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体零件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某回转体零件由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毛坯加工而成,即通过机床在毛坯的端头处进行车削加工,以将毛坯的端头车削成所设计的形状,进而得到客户所需的成品回转体零件。车间内利用毛坯生产成品回转体零件的方法是:S1、工人先从料筐内拿出一个毛坯,而后将毛坯放入到机床的三爪卡盘内,并且确保毛坯的端头处于三爪卡盘的外部;S2、工人拧紧三爪卡盘,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将毛坯夹持固定住,从而实现了毛坯的上料;S3、上料后,操作机床内的刀架上的车刀运动,车刀车削毛坯的端头,成型后,即可在毛坯的端头处车削出所设计的形状,进而得到第一个成品回转体零件;S4、成品回转体零件的取出:工人控制刀架复位,并且关闭整个机床,而后拧松三爪卡盘,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松弛开来,此时工人即可将成型出的第一个成品回转体零件从三爪卡盘内取出;S5、如此重复S1~S4的操作,即可连续地生产出多个成品回转体零件。

然而,车间内的生产方法虽然能够利用毛坯生产出多个成品回转体零件,但是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I、在步骤S1~S2的上料操作时,人工需先将毛坯从料筐内拿取出来,而后再将毛坯填装到三爪卡盘内,整个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此外,在步骤S4的下料操作中,工人需先关闭机床的动力(即驱动三爪卡盘停止转动),再手动将成品回转体零件从三爪卡盘内取出,整个操作也是由人工来完成,这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II、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停机,工人才能完成毛坯的上料,同时需要在停机状态下,工人才能将加工而成的成品回转体零件取出,取出后,加工下一件回转体零件时又需要重新启动机床(即驱动三爪卡盘转动),这频繁停机和启动机床,增加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时间,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极大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极大提高成品回转体零件生产效率的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极大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极大提高成品回转体零件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它包括设置于机床的机壳内的电动三爪卡盘和刀架,电动三爪卡盘旋转安装于机壳的后侧壁上,刀架安装于机壳的右侧壁上,机壳内还设置有位于电动三爪卡盘正上方的自动上料机构、设置于电动三爪卡盘左侧的自动下料机构;

所述机壳的后侧壁上固设有龙门架,龙门架的横梁上固设有纵向气缸,纵向气缸的活塞杆与电动三爪卡盘的内孔前后相对立;

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壳后侧壁上的底座、固设于机壳右侧壁上的进料槽钢,底座的前端面上固设有垂向气缸,垂向气缸活塞杆的作用端上固设有升降块,升降块的左端面上焊接有立板,立板的底端部上焊接有位于电动三爪卡盘正上方的V形块,V形块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位于升降块正下方的V形槽,升降块的前端面上焊接有L板,L板的垂直板的外端面上固设有推送气缸,推送气缸的活塞杆贯穿L板的垂直板设置,且延伸端上连接有推板,推板与V形槽前后相对立设置;

所述进料槽钢向左倾斜向下设置,进料槽钢的右端口贯穿机壳的右侧壁设置,进料槽钢的左端口与V形槽左右相对立设置,进料槽钢左端口的底表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处分别固设有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伸入于两个通孔内。

所述进料槽钢的槽宽与毛坯的长度相等,进料槽钢的槽深小于毛坯的直径。

所述自动下料机构包括摆动气缸、挡料气缸、平台、转接板和出料槽钢,平台固设于底座的左端面上,转接板的右端部经销轴I铰接于平台的底表面上,摆动气缸向左倾斜设置,且其缸筒固设于平台的顶表面上,摆动气缸的活塞杆贯穿平台设置,且活塞杆的延伸端上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经销轴II铰接于转接板上,销轴II设置于销轴I的左侧;

所述转接板的底表面上固设有接料盒,接料盒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出料槽,接料盒内腔的底壁为弧面,接料盒的后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通槽,所述转接板的左端部固设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固设有挡料气缸,挡料气缸活塞杆的作用端上固设有遮挡住出料槽的挡板。

所述的出料槽钢固设于机壳的左侧壁上,出料槽钢向左倾斜向下设置,出料槽钢的右端口与接料盒的出料槽左右相对立设置,出料槽钢的左端口贯穿机壳的左侧壁设置。

所述平台的底表面上固设有支板,所述转接板的右端部经销轴I铰接于支板上。

所述底座的左端面上固设有连接板,所述平台的右端部经螺钉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上。

所述机壳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料槽钢和出料槽钢分别焊接于两个开口内。

该连续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摆动气缸、垂向气缸、推送气缸、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挡料气缸、纵向气缸经信号线电连接。

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毛坯的预先安装:工人控制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伸入到进料槽钢内,而后工人向进料槽钢内逐渐放入毛坯,位于首端的毛坯A被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挡住,以防止毛坯A从进料槽钢内脱出,随后毛坯A挡住后续放入到进料槽钢内的毛坯,从而实现了毛坯的预先安装,此时进料槽钢内停留有多个毛坯;

S2、毛坯A的上料,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S21、工人控制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将与毛坯A相接触的毛坯B挡住;

S22、工人控制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此时毛坯A在自身重力下,从进料槽钢的左端口处向下落下来,而后毛坯A滚入到底座的V形槽内,从而实现了将进料槽钢内的毛坯A的取下;

S23、工人控制垂向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带动升降块向下运动,升降块带动立板、V形块、L板和推送气缸同步向下运动,V形块带动毛坯A同步向下运动,当垂向气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毛坯A刚好与电动三爪卡盘的内孔前后相对立;

S24、工人控制推送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推板向后运动,推板将V形槽内的毛坯A推入到电动三爪卡盘的内孔中;推送后,控制推送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推板复位,当推板复位后,控制垂向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缩回,活塞杆带动升降块、V形块和L板复位,复位后,控制电动三爪卡盘启动,电动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将毛坯A工装固定住,从而最终实现了毛坯A的上料;

S3、上料后,操作机床内的刀架上的车刀运动,车刀车削毛坯A的端头,成型后,即可在毛坯A的端头处车削出所设计的形状,进而得到第一个成品回转体零件;

S4、成品回转体零件的取出,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S41、工人控制刀架复位,并且控制电动三爪卡盘关闭,电动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与成品回转体零件分离;

S42、工人控制摆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活塞杆带动连杆向下运动,连杆带动转接板绕着销轴I向右旋转,转接板带动接料盒、支架、挡料气缸、挡板同步旋转,当摆动气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接料盒后侧壁上的通槽刚好与成品回转体零件前后相对立;

S43、控制纵向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伸入到电动三爪卡盘的内孔中,在伸入过程中,纵向气缸的活塞杆将成品回转体零件向前推送,成品回转体零件穿过通槽而进入到接料盒的内腔中,从而将电动三爪卡盘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转移到接料盒的内腔中;

S44、工人控制摆动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连杆向上运动,连杆带动转接板向上旋转,转接板绕着销轴I向左旋转,当摆动气缸的活塞杆完全缩回后,接料盒的出料槽与出料槽钢的右端口相对立;

S45、控制挡料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缩回,活塞杆带动挡板向上运动,挡板不再遮挡接料盒的出料槽,接料盒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沿着接料盒的弧面向下滚落,而后经出料槽进入到出料槽钢内,成品回转体零件沿着出料槽钢向左流出到机壳外部,从而最终实现了成品回转体零件的取出;

S5、取出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而后控制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此时毛坯B向下滚落并被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挡住,重复步骤S~S的操作,即可利用毛坯B生产出成品回转体零件;

S6、如此重复步骤S2~S5的操作,即可将进料槽钢内的毛坯全部加工成所需的成品回转体零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极大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极大提高成品回转体零件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 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 为图2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 为预先安装毛坯的示意图;

图6 为图5的I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 为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将与毛坯A相接触的毛坯B挡住的示意图;

图8 为图7的II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 为毛坯A滚入到V形块的V形槽内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1为毛坯A下降到电动三爪卡盘内孔的前侧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D-D剖视图;

图13为推板将毛坯A推送到电动三爪卡盘内孔的示意图;

图14为电动三爪卡盘将毛坯A固定住的示意图;

图15 为图14的E-E剖示意图;

图16 为接料盒后侧壁上的通槽运动到成品回转体零件前侧的示意图;

图17 为图16的F-F剖视图;

图18 为纵向气缸的活塞杆将成品回转体零件推入到接料盒内的示意图;

图19 为接料盒的出料槽运动到出料槽钢的右端口的示意图;

图20 为挡料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挡板向上运动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电动三爪卡盘,3-刀架,4-自动上料机构,5-自动下料机构,6-龙门架,7-纵向气缸,8-内孔,9-底座,10-进料槽钢,11-垂向气缸,12-升降块,13-立板,14-V形块,15-V形槽,16-L板,17-推送气缸,18-推板,19-第一升降气缸,20-第二升降气缸,21-摆动气缸,22-挡料气缸,23-平台,24-转接板,25-出料槽钢,26-销轴I,27-连杆,28-销轴II,29-接料盒,30-出料槽,31-通槽,32-挡板,33-毛坯,34-毛坯A,35-毛坯B,36-成品回转体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装置,它包括设置于机床的机壳1内的电动三爪卡盘2和刀架3,电动三爪卡盘2旋转安装于机壳1的后侧壁上,刀架3安装于机壳1的右侧壁上,机壳1内还设置有位于电动三爪卡盘2正上方的自动上料机构4、设置于电动三爪卡盘2左侧的自动下料机构5; 所述机壳1的后侧壁上固设有龙门架6,龙门架6的横梁上固设有纵向气缸7,纵向气缸7的活塞杆与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8前后相对立。

如图1~图4所示,所述自动上料机构4包括固设于机壳1后侧壁上的底座9、固设于机壳1右侧壁上的进料槽钢10,底座9的前端面上固设有垂向气缸11,垂向气缸11活塞杆的作用端上固设有升降块12,升降块12的左端面上焊接有立板13,立板13的底端部上焊接有位于电动三爪卡盘2正上方的V形块14,V形块14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位于升降块12正下方的V形槽15,升降块12的前端面上焊接有L板16,L板16的垂直板的外端面上固设有推送气缸17,推送气缸17的活塞杆贯穿L板16的垂直板设置,且延伸端上连接有推板18,推板18与V形槽15前后相对立设置;所述进料槽钢10向左倾斜向下设置,进料槽钢10的右端口贯穿机壳1的右侧壁设置,进料槽钢10的左端口与V形槽15左右相对立设置,进料槽钢10左端口的底表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处分别固设有第一升降气缸19和第二升降气缸20,第一升降气缸19和第二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分别伸入于两个通孔内,所述进料槽钢10的槽宽与毛坯的长度相等,进料槽钢10的槽深小于毛坯的直径。

如图1~图4所示,所述自动下料机构5包括摆动气缸21、挡料气缸22、平台23、转接板24和出料槽钢25,平台23固设于底座9的左端面上,转接板24的右端部经销轴I26铰接于平台23的底表面上,摆动气缸21向左倾斜设置,且其缸筒固设于平台23的顶表面上,摆动气缸21的活塞杆贯穿平台23设置,且活塞杆的延伸端上铰接有连杆27,连杆27的另一端经销轴II28铰接于转接板24上,销轴II28设置于销轴I26的左侧;所述转接板24的底表面上固设有接料盒29,接料盒29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出料槽30,接料盒29内腔的底壁为弧面,接料盒29的后侧壁上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通槽31,所述转接板24的左端部固设有支架,支架的顶部固设有挡料气缸22,挡料气缸22活塞杆的作用端上固设有遮挡住出料槽30的挡板32,所述的出料槽钢25固设于机壳1的左侧壁上,出料槽钢25向左倾斜向下设置,出料槽钢25的右端口与接料盒29的出料槽30左右相对立设置,出料槽钢25的左端口贯穿机壳1的左侧壁设置。

所述平台23的底表面上固设有支板,所述转接板24的右端部经销轴I26铰接于支板上。所述底座9的左端面上固设有连接板,所述平台23的右端部经螺钉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上。所述机壳1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开口,所述进料槽钢10和出料槽钢25分别焊接于两个开口内。该连续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摆动气缸21、垂向气缸11、推送气缸17、第一升降气缸19、第二升降气缸20、挡料气缸22、纵向气缸7经信号线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可控制摆动气缸21、垂向气缸11、推送气缸17、第一升降气缸19、第二升降气缸20、挡料气缸22、纵向气缸7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一种集上料和下料于一体的零件连续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毛坯的预先安装:工人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伸入到进料槽钢10内,而后工人向进料槽钢10内逐渐放入毛坯33,位于首端的毛坯A34被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挡住,以防止毛坯A34从进料槽钢10内脱出,随后毛坯A34挡住后续放入到进料槽钢10内的毛坯33,从而实现了毛坯的预先安装,如图5~图6所示,此时进料槽钢10内停留有多个毛坯33;

S2、毛坯A的上料,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S21、工人控制第二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伸出,第二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将与毛坯A34相接触的毛坯B35挡住,如图7~图8所示;

S22、工人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缩回,此时毛坯A34在自身重力下,从进料槽钢10的左端口处向下落下来,而后毛坯A34滚入到底座9的V形槽15内,如图9~图10所示,从而实现了将进料槽钢10内的毛坯A34的取下;

S23、工人控制垂向气缸11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带动升降块12向下运动,升降块12带动立板13、V形块14、L板16和推送气缸17同步向下运动,V形块14带动毛坯A34同步向下运动,当垂向气缸11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毛坯A34刚好与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8前后相对立,如图11~图12所示;

S24、工人控制推送气缸17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带动推板18向后运动,推板18将V形槽15内的毛坯A34推入到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8中,如图13所示;推送后,控制推送气缸17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推板18复位,当推板18复位后,控制垂向气缸11的活塞杆向上缩回,活塞杆带动升降块12、V形块14和L板16复位,复位后,控制电动三爪卡盘2启动,电动三爪卡盘2的三个卡爪将毛坯A34工装固定住,如图14~图15所示,从而最终实现了毛坯A34的上料;

其中,从该步骤S2可知,本零件连续生产装置通过自动上料机构4将进料槽钢10内的第一个毛坯A34先周转到V形块14的V形槽15内,而后通过垂向气缸11将毛坯A34下降到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8的前侧,然后通过推送气缸17上的推板18将毛坯A34推送到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8中,最后控制电动三爪卡盘2启动,电动三爪卡盘2的三个卡爪将毛坯A34工装固定住,以实现毛坯A的上料,因此相比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实现了在线自动上料,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此外,在上料过程中,无需关闭机床的动力以使电动三爪卡盘2停转,当上料后,再驱动电动三爪卡盘2转动,因此无需频繁的停机和启动机床,缩短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效率。

S3、上料后,操作机床内的刀架3上的车刀运动,车刀车削毛坯A34的端头,成型后,即可在毛坯A34的端头处车削出所设计的形状,进而得到第一个成品回转体零件;

S4、成品回转体零件的取出,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

S41、工人控制刀架复位,并且控制电动三爪卡盘2关闭,电动三爪卡盘2的三个卡爪与成品回转体零件36分离;

S42、工人控制摆动气缸21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活塞杆带动连杆27向下运动,连杆27带动转接板24绕着销轴I26向右旋转,转接板24带动接料盒29、支架、挡料气缸22、挡板32同步旋转,当摆动气缸21的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接料盒29后侧壁上的通槽31刚好与成品回转体零件36前后相对立,如图16~图17所示;

S43、控制纵向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伸入到电动三爪卡盘2的内孔中,在伸入过程中,纵向气缸7的活塞杆将成品回转体零件36向前推送,成品回转体零件36穿过通槽31而进入到接料盒29的内腔中,如图18所示,从而将电动三爪卡盘2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36转移到接料盒29的内腔中;

S44、工人控制摆动气缸21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连杆27向上运动,连杆27带动转接板24向上旋转,转接板24绕着销轴I26向左旋转,当摆动气缸21的活塞杆完全缩回后,接料盒29的出料槽30与出料槽钢25的右端口相对立,如图19所示;

S45、控制挡料气缸22的活塞杆向上缩回,活塞杆带动挡板32向上运动,挡板32不再遮挡接料盒29的出料槽30,如图20所示,接料盒29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36沿着接料盒29的弧面向下滚落,而后经出料槽30进入到出料槽钢25内,成品回转体零件36沿着出料槽钢25向左流出到机壳1外部,从而最终实现了成品回转体零件的取出;

其中,从该步骤S4可知,本零件连续生产装置通过自动下料机构5的摆动气缸21活塞杆的伸出,以将接料盒29的通槽31旋转到电动三爪卡盘2的前侧,而后通过纵向气缸7的活塞杆将电动三爪卡盘2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36经通槽31推送到接料盒29内,然后通过摆动气缸21活塞杆的缩回,将接料盒29转运到下料工位,然后控制挡料气缸22的活塞杆缩回,活塞杆带动挡板32向上运动,接料盒29的出料槽30露出来,此时接料盒29内的成品回转体零件36经出料槽30自动的进入到出料槽钢25内,最后产品从机壳1流出到外部,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取料。因此,比传统的人工下料方式,实现了在线自动下料,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此外,在下料过程中,无需关闭机床的动力以使电动三爪卡盘2停转,再将电动三爪卡盘2内的产品取出,从而极大的缩短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转体零件的生产效率。

S5、取出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伸出,而后控制第二升降气缸20的活塞杆缩回,此时毛坯B35向下滚落并被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挡住,重复步骤S2~S4的操作,即可利用毛坯B35生产出成品回转体零件;

S6、如此重复步骤S2~S5的操作,即可将进料槽钢10内的毛坯全部加工成所需的成品回转体零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3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