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制冷机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一种制冷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主要是由压缩系统、吸热系统以及冷却系统构成,并且压缩系统、吸热系统以及冷却系统是通过管道连通,在管道内填充有冷媒介质,冷媒介质在吸热系统内通过吸收外部热量利用热交换技术产生冷却的环境,而吸收热量后的冷媒介质通过压缩机压缩气化,气化后的冷媒介质进入到冷却系统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管道中的膨胀阀后进入到蒸发系统中发挥制冷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制冷效果,一般通过膨胀阀释放更多的冷媒介质进入到吸热系统中从而提高吸热效率以此增大冷却效果,虽然该方式能够提高冷却效果,但是同时还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大量的冷媒介质通过膨胀阀进入到吸热系统中,因此,吸热系统中的管道外壁上由于冷媒介质的吸热作用产生冰霜,冰霜产生较多以后无法保障制冷机的冷却效果,为此,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还配置有热融系统对吸热系统中管道上的冰霜进行热融去除,热融系统采用含有热量的空气吹向吸热系统中冷媒介质管道表面的方式对其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由于制冷机在冷却系统中为了降低冷媒介质的温度,采用排风冷却的方式使得冷媒介质的温度降低,与此同时产生含有热量的空气,为了保障热量的利用效率,热融系统一般使用了冷却系统中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空气对吸热系统中的管道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如申请人为赛弗空气处理设备启东有限公司申请中的中国发明专利CN113776178A公开了一种制冷机组与冷风机热量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即采用了上述的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制冷机组中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空气吹向管道表面的冰霜实现冰霜热融去除,从而增加了热量的利用率,该回收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冷凝器以及热量回收利用装置,制冷机组上设置有冷凝器排气口和热风排气口,热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热风管路、送风板,热风管路的一端与热风排气口相对应,热风管路的另一端与送风板连通,通过热风管路将制冷机组上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空气送入到冷凝器中的管道表面从而将冷凝器中的冰霜去除。但是,上述的回收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上述的回收系统将含有热量的空气通过热风管路送入到送风板中,送风板将含有热量的空气送入冷凝器中用于融化冰霜,在实际使用时,送风板可以沿着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含有热量的空气送入到冷凝器的指定位置,对指定位置的冰霜进行融化,而实际中冷凝器管道全覆盖有冰霜,仅仅通过调整送风板的位置对冰霜进行融化去除,效率较低,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全面对管道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以提高冰霜去除效率的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吸热系统中管道表面冰霜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机组,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压缩机、吸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吸热系统包括表面开口的固定壳体以及设置在固定壳体内的吸热管道,吸热系统还包括有缓冲机构,冷却系统上装配有送风系统,缓冲机构能够将含有热量的空气均匀的送入到吸热系统中,全面的对吸热管道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

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孔板、移动板以及气囊,固定孔板固定装配在固定壳体表面开口的一侧,移动板滑动装配在固定孔板的侧壁上,并且气囊边缘与固定孔板连接,送风系统与气囊连通,送风系统可以将含有热量的空气从冷却系统通入到气囊内,固定孔板上设置有通气孔,移动板上设置有释放孔,移动板可以相对固定孔板移动使得通气孔与释放孔处于对齐或错开状态。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固定孔板上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对移动板进行限位,当移动板相对固定孔板移动至移动板端部抵接在阻挡件上以后,移动板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上的通气孔处于对齐状态。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移动板连接有驱动器,驱动器以送风系统注入的含有热量的空气作为动力源驱使移动板相对固定孔板移动。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道以及送风支管,送风管道一端通过高压抽吸机构与冷却系统连接,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气囊连通,送风管道上还连通有送风支管,送风支管与驱动器连通。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驱动器包括移动杆,并且移动杆上套设有固定管,移动杆与固定管之间滑动密封连接,移动杆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杆上还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固定管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密封圈将固定管内腔分隔形成靠近移动板一侧的空腔以及远离移动板一侧的空腔,固定管上还设置有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送风支管连通,并且进气接口与远离移动板一侧的空腔连通;

当通过进气接口向远离移动板一侧的空腔中注入含有热量的空气时,远离移动板一侧的空腔内的压力大于靠近移动板一侧的空腔内的压力从而驱使密封圈带动移动杆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板移动。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移动杆上套设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位于靠近移动板一侧的空腔中,或,伸缩弹簧位于远离移动板一侧的空腔中;

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管以及密封圈上。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当移动杆移动时,伸缩弹簧发生形变,移动板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上的通气孔处于对齐状态,当伸缩弹簧复位时,移动板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上的通气孔处于错开状态。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送风管道以及送风支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阀门与制冷机组中的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送风管道以及送风支管上的阀门的启闭状态,送风支管上的阀门相对送风管道上的阀门同步开启或延迟开启。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当送风支管上的阀门相对送风管道上的阀门延迟开启的时候,送风管道上的阀门先开启,含有热量的空气先进入到气囊中,气囊内的压力增大达到压力感应组件的设定阈值以后,制冷机组上的控制系统控制送风支管上的阀门开启。

优选的,上述的制冷机组中,压力感应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滑动杆,支撑架固定装配在固定孔板上,滑动杆滑动装配在支撑架上,滑动杆端部设置有接触头,接触头抵接在气囊上,支撑架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滑动杆上套设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两端抵接在接触头以及压力传感器上,当含有热量的空气进入到气囊内以后,气囊内压力增大处于鼓起状态,从而带动滑动杆相对支撑架滑动,压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弹簧的压力。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制冷机组,通过送风系统将冷却系统中产生的热量注入到吸热系统中,从而能够对吸热系统中吸热管道表面产生的冰霜进行热融去除,避免了能量浪费,另外,本发明中的吸热系统中的吸热管道一侧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送风系统将热量注入到缓冲机构内,缓冲机构将热量均匀通入到吸热管道的表面,从而能够全面的对吸热管道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局部去除冰霜的问题发生,提高了冰霜的去除效率。

本发明中的缓冲机构内设置有移动板和固定孔板,移动板能够相对固定孔板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板表面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表面的通气孔对齐或错开,当释放孔与通气孔对齐的时候,含有热量的空气能够穿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喷向吸热管道表面,当释放孔与通气孔错开的时候,含有热量的空气无法穿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喷向吸热管道,通过移动板相对固定孔板的移动,能够使得含有热量的空气间断性喷向吸热管道,并且该气体还能在缓冲机构内缓冲增压,使得气体能以较高的速度喷向吸热管道,保障了冰霜的去除效率。

本发明中的移动板相对固定孔板移动的动力源来自含有热量的空气,避免了外部动力源的接入,并且在送风系统中的送风管道和送风支管上设置阀门,通过调整阀门的开启顺序能够调整气体在缓冲机构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调整缓冲机构内的压力,进而能够调节气体吹向吸热管道的速度,进一步的保障了冰霜的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制冷机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吸热系统与冷却系统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吸热系统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吸热系统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孔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驱动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00、制冷系统;

101、外壳体;

200、排风系统;

300、吸热系统;

301、固定壳体;302、吸热管道;303、缓冲机构;

303a、固定孔板;303b、移动板;303c、气囊;303d、驱动器;303e、压力感应组件;

303a-1、孔板本体;303a-2、孔板框架;303a-3、阻挡件;

303d-1、移动杆;303d-2、密封圈;303d-3、伸缩弹簧;303d-4、固定管;303d-5、进气接口;

303e-1、支撑架;303e-2、滑动杆;303e-3、压力传感器;303e-4、压力弹簧;303e-5、接触头;

400、冷却系统;

500、送风系统;

501、送风管道;502、送风支管;503、释放管道;504、高压抽吸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的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制冷机组,包括制冷系统100以及排风系统200,制冷系统100工作用于制冷,排风系统200工作对制冷系统100的整体进行风冷降温,以保障制冷系统100的顺利工作以及延长制冷机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设置有外壳体101,外壳体101内安装有吸热系统300以及冷却系统400和压缩机,本实施例中,吸热系统300利用热交换技术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吸热系统300内的冷媒介质通过压缩机进入到冷却系统400中,冷却系统400工作将冷媒介质冷却后通过冷媒管道输送到吸热系统300中,以此实现冷媒介质的循环利用以实现制冷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400与吸热系统300之间连通有冷媒管道,冷媒管道上设置有膨胀阀,当提高制冷效果的时候,膨胀阀释放的冷媒介质较多,较多的冷媒介质进入到吸热系统300中以达到提高制冷效果的目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吸热系统300包括固定壳体301以及吸热管道302,固定壳体301表面开口,并且吸热管道302固定装配在固定壳体301内,冷媒介质位于吸热管道302中,冷媒介质由于温度较低因此可以实现热交换技术将环境中的热量吸走以实现制冷的效果,但是,当冷媒介质由于膨胀阀释放过多进入到吸热系统300中的吸热管道302内以后,冷媒介质温度较低,使用中容易在吸热管道302表面产生冰霜,冰霜过多以后将影响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为此,本实施例中的制冷机组,在冷却系统400以及吸热系统300之间设置有送风系统500,送风系统500用于将冷却系统400中产生的热量通入到吸热系统300中,具体的是将含有热量的空气注入到吸热系统300中,以对吸热系统300中的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热融去除,另外一方面,送风系统500收集了冷却系统400中冷媒介质由于冷却产生的热量,并将该热量用于融化吸热系统300中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从而实现了热量利用的效果,间接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避免了能量流失的问题发生。

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吸热系统3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吸热系统300,还包括缓冲机构303,缓冲机构303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含有热量的空气以较高的速度吹向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以提高冰霜的去除效率。

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03包括固定孔板303a、移动板303b以及气囊303c,本实施例中,固定壳体301表面开口的一侧固定装配有固定孔板303a,固定孔板303a包括孔板主体303a-1以及固定连接在孔板主体303a-1边缘处的孔板框架303a-2,本实施例中,孔板框架303a-2安装在固定壳体301的侧面以实现固定孔板303a固定在固定壳体301的侧面,固定孔板303a远离固定壳体30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303b,移动板303b滑动设置在固定孔板303a的侧壁上,具体的是,移动板303b与孔板框架303a-2的内壁滑动连接以实现移动板303b可以沿着固定孔板303a的长度方向滑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板303a中的孔板主体303a-1上均匀分布有通气孔,移动板303b的表面均匀分布释放孔,当含有热量的空气从移动板303b的一侧向吸热管道302的方向流动的时候,当释放孔与通气孔对齐时,含有热量的空气可以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进入到固定壳体301内进而对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融化,当释放孔与通气孔错开设置时,含有热量的空气无法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进入到固定壳体301内。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释放孔为腰孔形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释放孔包括但不限于腰孔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孔状结构,只要能够通过移动板303b的移动达到与通气孔对齐或错开分布的结构均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囊303c装配在固定孔板303a的远离吸热管道302的一侧,并且气囊303c的边缘与固定孔板303a的孔板框架303a-2密封固定连接,气囊303c的表面设置有接口,接口与送风系统500连通,因此,送风系统500工作时可以将冷却系统400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空气输入到气囊303c内。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孔板框架303a-2的端部还设置有阻挡件303a-3,阻挡件303a-3呈现L形结构,阻挡件303a-3的作用是用于阻止移动板303b无限制的向固定孔板303a的一端移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移动板303b的一端抵接在阻挡件303a-3上以后,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处于对齐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板303b相对固定孔板303a的移动可以调整释放孔相对通气孔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含有热量的空气能否通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吹向到吸热管道302表面对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

本实施例中,驱使移动板303b移动的是以送风系统500内的含有热量的空气作为动力源,具体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系统500包括送风管道501、送风支管502以及释放管道503,在冷却系统400上设置有高压抽吸机构504,高压抽吸机构504通过抽吸作用能够将冷却系统400中冷媒介质由于冷却释放出来的热量以含有热量的空气的形式抽吸到送风管道501中,送风管道501的一端与高压抽吸机构504连接,另一端与气囊303c连通,因此,通过高压抽吸机构504将含有热量的空气抽吸并且注入到气囊303c内,此时,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属于错开状态,含有热量的空气无法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的表面,因此,当含有热量的空气源源不断进入到气囊303c内以后,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大,气囊303c处于鼓起的状态。

如图3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送风管道501上还连通有送风支管502,送风支管502连通有驱动器303d,本实施例中,驱动器303d的作用是以送风支管502送入的含有热量的空气作为动力源,驱使移动板303b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对齐,以便于含有热量的空气能够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表面进而将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器303d包括移动杆303d-1以及套设在移动杆303d-1外侧的固定管303d-4,本实施例中,移动杆303d-1的一端贯穿固定管303d-4并且与固定管303d-4滑动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移动杆303d-1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孔板303a上的孔板框架303a-2与移动板303b连接,并且移动杆303d-1与孔板框架303a-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移动杆303d-1上套设有密封圈303d-2,密封圈303d-2与固定管303d-4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密封圈303d-2将固定管303d-4的内腔分隔形成2个空腔,分别是靠近移动板303b一侧的空腔以及远离移动板303b一侧的空腔,另外,在移动杆303d-1上还套设有伸缩弹簧303d-3,伸缩弹簧303d-3的一端与固定管303d-4端部连接,且伸缩弹簧303d-3的另一端与密封圈303d-2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管303d-4上还设置有进气接口303d-5,进气接口303d-5与送风支管502连接,并且,进气接口303d-5与远离移动板303b一侧的空腔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送风支管502用于将含有热量的空气通入到固定管303d-4中,还能对固定管303d-4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当送风支管502将含有热量的空气从进气接口305d-5注入到固定管303d-4内以后,固定管304d-4内一侧的压力增大,从而驱动密封圈303d-2带动移动杆303d-1向移动板303b的一侧移动,本实施例中,移动杆303d-1移动从而推动移动板303b移动直至移动板303b抵接在固定孔板303a上的阻挡件303a-3处,此时,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处于对齐状态,气囊303c内含有热量的空气可以高速的通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表面将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当送风支管502停止注入含有热量的空气以后,固定管303d-4内的压力降低,伸缩弹簧303d-3由于复位的功能带动移动杆303d-1反向移动,从而移动杆303d-1拉动移动板303b复位,使得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处于错开状态,含有热量的空气不再穿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的表面,停止去除冰霜。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含有热量的空气作为动力源可以驱使移动板303b移动,并且含有热量的空气在气囊303c内停留使得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大,当移动板303b移动直至释放孔与通气孔对齐的时候,含有热量的空气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吹向吸热管道302表面以达到去除冰霜的目的。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抽吸机构504上还连接有释放管道503,当吸热管道302上无冰霜的时候或者无需对吸热管道302上的冰霜进行去除的时候,高压抽吸机构504将含有热量的空气进行抽吸并通过释放管道503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管道501以及送风支管502和释放管道503上均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实现送风管道501、送风支管502以及释放管道503的启闭,具体的是:

当需要去除冰霜的时候,释放管道503上的阀门关闭,送风管道501以及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开启,含有热量的空气进入到气囊303c内以及驱动器303d内,从而驱使移动板303b移动,进而含有热量的空气通过释放孔与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进行去除冰霜。

当无需去除冰霜的时候,释放管道503上的阀门开启,送风管道501以及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关闭,含有热量的空气通过释放管道503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送风管道501、送风支管502以及释放管道503上的阀门为电磁阀门,可以由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控制启闭状态,另外,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与送风管道501上的阀门开启顺序可以同步开启也可以不同步开启,不同步开启的时候,首先打开送风管道501上的阀门,然后再延迟开启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具体的是,含有热量的空气通过送风管道501上进入到气囊303c以后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加到设定阈值之后制冷机组上的控制系统控制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开启,含有热量的空气再进入到驱动器303d中驱使移动板303b移动,然后气囊303c内的含有热量的空气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的表面进行去除冰霜,该方式主要是为了含有热量的空气在气囊303c内停留使得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大后再进行释放含有热量的空气,有助于提高含有热量的空气向吸热管道302的喷吹速度,从而提高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的去除效率。

为了便于检测气囊303c的压力,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固定孔板303a的四角处还设置有压力感应组件303e,压力感应组件303e包括支撑架303e-1以及滑动杆303e-2,支撑架303e-1固定连接在固定孔板303a上,滑动杆303e-2滑动装配在支撑架303e-1上,且滑动杆303e-2的端部设置有接触头303e-5,接触头303e-5抵接在气囊303c表面,支撑架303e-1上还连接有压力传感器303e-3,在滑动杆303e-2上还套设有压力弹簧303e-4,压力弹簧303e-4的一端抵接在接触头303e-5上,另一端抵接在压力传感器303e-3上,本实施例中,当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大以后,气囊303c处于鼓起状态,当气囊303c内的压力增大以后,气囊303c推动接触头303e-5以及滑动杆303e-2移动,此时压力弹簧303e-4收缩对压力传感器303e-3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303e-3用于检测压力弹簧303e-4的压力,然后将信号反馈给制冷机组上的控制系统,当压力达到设定阈值以后,控制系统控制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开启,部分含有热量的空气进入到驱动器303d内从而推动移动板303b移动,直至移动板303b上的释放孔与固定孔板303a上的通气孔对齐,气囊303c内的含有热量的空气可以穿过释放孔以及通气孔吹向吸热管道302的表面对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进行去除。

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力感应组件303e可以感应压力弹簧303e-4的压力,并且可以将信号反馈给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送风支管502上的阀门的启闭状态,从而使得含有热量的空气在气囊303c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便于含有热量的空气在穿过释放孔与通气孔的时候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吹向吸热管道302的表面,保障了吸热管道302表面的冰霜去除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1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