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4:51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在护理设施、医院、工厂、店铺等各种场所中,从防盗、防灾等观点出发,设置有监视摄像机。监视照相机不管昼夜都需要进行拍摄,即使周围是低照度也要求进行拍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搭载有图像处理装置的照相机,该图像处理装置检测获取图像时的周围的照度,根据检测出的照度对获取到的图像的亮度的灰度特性进行校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555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照相机中,在休止模式的情况下照度计也不进行动作。因此,在照相机从休止模式转移到动作模式时,需要在开始照度计的动作之后检测周围的照度。由此,存在在从休止模式转移到动作模式之后到生成适当的亮度的图像为止产生时滞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部,其接受经过了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的被摄体光而生成图像数据;检测部,其检测周围的明亮度;照明光源,其射出照明光;切换部,其具有不允许所述照明光向所述摄像部入射的第1区域和允许所述照明光向所述摄像部入射的第2区域,该切换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周围的明亮度,将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所述摄像部的前面;以及设定部,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前,该设定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周围的明亮度,设定所述摄像部生成所述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放大率的值。

本发明的方式的摄像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接受经过了设置于壳体的开口部的被摄体光而使摄像部生成图像数据;检测周围的明亮度;使照明光源射出照明光;具有不允许所述照明光向所述摄像部入射的第1区域和允许所述照明光向所述摄像部入射的第2区域,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周围的明亮度,将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所述摄像部的前面;以及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前,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周围的明亮度,设定所述摄像部生成所述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放大率的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到生成适当的放大率的图像数据为止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摄像装置的内部平面图。

图3是示出摄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说明摄像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变形例的摄像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摄像装置;12:壳体;12a:正面部;13:摄像元件;14:镜头;15:开口部;17:照度计;18:切换部;31:控制单元;31a:基板;32:判定部;33:摄像控制部;34:滤镜控制部;35:图像处理部;36:设定部;161、162:照明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摄像装置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适合设置在医院、护理设施、工厂、店铺等作为监视照相机、看护照相机。另外,摄像装置能够根据周围的外部环境的明亮度来切换基于通常拍摄模式的拍摄和基于夜视模式的拍摄。在通常拍摄模式下,在外部环境明亮时,通过入射到成像光学系统的光来进行拍摄。在夜视模式下,在外部环境暗时射出照明光,进行被照明光照射的被摄体的拍摄。

图1是摄像装置10的外观图。另外,图2是摄像装置10的内部的平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摄像装置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壳体12具有正面部12a和与正面部12a的各边连接的侧面部12c、12d、12e、12f。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壳体12的正面部12a的方向称作上侧,将与正面部12a对置的一侧称作下侧,将侧面部12c的方向称作近前侧,将侧面部12d的方向称作左侧,将侧面部12f的方向称作右侧。

在壳体12的正面部12a设置有供存储卡48(参照图3)插入的卡槽24、开口部15、照明光源161、162以及照度计17。

照明光源161、162例如是LED,发出具有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红外线、红外光)。摄像装置10在后述的夜视模式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从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红外光作为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

照度计17例如是光电寄存器或光电二极管,是接受摄像装置10的周围的环境(外部环境)的光并输出信号(亮度信号)的检测部。

如图2所示,在摄像装置10的壳体12内收纳有作为CMOS或CCD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元件13、使来自被摄体的光(被摄体光)会聚在该摄像元件13的摄像面上的镜头(成像光学系统)14、切换部18以及控制单元31。摄像元件13、镜头14以及切换部18以与正面部12a平行的方式配置。

设置于壳体12的正面部12a的开口部15形成在镜头14的光轴上。通过了开口部15的被摄体光经由镜头(成像光学系统)14入射到摄像元件13。摄像元件13接受经由设置于壳体12的开口部15入射的被摄体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信号。作为图像处理处理器(ISP)的后述的图像处理部35(参照图3)对所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各种处理,生成图像数据。即,摄像元件13和图像处理部35作为摄像部而发挥功能,该摄像部接受经由设置于壳体12的正面部12a的开口部15入射的被摄体光而生成图像数据。

切换部18根据摄像装置10的外部环境的明亮度(亮度)而切换不允许来自照明光源161、162的照明光向摄像元件13入射的状态和允许照明光向摄像元件13入射的状态。具体而言,切换部18具有第1滤镜181、第2滤镜182、保持部183以及驱动机构184。第1滤镜181是红外线截止滤镜,作为不允许红外光入射到摄像元件13的第1区域而发挥功能。第2滤镜182是虚拟镜头等,作为允许红外光入射到摄像元件13的第2区域而发挥功能。

保持部183是将第1滤镜181和第2滤镜182在与正面部12a平行的面内保持的保持框。保持部183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AR的方向在左侧保持第1滤镜181,在右侧保持第2滤镜182。保持部183配置为能够沿着箭头AR的方向(即保持第1滤镜181和第2滤镜182的方向)移动。通过保持部183沿着箭头AR移动,第1滤镜181和第2滤镜182中的任意一方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即,摄像元件13的前面)。

驱动机构184例如具有步进马达、齿轮连结机构等驱动部以及丝杠等引导部件等,该驱动机构184与保持部183连结。驱动机构184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单元31的控制信号而进行驱动,由此与驱动机构184连结的保持部183在与正面部12a平行的面上沿着箭头AR的方向移动。

基板31a是保持摄像元件13和控制单元31的基座部件。基板31a设置于壳体12内的下侧。

控制单元31由CPU、存储器等构成。控制单元31是通过读入并执行例如闪存等记录介质38(参照图3)中预先记录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摄像装置10的各部的处理器。控制单元31在进行拍摄处理时,通过利用通常拍摄模式或夜视模式中的任意的拍摄模式进行控制,使各部进行动作。通常拍摄模式是在摄像装置10的外部环境明亮的情况下设定的拍摄模式。夜视模式是在摄像装置10的外部环境暗而光量不充分时设定的拍摄模式。在夜视模式下,摄像装置10照射红外光作为照明光,进行由该红外光照明的被摄体的拍摄。

另外,后面进行与控制单元31执行的处理的详细相关的说明。

<关于摄像装置10的控制系统>

图3是示出摄像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摄像装置10的控制单元31具有判定部32、摄像控制部33、滤镜控制部34、设定部36、记录控制部37以及记录介质38。

判定部32进行如下的判定处理:根据从照度计17输出的亮度信号来判定摄像装置10的周围的外部环境是明亮还是暗。

摄像控制部33对摄像元件13的驱动进行控制而生成图像信号,进行使图像处理部35根据图像信号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拍摄处理。另外,在后述的夜视模式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对照明光源161、162提供电力,使红外光作为照明光而射出。

滤镜控制部34根据判定部32的判定结果,通过驱动驱动机构184来控制保持部183的移动,使第1滤镜181和第2滤镜182中的任意一方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在该情况下,在以通常拍摄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滤镜控制部34使作为红外线截止滤镜的第1滤镜181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在以夜视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将作为虚拟镜头的第2滤镜182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

设定部36进行如下的设定处理:在满足后述的拍摄执行条件之前的待机处理的过程中,在转移到夜视模式时(即,在摄像装置10的周围的外部环境暗的情况下),设定图像处理部35使用的放大率的值。

记录控制部37进行将由图像处理部35生成的图像数据向存储卡48记录的记录处理。

<关于控制单元31的处理>

摄像装置10通过进行以下所说明的摄像方法,进行图像数据的生成以及向存储卡48的记录。摄像方法包含在不满足拍摄执行条件的状态(即,关闭状态)时进行的待机处理和当满足拍摄执行条件时进行的拍摄处理。作为拍摄执行条件,设定有IC标签等无线标签接近规定的范围的条件。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31根据与控制单元31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未图示)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定持有无线标签的人物是否进入了规定的拍摄区域。控制单元31在接收信号强度超过规定的阈值Xa的情况下,判定为人物进入了拍摄区域、即判定为拍摄执行条件成立。

另外,作为拍摄执行条件,也可以设定有接收到从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发送的录像信号、接收到从遥控器发送的红外线、通过未图示的麦克风检测到规定的内容的声音等。

在不满足拍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摄像装置10进行待机处理。另外,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摄像装置10在进行了拍摄准备处理之后,进行拍摄处理。

<关于待机处理>

在进行待机处理时,控制单元31的设定部36进行如下的设定处理:设定图像处理部35对图像信号进行放大而生成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放大率。

<关于设定处理>

设定部36根据从照度计17输出的亮度信号来计算亮度的值,并基于计算出的亮度的值来设定对图像信号的放大率。通常来说,在摄像装置10的外部环境暗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夜视模式),与在外部环境明亮的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情况(通常拍摄模式)相比,入射到摄像元件13的光量少。因此,设定部36根据计算出的亮度的值,外部环境越暗(即亮度的值越低),将在图像处理部35中设定的放大率设定为越高的值。

具体而言,预先准备与亮度的值(外部环境的明亮度)对应的放大率,例如以表形式记录在记录介质38中。在该表中,将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划分为规定的范围,按照每个该范围分别记录有不同的值的放大率的值。例如,在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为第1范围A的情况下,对应放大率的值a。在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为比第1范围A明亮的第2范围B的情况下,对应比放大率的值a低的值b。在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为比第2范围B明亮的第3范围C的情况下,对应比放大率的值b低的值c。在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为比第3范围C明亮的第4范围D的情况下,对应比放大率的值c低的值d。在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为比第4范围D明亮的第5范围E的情况下,对应比放大率的值d低的值e。

设定部36参照上述表,判断第1范围A~第5范围E中的包含计算出的亮度的值的范围。然后,设定部36将与该范围对应的放大率设定为在图像处理部35中设定的放大率。即,设定部36将按照每个明亮度而预先决定的值中的、与所计算出的亮度的值对应的值设定为放大率的值。

另外,在上述表中,与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对应的值也可以是放大率的校正值而代替放大率的值。在该情况下,将例如在自然光的状态下使用从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信号而计算出的亮度的值设为“1”(即基准值),从而放大率的校正值设定为相对于该基准值的校正量。校正量可以是相对于上述基准值的差,也可以是相对于基准值的比例。

<关于拍摄准备处理>

作为拍摄准备处理,控制单元31进行判定处理和基于判定处理的结果的夜视模式设定处理。在判定处理中,控制单元31的判定部32根据从照度计17输出的亮度信号来计算亮度的值,在该值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外部环境明亮,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外部环境暗。在夜视模式设定处理中,控制单元31的摄像控制部33或滤镜控制部34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后,以能够进行夜视模式下的拍摄的方式控制各部。以下,对判定处理和夜视模式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关于判定处理>

判定部32根据从照度计17输出的亮度信号来计算亮度的值,在该值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外部环境明亮,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外部环境暗。另外,规定的阈值是根据进行了试验或模拟的结果而设定的,并被预先记录在记录介质38中。

<关于夜视模式设定处理>

根据判定处理中的判定结果,摄像控制部33控制摄像装置10内的各部的动作。

在判定为亮度的值为阈值以下而周围的外部环境暗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进行用于使后述的夜视模式下的拍摄成为可能的处理。首先,滤镜控制部34控制驱动机构184,使第1滤镜181从镜头14的光轴上退避,使第2滤镜182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由此,成为红外光能够入射到摄像元件13的状态。接着,如上所述,摄像控制部33使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红外光作为照明光。

另外,在判定为亮度的值超过阈值而周围的外部环境明亮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不进行上述的拍摄准备处理。即,滤镜控制部34不使第1滤镜181移动,维持位于镜头14的光轴上的状态。摄像控制部33不进行来自照明光源161、162的照明光的射出。

另外,在上述的待机处理以及拍摄准备处理的期间(即,直到满足用于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拍摄执行条件为止),可以不进行向摄像元件13的电力供给而停止驱动,也可以是,虽然进行向摄像元件13的电力供给,但不输出图像信号而使驱动继续。摄像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用户的设定操作等来切换在拍摄准备处理以及待机处理的期间是停止摄像元件13的驱动还是继续驱动。由此,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前,能够抑制摄像装置10的电力消耗。

当进行上述的拍摄准备处理时,控制单元31进行拍摄处理。

<关于拍摄处理>

控制单元31的摄像控制部33控制摄像元件13而使该摄像元件13接受通过开口部15而入射的被摄体光,并将图像信号输出给图像处理部35。此时,在拍摄准备处理以及待机处理的期间停止摄像元件13的驱动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在开始摄像元件13的驱动之后,使摄像元件13进行上述的图像信号的生成。在夜视模式的情况下,由于第2滤镜182位于镜头14的光轴上,因此摄像元件13接受从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的照明光中的被被摄体反射后的反射光并输出图像信号。

图像处理部35对从摄像元件13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包含例如AD转换处理、信号放大处理、白平衡处理等在内的公知的图像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此时,图像处理部35以由上述的待机处理中的设定处理设定的放大率放大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由记录控制部37记录在存储卡48中。

之后,无论在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还是在夜视模式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都根据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来设定放大率的值。图像处理部35使用该设定的放大率的值来生成图像数据。即,对图像信号的放大率由自动增益控制(AGC)控制。在该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通过第1控制和第2控制中的任一方或者通过适当地切换第1控制和第2控制来设定放大率。在第1控制中,摄像控制部33使用根据在试验环境下生成的图像数据计算放大率的值而制作的校正数据(校正表)来设定放大率。该校正数据是使用在试验环境下使外部环境的明亮度不同的状态下生成的图像数据计算出的多个放大率的值与图像数据上的亮度对应而得的数据。该校正数据被记录在记录介质38中。摄像控制部33根据通过拍摄处理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的亮度,从校正数据中读出对应的放大率的值,并设定为放大率的值。在第2控制中,摄像控制部33存储根据在设置环境下生成的图像数据而计算出的放大率的值,并任意地设定放大率。另外,摄像控制部33也可以在执行第1控制或第2控制时,使用通过AI等学习了基于图像数据计算并存储的放大率的值的结果来设定放大率。

当拍摄执行条件不成立时,控制单元31的摄像控制部33使摄像元件13停止图像信号的输出以及使图像处理部35停止图像数据的生成。此时,在拍摄准备处理和待机处理的期间进行了使摄像元件13的驱动停止的设定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使摄像元件13的驱动停止。在进行了夜视模式下的拍摄的情况下,滤镜控制部34使第1滤镜181移动到镜头14的光轴上,摄像控制部33使来自照明光源161、162的照明光的射出停止。但是,控制单元31不使照度计17的动作停止,使动作继续。由此,照度计17进行动作直到拍摄执行条件再次成立为止,因此控制单元31的设定部36能够在上述的待机处理中进行设定处理。另外,在摄像装置10为关闭状态时,控制单元31也可以使用例如脉冲控制(PWM控制)而按照规定的周期提供对照度计17的电力。

通过进行上述的待机处理,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后,在进行夜视模式下的拍摄的情况下,与通过AGC进行控制来设定放大率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设定适于夜视模式下的拍摄的放大率。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从满足拍摄执行条件到夜视模式下的拍摄开始为止产生时滞。

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单元31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流程图所示的各处理通过控制单元31读出记录于记录介质38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

在步骤S1中,控制单元31的设定部36根据从照度计17输出的亮度信号来计算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在步骤S2中,设定部36根据计算出的亮度的值,读出上述表中记录的放大率的值,作为生成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放大率的值而对图像处理部35进行设定。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3。上述的步骤S1、S2的处理是设定处理。

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31判定是否满足拍摄执行条件。如上所述,当无线通信模块的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阈值Xa时,控制单元31做出肯定判定,处理进入步骤S4。在接收信号强度为阈值Xa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否定判定,处理返回到步骤S1。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31的判定部32判定在步骤S1中得到的亮度的值是否超过规定的阈值(判定处理)。在计算出的亮度的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即外部环境暗的情况下),判定部32做出肯定判定,处理进入步骤S5。在亮度的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即外部环境明亮的情况下),判定部32做出否定判定,处理进入后述的步骤S7。

在步骤S5中,控制单元31的滤镜控制部34控制驱动机构184,使第1滤镜181从镜头14的光轴上退避,将第2滤镜182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6。在步骤S6中,如上所述,控制单元31的摄像控制部33使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红外光作为照明光。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7。另外,上述的步骤S4~S6的处理是拍摄准备处理。

在步骤S7中,摄像控制部33使摄像元件13和图像处理部35生成图像数据,记录控制部37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在存储卡48中。另外,在摄像元件13的驱动停止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在开始摄像元件13的驱动之后,使摄像元件13进行上述的图像信号的生成。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中,摄像控制部33根据由图像处理部35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AGC进行控制而新计算放大率的值。然后,摄像控制部33对图像处理部35设定计算出的新的放大率的值作为在图像数据生成时使用的放大率的值。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判定摄像元件13的灵敏度是否适当。在摄像元件13的灵敏度适当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肯定判定,处理进入步骤S10。在摄像元件13的灵敏度不适当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否定判定,处理返回到步骤S8。上述的步骤S7~S9的处理是拍摄处理。

在步骤S10中,判定是否满足拍摄执行条件。如果无线通信模块的接收信号强度保持超过了阈值Xa的状态,则控制单元31做出肯定判定,处理返回到步骤S7。在接收信号强度为阈值Xa以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否定判定,处理进入步骤S11。在步骤S11中,控制单元31的摄像控制部33使摄像元件13停止图像信号的输出以及使图像处理部35停止图像数据的生成。另外,在拍摄准备处理和待机处理的期间进行了使摄像元件13的驱动停止的设定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使摄像元件13的驱动停止。另外,在以夜视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结束来自照明光源161、162的照明光的射出,滤镜控制部34控制驱动机构184而使保持部183移动,使第1滤镜181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换言之,继续步骤S1、S2中的待机处理(照度计17的工作)。

另外,在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亮度的值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前,进行滤镜控制部34使第1滤镜181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以及摄像控制部33使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照明光中的至少一方。即,步骤S3~S6的处理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3的处理之前进行。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设定部36在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前,根据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亮度),设定图像处理部35生成图像数据时所使用的放大率的值。由此,在摄像装置10开始拍摄时,设定适于拍摄的放大率。其结果为,与随着拍摄的开始而通过AGC进行控制来设定放大率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以适于拍摄的放大率生成图像数据之前产生时滞。

(2)设定部36将按照周围的明亮度而预先决定的值设定为放大率的值。由此,例如设定为以表形式记录的放大率,因此与根据照度计17的输出每次计算放大率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用于设定放大率的时间。

(3)在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前,当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亮度)为阈值以下时,切换部18将第2滤镜182配置于摄像元件13的前面。由此,与在使随着拍摄的开始而透射作为照明光的红外光的第2滤镜182配置于摄像元件13的前面之后开始拍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夜视模式下以适当的放大率生成图像数据之前产生时滞。

(4)在图像处理部35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前,当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亮度)为阈值以下时,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照明光。由此,与随着拍摄的开始而使照明光射出之后开始拍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夜视模式下以适当的放大率生成图像数据之前产生时滞。

(5)在不满足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条件(拍摄执行条件)时,照度计17检测周围的明亮度(亮度),设定部36设定放大率的值。由此,在待机处理中也使照度计17进行动作,检测摄像装置10的周围的亮度,并设定放大率的值,因此能够抑制从满足拍摄执行条件到开始拍摄为止的时滞的产生。

(6)在满足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条件(拍摄执行条件)之后,当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亮度)为阈值以下时,切换部18将第2滤镜182配置于摄像元件13的前面。由此,在夜视模式下的拍摄开始时,能够使照明光向摄像元件13入射。

(7)在满足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条件(拍摄执行条件)之后,当由照度计17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亮度)为阈值以下时,照明光源161、162射出照明光。由此,在夜视模式下的拍摄开始时,即使在外部环境暗的情况下,被摄体也被照明光(红外光)照明,能够进行拍摄。

(8)在图像处理部35开始了图像数据的生成之后,摄像控制部33根据由图像处理部35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AGC来设定放大率的值。由此,能够根据基于实际入射到摄像元件13的被摄体光计算出的放大率,调整在待机处理中设定的放大率,因此有助于生成的图像数据的高画质化。

能够以如下方式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前的待机处理中,控制单元31进行设定处理,设定图像处理部35的放大率。在本变形例中,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之后,控制单元31进行设定处理。另外,变形例的摄像装置10所具有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所具有的结构是相同的。

当满足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执行条件时,控制单元31在进行上述的设定处理之后进行拍摄准备处理和拍摄处理。

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变形例的摄像装置10所具有的控制单元31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流程图所示的各处理通过控制单元31读出记录于记录介质38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

在步骤S21中,控制单元31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同样地判定是否满足了拍摄执行条件。在满足拍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肯定判定,处理进入步骤S22。在不满足拍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1做出否定判定,重复进行该处理。

步骤S22、S23与图4的步骤S1(外部环境的亮度的值计算)、S2(放大率的设定)是相同的。步骤S24至步骤S31的各处理与图4的步骤S4(判定处理)至步骤S11(图像信号的输出以及图像数据的生成停止)的各处理是相同的。另外,在以夜视模式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摄像控制部33结束来自照明光源161、162的照明光的射出,滤镜控制部34控制驱动机构184而使保持部183移动,使第1滤镜181配置在镜头14的光轴上。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1。

在上述的变形例中,除了通过实施方式得到的作用效果(1)~(4)、(6)~(8)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9)。

(9)当满足图像处理部35开始图像数据的生成的条件(拍摄执行条件)时,照度计17检测周围的明亮度(亮度),设定部36设定放大率的值。由此,例如设定为以表形式记录的放大率,因此与基于照度计17的输出每次计算放大率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用于设定放大率的时间。其结果为,能够缩短从满足拍摄执行条件起到生成图像数据为止的时间。

在上述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所想到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19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