10的操作。当热泵系统10处于加热模式(图1)时:(a)第一阀28允许第一阀28的第一入口58与第一阀28的第二出口64流体地连接,(b)第一阀28允许第一阀28的第二入口60与第一阀28的第一出口62流体地连接,(c)第二阀30允许第二阀30的第一入口66与第二阀30的第二出口72流体地连接,以及(d)第二阀30允许第二阀30的第二入口68与第二阀30的第一出口70流体地连接。

相应地,当热泵系统10处于加热模式时,压缩的工作流体从压缩机16排放,流动到第一阀28的第一入口58中,并且通过第二出口64离开第一阀28。工作流体从第二出口64流动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的入口34中,流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热从工作流体传递至建筑物43内的空间)并且通过出口36离开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工作流体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流动到补充加热器14的工作流体入口78中,流动通过工作流体导管79并且通过工作流体出口80流出加热器14。

流动通过加热器14的工作流体导管79的工作流体可以由燃烧器76加热。控制模块53可以例如基于室外环境温度、来自传感器86的数据、恒温器设定点温度与建筑物43内的实际温度之间的差以及/或者公用事业费率(例如,电力和/或天然气的成本)来操作燃烧器76。也就是说,当系统10处于加热模式时,控制模块53可以控制燃烧器76和燃料阀84的操作,以加热工作流体导管79中的工作流体:例如,(a)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b)当由传感器86测量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c)当设定点温度与实际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大于预定阈值时,(d)在一天中电力成本相对较高的时间期间,(e)在一天中天然气(或其他燃料)成本相对较低的时间期间,以及/或者(f)当控制模块53确定系统10应当在除霜循环中操作时。在一些构型中,控制模块53可以包括用户界面或与用户界面通信,该用户界面允许用户手动开启或关断燃烧器76。

工作流体从加热器14的工作流体出口80流动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入口40中,流动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中,热从工作流体传递至建筑物43内的空间)并且通过出口42离开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工作流体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出口42流动到第二阀30的第二入口68中,并且通过第一出口70离开第二阀30。工作流体从第一出口70流动到膨胀装置22的入口69中。当工作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22时,工作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降低。工作流体从膨胀装置22的出口67流动到第一阀28的第二入口60中,并且通过第一出口62离开第一阀28。工作流体从第一出口62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24的入口48中,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工作流体与室外环境空气具有热传递关系)并且通过出口50离开室外热交换器24。工作流体从室外热交换器24流动到第二阀30的第一入口66中,并且通过第二出口72离开第二阀30。工作流体从第二出口72流动到压缩机16的吸入入口63中(或者流动通过蓄能器26,并且然后流动到压缩机16的吸入入口63中)。然后,工作流体在压缩机16中被压缩,并且可以重复上述循环。

当热泵系统10处于冷却模式时(图2):(a)第一阀28允许第一阀28的第一入口58与第一阀28的第一出口62流体地连接,(b)第一阀28允许第一阀28的第二入口60与第一阀28的第二出口64流体地连接,(c)第二阀30允许第二阀30的第一入口66与第二阀30的第一出口70流体地连接,以及(d)第二阀30允许第二阀30的第二入口68与第二阀30的第二出口72流体地连接。

相应地,当热泵系统10处于冷却模式时,压缩的工作流体从压缩机16排放,流动到第一阀28的第一入口58中,并且通过第一出口62离开第一阀28。工作流体从第一出口62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24的入口48中,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热从工作流体传递至室外环境空气),并且通过出口50离开室外热交换器24。工作流体从室外热交换器24流动到第二阀30的第一入口66中,并且通过第一出口70离开第二阀30。工作流体从第一出口70流动到膨胀装置22的入口69中。当工作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22时,工作流体的温度和压力降低。工作流体从膨胀装置22的出口67流动到第一阀28的第二入口60中,并且通过第二出口64离开第一阀28。工作流体从第二出口64流动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的入口34中,流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8(在室内热交换器18中,热从建筑物43内的空间传递至工作流体),并且通过出口36离开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工作流体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流动通过补充加热器14的工作流体导管79(当系统10处于冷却模式时,加热器14的燃烧器76关断,并且燃料阀84关闭)。工作流体从加热器14流动到第二阀30的第二入口68中,并且通过第二出口72离开第二阀30。工作流体从第二出口72流动到压缩机16的吸入入口63中(或者流动通过蓄能器26,并且然后流动到压缩机16的吸入入口63中)。然后,工作流体在压缩机16中被压缩,并且可以重复上述循环。

如上所述,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下,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4的流体流的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流体通过入口48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24中,并且通过出口50离开室外热交换器24。以又一方式陈述,室外热交换器24的被指定为室外热交换器24的“入口”的开口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是相同的开口,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4的被指定为室外热交换器24的“出口”的开口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是相同的开口。对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来说也是如此——即,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流体流的方向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被指定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入口”的开口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是相同的开口,并且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被指定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出口”的开口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是相同的开口。此外,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下,通过膨胀装置22和加热器14的流体流的方向是相同的。

使流体流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两者下均沿相同方向通过热交换器24、18、20允许优化两个模式下的热传递。使工作流体流的方向与由它们各自的风扇迫使穿过热交换器24、18、20的空气流的方向逆向(或相反)改进了热传递。通过使工作流体流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沿相同的方向通过热交换器24、18、20,工作流体流的方向可以与两种模式下的空气流方向逆向。空气与工作流体之间的这种改进的热传递提高了热泵系统10的效率。此外,由于工作流体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沿相同方向流动通过热交换器18、20、24和膨胀装置22,因此系统10可以仅利用单个膨胀装置16进行操作(与具有两个膨胀装置的现有技术热泵系统相反)。

现在参照图3,提供了另一热泵系统110。系统110可以包括补充加热器114、压缩机1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第一膨胀装置121、第二膨胀装置122、室外热交换器124、蓄能器126、多通阀(换向阀)128和控制模块153。补充加热器114、压缩机1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膨胀装置121、122、室外热交换器124、蓄能器126和控制模块153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补充加热器14、压缩机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膨胀装置22、室外热交换器24、蓄能器26和控制模块53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或相同。

系统10与系统110之间的区别在于,与系统10的两个阀28、30相反,系统110具有单个换向阀128。系统110的阀128包括第一开口158、第二开口160、第三开口162和第四开口164。第一开口158是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下接收来自压缩机116的工作流体的入口。第二开口160可以流体地连接至室外热交换器124,使得第二开口160在冷却模式下向室外热交换器124提供工作流体,并且在加热模式下接收来自室外热交换器124的工作流体。第三开口162流体地连接至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使得第三开口162在加热模式下向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提供工作流体,并且在冷却模式下接收来自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的工作流体。第四开口164是在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下向压缩机116(或蓄能器126)提供工作流体的出口。在冷却模式下,第一开口158和第二开口160彼此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三开口162和第四开口164彼此流体地连接。在加热模式中,第一开口158和第三开口162彼此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开口160和第四开口164彼此流体地连接。

在冷却模式下,工作流体从压缩机116流动到阀128的第一开口158中,流动通过第二开口160并且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124中。工作流体从室外热交换器124流动通过围绕第二膨胀装置122(该第二膨胀装置122可以在冷却模式期间关闭)的第一旁通导管123(即,流动通过沿着第一旁通导管123设置的第一止回阀125)。工作流体从第一旁通导管123流动通过第一膨胀装置121。第二止回阀127防止流体在冷却模式下流动通过第二旁通导管129。工作流体从第一膨胀装置121流动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18,流动通过加热器114的工作流体导管179并且流动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工作流体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流动到第三开口162中,流动通过第四开口164,并且流回至压缩机116(或流回至蓄能器126)。

在加热模式下,工作流体从压缩机116流动到阀128的第一开口158中,流动通过第三开口162并且流动到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中。工作流体流动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120,然后流动通过加热器114的工作流体导管179,并且然后流动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18。工作流体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18流动通过围绕第一膨胀装置121(该第一膨胀装置121可以在冷却模式期间关闭)的第二旁通导管129(即,流动通过沿着第二旁通导管129设置的第二止回阀127)。工作流体从第二旁通导管129流动通过第二膨胀装置122。第一止回阀125防止流体在加热模式下流动通过第一旁通导管123。工作流体从第二膨胀装置122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24,并且流动到第二开口160中。工作流体从第二开口160流动通过第四开口164并且流回至压缩机116(或流回至蓄能器126)。

与系统10不同,通过热交换器118、120、124、工作流体导管179和膨胀装置122的流体流的方向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是不同的。

现在参照图4,提供了另一热泵系统210。系统210可以包括补充加热器214、压缩机2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2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20、膨胀装置222、室外热交换器224、蓄能器226、第一多通阀(换向阀)228、第二多通阀230(换向阀)和控制模块253。补充加热器214、压缩机2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2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20、膨胀装置222、室外热交换器224、蓄能器226、阀228、230和控制模块253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补充加热器14、压缩机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膨胀装置22、室外热交换器24、蓄能器26、阀28、30和控制模块53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或相同。系统210与系统10之间的区别在于,系统210的补充加热器214和燃料阀284设置在建筑物43的外部。

现在参照图5,提供了另一热泵系统310。系统310可以包括补充加热器314、压缩机316、室内热交换器320、膨胀装置322、室外热交换器324、蓄能器326、第一多通阀(换向阀)328、第二多通阀(换向阀)330和控制模块353。补充加热器314、压缩机316、室内热交换器320、膨胀装置322、室外热交换器324、蓄能器326、阀328、330和控制模块353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补充加热器14、压缩机16、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膨胀装置22、室外热交换器24、蓄能器26、阀28、30和控制模块53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或相同。

系统310与系统10之间的区别在于,系统310包括单个室内热交换器320,而不是包括第一室内热交换器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因此,在系统310中,工作流体从第一阀328的第二出口364流动至补充加热器314,而不是在流动通过补充加热器314之前流动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

现在参照图6,提供了另一热泵系统410,另一热泵系统410可以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系统310相同,除了系统410的补充加热器414设置在建筑物43的外部。

现在参照图7至图10,提供了另一热泵系统510。系统510可以包括补充加热器514、压缩机5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5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膨胀装置522、室外热交换器524、蓄能器526、第一多通阀(换向阀)528、第二多通阀(换向阀)530和控制模块553。补充加热器514、压缩机5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5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膨胀装置522、室外热交换器524、蓄能器526、阀528、530和控制模块553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补充加热器14、压缩机16、第一室内热交换器18、第二室内热交换器20、膨胀装置22、室外热交换器24、蓄能器26、阀28、30和控制模块53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或相同。

与第一阀28一样,第一阀528包括第一入口558、第二入口560、第一出口562和第二出口564。类似地,第二阀530包括第一入口566、第二入口568、第一出口570和第二出口572。与阀28、30一样,阀528、530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阀528处于第一位置(图7和图9)时,第一入口558与第二出口564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入口560与第一出口562流体地连接。当第一阀528处于第二位置(图8和图10)时,第一入口558与第一出口562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入口560与第二出口564流体地连接。当第二阀530处于第一位置(图7、图9和图10)时,第一入口566与第二出口572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入口568与第一出口570流体地连接。当第二阀530处于第二位置(图8)时,第一入口566与第一出口570流体地连接,并且第二入口568与第二出口572流体地连接。

系统510可以包括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和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从第一导管589延伸至第二导管591。第一导管589流体地连接至第二阀530的第二出口572,并且接收来自第二出口572的工作流体。第一旁通阀592(具有入口和两个出口)流体地连接至第一导管589、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以及压缩机516的吸入管线593(或者连接至沿着吸入管线593设置的蓄能器526)。第一旁通阀592是三通阀(例如,螺线管致动式三通阀),该三通阀能够在允许流体从第一导管589流动至吸入管线593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从第一导管589流动至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吸入管线593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导管591流体地连接至第一阀528的第一入口558和压缩机516的排放出口565,使得从压缩机516排放的工作流体流动通过第二导管591至第一阀528的第一入口558。

当第一旁通阀592处于第一位置(图7和图8)时,工作流体从第二阀530的第二出口572流动通过第一旁通阀592并且流动到蓄能器526或吸入管线593中,并且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的流体流被限制或阻止。当第一旁通阀592处于第二位置(图9)时,流动至蓄能器526、吸入管线593和压缩机516的流体被限制或阻止。相反,当第一旁通阀592处于第二位置时,工作流体从第二阀530的第二出口572流动通过第一旁通阀592,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流动通过第二导管591,并且流动到第一阀528的第一入口558中。换句话说,当第一旁通阀592处于第二位置时,工作流体绕过压缩机516。

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从第三导管594延伸至第四导管595。第三导管594流体地连接至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并且接收来自第一出口570的工作流体。第二旁通阀596(具有入口和两个出口)流体地连接至第三导管594、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以及膨胀装置522的入口569。第二旁通阀596是三通阀(例如,螺线管致动式三通阀),该三通阀能够在允许流体从第三导管594流动至膨胀装置522的入口569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的第一位置与允许流体从第三导管594流动至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并且限制流体流动通过膨胀装置522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四导管595流体地连接至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和膨胀装置522的出口567,使得离开膨胀装置522的工作流体流动通过第四导管595至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

当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一位置(图7和图8)时,工作流体从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流动通过第二旁通阀596并且流动通过膨胀装置522,并且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的流体流被限制或阻止。当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二位置(图9和图10)时,通过膨胀装置522的流体流被限制或阻止。相反,当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二位置时,工作流体从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流动通过第二旁通阀596,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流动通过第四导管595,并且流动到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中。换句话说,当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二位置时,工作流体绕过膨胀装置522。

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旁通阀596下游和第四导管595上游的泵598。泵598在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以将工作流体泵送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即,从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泵送至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当第二旁通阀596处于第一位置时,泵598可以关闭。

控制模块553与压缩机516、热交换器520、524的风扇544、552、补充加热器514的燃烧器576、燃料阀584、第一阀528和第二阀530、膨胀装置522、旁通阀592、596以及泵598进行通信并且控制它们的操作。

系统510能够在第一加热模式(图7)、冷却模式(图8)、除霜模式或自由冷却模式(图9)以及第二加热模式(非压缩机加热模式)(图10)下操作。在第一加热模式(图7)下,控制模块553可以操作压缩机516,将旁通阀592、596移动至它们的第一位置(以限制或防止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和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并且将第一阀528和第二阀530移动至它们的第一位置。相应地,在第一加热模式下,系统510以与如上所述的系统10在加热模式下操作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操作。

在冷却模式(图8)下,控制模块553可以操作压缩机516,将旁通阀592、596移动至它们的第一位置(以限制或防止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和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并且将第一阀528和第二阀530移动至它们的第二位置。相应地,在冷却模式下,系统510以与如上所述的系统10在冷却模式下操作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操作。

在除霜模式(图9)下,控制模块553可以关闭压缩机516,将旁通阀592、596移动至它们的第二位置(以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和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以绕过压缩机516和膨胀装置522),操作泵598并且将第一阀528和第二阀530移动至它们的第一位置。

由于压缩机516在除霜模式下关闭,因此泵598使工作流体在整个系统510中循环。也就是说,从泵598排放的工作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绕过膨胀装置522),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一出口562,并且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524中。工作流体从室外热交换器524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一入口566,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二出口572,并且流动到第一导管589中。工作流体从第一导管589流动通过第一旁通阀592,流动通过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绕过压缩机516),并且流动到第二导管591中。工作流体从第二导管591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一入口558,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二出口564,并且流动到第一室内热交换器518中。工作流体从第一室内热交换器518流动通过补充加热器514的工作流体导管579,并且流动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工作流体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二入口568,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流动通过第二旁通阀596,并且流回到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中。

当系统510出于对室外热交换器524进行除霜的目的而在除霜模式下操作时(例如,当控制模块533确定存在或可能存在积聚在室外热交换器524上的霜时),控制模块533可以连续地或间歇地操作补充加热器514的燃烧器576并且打开燃料阀584以加热流动通过加热器514的工作流体导管579的工作流体。由加热器514加热的工作流体在其流动通过室外热交换器524时仍将是相对温暖的,这加速了对室外热交换器524的除霜。由于压缩机516在除霜模式期间关闭,因此系统510的电能消耗相对较低。

系统510还可以出于以比上述和图8中所示出的冷却模式消耗更少电能的方式冷却建筑物43的内部(即,当建筑物43内部的空气比室外环境空气更热时)的目的而在除霜模式下操作。当系统510出于低能耗冷却的目的而在除霜模式下操作时,除了控制模块533将不操作加热器514的燃烧器576并且将关闭燃料阀584之外,系统可以针对室外热交换器524的除霜如上所述地操作。以这种方式,相对较冷的室外空气将冷却室外热交换器524中的工作流体,使得室内热交换器518、520中的工作流体可以从建筑物43内部的空气中吸收热。

在第二加热模式(图10)下,控制模块553可以关闭压缩机516,将第二旁通阀596移动至其第二位置(以允许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以绕过膨胀装置522),操作泵598,将第一阀528移动至其第二位置,并且将第二阀530移动至其第一位置。

将第一阀528定位在其第二位置以及将第二阀530定位在其第一位置(如图10所示)将系统510分成两个流体分离的工作流体回路。回路中的一个回路包括室外热交换器524和压缩机516,并且另一个回路包括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室内热交换器518、520和补充加热器514。由于压缩机516在第二加热模式下关闭,因此具有压缩机516和室外热交换器524的回路中的工作流体可以保持停滞。

泵598在第二加热模式下的操作使工作流体循环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18、520和加热器514。也就是说,在第二加热模式下,从泵598排放的工作流体流动通过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绕过膨胀装置522),流动通过第四导管595,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二入口560并且流动通过第一阀528的第二出口564。工作流体从第二出口564流动通过第一室内热交换器518并且流动通过加热器514的工作流体导管579。当系统510在第二加热模式下操作时,控制模块533可以连续地或间歇地操作加热器514的燃烧器576并且打开燃料阀584以允许加热器514加热工作流体导管579中的工作流体。加热的工作流体从工作流体导管579流动通过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在该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中,来自工作流体的热被传递至建筑物43内部的空气。工作流体从第二室内热交换器520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二入口568,流动通过第二阀530的第一出口570,流动通过第二旁通阀596,并且流回到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中。

由于压缩机516在第二加热模式期间关闭,因此系统510消耗的电能比在第一加热模式下操作期间消耗的电能少得多。因此,可以特别有利的是,在电能成本相对较高的时间期间,以第二加热模式操作系统510。

将理解的是,当系统510在第二加热模式下操作时,第一旁通阀592的位置是不相关的,因为第一旁通阀592和第一旁通流动路径588(连同压缩机516和室外热交换器524)与其中工作流体循环的回路(即,包括室内热交换器518、520、加热器514和第二旁通流动路径590的回路)隔离。还应注意的是,当系统510在除霜模式或第二加热模式下操作时,工作流体不流动通过任何压缩机或任何膨胀装置。

在本申请中,包括以下定义,术语“模块”可以用术语“电路”来代替。术语“模块”可以指的是下述各者、作为下述各者的一部分或者包括下述各者: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模拟或混合模拟/数字分立电路;数字、模拟或混合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执行代码的处理器电路(共享的、专用的或成组的);存储由处理器电路执行的代码的存储器电路(共享的、专用的或成组的);提供所述功能的其他合适的硬件部件;或者上述各项中的一些项或全部项的组合,比如在片上系统中的组合。

该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接口电路。在一些示例中,接口电路可以包括连接至局域网(LAN)、因特网、广域网(WAN)或其组合的有线或无线接口。本公开的任何给定模块的功能可以分布在经由接口电路连接的多个模块中。例如,多个模块可以允许负载平衡。在另外的示例中,服务器(也称为远程或云)模块可以代表客户端模块实现一些功能。

如上面所使用的术语代码可以包括软件、固件和/或微代码,并且可以指程序、例程、函数、类、数据结构和/或对象。术语共享处理器电路涵盖执行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单个处理器电路。术语成组的处理器电路涵盖与附加处理器电路组合地执行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处理器电路。对多个处理器电路的引用涵盖离散管芯上的多个处理器电路、单个管芯上的多处理器电路、单个处理器电路的多个核、单个处理器电路的多个线程或者以上各者的组合。术语共享存储器电路涵盖存储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单个存储器电路。术语成组的存储器电路包括与附加存储器组合地存储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存储器电路。

术语存储器电路是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子集。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不涵盖通过介质(比如在载波上)传播的暂态的电信号或电磁信号;因此,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认为是有形的且非暂态的。非暂态、有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非限制性示例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比如闪存电路、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路或掩模只读存储器电路)、易失性存储器电路(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磁存储介质(比如模拟磁带或数字磁带或硬盘驱动器)以及光存储介质(比如CD、DVD或蓝光光盘)。

本申请中描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由专用计算机来部分地或全部地实现,专用计算机通过将通用计算机配置成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中体现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定功能来创建。上述功能块、流程图部件和其他元件用作软件规范,这可以由熟练技术人员或程序员的例行工作编译成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包括存储在至少一个非暂态、有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计算机程序还可以包括或者依赖于所存储的数据。计算机程序可以涵盖与专用计算机的硬件交互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与专用计算机的特定装置交互的装置驱动器、一个或更多个操作系统、用户应用程序、后台服务、后台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i)待解析的描述性文本,比如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或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法),(ii)汇编代码,(iii)由编译器从源代码生成的目标代码,(iv)由解释器执行的源代码,(v)由即时编译器编译并执行的源代码等。仅作为示例,源代码可以使用来自包括下述各者的语言的句法来编写:C、C++、C#、Objective-C、Swift、Haskell、Go、SQL、R、Lisp、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用于所选定的实施方式,即使未具体示出或描述也是如此。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这样的变型不被视为是脱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单效混合式热泵机组和双效混合式热泵机组
  • 单效混合式热泵机组和双效混合式热泵机组
技术分类

0612011648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