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空调机等的冷冻循环系统中使用、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公开了一种切换阀,其构成为相对于切换阀主体,经由托架连结使其内部的滑阀滑动的先导驱动部,切换阀具备与先导驱动部连接而供主滑阀的驱动流体通过的多个细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切换阀主体连结先导驱动部的托架之中存在具有一端侧固定于切换阀主体而在另一端侧保持有先导驱动部的一对保持板的金属板加工类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换阀中也使用该类型的托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2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处,大多作为上述的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托架容易变形,针对外力的强度常常变低,有改进的余地。并且,这样的方式的切换阀的构件数量较多,常常变得大型,在这一方面看也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针对外力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尺寸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切换阀的特征在于,具备:切换阀主体,其内置主滑阀,承接该主滑阀的滑动而切换流路状态;先导驱动部,其使用预定的驱动流体来使上述主滑阀滑动;以及多个细管,其与上述先导驱动部连接而使上述驱动流体通过,上述先导驱动部具备先导主体和阀座部件,其中,上述先导主体内置副滑阀,为了切换上述驱动流体的流路状态来使上述主滑阀滑动而使上述副滑阀滑动,上述阀座部件是连接上述多个细管并固定为一部分固定于上述切换阀主体并且其它部分进入上述先导主体而构成阀座的部位,形成有与上述多个细管相连而与该多个细管一起构成上述驱动流体的流路的多个细管连通孔、以及从与上述切换阀主体的固定部分贯通至向上述先导主体进入的进入部分而构成上述驱动流体的流路的阀座贯通孔,上述多个细管连通孔以及上述阀座贯通孔中的一个孔从上述阀座偏离地开口,其它多个孔在上述阀座开口,从而由上述副滑阀开闭,上述切换阀主体具备上述主滑阀和主壳体,其中,上述主壳体收纳上述主滑阀,在外壁固定上述先导驱动部的上述阀座部件,并且在该外壁形成有与上述阀座贯通孔连通并与该阀座贯通孔一起构成上述驱动流体的流路的主体贯通孔。

此外,此处所说的流路状态的切换是指包含将某流路变更为其它流路的流路的切换、以及关闭或敞开一个流路的流路的开闭切换的技术概念。

根据该切换阀,由于构成先导驱动部的阀座部件直接固定于切换阀主体,所以与使用金属板加工的托架将先导驱动部与切换阀主体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针对外力的强度。并且,由于不需要托架,所以能够抑制构件数量,相应地能够抑制切换阀的尺寸。

此处,优选为,在上述切换阀主体连结有分别与上述主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多个接头管,上述先导驱动部的上述阀座部件以上述阀座贯通孔与连通有上述多个接头管中的使相对高压的流体流过的高压接头管的阀室经由上述主体贯通孔相连的方式固定于上述主壳体的外壁。

根据该结构,将切换阀主体的阀室与先导驱动部相连的高压的流体的流通路由阀座部件中的阀座贯通孔和切换阀主体中的主体贯通孔构成。由此,与利用高压用的细管将阀室和先导驱动部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高压的流体的流通路抑制为最短而进一步提高强度,并且与不需要上述高压用的细管相应地,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的尺寸。

并且,优选为,上述主壳体形成为筒状,并以使上述主滑阀沿其轴线滑动的方式收纳该主滑阀,上述先导主体具备上述副滑阀和副壳体,其中,上述副壳体形成为筒状,并以使上述副滑阀沿其轴线滑动的方式收纳该副滑阀,上述先导驱动部以上述主壳体的轴线和上述副壳体的轴线彼此沿着地延伸的配置安装于上述切换阀主体。

根据该结构,切换阀主体的主壳体和先导驱动部的副壳体以各自的轴线彼此沿着地延伸的配置安装。在该配置中,与主壳体的轴线和副壳体的轴线彼此正交的配置相比,先导驱动部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其结果,在与两条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的尺寸。并且,由于先导驱动部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侧,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的强度。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切换阀主体,以各自的轴线被包含在一个平面内的配置连结有分别与上述主壳体的内部连通的多个接头管,上述切换阀主体、上述先导驱动部、以及上述多个接头管配置为,上述主滑阀以及上述副滑阀均沿包含上述多个接头管各自的轴线的平面的面内方向滑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切换阀主体中的主滑阀以及先导驱动部中的副滑阀的滑动方向成为包含多个接头管各自的轴线的平面的面内方向,所以在该平面的面外方向上,切换阀实现薄型化。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的尺寸。

并且,优选为,上述阀座部件是一端部为上述进入部分且另一端部为上述固定部分的柱状的部件,其周面的一部分成为沿轴向延长的平坦面,上述多个细管与上述平坦面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硬钎焊将多个细管和阀座部件连接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阀座部件中的平坦面配置环形焊料,所以能够提高与硬钎焊相关的作业性。

并且,优选为,上述先导驱动部中的上述先导主体具备:柱塞,其保持上述副滑阀,并设为能够沿预定的滑动轴线滑动;柱塞管,其将上述柱塞与上述副滑阀一起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线圈部,其卷绕于上述柱塞管的外周,通过被供给电流而使上述柱塞沿上述滑动轴线滑动;以及接合部,其将向上述线圈部供给上述电流的引线与上述线圈部接合,上述接合部设为从上述线圈部避免与上述切换阀主体的干涉,并且该接合部设为从上述线圈部沿与上述滑动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突出,上述线圈部构成为具有设有上述接合部的第一部分和除该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从上述滑动轴线到上述阀座部件中的与上述切换阀主体的固定端为止的第一长度比从上述滑动轴线到上述接合部的突出端为止的第二长度短,并且比从上述滑动轴线到上述线圈部中的上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为止的第三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在与先导驱动部的滑动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通过上述第一长度的规定将阀座部件的尺寸最优化为必要最小限度,从而先导驱动部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的尺寸。

并且,优选为,上述阀座部件是一端部为上述进入部分且另一端部为上述固定部分的柱状的部件,位于上述先导主体与上述切换阀主体的相互之间并在上述固定部分处固定于上述切换阀主体来支撑上述先导主体的支柱部分比上述进入部分粗,并且在该支柱部分与上述进入部分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部,在上述台阶部以与上述先导主体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上述进入部分固定于上述先导主体。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阀座部件中支撑先导主体的支柱部分比进入部分粗且刚性较高,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的强度。并且,由于台阶部以与先导主体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所以当在先导主体固定阀座部件时,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下进行阀座部件相对于先导主体的定位。

并且,优选为,上述阀座部件是在实心体开设有上述多个细管连通孔以及上述阀座贯通孔的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阀座部件由实心体构成且刚性较高,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的强度。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阀座部件的上述固定部分形成有与上述切换阀主体面接触地接合的阀座侧接合平面,在上述切换阀主体的上述主壳体中的外壁,形成有接收上述固定部分并且与上述阀座侧接合平面面接触的主体侧接合平面成为底面的接收凹部,在上述固定部分中包围上述阀座侧接合平面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与上述接收凹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接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固定部分固定于上述主壳体的外壁。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硬钎焊将阀座部件和切换阀主体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在使阀座侧接合平面与主体侧接合平面面接触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硬钎焊。并且,由于在阀座部件中的固定部分与主壳体中的接收凹部卡合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的强度。

并且,优选为,在上述阀座部件中的上述阀座贯通孔,设有上述进入部分侧的第一孔部、位于上述固定部分侧且直径比上述第一孔部的直径大的第二孔部、以及位于上述第一孔部以及上述第二孔部的边界且将两者连接的台阶部,上述主壳体中的上述主体贯通孔是直径比上述阀座贯通孔中的上述第二孔部的直径小的孔,还具备被收纳于上述第二孔部而从流经上述阀座贯通孔的上述驱动流体除去异物的过滤器,上述台阶部限制上述过滤器在上述第二孔部的内部向上述第一孔部侧的移动,上述主壳体的外壁中的上述主体贯通孔的周缘部限制上述过滤器在上述第二孔部的内部向上述主体贯通孔侧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阀座贯通孔的内部,在限制了驱动流体的流通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收纳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过滤器被驱动流体按压移动而脱落等的事态,并且能够进行异物除去。并且,由于过滤器被收纳于容易在空间上设置余裕的阀座贯通孔的内部,所以与在细管的内部将细管的一部分扩大来收纳过滤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切换阀中的与过滤器设置相关的尺寸。另外,根据利用阀座贯通孔的内部的台阶构造、与主体贯通孔的直径之间的差异进行的过滤器的移动限制,与例如为了限制移动而设置其它构件的限位器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构件数量而降低成本。

并且,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在冷却模式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在冷却模式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在上述第一换热器与上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使制冷剂膨胀来进行减压的膨胀机构、以及上述的切换阀。

根据该冷冻循环系统,由于具备上述的切换阀,所以对于该切换阀,能够提高针对外力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尺寸。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能够提高针对外力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整体构造的二视图。

图2是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以沿着图1中的V11-V11线的截面示出图1的切换阀中的先导驱动部的剖视图。

图4是以沿着图3中的V12-V12线的截面示出图3所示的先导驱动部的剖视图。

图5是以从阀座侧观察到的俯视图和从细管的连接侧观察到的侧视图示出在图3及图4中以剖视图示出的阀座部件的外观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的V13-V13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5中的V14-V14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中的V15-V15线的剖视图。

图9是以图4中的区域A11的放大图示出阀座部件与切换阀主体的主壳体的外壁的固定部位的图。

图10是示出与在切换阀主体连结有先导主体的阀座部件相关的阀座轴方向上的长度的设定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针对图10所示的接合部的突出方向的变形例的图。

图中:

1—冷冻循环系统,1a—压缩机,1b—室外换热机(第一换热器),1c—室内换热机(第二换热器),1d—节流装置(膨胀机构),10—切换阀,11—切换阀主体,11a—主阀室,11b—第一工作室,11c—第二工作室,12、12-1—先导驱动部,13s—低压接头用细管,13L—第一壳体用细管,13R—第二壳体用细管,15c—C接头管,15d—D接头管,15e—E接头管,15s—S接头管,111—主壳体,111a—主体贯通孔,111b—接收凹部,111b-1—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2—内周面,112—主滑阀,113、122a—阀座,114L、114R—活塞,115—连结板,116—阀芯,116a、121b-1—碗状凹部,121—先导主体,121a—副壳体,121a-1—柱塞管,121b—副滑阀,121c—柱塞,121c-1—副阀室,121c-2、121c-3—弹簧,121d—线圈部,121d-1、121d-3—第一部分,121d-2、121d-4—第二部分,121e、121e-1—接合部,121f、121f-1—框架部,122—阀座部件,122b—进入部分,122c—固定部分,122c-1—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2—外周面,122d—阀座贯通孔,122d-1—第一孔部,122d-2—第二孔部,122d-3、122g—台阶部,122e—平坦面,122f—支柱部分,122s—低压连通孔,122s-1—低压正交孔,122s-2—低压轴线孔,122L—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1—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2—第一壳体轴线孔,122R—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1—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2—第二壳体轴线孔,123—过滤器,D11—主轴方向,D12—副轴方向,D13—副轴正交方向,D14—阀座轴方向,D15—突出方向,L11—第一长度,L12、L12-1—第二长度,L13、L13-1—第三长度,R11—引线,X11—主滑动轴线,X12—副滑动轴线,X13—阀座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0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换阀的整体构造的二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具备图1所示的切换阀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阀10是对在下文中说明详细内容的D接头管15d、E接头管15e、S接头管15s、C接头管15c这四个接头管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该切换阀10通过切换上述四个接头管的连通状态,来切换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中的制冷剂的流路。切换阀10具备切换阀主体11、先导驱动部12、第一壳体用细管13L、第二壳体用细管13R、以及低压接头用细管13s。

切换阀主体11在主壳体111的内部内置主滑阀112,承接该主滑阀112的滑动而切换流路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的流路状态的切换是指在经由四个接头管构成的多个流路中将一个流路变更为其它流路的流路的切换。主壳体111是两端被封堵的不锈钢制的圆筒状的部件,在其周壁,以与内部连通的方式连结有不锈钢制的D接头管15d、E接头管15e、S接头管15s、C接头管15c。在该主壳体111的内部设置有主滑阀112以及阀座113。

主滑阀112具备一对活塞114L、114R、连结板115、以及阀芯116。该主滑阀112设置在主壳体111的内部而将上述多个接头管中的两对接头管连通,并且通过滑动移动来切换连通对象的接头管。

一对活塞114L、114R相互对置配置,能够一边将衬垫按压于主壳体111的内周面一边进行往复移动。由此,主壳体111的内部利用两个活塞114L、114R分隔成中央部的高压的主阀室11a、主阀室11a的两侧的第一工作室11b以及第二工作室11c。

连结板115由金属板构成,该连结板115以配置在主壳体111的主滑动轴线X11上的方式架设在活塞114L、114R之间,并且在其中央保持有阀芯116。而且,阀芯116在活塞114L、114R移动时与连结板115连动地在阀座113上滑动,并在活塞114L、114R到达主壳体111的左右的端部的预定的限位位置时停止。

阀座113配设于主壳体111内的中间部,并在与主壳体111的中间部的阀座113对置的位置安装有在主壳体111内开口的作为高压配管的D接头管15d。并且,在阀座113,以在一条直线上沿主壳体111的主滑动轴线X11方向排列的方式安装有作为一对导管的E接头管15e及C接头管15c和作为低压配管的S接头管15s。在阀芯116的内侧形成有碗状凹部116a。而且,阀芯116在图1的左侧的端部位置,通过碗状凹部116a将S接头管15s与E接头管15e连通。此时,C接头管15c经由主阀室11a而与D接头管15d连通。并且,阀芯116在图1中的主滑阀112移动至右侧的右侧的端部位置,通过碗状凹部116a将S接头管15s与C接头管15c连通。此时,E接头管15e经由主阀室11a而与D接头管15d连通。

在图2所示的冷冻循环系统1中,D接头管15d成为与压缩机1a的喷出口连接的高压配管,S接头管15s成为与压缩机1a的吸入口连接的低压配管。C接头管15c是与室外换热机1b(第一换热器)连接的导管,E接头管15e是与室内换热机1c(第二换热器)连接的导管。室外换热机1b与室内换热机1c经由节流装置1d(膨胀机构)连接。利用由C接头管15c、室外换热机1b、节流装置1d、室内换热机1c、以及E接头管15e构成的流路和由S接头管15s、压缩机1a、以及D接头管15d构成的流路来构成冷冻循环系统1。

先导驱动部12与主壳体111连接。先导驱动部12使驱动流体向在主壳体111的内部在主轴方向D11上隔着主滑阀112的一对空间、即第一工作室11b以及第二工作室11c双方流通,而使主滑阀112沿主轴方向D11滑动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先导驱动部12使作为高压配管的D接头管15d的流体向第一工作室11b以及第二工作室11c的一方流通,使作为低压配管的S接头管15s的流体向另一方流通,从而使主滑阀112滑动移动。

该先导驱动部12与作为低压配管的S接头管15s之间通过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相连,先导驱动部12与第一工作室11b之间通过第一壳体用细管13L相连。并且,先导驱动部12与第二工作室11c之间通过第二壳体用细管13R相连。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均成为不锈钢制的细管。另外,先导驱动部12与和作为高压接头管的D接头管15d连通的主阀室11a之间通过先导驱动部12中的不锈钢制的阀座部件122相连,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先导驱动部12是具有与切换阀10相同的构造的电磁阀,通过通电使内部的副滑阀滑动移动来切换驱动流体的流路。副滑阀如下切换与作为低压配管的S接头管15s连通的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的连通目标。即,先导驱动部12通过与切换阀10的第一工作室11b连接的第一壳体用细管13L和与第二工作室11c连接的第二壳体用细管13R来切换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的连通目标。同时,通过第一壳体用细管13L和第二壳体用细管13R来切换高压的主阀室11a的连通目标。由此,在第一工作室11b的压力与第二工作室11c的压力之间产生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使主滑阀112沿主轴方向D11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滑动移动。然后,利用该滑动移动,切换主滑阀112中的阀芯116的位置来切换冷冻循环系统1中的制冷剂的流路。

通过以上的结构,由压缩机1a压缩后的高压的制冷剂从D接头管15d向主阀室11a内流入,在制冷运转的状态下(冷却模式时),高压制冷剂从C接头管15c向室外换热机1b流入。并且,在切换阀芯116的位置后的制热运转的状态下(制热模式时),高压制冷剂从E接头管15e向室内换热机1c流入。即,在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1a喷出的制冷剂按照D接头管15d→C接头管15c→室外换热机1b→节流装置1d→室内换热机1c→E接头管15e的顺序循环。在该情况下,室外换热机1b作为冷凝器(capacitor)发挥功能,室内换热机1c作为蒸发器(evaporator)发挥功能,进行制冷。节流装置1d在室外换热机1b与室内换热机1c之间使制冷剂膨胀来进行减压。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相反地循环,室内换热机1c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换热机1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进行制热。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先导驱动部12具有以下的构造。

图3是以沿着图1中的V11-V11线的截面示出图1的切换阀中的先导驱动部的剖视图。并且,图4是以沿着图3中的V12-V12线的截面示出图3所示的先导驱动部的剖视图。

先导驱动部12如上所述地是电磁阀,具备先导主体121和阀座部件122。并且,先导主体121具备副壳体121a、副滑阀121b、柱塞121c、线圈部121d、以及引线R11的接合部121e。

先导主体121内置有副滑阀121b,为了切换驱动流体的流路状态来使主滑阀112滑动而使副滑阀121b滑动。并且,在先导主体121中,经由第一壳体用细管13L、第二壳体用细管13R、以及低压接头用细管13s这三根细管和阀座部件122中的下述的阀座贯通孔122d而构成驱动流体的多个流路。而且,先导主体121中的流路状态的切换是指在上述多个流路中将一个流路变更为其它流路的流路的切换。

该先导主体121的副壳体121a是两端被封堵的不锈钢制的圆筒状的壳体,在其内部内置有副滑阀121b以及柱塞121c。该副壳体121a的周壁成为将柱塞121c的移动限制为沿着与副壳体121a的轴线一致的副滑动轴线X12的副轴方向D12的滑动的柱塞管121a-1。

副滑阀121b在其内侧形成有碗状凹部121b-1,在图3所示的图3的左侧的端部位置,低压接头用细管13s与第一壳体用细管13L通过碗状凹部121b-1连通。此时,第二壳体用细管13R经由设于柱塞121c的副阀室121c-1而与切换阀主体11的高压的主阀室11a连通。若该副滑阀121b向图3中的右方滑动,则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的连通目标向第二壳体用细管13R切换,第一壳体用细管13L的连通目标向高压的主阀室11a切换。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滑阀121b的碗状凹部121b-1成为半球状的凹部。与半球状不同,在例如设有长圆状的碗状凹部的滑阀中,在碗状凹部的周缘的一部分存在直线部分,但在滑阀从周围的驱动流体受到压力时对上述直线部分施加拉伸应力。根据滑阀的尺寸、从驱动流体受到的压力的大小等,对直线部分施加的拉伸应力有可能变得过剩。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设有半球状的碗状凹部121b-1的副滑阀121b,由于抑制上述的拉伸应力,所以能够提高副滑阀121b的耐压性。另外,能够预料这样的耐压性的提高而使副滑阀121b的壁厚变薄,其结果,也能够抑制副滑阀121b的移动量。

柱塞121c大致呈圆柱状,图3中的靠右方的部分成为磁体,以沿副轴方向D12延长的姿势能够滑动地被收纳于柱塞管121a-1。并且,柱塞121c在柱塞管121a-1的内部在副轴方向D12中的阀座部件122侧的一端部保持有副滑阀121b。在该一端部,在与副滑动轴线X12正交的副轴正交方向D13上由弹簧121c-2朝向阀座部件122对副滑阀121b进行施力。并且,在副轴方向D12上由弹簧121c-3从与阀座部件122相反的一侧向阀座部件122侧对柱塞121c进行施力。通过该副轴方向D12的施力,副滑阀121b定位于将低压接头用细管13s与第一壳体用细管13L连通的初始位置。

线圈部121d卷绕于柱塞管121a-1的外周,通过被供给电流而对柱塞121c的磁体部分施加产生与该磁体部分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吸引力的磁力。来自该线圈部121d的磁力使柱塞121c克服弹簧121c-3的施力而沿副滑动轴线X12在副轴方向D12上向与阀座部件122相反的一侧滑动。通过该滑动,副滑阀121b定位于将低压接头用细管13s与第二壳体用细管13R连通的滑动位置。

接合部121e是将向线圈部121d供给电流的引线R11与线圈部121d接合的部位。该接合部121e设为避免与切换阀主体11的干涉,并且设为从线圈部121d向副轴正交方向D13突出。

阀座部件122构成在以上说明的构造的先导主体121的内部与副滑阀121b滑动摩擦的阀座122a,并且成为将该先导主体121与切换阀主体11连结的部件。并且,在该阀座部件122连接有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这三根细管。

图5是以从阀座侧观察的俯视图和从细管的连接侧观察的侧视图示出在图3及图4中以剖视图示出的阀座部件的外观图。并且,图6是沿着图5中的V13-V13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5中的V14-V14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5中的V15-V15线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3及图4和图5~图8对阀座部件122进行说明。

阀座部件122固定为,一部分固定于切换阀主体11并且其它部分进入先导主体121而构成阀座122a。具体而言,该阀座部件122是大致圆柱状的实心体,其一端部是进入先导主体121的内部而构成阀座122a的进入部分122b,另一端部成为固定于切换阀主体11的固定部分122c。阀座122a成为在进入部分122b的端面处通过副滑阀121b而滑动摩擦的带面状的范围。

另外,在阀座部件122的周面连接有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而且,如上所述,在实心体的阀座部件122的内部形成有低压连通孔122s、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以及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这三个细管连通孔。

低压连通孔122s与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相连而与低压接头用细管13s一起构成低压的驱动流体的流路。并且,该低压连通孔122s由低压正交孔122s-1和低压轴线孔122s-2构成。低压正交孔122s-1在与作为阀座部件122的中心轴的阀座轴线X13正交的方向上开口。该低压正交孔122s-1是里侧的直径与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的内径相同、且开口侧的直径比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的外径稍大地开设而供低压接头用细管13s插入的孔。低压轴线孔122s-2是沿阀座轴线X13且直径比低压正交孔122s-1的直径小地开设的孔,一端与低压正交孔122s-1相连,另一端在阀座122a开口。

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与第一壳体用细管13L相连而与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一起构成朝向切换阀主体11的第一工作室11b的驱动流体的流路。并且,该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由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和第一壳体轴线孔122L-2构成。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在与阀座轴线X13正交的方向上开设。该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是里侧的直径与第一壳体接头用细管13L的内径相同、且开口侧的直径比第一壳体接头用细管13L的外径稍大地开设而供第一壳体接头用细管13L插入的孔。第一壳体轴线孔122L-2是沿阀座轴线X13且直径比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的直径小地开设的孔,一端与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相连,另一端在阀座122a开口。

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与第二壳体用细管13R相连而与第二壳体用细管13R一起构成朝向切换阀主体11的第二工作室11c的驱动流体的流路。并且,该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由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和第二壳体轴线孔122R-2构成。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在与阀座轴线X13正交的方向上开设。该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是里侧的直径与第二壳体接头用细管13R的内径相同、且开口侧的直径比第二壳体接头用细管13R的外径稍大地开设而供第二壳体接头用细管13R插入的孔。第二壳体轴线孔122R-2是沿阀座轴线X13且直径比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的直径小地开设的孔,一端与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相连,另一端在阀座122a开口。

在阀座122a中,低压轴线孔122s-2、第一壳体轴线孔122L-2、以及第二壳体轴线孔122R-2以在阀座部件122中在沿着副轴方向D12的径向上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方式开口。并且,低压轴线孔122s-2在包含阀座122a的大致圆形的端面的中心开口,第一壳体轴线孔122L-2以及第二壳体轴线孔122R-2以隔着该低压轴线孔122s-2的开口的方式开口。

另外,在实心体的阀座部件122的内部,形成有从与切换阀主体11之间的固定部分122c贯通至向先导主体121进入的进入部分122b的阀座贯通孔122d。该阀座贯通孔122d将切换阀主体11中的高压的主阀室11a与先导主体121中的副阀室121c-1相连而构成高压的驱动流体的流路。

此时,在切换阀主体11中的主壳体111的外壁固定先导驱动部12的阀座部件122。而且,在该主壳体111的外壁,形成有与阀座贯通孔122d连通并与该阀座贯通孔122d一起构成高压的驱动流体的流路的主体贯通孔111a。并且,如图5及图8所示,阀座贯通孔122d在进入部分122b侧从阀座122a偏离地开口。由此,无论副滑阀121b的滑动位置如何,都成为切换阀主体11的主阀室11a与先导主体121中的副阀室121c-1经由阀座贯通孔122d以及主体贯通孔111a始终连通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贯通孔122d由进入部分122b侧的第一孔部122d-1和在固定部分122c侧与第一孔部122d-1相比直径较大且较短的第二孔部122d-2构成。在第一孔部122d-1以及第二孔部122d-2的边界,设有在径向上作为环状的平面沿延长并将两者连接的台阶部122d-3。而且,在第二孔部122d-2收纳有从流经阀座贯通孔122d的驱动流体除去异物的过滤器123。

先导驱动部12经由以上说明的阀座部件122而如下与切换阀主体11连结。首先,先导驱动部12以使主壳体111的主滑动轴线X11和副壳体121a的副滑动轴线X12彼此沿着地延伸的配置安装于切换阀主体1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D接头管15d、E接头管15e、S接头管15s、C接头管15c这四个接头管以各自的轴线被包含在一个平面P11内的配置与切换阀主体11连结。然后,先导驱动部12相对于切换阀主体11配置为,主滑阀112以及副滑阀121b在沿着上述一个平面P11的面内方向的主轴方向D11以及副轴方向D12上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与阀座部件122的周面的连接如下。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部件122具有D形切割形状,即,周面的一部分成为在沿着阀座轴线X13的阀座轴方向D14上延长的平坦面122e。上述的低压正交孔122s-1、第一壳体正交孔122L-1、以及第二壳体正交孔122R-1在该D形切割形状的平坦面122e开口。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插入到在该平坦面122e开口的各孔中,并通过硬钎焊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柱部分122f在阀座部件122中位于先导主体121与切换阀主体11的相互之间,并在固定部分122c处固定于切换阀主体11来支撑先导主体121,该支柱部分122f比进入部分122b粗。而且,在该支柱部分122f与进入部分122b的边界,形成有作为沿副轴正交方向D13延长的平坦面的台阶部122g。该台阶部122g呈通过上述D形切割将环的一部分切割而成的C字形状的平坦面。如图3及图4所示,在台阶部122g以与先导主体121中的副壳体121a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阀座部件122的进入部分122b通过硬钎焊固定于先导主体1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部件122和切换阀主体11的主壳体111的外壁如下固定。

图9是以图4中的区域A11的放大图示出阀座部件与切换阀主体的主壳体的外壁之间的固定部位的图。

如该图9所示,阀座部件122的固定部分122c形成有与切换阀主体11中的主壳体111的外壁面接触并接合的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作为端面。另一方,在主壳体111中的外壁,形成有接收固定部分122c并且与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面接触的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1成为底面的接收凹部111b。在固定部分122c中包围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的外周面122c-2的一部分以与接收凹部111b的内周面111b-2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固定部分122c通过硬钎焊固定于主壳体111的外壁。

另外,上述主体贯通孔111a在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1开口。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主体贯通孔111a在与在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开口的阀座贯通孔122d的第二孔部122d-2中心偏离且连通的位置开口。而且,被收纳于第二孔部122d-2的过滤器123由阀座贯通孔122d中的台阶部122d-3限制向第一孔部122d-1侧的移动。并且,过滤器123由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1中的主体贯通孔111a的周缘部限制向主体贯通孔111a侧的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切换阀主体11连结有先导主体121的阀座部件122相关的阀座轴方向D14上的长度如下设定。

图10是示出与在切换阀主体连结有先导主体的阀座部件相关的阀座轴方向上的长度的设定的示意图。该图10中,示出从图1中的箭头V16方向观察到的切换阀主体11以及先导驱动部12的示意性侧视图和沿着该图10中的V17-V17线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在先导驱动部12中的先导主体121,设有用于使柱塞121c滑动的线圈部121d和引线R11的接合部121e。线圈部121d设为被收纳于框架部121f,接合部121e安装于该框架部121f。此处,线圈部121d构成为具有设有接合部121e的第一部分121d-1和除该第一部分121d-1以外的第二部分121d-2。在第一部分121d-1中,线圈部121d的绕线被引出至接合部121e,该绕线的前端在该接合部121e处与引线R1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121e设为,从线圈部121d起在副轴正交方向D13上向与阀座部件122的竖立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远离线圈部121d而向图中的上方突出。在线圈部121d中成为接合部121e侧的图中上侧的一部分为上述第一部分121d-1,在比该第一部分121d-1靠图中下侧的位置且成为切换阀主体11侧的部分为第二部分121d-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阀座部件122相关的第一长度L11比与接合部121e相关的第二长度L12短,且比与线圈部121d相关的第三长度L13长。与阀座部件122相关的第一长度L11是从副滑动轴线X12到阀座部件122中的作为与切换阀主体11之间的固定端的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为止的长度。并且,与接合部121e相关的第二长度L12是从滑动轴线X12到接合部121e的突出端为止的长度。并且,与线圈部121d相关的第三长度L13是从滑动轴线X12到线圈部121d中的第二部分121d-2的外表面为止的长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121e的突出方向成为在副轴正交方向D13上向与阀座部件122的竖立设置方向相同的方向远离线圈部121d而向图中的上方突出的方向。然而,接合部121e的突出不限定于这样的向上方的突出,也可以是在下文中示出的变形例那样的突出。

图11是示出针对图10所示的接合部的突出方向的变形例的图。该图11中,示出与图10相同的侧视图和沿着图11中的V18-V18线的剖视图。此外,该图11中,对与图10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中的说明所需要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0相同的符号并示出,以下,省略与上述相同的构成要素相关的重复说明。

在该图11所示的变形例的先导驱动部12-1中,接合部121e-1的突出方向成为相对于图10所示的接合部121e的突出方向绕副滑动轴线X12偏离90°后的方向。即,在本变形例中,接合部121e-1在与副滑动轴线X12正交并且与阀座部件122的竖立设置方向正交而远离线圈部121d的、朝向图中的右侧方的突出方向D15上突出。承接该接合部121e-1而框架部121f-1成为作为该接合部121e-1的突出侧的图中的右侧方敞开的构造。而且,在线圈部121d中设置接合部121e-1的第一部分121d-3为图中的右侧的部分,除此以外的第二部分121d-4为图中的左侧的部分。但是,在该变形例中,从滑动轴线X12到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为止的第一长度L11也比到接合部121e-1的突出端为止的第二长度L12-1短。并且,该第一长度L11比到线圈部121d的第二部分121d-4的外表面为止的第三长度L13-1长。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切换阀10以及冷冻循环系统1,能够起到以下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构成先导驱动部12、12-1的阀座部件122直接固定于切换阀主体11。因此,与使用金属板加工的托架将先导驱动部与切换阀主体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针对外力的强度。并且,由于不需要托架,所以抑制构件数量,相应地能够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阀座部件122以主阀室11a与阀座贯通孔122d经由主体贯通孔111a相连的方式固定于主壳体111的外壁。根据该结构,将主阀室11a与先导驱动部12、12-1相连的高压的流体的流通路由阀座部件122中的阀座贯通孔122d和切换阀主体11中的主体贯通孔111a构成。由此,与利用高压用的细管将主阀室11a和先导驱动部12相连的情况相比,能够将高压的流体的流通路抑制为最短而进一步提高强度。并且,与不需要上述高压用的细管相应地,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先导驱动部12、12-1以使主滑动轴线X11和副滑动轴线X12彼此沿着地延伸的配置安装于切换阀主体11。根据该结构,与主滑动轴线和副滑动轴线彼此正交的配置相比,先导驱动部12、12-1的线圈部121d接近切换阀主体11,因此先导驱动部12、12-1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11。其结果,在与两条滑动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并且,由于先导驱动部12、12-1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11侧,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以使各滑阀沿包含各接头管的轴线的一个平面P11的面内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了切换阀主体11、先导驱动部12、以及四个接头管。根据该结构,在上述一个平面P11的面外方向上,切换阀10实现薄型化。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阀座部件122的周面中的平坦面122e连接有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硬钎焊将各细管连接于阀座部件122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阀座部件122中的平坦面122e配置环形焊料,所以能够提高与硬钎焊相关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从副滑动轴线X12到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为止的第一长度L11比到接合部121e、121e-1的突出端为止的第二长度L12、L12-1短。并且,第一长度L11比到线圈部121d、121d-1的第二部分121d-2、121d-4的外表面为止的第三长度L13、L13-1长。根据该结构,通过上述第一长度L11的规定将阀座部件122的尺寸最优化为必要最小限度,从而先导驱动部12、12-1的重心接近切换阀主体11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与比阀座部件122的进入部分122b粗的支柱部分122f之间的台阶部122g以与先导主体12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该进入部分122b固定于先导主体121。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阀座部件122中支撑先导主体121的支柱部分122f比进入部分122b粗且刚性较高,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并且,由于台阶部122g以与先导主体12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所以当在先导主体121固定阀座部件122时,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下进行阀座部件122相对于先导主体121的定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阀座部件122中,在实心体开设有低压连通孔122s、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以及阀座贯通孔122d。根据该结构,由于阀座部件122由实心体构成且刚性较高,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阀座部件122的固定部分122c以使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与作为接收凹部111b的底面的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1面接触的方式固定于主壳体111的外壁。并且,固定部分122c的外周面122c-2的一部分以与接收凹部111b的内周面111b-2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卡合并固定。根据该结构,在通过硬钎焊将阀座部件122连接于切换阀主体11的情况下,能够在使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与主体侧接合平面111b-1面接触而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硬钎焊。并且,由于能够在阀座部件122中的固定部分122c与主壳体111中的接收凹部111b卡合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在阀座贯通孔122d中的大径的第二孔部122d-2收纳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123。而且,由与小径的第一孔部122d-1之间的台阶部122d-3和主壳体111的外壁中的主体贯通孔111a的周缘部限制第二孔部122d-2的内部的过滤器123的移动。根据该结构,在阀座贯通孔122d的内部,在限制了驱动流体的流通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收纳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123。由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过滤器123被驱动流体按压移动而脱落等的事态,并且能够进行异物除去。并且,由于过滤器123被收纳于容易在空间上设置余裕的阀座贯通孔122d的内部,所以与在细管的内部将细管的一部分扩大来收纳过滤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切换阀10中的与过滤器设置相关的尺寸。另外,根据利用阀座贯通孔122d的内部的台阶构造、与主体贯通孔111a的直径的差异进行的过滤器123的移动限制,与例如为了限制移动而设置其它构件的限位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构件数量而降低成本。

此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不过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根据这样的变形,只要还具备本发明的切换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结构,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作为切换四根接头管的连通状态的四通切换阀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四通切换阀。切换阀只要使用滑动阀芯来切换多个接头管的连通状态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使用滑动阀芯来切换使三根接头管中的一对接头管连通时的连通对象的接头管的三通切换阀。或者,也可以是使用滑动阀芯对两根接头管的相互之间进行开闭的二通切换阀等。切换阀中的接头管的数量、连通状态的切换对象等能够根据切换阀的应用对象等来适当设定。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阀座部件的一例,举例示出了一端成为向先导主体121进入的进入部分122b、另一端成为与切换阀主体11之间的固定部分122c的柱状的阀座部件122。然而,阀座部件不限定于这样的柱状部件,只要以一部分固定于切换阀主体并且其它部分进入先导主体而构成阀座的方式进行固定即可,其具体的形状没有限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主阀室11a与先导主体121的副阀室121c-1经由阀座贯通孔122d以及主体贯通孔111a相连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与阀座经由阀座贯通孔以及主体贯通孔相连的阀等。但是,通过由阀座贯通孔122d以及主体贯通孔111a构成将主阀室11a与副阀室121c-1相连的高压的流体的流通路,能够进一步提高切换阀10的强度,进一步抑制尺寸,这一点如上所述。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先导驱动部12、12-1以使各滑动轴线彼此沿着地延伸的配置安装于切换阀主体11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先导驱动部以及切换阀主体的相对配置能够采用任意配置。但是,根据使两条滑动轴线彼此沿着的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这一点如上所述。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主滑阀112以及副滑阀121b沿包含多个接头管各自的轴线的一个平面P11的面内方向滑动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主滑阀以及副滑阀的滑动方向与多个接头管各自的轴线的相对配置能够采用任意配置。但是,根据使主滑阀112以及副滑阀121b沿上述一个平面P11的面外方向滑动的配置,能够通过薄型化来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这一点如上所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在阀座部件122的周面中的平坦面122e连接有低压接头用细管13s、第一壳体用细管13L、以及第二壳体用细管13R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对圆柱状的阀座部件进行D形切割等,而是遍及整个周面地形成曲面,并在该曲面连接多个细管。但是,通过将细管的连接面设为平坦面122e,能够提高与细管的硬钎焊相关的作业性,这一点如上所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从副滑动轴线X12到阀座侧接合平面122c-1为止的第一长度L11如下设定的切换阀10。即,该第一长度L11比到接合部121e、121e-1的突出端为止的第二长度L12、L12-1短,且比到线圈部121d、121d-1的第二部分121d-2、121d-4的外表面为止的第三长度L13、L13-1长。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阀座部件122的长度尺寸能够设定为任意的长度。但是,通过与阀座部件122相关的上述第一长度L11的上述的规定,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切换阀10的尺寸,这一点如上所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在与大径的支柱部分122f之间的台阶部122g以与先导主体12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卡合的状态下固定了阀座部件122的进入部分122b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例如阀座部件也可以设为粗细遍及全长相同的柱状。但是,通过设置大径的支柱部分122f,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这一点如上所述。并且,通过使与支柱部分122f之间的台阶部122g卡合,能够在良好的作业性下进行阀座部件122的定位,这一点也如上所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具备在实心体开设有低压连通孔122s、第一壳体连通孔122L、第二壳体连通孔122R以及阀座贯通孔122d的阀座部件122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在中空的圆筒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各连通孔的管道的阀座部件等。但是,通过具备在实心体设有各连通孔的阀座部件122,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这一点如上所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阀座部件122的固定部分122c以面接触状态被接收凹部111b接收并以卡合的状态固定于主壳体111的外壁的切换阀10。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接收凹部而是将阀座部件的固定部分固定于主壳体的外壁。但是,通过以面接触状态在接收凹部111b接收固定部分122c并使之卡合,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硬钎焊,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外力的切换阀10的强度,这一点如上所述。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切换阀的一例,举例示出了在阀座贯通孔122d中的大径的第二孔部122d-2收纳有用于除去异物的过滤器123的切换阀10。并且,该过滤器123由小径的第一孔部122d-1与第二孔部122d-2之间的台阶部122d-3以及与第二孔部122d-2连通的小径的主体贯通孔111a的周缘部限制了移动。然而,切换阀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在阀座贯通孔设置过滤器,而是在与阀座部件连接的细管设置过滤器。并且,即使在阀座贯通孔设置过滤器,其移动限制构造也不利用阀座贯通孔的内部的台阶构造、与主体贯通孔的直径之间的差异,能够以设置作为其它构件的限位器等的方式采用任意的限制构造。但是,通过在容易在空间上设置余裕的阀座贯通孔122d的内部收纳过滤器123,能够抑制与过滤器设置相关的尺寸,这一点如上所述。并且,通过采用利用阀座贯通孔122d的内部的台阶构造、与主体贯通孔111a的直径之间的差异进行的过滤器123的移动限制构造,能够抑制与过滤器设置相关的构件数量而降低成本,这一点也如上所述。

技术分类

0612011656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