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近域接入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近域接入技术的基础是基于蜂窝网络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亦称邻近服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简称ProSe),近域接入技术支持ProSe的终端可以通过高频链路与多个邻近的终端到网络中继(UE to Network Relay,简称U2N Relay)连接,以通过U2N Relay接入至蜂窝网。

以终端用户的视角,业务连续性意味着以多种媒介跨越不同网络域或者不同类型终端用户设备时,正在进行的通信的持续性。但是,相关技术在远程用户端通过U2N Relay接入至网络时,缺少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对基于邻近服务的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路径选择进行调控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进而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实现对远程用户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至网络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控制。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与所述网路端之间的连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切换信息;

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信息,从所述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按照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所述网络端;

其中,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为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确定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包括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和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保持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当前的第一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第一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第二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采用当前的第二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第二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所述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与所述远程用户端与同一N3IWF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包括:

第三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

其中,所述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者所述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包括:

第四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保持当前的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不变;

其中,所述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且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路径选择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五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三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目标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目标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所述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包括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和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第六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时,发送对应于所述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至所述网络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从预存的对应于不同业务标识的候选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的,所述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事件至少包括网络信号强度、业务速率、丢包率、时延信息、抖动信息,所述触发条件信息包括各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

所述目标触发事件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信息为所述目标触发事件的对应数值满足所述目标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与所述网路端之间的连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切换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信息,从所述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按照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所述网络端;

其中,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为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远程用户端接收网路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在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时,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从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以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网络端。一方面,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了基于邻近服务的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路径选择的策略控制,远程用户端在不同业务场景下,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则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至网络端,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接入网络端的路径切换;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对路径选择策略的获取、触发和执行的整个流程进行完善,对于远程用户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网络的路径选择,提供具有保障业务完整性的控制策略,使得远程用户端的业务处理具有连续性,保证业务的处理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应用环境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软件硬化的模块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功能实体的一部分,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中,近域接入技术支持邻近服务ProSe的终端可以通过高频链路与多个邻近的U2N Relay连接,以通过U2N Relay接入至蜂窝网,通过引入终端至网络端的中继,以实现覆盖范围的扩展。

但是,相关技术在远程用户端通过U2N Relay接入至网络时,缺少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对基于邻近服务的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路径选择进行调控的技术方案。

基于此,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

图1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具有终端至网络中继101,被作为终端至网络端的中继设备来运行的用户端,具有连接服务基站的空中接口(Uu接口),并且同时具有连接远程用户端(基站覆盖范围意外的用户端)的PC5接口。该终端至网络中继101作为远程用户端102的中继设备,将远程用户端102接入至蜂窝网(基站103)。

其中,远程用户端1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至网络中继1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至网络中继101可以为具备蜂窝能力的设备,远程用户端102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在此对终端至网络中继101和远程用户端102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部分术语和概念进行描述。

业务连续性:按照业务的功能范围、行为规范及业务的SLA(Service LevelAgreement,服务水平协议)进行业务的连续传送。业务连续性既涉及数据平面,也涉及控制平面,用于保证在出现干扰或异常事件(例如定期或不定期的、恶意的、有意或无意的)时,能全部完成所发起事务或会话。以终端用户的视角,业务连续性意味着以多种媒介跨越不同网络域(如接入网络、汇聚网络以及核心网)或者不同类型终端用户设备时,正在进行的通信的持续性。

触发事件: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的相关事件,例如网络信号强度、业务速率、丢包率等,凡能够用于反映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的相关事件,均属于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触发事件,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终端到网络中继:用于中继远程用户端和网络端之间的通信,从而允许网络有效地将其覆盖范围扩展至远程用户端。

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Layer-2 UE-to-Network Relay):如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可以在第二层(如,位于协议栈(protocol stack)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封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Pata P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之间)来执行中继。其中,N1、N2、N3、N4、N6、N11、Uu等为不同类型的接口。

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Layer-3 UE-to-Network Relay):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可以在第三层(协议栈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al,IP)层)来执行中继。其中,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可以包括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Layer-3UE-to-Network Relay with N3IWF)和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Layer-3 UE-to-Network Relaywithout N3IWF)。如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远程用户端通过网络端、N3IWF网关接入至5G核心网。如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的系统架构图,远程用户端基于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至NG-RAN(NG Radio Access Network,5G无线接入网),无需经过N3IWF网关。

如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远程用户端。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510和步骤S520:

步骤S510: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路径选择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与网路端之间的连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切换信息;

步骤S520: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从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网络端;

其中,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为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了基于邻近服务的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路径选择的策略控制,远程用户端在不同业务场景下,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则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至网络端,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接入网络端的路径切换;本公开实施例对路径选择策略的获取、触发和执行的整个流程进行完善,对于远程用户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网络的路径选择,提供具有保障业务完整性的控制策略,使得远程用户端的业务处理具有连续性,保证业务的处理效率。

下面结合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在步骤S510中,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路径选择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与网路端之间的连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切换信息,亦即用于指示在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远程用户端接入至网络端的路径切换信息。例如,在远程用户端通过用户到网络中继接入至5G核心网时,在业务接续过程中,若存在用户到网络中继的网络信号强度低而难以保证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时,可以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重新选择至网络端的接入路径。

其中,用于反映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的相关事件为触发事件,至少包括网络信号强度、业务速率、丢包率、时延信息、抖动信息。值得说明的是,针对用于保证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QoS)的相关事件均属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触发事件,本公开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触发事件。

触发条件信息包括各个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为目标触发事件的对应数值满足目标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例如,网络信号强度对应的触发条件信息为保障服务质量的网络信号强度阈值,远程用户终端在业务接续过程中,若监控到的网络信号强度低于网络信号强度阈值,则可以触发路径选择策略。又如,当远程用户端监控到丢包率高于丢包率阈值,则也可以触发路径选择策略,以重新选择一个接入至网络端的接入路径,等等。

路径选择策略由网络端发送至远程用户端。其中,可以接收网络端PCF(Policy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实体)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也可以接收网络端的邻近服务应用服务(ProSe Application Server)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网络端根据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向远程用户端发送对应于当前业务类型的路径选择策略。

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入网络端参与至远程用户端接入网络端的路径选择的决策过程,用于根据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下发路径选择策略,从网络端实现对远程用户端的接入路径的调控。

在步骤S520中,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从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网络端。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触发事件可以为接收网络端的触发事件的至少一个。例如,存在网络信号强度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亦即存在一个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则触发路径选择策略;又如,存在网络信号强度满足其对应的触发条件信息,同时存在丢包率满足其对应的触发条件信息,则触发路径选择策略,从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目标触发事件的具体数量。

实际实施时,若存在一个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但由此导致远程用户端的服务质量(QoS)低于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则触发路径选择策略。而若存在一个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但由此导致远程用户端的服务质量不低于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则可以不进行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仅当存在的所有触发事件使得远程用户端的服务质量低于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才触发路径选择策略,则将所有的触发事件为目标触发事件。通过设置目标触发事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能以保证远程用户端的服务质量为目标,避免频繁切换接入路径,减少因路径切换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发生几率,保证业务质量。

其中,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为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确定的。远程用户端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远程用户端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后,由远程用户端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网络接入方式,从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以执行目标路径选择策略进行网络接入。

基于此,可以将目标路径选择策略的获取与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关联,以准确地确定远程用户端的业务类型所对应的用以保证业务连续性的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提高远程用户端接入控制的准确有效性。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业务连续性既涉及数据平面,也涉及控制平面,本公开实施例的路径选择策略包括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和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指示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保持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不变。

实际实施时,远程用户端接收到的路径选择策略可以仅包括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也可以仅包括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还可以同时包括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和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根据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包括通过网络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第一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当前的第一网络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端,第一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示例性的,若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一网络接入方式为Layer-2 UE-to-NetworkRelay,则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继续采用Layer-2 UE-to-Network Relay的方式接入网络端。其中,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可以是通过服务发现、信息获取和自主决策,从能够提供终端到网络中继的中继设备中,选择用于克服因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导致的缺陷的中继设备,作为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例如克服了当前的服务质量低于其对应的服务质量需求的缺陷。需要说明的是,后续的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过程,均是从能够提供终端到网络中继的中继设备中,选择用于克服因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信息导致的缺陷的中继设备,之后不再赘述。另外,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各个对象,不是对对象具体数量的限定。

可选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可以包括通过网络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第二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采用当前的第二网络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端,第二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与所述远程用户端与同一N3IWF连接。

示例性的,若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二网络接入方式为Layer-3 UE-to-NetworkRelay with N3IWF Relay,则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继续采用Layer-3 UE-to-Network Relay with N3IWF Relay的方式接入网络端,且重新选择的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与远程用户端与同一N3IWF网关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继续参见图3所示,在该接入方式下,远程用户端的IP地址由N3IWF网关分配,为了确保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指示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保持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不变,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必须与远程用户端接入至同一N3IWF网关。

可选地,除了以上通过非直连接入路径的方式接入网络端之外,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可以包括通过网络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第三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网络端。其中,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者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示例性的,若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Layer-2 UE-to-NetworkRelay或Layer-3 UE-to-Network Relay with N3IWF Relay,则选择采用直连方式接入至网络终端。例如,直连接入方式为采用Uu接口直接接入网络端。

可选地,除了以上对远程用户端的接入路径进行调整的方式以外,为了保证业务连续性,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不进行任何路径切换,即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可以包括第四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保持当前的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不变。其中,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且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

示例性的,若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为Layer-3 UE-to-NetworkRelay without N3IWF Relay,则第四子路径策略指示远程用户端不进行路径切换,以保存业务连续性。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可以通过网络层面保障业务连续性时,则可以采用以上第一子路径策略至第四子路径策略中的至少一种来进行路径切换,保证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的IP地址不变,实现基于网络层面的路径选择的策略控制。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业务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选择策略。第二路径选择策略可以包括第五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三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目标网络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端,目标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包括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和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示例性的,当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属于通过业务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则可以重新选择的第三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第三终端到网络中继,采用Layer-2 UE-to-Network Relay或Layer-3 UE-to-Network Relay中的任一种接入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远程用户端的目标网络接入方式不做特殊限定。

第二路径选择策略还可以包括第六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网络端。例如,通过Uu接口直接接入至网络端。

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无需考虑保证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的IP地址不变的问题,因此在Layer-3 UE-to-Network Relay中不考虑是否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亦即本示例性实施例对Layer-3 UE-to-NetworkRelay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

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业务层面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业务层面上的路径选择的策略控制。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确定路径选择策略的实现方式。在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之前,还可以在远程用户端以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端时,发送对应于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至网络端。其中,路径选择策略为网络端根据业务标识,从预存的对应于不同业务标识的候选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的,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例如,在网络端预存对应于不同业务标识的候选路径选择策略,不同业务标识对应于不同的业务类型。当网络端接收远程用户端发送的当前业务标识后,网络端PCF将该当前业务标识与PCF中标识进行匹配,以根据匹配结果,确定当前业务标识对应的路径选择策略下发至远程用户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远程用户端同时接收网络端发送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和第二路径选择策略,也就是说,远程用户端同时接收到基于网络层面和业务层面的路径选择策略,则远程用户端还可以根据当前业务(包网络层面和业务层面)的优先级,确定首先采用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是第二路径选择策略,基于此,既保证了当前业务的优先级和业务处理的连续性,也实现接入路径的调控,保障远程用户端的业务处理效率。

示例性的,若对应于远程用户端的当前业务类型中,网络层面的第一业务的优先级高于业务层面的第二业务的优先级,则首先选择第一路径选择策略;相反,则选择第二路径选择策略。

图6示出了应用场景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远程用户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至5GC时,在业务接续过程中的接入路径调整,下面结合图6,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610中,远程用户端通过中继终端接入至5G网络。

其中,网络接入方式可以为Layer-2 UE-to-Network Relay、Layer-3 UE-to-Network Relay with N3IWF Relay以及Layer-3 UE-to-Network Relay without N3IWFRelay中的任一种。

同时,远程用户端发送对应于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至网络端PCF,网络端PCF根据业务标识,从预存的对应于不同业务标识的候选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

在步骤S620中,远程用户端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

在远程用户端接收路径选择策略、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后,在处理业务接续过程中,远程用户端实时监控触发事件的对应数值,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的对应数值满足目标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的,则启动路径触发策略,即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从路径选择策略中选择目标路径选择策略。

其中,路径选择策略可以包括如图6所示的第一子路径策略至第七子路径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在步骤S630中,执行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以接入网络端。

由以上可知,通过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了基于邻近服务的终端到网络中继的路径选择的策略控制,远程用户端在不同业务场景下,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触发条件,则按照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至网络端,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接入网络端的路径切换;本公开实施例对路径选择策略的获取、触发和执行的整个流程进行完善,对于远程用户端通过终端到网络中继接入网络的路径选择,提供具有保障业务完整性的控制策略,提高远程用户端的业务处理连续性,保证业务的处理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包括:

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网络端发送的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的触发事件和触发条件信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与所述网路端之间的连接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路径切换信息;

控制模块720,用于若存在目标触发事件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信息,从所述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按照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接入所述网络端;

其中,所述目标路径选择策略为根据当前业务类型和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确定的。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包括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和基于业务层面的第二路径选择策略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基于网络层面的第一路径选择策略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在路径切换过程中保持互联网协议IP地址不变。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一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当前的第一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第一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第二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采用当前的第二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第二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所述第二终端到网络中继与所述远程用户端与同一N3IWF连接。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包括:

第三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

其中,所述远程用户端当前的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者所述第三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径选择策略还包括:

第四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保持当前的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不变;

其中,所述第四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且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路径选择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五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重新选择终端到网络中继,并基于重新选择的第三终端到网络中继,按照目标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所述目标网络接入方式为第二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或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所述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包括基于非3GPP互通功能N3IWF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和未通过非3GPP互通功能N3IWF进行接入的第三层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第六子路径策略,用于指示所述远程用户端通过直连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

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以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接入所述网络端时,发送对应于所述当前业务类型的业务标识至所述网络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从预存的对应于不同业务标识的候选路径选择策略中确定的,所述当前的网络接入方式为基于终端到网络中继的接入方式。

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所述触发事件至少包括网络信号强度、业务速率、丢包率、时延信息、抖动信息,所述触发条件信息包括各所述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

所述目标触发事件满足所述触发条件信息为所述目标触发事件的对应数值满足所述目标触发事件对应的门限阈值。

由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单元)的具体细节在上述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方法的发明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因此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远程用户端至网络端的接入控制装置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例、完全的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例,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8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10)的总线830、显示单元8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

存储单元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23。

存储单元8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5的程序/实用工具824,这样的程序模块8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8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8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60通过总线830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8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