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冰机和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冰机是一种用于制作冰块的设备,包括有多个功能部分,包括有制冰模块、储冰模块、储冰模块、水箱等,并且,当制冰机还集成有其它功能时,相应的功能部分将更多,各功能部分的排布将影响到制冰机的管路连接重量分布等,若各功能部分的排布不合理,会增加管路布置的难度,不利于生产组装,也会导致制冰机的摆放不稳,不利于储藏和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包括:

水路板;

加热模块,和所述水路板流体连通;

制冷模组,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制冰模块和储冰模块,所述制冰模块和所述水路板流体连通,所述制冰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水路板设于所述储冰模块的一侧;以及

水箱,和所述水路板流体连通,设于所述储冰模块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制冷模组的一侧,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制冷模组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内胆结构,所述制冰模块和所述储冰模块设于所述内胆结构,所述水箱和所述内胆结构沿横向层叠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内胆结构,所述制冰模块和所述储冰模块设于所述内胆结构,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内胆结构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设于所述制冰模块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结构的部分自所述制冰模块的下方朝向所述储冰模块的下方延伸,以在所述内胆结构的下方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出冰嘴,所述出冰嘴突设于所述储冰模块的前方,所述水路板设于所述制冰模块的前方且位于所述出冰嘴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组包括内胆结构,所述制冰模块和所述储冰模块设于所述内胆结构,内胆结构具有出冰口,所述出冰嘴设于所述出冰口以突设在所述内胆结构的前侧,所述水路板和所述内胆结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和所述内胆结构的前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板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和内胆结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和内胆结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机包括管路和连接座,所述管路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水路板,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出冰嘴的上方,所述连接座具有卡槽,所述管路卡设于所述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冰机包括出冰模块,所述出冰模块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连接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包括上述制冰机。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水路板、加热模块和制冰模块设置在储冰模块的同一侧,水路板将更为靠近加热模块和制冰模块,从而方便管路的布置,缩短管路的长度,简化结构。将水箱与加热模块分布在制冷模组的相对两侧,制冰机的重量分均将更加均匀,有利于制冰机的储藏和运输。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分解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标记为A所示虚线部分放大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剖视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剖视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示意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制冷模组1000,制冰模块1100,蒸发器1110,柱状体1111,制冰托盘1120,拨冰板1122,中转盘1130,驱动装置1140,储冰模块1200,接冰盘1210,出冰模块1300,传送螺杆1310,驱动器1320,内胆结构1400,出冰口1410,压缩机1510,冷凝器1520,风扇1530,连接座1600,卡槽1610,安装空间1700,出冰嘴1800,水箱2000,加热模块3000,水路板4000,第一连接部4100,第二连接部4200,第三连接部4300,底盘5000,管路6000,冰块700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冰机,结合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制冰机包括有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制冷模组1000和水箱2000,加热模块3000与水路板4000流体连通,制冷模组1000包括有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制冰模块1100与水路板4000流体连通,并且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与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一侧,而水箱2000则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另一侧,水箱2000需要与水路板4000流体连通。通过将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和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同一侧,水路板4000将更为靠近加热模块3000和制冰模块1100,从而方便管路的布置,缩短管路的长度,简化结构。将水箱2000与加热模块3000分布在制冷模组1000的相对两侧,制冰机的重量分均将更加均匀,有利于制冰机的储藏和运输。

具体来说,水路板4000需要与加热模块3000、制冰模块1100和水箱2000流体连通,所谓的流体连通,以水路板4000与加热模块3000为例,可以是水流从水路板4000流向加热模块3000,也可以是水流从加热模块3000流向水路板4000,还可以是水流既能从水路板4000流向加热模块3000也能从加热模块3000流向水路板4000,对于水路板4000与制冰模块1100的流体连通,以及水路板4000与水箱2000的流体连通也是如此,在此不再重复赘述。通过将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和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同一侧,水路板4000将更为靠近加热模块3000和制冰模块1100,从而方便管路的布置,缩短管路的长度,简化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管路即为实现水流传输的结构。

水路板4000与加热模块3000流体连通,从而可以实现出热水的功能。在需要出热水时,水流流向加热模块3000,在加热模块3000的加热作用下,使得水温升高,只要控制加热模块3000的功率,既能实现一定温度的出水。

制冷模组1000包括有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制冰模块1100将水制作形成冰块7000,形成的冰块7000储存到储冰模块1200中,在需要用冰时,冰块7000输送离开储冰模块1200。制冰模块1100制作冰块7000所用的水需要由水箱2000来提供,水箱2000会存放一定量的用水,在需要制作冰块7000时,抽取水箱2000中的水输入到制冰模块1100中进行制作。

水路板4000与制冰模块1100流体连通,从而可以实现制冰的功能,结合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制冰模块1100包括有蒸发器1110、制冰托盘1120和中转盘1130,蒸发器1110具有朝下延伸的多个相间布置的柱状体1111,蒸发器1110需要和压缩机1510、冷凝器1520构成制冷循环,制冰时,抽吸水箱2000中的水,水通过水路板4000而通入到制冰托盘1120,蒸发器1110吸热从而在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上形成冰块7000,当然,也可以时通过设置喷淋器,直接往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上喷淋水而形成冰块7000,冰块7000可以在加热的作用下脱离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例如,通过设置加热器加热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使得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上的冰块7000脱离,也可以是,将蒸发器1110、冷凝器1520和压缩机1510构成的制冷循环,通过切换冷媒的流向,使得蒸发器1110构成冷凝器,而冷凝器1520构成蒸发器,此时吸附在蒸发器1110上的冰块7000便可在冷媒放热的作用下脱离蒸发器1110的柱状体1111。制冰托盘1120设置在中转盘1130的上方,制冰托盘1120需要和驱动装置1140连接,驱动装置1140驱动制冰托盘1120可转动,例如在制冰时,制冰托盘1120位于蒸发器1110的正下方,当冰块7000制作完成后,制冰托盘1120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冰块7000脱离蒸发器1110而掉落到中转盘1130上,制冰托盘1120的一侧设置有拨冰板1122,制冰托盘1120复位带动拨冰板1122拨动中转盘1130中的冰块7000,推动冰块7000从中转盘1130一侧的离开中转盘,冰块7000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中转盘1130落入到储冰模块1200中。

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沿着左右方向设置,例如将储冰模块1200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左侧,储冰模块1200包括有接冰盘1210,由于储冰模块1200需要存储制冰模块1100制作的冰块7000,因此,接冰盘1210需要设置得比制冰模块1100低,从而方便承接冰块7000。例如,接冰盘1210设置在中转盘1130的下方,当拨冰板1122拨动冰块7000离开中转盘1130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块7000掉落到接冰盘1210,从而可以使得冰块7000暂时储存在接冰盘1210中。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制冰机不仅具有制冰功能,还具有出水功能,形成集成式的制冰机。为了便于水路板4000分别和加热模块3000与制冰模块1100的流体连通,便于管路6000的排布,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将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与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一侧,即,相对于储冰模块1200而言,水路板4000、加热模块3000与制冰模块1100位于同一侧(右侧),而水箱2000则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另一侧(左侧)。相对于水路板4000与水箱2000之间的管路连接,水路板4000需要同时和制冰模块1100与加热模块3000之间实现管路连接,通过将水路板4000与加热模块3000和制冰模块1100设计为位于同一侧而相互靠近,从而方便水路板4000与加热模块3000之间以及水路板4000与制冰模块1100之间的管路连接(通过管路实现流体连通),可以缩短管路的长度,甚至取消管路(直接连接,如插接),从而降低管路连接的复杂度。

继续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3000和水箱2000分设于制冷模组1000的两侧,有利于使得制冰机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便于制冰机的储藏和运输。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制冷模组1000包括有储冰模块1200、制冰模块1100、压缩机1510、冷凝器1520等,因此制冷模组1000具有一定的重量,沿着制冰机的左右方向,将制冷模组1000设置在靠中间的位置,如此有利于制冰机的整机中心靠近左右方向的中心,将加热模块3000设置在制冷模组1000的右侧,而将水箱2000设置在制冷模组1000的左侧,不仅实现了水箱2000与加热模块3000的安装,还使得整个制冰机以制冷模组1000为中心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制冰机不容易倾倒,方便储藏和运输。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1000包括有内胆结构1400,前文提及到的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内胆结构1400。具体来说,制冰模块1100需要将水制作成冰块7000,冰块7000需要转移至储冰模块1200暂时存储,因此制冰模块1100与储冰模块1200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温的环境,为了避免冷量的泄漏,通过设置内胆结构1400来包裹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上文中提及到的蒸发器1110、制冰托盘1120、中转盘1130和接冰盘1210均需要设置在内胆结构1400的内部,内胆结构1400实现了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的安装,通过内胆结构1400的包裹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冷量的流失。

结合图3、图5和图8所示,内胆结构1400与水箱2000沿着横向层叠设置,并且内胆结构1400与水箱2000相互连接,如此提高水箱2000的安装稳定性,内胆结构1400与水箱2000沿着横向层叠设置,加强内胆结构1400与水箱2000相结合的稳定性。以制冰机正常摆放为参照,制冰机朝向用户的一侧为前,背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与用户左手对应的为左,与用于右手对应的为右,靠近地面的为底,背离地面的为顶,所谓的横向,即为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水箱2000位于内胆结构1400的左侧。水箱2000需要设置一定的容量,用于供水,而制冰模块1100制造的冰块7000需要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储冰模块1200中,因此在上下方向上,水箱2000与制冷模组1000具有一定的高度,如此将水箱2000与内胆结构1400相互层叠设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当水箱2000与内胆结构1400层叠时,水箱2000与内胆结构1400之间可以形成较大的面接触,如此使得水箱2000与内胆结构1400相连接的稳定性更好,降低水箱2000内胆结构1400之间的连接点的压力。

结合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结构1400与加热模块3000之间设有安装空间1700,压缩机1510设置在安装空间1700中。

具体来说,加热模块3000设置在内胆结构1400的右侧,加热模块3000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发热从而加热流经其的水,例如加热模块3000为基于通电发热而加热水,由于压缩机1510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可以传递至加热模块3000而被加热模块3000利用,加热模块3000邻近安装空间1700设置既能实现加热模块3000的安装,也不会影响加热模块3000的正常工作。

结合图3和图8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安装空间1700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降低制冰机的重心,实现制冰机的紧凑化设计。

正如前文提到的,储冰模块1200需要设置得比制冰模块1100要低,如此方便将制冰模块1100所制造的冰在重力的作用下转移到储冰模块1200中,例如,储冰模块1200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左侧,并且储冰模块1200设置得比制冰模块1100要底,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则形成一定的空间,可以将安装空间1700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如此,既不影响制冰和储存的过程,也能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制冰机的紧凑化设计。

此外,由于制冰机制造的冰需要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储冰模块1200中,因此制冰模块1100需要设置在一定的高度上,在此基础上,将压缩机1510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有利于将克服制冰模块1100设置在一定高度所带来的重心过高的影响,压缩机1510具有一定的重量,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将有利于降低重心,使得制冰机的整机稳定性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安装到内胆结构1400中,又由于安装空间1700是形成在内胆结构1400与加热模块3000之间,因此安装空间1700位于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即安装空间1700位于内胆结构1400与制冰模块1100对应的部分的下方。结合图6、图7和图8所示,内胆结构1400的部分从制冰模块1100的下方延伸至储冰模块1200的下方,前述的内胆结构1400的部分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曲折,由于储冰模块1200与制冰模块1100之间是沿着左右方向排布的,因此前述的内胆结构1400的部分则可以从右上方延伸至左下方,从而使得内胆结构1400形成倒三角的结构,前述的内胆结构1400的部分的下方形成安装空间1700。内胆结构1400呈上大狭小的结构,沿着左右方向的截面,内胆结构1400的截面自上而下减小,从而构成一个类似于倒三角的结构,如此便可与加热模块3000之间形成有位于制冰模块1100下方的安装空间1700,

此外,通过如此结构,安装空间1700的前侧和后侧是敞开,方便气流的流动,从而可以实现对压缩机1510的散热。例如,结合图5所示,冷凝器1520设置在压缩机1510的前侧或后侧,冷凝器1520安装有风扇1530,风扇1530可以带动安装空间1700的气流流动从而实现对压缩机1510和冷凝器1520的散热。

结合图3、图6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组1000还包括有出冰嘴1800,其中,出冰嘴1800突设在储冰模块1200的前方,而水路板4000则设置在制冰模块1100的前方,并且水路板4000位于出冰嘴1800的一侧。

具体来说,出冰嘴1800需要和储冰模块1200连通,在需要出冰时,冰块7000从储冰模块1200转移出去,并通过出冰嘴1800排出到外界,所谓的出冰嘴1800,即为冰块7000脱离时所接触的位置,出冰嘴1800可以对冰块7000起到导向的作用。由于出冰嘴1800需要外露而将冰块7000排出,因此通过设置出冰嘴1800也可以实现修形,配合制冰机的外观进行设计,提高美观性。

例如,制冰模块1100包括有出冰模块1300,出冰模块1300包括有驱动器1320和传送螺杆1310,传送螺杆131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接冰盘1210中,驱动器1320和传送螺杆1310连接,驱动器1320可以带动传送螺杆1310转动,传送螺杆1310大致呈螺旋状,当传送螺杆1310转动时,便可带动接冰盘1210中的冰块7000往出冰嘴1800移动。出冰嘴1800呈漏斗形结构,出冰嘴1800朝向下方敞开,当传动螺杆带动冰块7000移动到出冰嘴1800的上方时,此时冰块7000在重力的作用下跌落至出冰嘴1800,继而从出冰嘴1800排出。

出冰嘴1800突出在储冰模块1200的前方,使得出冰嘴1800的下方留有避让空间,这样用户便可在出冰嘴1800的下方实现接冰。在此基础上,也正是出冰嘴1800的突出设置,出冰嘴1800的两侧(左右两侧)也形成有空间,因此可以将水路板4000设置在出冰嘴1800的一侧,如图3所示,将水路板4000设置在出冰嘴1800的右侧,如此实现了水路板4000的安装,充分利用了空间。

结合图3、图6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胆结构1400形成有出冰口1410,其中,出冰嘴1800设置在出冰口1410,使得出冰嘴1800突设在储冰模块的前方,而水路板4000则与内胆结构1400连接固定,如此实现了出冰嘴1800的突出设置以及水路板4000的固定。

具体来说,内胆结构1400上设置的出冰口1410连通内胆结构1400的内外,出冰口1410对应储冰模块1200的接冰盘1210设置,当传送螺杆1310转动时,可带动冰块7000移动穿过出冰口1410,继而使得冰块7000进入到出冰嘴1800中而排出。出冰嘴1800相对于内胆结构1400为单独的部件,通过连接手段连接到内胆结构1400上,例如出冰嘴1800卡接到出冰口1410上,从而使得出冰嘴1800与出冰口1410连通,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出冰嘴1800相对于内胆结构1400的前侧呈突出设置,也即突出在储冰模块1200的前侧。

由于水路板4000设置在出冰嘴1800的一侧,因此,为了方便水路板4000的固定,将水路板4000安装到内胆结构1400上,实现水路板4000的安装。结合图3和图6所示,将水路板4000连接到内胆结构1400的前侧,避免和其它功能部件产生安装干涉,充分利用了出冰嘴1800一侧的空间。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400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4300、第二连接部4200与第一连接部4100,第三连接部4300、第二连接部4200与第一连接部4100分别与内胆结构1400连接,内胆结构140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连接部4300、第二连接部4200与第一连接部4100连接的结构,第三连接部4300、第二连接部4200与第一连接部4100形成三角形分布,从而可以提高与内胆结构1400连接的稳定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路板4000的安装稳定性,将第一连接部4100与内胆结构1400的连接方向设计成和,第二连接部4200和/或第三连接部4300与内胆结构1400的连接方向不同。

例如,第一连接部4100沿着与内胆结构1400沿着第一方向连接固定,而第三连接部4300与第二连接部4200沿着第二方向与内胆结构1400连接固定,如此,使得第一连接部4100受到的约束的方向,和第三连接部4300与第二连接部4200受到的约束的方向不同,有效提高水路板4000的安装稳定性。所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即为紧固力的方向,例如,第一连接部4100通过第一螺钉和内胆结构1400连接,第一螺钉沿着上下方向拧紧,而第三连接部4300与第二连接部4200通过第二螺钉和内胆结构1400连接,第二螺钉沿着前后方向拧紧。

结合图3、图4、图6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冰机包括有管路6000,管路6000连接水路板4000与水箱2000,制冰机还包括有连接座1600,连接座1600设置在出冰嘴1800的上方,连接座1600用于固定管路6000。

具体来说,出冰嘴1800突出在储冰模块1200的前方,使得出冰嘴1800的上方也留有避让空间,因此可以将连接座1600设置在出冰嘴1800的上方从而充分利用空间。由于水路板40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一侧(右侧),而水箱2000设置在储冰模块1200的另一侧(左侧),也就是说,水路板4000与水箱2000分设在出冰嘴1800的两侧,因此水路板4000与水箱2000之间的管路6000会相对较长,因此管路6000容易变得凌乱,为了避免管路6000的凌乱,将管路6000从出冰嘴1800的上方延伸布设,即管路6000从水箱2000越过出冰嘴1800的上方而延伸到水路板4000而与水路板4000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座1600实现对管路6000的固定,避免管线6000出现凌乱,使得管路6000的排布更为整齐。

例如,可以在连接座1600上设有卡槽1610,卡槽1610的数量可根据管路6000的数量来开设,卡槽1610可以朝向前方敞开,管路6000可以自前向后卡入到卡槽1610中而被固定下来。

进一步地,正如前文提到的,出冰模块1300为驱动器1320和传送螺杆1310的配合,驱动器1320安装到连接座1600上而被固定,如此使得驱动器1320充分利用连接座1600的结构,不再需要增加额外的结构来固定驱动器1320,使得连接座1600除了能实现对管路6000的固定外,还能对驱动器1320实现了固定,有利于制冰机的紧凑化设计。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制冰机还包括有底盘5000,所谓的底盘5000,即为整个制冰机最底部的部件,制冰机在安装到使用环境后,底盘5000和台面接触。前述的加热模块3000、制冷模组1000与水箱2000安装到底盘5000上,将重量更为直接地传递至底盘5000,有效实现了各功能模块的固定。例如,水箱2000除了和制冷模组1000的内胆结构1400连接外,还与底盘5000连接,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螺钉连接实现相互紧固。制冷模组1000安装到底盘5000,具体为内胆结构1400与底盘5000相互连接固定,压缩机1510与底盘5000相互连接固定,内胆结1400与底盘5000之间以及压缩机1510与底盘5000之间也可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对于加热模块3000也是如此,加热模块3000与底盘5000之间的连接也可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设备,该水处理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制冰机,制冰机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水处理设备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水处理设备的类型有多种,例如是饮水机集成有制冰机,使得饮水机具有具有出冰功能、出常温水功能、出热水功能、出冷水功能中的至少一种,饮水机的形态可以是台式饮水机、立式饮水机、嵌入式饮水机、管线式饮水机等。再例如,是净饮机集成有制冰机,使得净饮机具有净水功能,并且在净水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出冰功能、出常温水功能、出热水功能、出冷水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净饮机的形态可以是台式净饮机、立式净饮机、嵌入式净饮机、管线式净饮机等。当然,还存在着,是咖啡机、茶饮机、起泡机等集成有制冰机,如此丰富功能。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制冰机可以集成到任意类型的可以进行水处理的电器中而构成水处理设备,丰富使用功能,拓展使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运用此设备的污水处理方法
  • 制冰机和水处理设备
  • 制冰机及具有该制冰机的制冷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