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饮品市场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是冷饮或常温,而中国的传统饮用习惯是饮用热饮。目前对于上述人群通常是自己携带热饮或者携带保温杯,不仅便利性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并不能满意的喝到合适的热饮,以及一些需要加热饮用的药剂或流体食物等。

故此亟需开发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及其加工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包装袋实现自动加热,并根据需求控制加热的时间和温度,便利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提供一种全新的包装袋的加工方法,能够便于鼓包和网状袋的放置,且便于保证加工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包括布置在第一包装袋内的第二包装袋,还包括若干用于储存加热剂的加热包,以及若干用于储存溶剂的溶剂包;所述加热包与溶剂包同时设置在第一包装袋内或第二包装袋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包装袋顶端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饮口件;所述饮口件与第一包装袋或第二包装袋中任一包装袋密封连接,且另一包装袋可连接在饮口件上或前述包装袋的边缘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饮口件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盖子,所述饮口件与盖子呈可拆卸式配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剂包上设有向第一包装袋外延伸的泄压口,所述泄压口与所述溶剂包连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剂包与所述加热包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溶剂通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包装袋上设有用于直观判断温度的热显示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溶剂包受到外力后破损,令溶剂通过通道流向加热包。

一种应用于上述包装袋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方法一:选取两片第一包装袋的袋片和两片第二包装袋的袋片,并将一片第一包装袋的袋片和一片第二包装袋的袋片热合在一起,形成两片组合的包装袋片,其中各形成一个空腔;之后在第一包装袋的内腔上设置溶剂包和加热包,其中溶剂包胶合在第一包装袋上,加热包固定在第一包装袋内壁上或第二包装袋外壁上;然后将两片组合的包装袋的第二包装袋口固定和密封在饮口件上,然后将第一包装袋外也固定和密封在饮口件上;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方法二:单独通过袋片制备第一包装袋与第二包装袋;然后第二包装袋热合在饮口件的上形成密封;之后将溶剂包与加热包放置在第一包装袋内壁或第二包装袋外壁;之后将第一包装袋通过热合在饮口件上形成密封;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方法三:第二包装袋内放置加热包,并且含有溶剂包通过管道与其连通,溶剂包固定连接在第一包装袋中,第二包装袋上有通道连接到第一包装袋上的泄压口,然后第一包装袋通过热合固定饮口件;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包装袋与第二包装袋的加工处理均在无菌环境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包装袋能够通过按压溶剂包,令溶剂包内溶剂流出与加热包内加热剂结合产生热量用于第二包装袋内物体的加热,从而实现自动加热效果。

2、溶剂包设置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或者定制,便于实现通过按压一定数量达到加热至预定温度的效果。

3、第一包装袋和第二包装袋均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4、其中提供一种全新的包装袋的加工方法,能够便于溶剂包和加热包的放置,且便于保证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包装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包装袋的一种衍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第一包装袋1,第二包装袋2,溶剂包3,溶剂通道301,饮口件4,加热包5,连接带501,盖子6,泄压口7,热显示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参见图1-2所示,包括布置在第一包装袋1内的第二包装袋2,还包括若干用于储存加热剂的加热包5,以及若干用于储存溶剂的溶剂包3;所述加热包5与溶剂包3同时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3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上,所述加热包5设置在第二包装袋2上。但其他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溶剂包3与加热包5只要在空腔中可以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和/或第二包装袋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装袋顶端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饮口件4;所述饮口件4与第一包装袋1或第二包装袋2中任一包装袋密封连接,且另一包装袋可连接在饮口件4上或前述包装袋的边缘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装袋1或第二包装袋2顶端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饮口件4,所述第一包装袋1也密封连接在饮口件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饮口件4上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盖子6,所述饮口件4与盖子6呈可拆卸式配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3上设有向第一包装袋1外延伸的泄压口7,所述泄压口7与所述溶剂包3连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3与所述加热包5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溶剂通道3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装袋1上设有用于直观判断温度的热显示条8。热显示条8是通过颜色判断大致温度。热显示条8是利用热敏油墨变色的原理制作的,属于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热显示条8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表面;但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包装袋2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包3受到外力后破损,令溶剂通过溶剂通道301流向加热包5。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上述包装袋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选取两片第一包装袋1的袋片和两片第二包装袋2的袋片,并将一片第一包装袋1的袋片和一片第二包装袋2的袋片热合在一起,形成两片组合的包装袋片,其中各形成一个空腔;

二:之后在第一包装袋1的内腔上设置溶剂包3和加热包5,其中溶剂包3胶合在第一包装袋1上,加热包5固定在第一包装袋1内壁上或第二包装袋2外壁上;

三、然后将两片组合的包装袋的第二内包装2袋口固定和密封在饮口件4上,之后将第一包装袋外也固定和密封在饮口件上;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四:待第二包装袋2的内腔装填物品后,盖上盖子6,即完成物品包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的加工处理均在无菌环境中。在本实施例中,包装袋用于食品饮料等包装,则需全程均在无菌环境中,并进行相关食品安全检查等。若是用于包装某些化工用品、化妆品或护肤品,相对环境条件可酌情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装袋2的硬度不小于第一包装袋1的硬度。较高硬度的第二包装袋2由于厚度较高,能够有效保护内腔中的物品。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包5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的中部,但其他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的底部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均为软质胶状袋,便于折叠、携带,便于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粉末,溶剂主要成分是水,加热剂与溶剂的结合会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实现物品的自动加热。而且泄压口7的设置,便于调节溶剂包3内的气压。

实施例2,参见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包5与溶剂包3同时设置在第二包装袋2内;加热包5通过若干连接带501连接在第二包装袋2上;所述加热包5上设有向第二包装袋2边缘延伸的泄压口7。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上述包装袋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单独通过袋片制备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然后第二包装袋2热合在饮口件4的上形成密封;之后将溶剂包3与加热包5放置在第一包装袋1内壁或第二包装袋2外壁;之后将第一包装袋1通过热合在饮口件4上形成密封;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可以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进行灵活的延伸。

例如,可以将第一包装袋1与第二包装袋2分别热合处理定型;其中溶剂包3和加热包5均设置在第一包装袋1上;饮口件4设置在第二包装袋2上。

再比如,溶剂包3与加热包5的设置可以采用胶合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包装袋1或第二包装袋2;溶剂包3与加热包5之间可以不设置溶剂通道301;等等。

而且包装袋的加工方法也可以灵活的延伸。例如:第二包装袋2内放置加热包5,并且含有溶剂包3通过溶剂通道301与其连通,溶剂包3固定连接在第一包装袋1中,第二包装袋2上有通道连接到第一包装袋1上的泄压口7,然后第一包装袋1通过热合固定饮口件4;即制得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

再比如,第一包装袋1内腔是放饮用或食用的袋子,且第一包装袋1和饮口件4直接连接,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相对独立的空间(未来食品安全,且不受未来加热包和溶液污染的风险)。至于第二包装袋2可以利用热合或者粘合两种工艺,让其贴在第一包装袋1上,包装袋1和2中间的空腔存放溶剂包3和加热包5,且留着一条排气用的空腔连接外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包装袋,包装袋实现自动加热,并根据需求控制加热的时间和温度,便利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提供一种全新的包装袋的加工方法,能够便于鼓包和网状袋的放置,且便于保证加工效率,可靠性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65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