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吸收性制品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吸收性制品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5月19日、申请号为202180033756.4(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21/018925)、发明名称为“吸收性制品”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制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排泄物如尿液的吸收性制品,已知有卫生巾、轻度失禁垫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吸收性制品:在上层吸收体和下层吸收体之间设有亲水的液体扩散片,被吸收在上层吸收体中的排泄流体被液体扩散片平面地扩散,随后被下层吸收体吸收。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10663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性制品中,存在着已经被下层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上层吸收体、从而由于返回到上层吸收体的排泄流体导致穿着者不适的风险。

本发明是鉴于诸如上述的常规问题实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其减少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的返回。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一种吸收性制品,所述吸收性制品具有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吸收性制品包括:多层吸收体,所述多层吸收体包括:第一吸收体,所述第一吸收体具有第一吸收芯;以及第二吸收体,所述第二吸收体具有第二吸收芯,并且相对于第一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其中,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多层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在位于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边界部分中,在具有疏水性的疏水部分中,具有疏水区域和非疏水区域,所述疏水区域包括疏水部分,所述非疏水区域不包括疏水部分。

通过阅读本说明书的描述并参考附图,本发明除上述内容外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晰。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虽然多层吸收体吸收了更多的排泄流体,但疏水区域可以能够使得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这就可以减少由于排泄流体从吸收性制品中泄漏、或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至第一吸收体而给穿着者带来不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轻度失禁垫1在拉伸状态下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2是垫1在拉伸状态下从非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1中I-I线截取的垫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图3中部分Z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防滑部分30、连接部分50和分离部分60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的截面图,其示出了垫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部分。

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垫1S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垫1S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晰。

一种吸收性制品,所述吸收性制品具有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吸收性制品包括:多层吸收体,所述多层吸收体包括:第一吸收体,所述第一吸收体具有第一吸收芯;以及第二吸收体,所述第二吸收体具有第二吸收芯,并且相对于第一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多层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在位于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边界部分中具有疏水区域和非疏水区域,所述疏水区域包括疏水部分,所述非疏水区域不包括疏水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多层吸收体能够吸收更多的排泄流体,并且疏水区域使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可以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因此,可以减少由于排泄流体从吸收性制品中泄漏、或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第一吸收体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吸收性制品具有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相互重叠的重叠区域,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重叠区域具有与疏水区域重叠的部分,并且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重叠区域具有也与非疏水区域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由于重叠区域具有与非疏水区域重叠的部分,因此被第一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被移到第二吸收体。并且,重叠区域具有与疏水区域重叠的部分,疏水区域使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这使得可以减少由于排泄流体从吸收性制品泄漏或由于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第一吸收体而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吸收性制品具有:重叠区域,在所述重叠区域中,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相互重叠;和非重叠区域,在所述非重叠区域中,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不相互重叠,疏水区域被设置在非重叠区域中,并且非疏水区域被设置在重叠区域中。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吸收更多的排泄流体。而且,在重叠区域中,被第一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被移到第二吸收体,并且在非重叠区域中,可以降低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物相对于第二吸收体移到皮肤侧的风险。因此,可以减少排泄流体从吸收性制品中漏出的风险。此外,在第一吸收体大于第二吸收体的情况下,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坐姿改变或类似的情况而在厚度方向上对与非重叠区域重叠的部分施加力,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与非重叠区域重叠的第一吸收体的非皮肤侧表面上,位于非重叠区域中的疏水区域使得可以减少被第一吸收体吸收的排泄物从第一吸收体的非皮肤侧表面向非皮肤侧泄漏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在第二吸收体的非皮肤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粘合剂部分,并且吸收性制品至少在纵向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具有连接部分和一对分离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是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并且其中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被连接的部分,所述一对分离部分是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中、并且其中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彼此间隔开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在分离部分中,与其中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相互接触的情况相比,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非疏水区域具有不与分离部分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可以减少阻碍排泄流体从第一吸收体向第二吸收体移动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粘合剂部分具有与分离部分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第二吸收体更易于跟随吸收性制品被粘合剂部分黏附至其上的内衣的运动。因此,在分离部分中,与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相互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的返回。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疏水区域具有与分离部分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分离部分的与疏水区域重叠的部分可以进一步减少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的返回。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在纵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一对弹性构件被布置在第一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中,并且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每个弹性构件具有与分离部分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弹性构件的收缩使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在分离部分中更容易相互隔开,这使得可以减少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的返回。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在第一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中设置有不布置第一吸收芯的部分,并且在所述不布置第一吸收芯的部分中,弹性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插置于皮肤侧无纺布和非皮肤侧无纺布之间。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弹性构件使第一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更容易上升,这使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凹陷,使得可以减少排泄流体从吸收性制品中泄漏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疏水部分是非皮肤侧无纺布。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由于没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作为疏水部分,所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在疏水区域中,多个疏水部分相对于厚度方向并排设置。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可以进一步减少已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的返回。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所述第一吸收体具有从皮肤侧向非皮肤侧凹陷的凹沟部分,并且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凹沟部分不存在于疏水区域中。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疏水区域中的凹沟部分可以抑制排泄流体在第一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移动,并且这可以使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所述凹沟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从第一吸收体到第二吸收体设置。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疏水区域使被第二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并有利于排泄流体从第一吸收体移动到第二吸收体。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第一吸收芯的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第二吸收芯的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与第二吸收芯的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高于第一吸收芯的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第一吸收芯的保水性,并减少被第一吸收芯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穿着者的皮肤侧的风险。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第二吸收芯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和纸浆纤维。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纸浆纤维更容易吸引液体,因此,被第一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更容易被吸引到第二吸收体,从而更容易减少被第一吸收体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皮肤侧的返回。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第二吸收芯具有纸浆纤维并且不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与包括超吸收性聚合物的情况相比,第二吸收芯中的扩散排泄流体的性能可以得到加强,因此排泄流体可以在第二吸收芯的大范围内更快地被吸收。

在这样的吸收性制品中,期望第二吸收体具有比第一吸收体更大的对排泄流体的最大吸收量。

根据上述吸收性制品,第二吸收体相对于第一吸收体设置在非皮肤侧。因此,第二吸收体吸收更大量的排泄流体,这使得可以进一步减少排泄流体给穿着者的皮肤带来的不适感。

本实施方案

下面,将以轻度失禁垫为例来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吸收性制品。然而,该吸收性制品并不限于轻度失禁垫,其他吸收性制品的示例包括卫生巾和内裤衬垫。

轻度失禁垫1的基本构造

图1是轻度失禁垫1(以下也称为"垫")在拉伸状态下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2是垫1在拉伸状态下从非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1中的I-I线截取的垫1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应该指出的是,垫1的拉伸状态是指垫1被拉伸成没有褶皱的状态。具体地说,拉伸状态是指在垫1的组成构件不受垫1的弹性构件影响的状态下,垫1被拉伸成使垫1的组成构件的尺寸与所述组成构件本身的尺寸相匹配或接近的状态。

垫1具有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被定义为皮肤侧,与皮肤侧相对的一侧被定义为非皮肤侧。本实施方案的垫1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对称的构造。因此,垫1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侧可以定义为穿着者的前侧或穿着者的后侧。

如图3所示,垫1包括多层吸收体100、一对第一侧片16、一对第二侧片25,以及背片24。

"多层吸收体"是指其中多个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结构。垫1的多层吸收体100包括:第一吸收体10;以及相对于第一吸收体10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上的第二吸收体20。在多层吸收体100中,可以吸收更大量的排泄流体,因为排泄流体首先被布置在皮肤侧上的第一吸收体10吸收,然后,被第一吸收体10吸收的排泄流体被相对于第一吸收体布置在非皮肤侧的第二吸收体20吸收。此外,由于被第一吸收体10吸收的排泄流体被转移到第二吸收体上,因此可以减少第一吸收体10中残留的排泄流体的量,并提高使用垫的过程中的质感。尿布1的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或略短于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应当指出,多层吸收体100并不限于包括两个吸收体(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并且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吸收体。

第一吸收体10包括:第一吸收芯11;覆盖第一吸收芯11的皮肤侧表面的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覆盖第一吸收芯11的非皮肤侧表面的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相对于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布置在皮肤侧的顶面片14;以及布置在顶面片14和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之间的中间片15。这些构件用粘合剂A1至A6(如热熔胶)连接。

顶面片14和中间片15是液体可渗透的片材。作为液体可渗透的片材,可以采用无纺布片(例如,透气无纺布片、纺粘无纺布片等)、具有通孔的合成树脂膜等。

第一吸收芯11由超吸收性聚合物(以下也称为"SAP")制成。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和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是液体可渗透的片材,并且也可以采用无纺布片或类似材料。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吸收芯11、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和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将被统称为第一芯部分11至13。

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被折回放置在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的非皮肤侧表面的部分上,以便包围第一吸收芯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边缘和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边缘。香料17被布置在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的折回部分和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3之间。香料17可以掩盖排泄流体的气味,或减轻穿着者对使用垫1的不安或忧郁。

第一侧片16被布置在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中。第一侧片16是液体不可渗透的片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片16是包括疏水性纤维的无纺布片材(例如透气无纺布片或纺粘无纺布片)。第一侧片16的一个端部部分用粘合剂A6固定在第一芯部分11至13的非皮肤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具体来说,固定至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2的折回部分)。第一侧片16从固定部分向顶面片14的皮肤侧表面一侧折回,以便包围第一芯部分11至13、顶面片14和中间片1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边缘。第一侧片16的另一端部部分用粘合剂A7固定在顶面片14的皮肤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

此外,在第一侧片16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边缘,布置了在纵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单根弹性绳18(弹性构件)。也就是说,弹性绳18在沿纵向方向被拉伸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第一侧片16上。应该注意的是,代替弹性绳18(绳状弹性构件),可以布置片状弹性构件,如可拉伸薄膜。此外,弹性绳18的数量不限于一条,可以使用多条弹性绳18。此外,在图中,只示出了弹性绳18中表现出可拉伸性的拉伸/收缩部分(图2中的18a至18b)。

第二吸收体20包括:第二吸收芯21;覆盖第二吸收芯21的皮肤侧表面的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以及覆盖第二吸收芯21的非皮肤侧表面的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3。这些构件用粘合剂A8至A11(如热熔胶)连接。

第二吸收芯21是通过将吸液纤维(如纸浆纤维或纤维素基吸收性纤维)成型成预定形状而得到的吸收芯。吸液纤维中可以加入或不加入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和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3是液体可渗透的片材,并且可以采用薄棉纸、无纺布片或类似材料。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被折回到第二吸收芯21的非皮肤侧表面上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的位置,以便将第二吸收芯21包围。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3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的折回部分从非皮肤侧覆盖第二吸收芯21的非皮肤侧表面。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二吸收芯21、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和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3也将被统称为第二芯部分21至23。

背片24相对于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3布置在非皮肤侧上。背片24是液体不可渗透的片材。作为液体不可渗透的片材,可以采用由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制成的合成树脂薄膜、由合成树脂薄膜和无纺布片形成的复合片,或类似材料。

第二侧片25是一对片材构件,在宽度方向上从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2的皮肤侧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向外延伸。与第一侧片16类似,第二侧片25是液体不可渗透的片材,可以采用包括疏水性纤维的无纺布片或类似材料。背片24和第二侧片25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超出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芯部分21至23,并在延伸超出第二芯部分21至23的部分处相互连接。

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用布置在第二侧片25的皮肤侧表面上的粘合剂A12和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二侧片25与第二芯部分21至23之间的粘合剂A8连接。具体而言,第一侧片16和第二侧片25用粘合剂A12连接。此外,在沿宽度方向相互间隔布置的一对第二侧片25之间,第一芯部分11至13和第二吸收体20用粘合剂A8连接。

此外,如图1所示,第一芯部分11至13的平面形状是矩形的。第二芯部分21至23具有基本矩形的平面形状,其中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曲突出。第一芯部分11至13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或略长于第二芯部分21至23,并且第一芯部分的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则短于第二芯部分21至23。

在背片24的非皮肤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部分30(粘合剂部分),在其上施加有热熔胶或类似物。防滑部分30附着在穿着者的内衣的皮肤侧表面,垫1以固定在内衣上的状态使用。如图2所示,防滑部分30分别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的一对中央粘合剂部分31,以及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中央粘合剂部分31外侧的四个侧部粘合剂部分32。

中央粘合剂部分31分别具有矩形形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长边,并且布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从垫1的纵向一端部分连续延伸到纵向另一端部分。侧部粘合剂部分32分别具有矩形形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长边,并且与中央粘合剂部分31相比具有较短的纵向长度。四个侧部粘合剂部分32中的两个侧部粘合剂部分32被布置在垫1的纵向一端部分,并且其余两个侧部粘合剂部分32被布置在垫1的纵向另一端部分。换句话说,一对侧部粘合剂部分32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央粘合剂部分31外侧。

垫1具有其中垫1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压缩部分40。在本实施例的压缩部分40中,从第一吸收体10的顶面片14到第二芯部分21至23的构件在厚度方向上从皮肤侧被压缩。

在压缩部分40中,垫1的厚度比周围部分小,纤维密度比周围部分高。这些比较建议使用众所周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目测比较垫1的各部分的厚度,或者通过比较使用Mitutoyo公司制造的刻度盘测厚仪ID-C1012C或其同等产品以3.0gf/cm

压缩部分40包括:一对第一压缩部分41,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以及一对第二压缩部分42,其在上述一对第一压缩部分41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纵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第一压缩部分41分别具有弯曲的形状,以在垫1的纵向中央部分(即在与穿着者的胯部接触的区域)中沿宽度方向向内凸出。第二压缩部分42分别具有弯曲的形状,以在纵向方向上向外凸出。然而,图1中所示的压缩部分40的形状、数量和布置位置是示例,并且不限于此。此外,在纵向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压缩部分40(41和42)可以是在该方向上连续延伸的、其中垫1为凹陷的凹沟状压缩部分,也可以是其中多个点状压缩部分并排布置成排的压缩部分。

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垫1的基本构造,但上述垫1的构造是一个示例,并且不限于此。例如,垫1的平面形状可以是在纵向方向上不对称的形状,或者垫1不一定要包括中间片15或香料17。此外,第一吸收芯11和第二吸收芯21中的每一者都可以被单个芯包裹物所包围。

垫1的疏水区域H和非疏水区域N

垫1的多层吸收体100具有为疏水性的疏水部分,该疏水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边界部分。具体地说,如图3和图4所示,多层吸收体100包括为疏水性的第二侧片25,该第二侧片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图4是图3中部分Z的放大图。

在垫1中,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边界部分"是指第一吸收体10的非皮肤侧表面与第二吸收体20的皮肤侧表面之间的部分。第一吸收体10的非皮肤侧表面与第二吸收体20的皮肤侧表面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吸收体10的非皮肤侧表面和第二吸收体20的皮肤侧表面。

此外,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中的每一者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可以接受的构造是,第一吸收体10(第二吸收体20)仅由第一吸收芯11(第二吸收芯21)形成,而不包括上述芯包裹物11(22和23),或者第一吸收体10(第二吸收体20)包括诸如上述芯包裹物11(22和23)的组成构件的一部分,或者是上述构成构件以外的构件。

"疏水性"是指当液体掉落在表面时,液体不易扩散的特性,优选地是指这样的部分,该部分具有掉落的液体处于接触角大于90°的状态的特性。也就是说,疏水区域H是减少液体运动的区域,非疏水区域N是不妨碍液体运动的区域。"疏水部分"是指包括疏水构件的部分,疏水部分可以由诸如第二侧片25的疏水片构件制成,也可以是施加有疏水剂的部分。

第二侧片25是疏水性无纺布。此外,作为包括在疏水性无纺布片中的疏水性纤维,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任何材料,例如,诸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烯烃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本身或其组合。

如图1、3和4所示,当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多层吸收体100包括:包括疏水部分(第二侧片25)的疏水区域H;以及不包括疏水部分的非疏水区域N。这使得在非疏水区域N中,排泄流体能够从第一吸收体10移动到第二吸收体20,如图4中的箭头S1所示,同时使得在疏水区域H中,排泄流体一旦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就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如图4中的箭头S2所示。这使得可以减少第一吸收体10中的排泄流体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而引起穿着者不适的风险。

具体地说,在非疏水区域N中,排泄流体可以从第一吸收体10移动到第二吸收体。因此,已被第一吸收体10(第一吸收芯11)吸收的排泄流体在非疏水区域N中首先从第一吸收体10移动到第二吸收体20,并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图4中箭头S1)。在疏水区域N中,疏水性的第二侧片25使得已经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难以从第二吸收体20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图4中的箭头S2)。因此,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并且可以减少第一吸收体10中的排泄流体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而导致穿着者不适的风险。

此外,如图1、3和4所示,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在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的相互重叠的重叠区域X中,重叠区域X具有与疏水区域H重叠的部分Hx,并且重叠区域X具有与非疏水区域N重叠的部分Nx。重叠区域X具有与疏水区域H重叠的部分Hx允许被第一吸收体10吸收的排泄流体向第二吸收体20移动(图4中箭头S1的方向),此外,重叠区域X具有与疏水区域H重叠的部分Nx使得疏水的第二侧片25可以减少一旦已经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10的返回(图4中的箭头S2)。这就减少了排泄物从第二吸收体20到第一吸收体10的移动,使得可以减少由于排泄流体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而引起穿着者不适的风险。

垫1包括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但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不与第二吸收体20接合。也就是说,垫1具有连接部分50和一对分离部分60,连接部分50是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并且其中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彼此连接的部分,一对分离部分60是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并且其中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彼此间隔的部分。图5是示出防滑部分30、连接部分50和分离部分60的说明图。图6是示意性的截面图,示出了垫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在图5中,示出了连接部分50和防滑部分30处于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连接部分50的轮廓用粗线表示。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用布置在第一侧片16和第二侧片25之间的粘合剂A12以及布置在第一芯部分11至13和第二芯部分21至23之间的粘合剂A8连接。因此,如图5所示,位于粘合剂A1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的内侧的区域被定义为连接部分50。在连接部分50中,粘合剂不限于在整个区域内布置,粘合剂可以依照粘合剂的施加图案间歇地布置。

在具有连接部分50和分离部分60的垫1中,如图6所示,第一吸收体10的一对分离部分6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能够相对于第二吸收体20向皮肤侧上升。具体地说,如图4的截面图所示,第一吸收体10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连接第一侧片16和第二侧片25的粘合剂A12外侧的部分能够朝皮肤侧上升。

通过使垫1的横截面形状为碟形,即使在第一吸收体10中排泄出相对大量的排泄流体,第一吸收体10的上升的分离部分60也能阻挡排泄流体,并且排泄流体的横向泄漏可以被抑制。此外,上升的分离部分60的倾斜表面使得排泄流体集中到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使得排泄流体更容易被吸收并保留在垫1内。因此,排泄流体从垫1中的泄漏可以得到抑制。

在垫1中,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在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的分离部分60中相互隔开,因此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相互接触的情况相比,第一吸收体10更易于远离第二吸收体20,使得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

优选的是,在纵向方向上拉伸和收缩的一对弹性绳18被布置在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中(在一对分离部分60中),并且当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弹性绳18分别具有与分离部分60重叠的部分。弹性绳18的收缩增强了第一吸收体10的分离部分60的上升能力,并且如图6所示,垫1的横截面形状是碟形。也就是说,弹性绳18使得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在分离部分60中更容易相互间隔,这使得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更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弹性绳18可以在分离部分60的整个纵向区域中布置,并且设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伸长。或者弹性绳18可以像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在纵向方向上在分离部分60的一部分中布置。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在第一吸收体10的外侧设置了其中不布置第一吸收芯11的部分。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在垫1中,第一侧片16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超出第一芯部分11至13的端部边缘。此时,优选地在厚度方向上,每个弹性绳18插置在皮肤侧无纺布(16a)和非皮肤侧无纺布(16b)之间。在已经沿宽度方向折叠一次的第一侧片16中,位于皮肤侧的部分被定义为皮肤侧无纺布16a,并且位于非皮肤侧的部分被定义为非皮肤侧无纺布16b。皮肤侧无纺布16a和非皮肤侧无纺布16b用粘合剂A6和A7连接,同时弹性绳18则插置在无纺布16a和16b之间。因此,与第一吸收芯11被布置成延伸到达分离部分6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情况相比,分离部分60的上升能力得到增强,并且形成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被凹陷的凹陷形状,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流体的泄漏。

应该指出的是,为疏水性无纺布片的第一侧片16被布置在分离部分60的皮肤侧表面的大部分中。第一侧片16由包括疏水性纤维的无纺布制成。作为疏水性纤维,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该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任何材料,例如,诸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烯烃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本身或其组合。位于分离部分60的皮肤侧表面上的最远处的皮肤侧无纺布16a具有疏水部分,这使得可以抑制排泄物在垫1的宽度方向上向外泄漏。

通过在位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边界部分中设置多个疏水部分,可以进一步提高疏水性,并防止一旦已经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在垫1中,除了第二侧片25(其为疏水性无纺布片)是疏水部分外,第一侧片16的非皮肤侧无纺布16b(其为疏水性无纺布片)被设置在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边界部分中。也就是说,在疏水区域N中设置了两个疏水部分,即第二侧片25和非皮肤侧无纺布16b,因此,疏水区域N的疏水性得到了加强。

此外,如图4、5等所示,优选地,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非疏水区域N具有不与分离部分60重叠的部分。更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非疏水区域N可以只设置在其中非疏水区域N与连接部分50重叠的部分。这使得排泄流体更易于从第一吸收体10移动到第二吸收体20。

优选地,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疏水区域H具有与分离部分60重叠的部分。更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每个分离部分60的整个区域都与疏水区域H重叠。例如,即使当穿着者在垫1的厚度方向上施加身体压力,并且减少了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分离,位于与分离部分60重叠的部分中的疏水区域H也使得可以减少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的风险。

优选地,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每个防滑部分30具有与分离部分60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侧部粘合剂部分32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侧的一部分(图5中所示的部分321)与分离部分60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分离部分60发生变形,由于内衣的恢复力,第二吸收体20也变得更容易回到原来的位置(在内衣的边缘附近),而且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分离更容易保持。这使得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相互接触的情况相比,一旦已经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

优选地,第一吸收体10具有从皮肤侧向非皮肤侧凹陷的凹沟部分(压缩部分40),并且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第一吸收体10在疏水区域H中不具有凹沟部分。"凹沟部分"是在厚度方向上凹陷的部分,其示例包括通过提前制造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分,或通过切割形成的凹陷部分,或通过压缩形成的凹陷部分等。在第一吸收体10中设置的凹沟部分有利于排泄流体从第一吸收体10的皮肤侧向非皮肤侧移动,与此相关地,还有利于排泄流体在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移动。另一方面,在疏水区域H中设置有凹沟部分的情况下,在疏水区域H中,有更大量的排泄流体被移动到第二吸收体20中,并且当由于穿着者的身体压力或类似情况而沿厚度方向施加力时,存在排泄流体更易于向第一吸收体10返回的风险。在这方面,不在疏水区域H中设置凹沟部分,使得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

另一方面,更优选地,位于非疏水区域N中的凹沟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从第一吸收体10到第二吸收体20被设置。从第一吸收体10到第二吸收体20设置的凹沟部分使得更易于将排泄流体吸引到第二吸收体20,这使得排泄流体更容易和快速地从第一吸收体10转移到第二吸收体20。

优选的是,在厚度方向上压缩的压缩部分40被设置为凹沟部分,并且优选的是,当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压缩部分40被设置在非疏水区域N中,如图1所示。在压缩部分40中,垫1的纤维密度比周围更高。因此,通过在垫1中设置压缩部分40,不仅垫在厚度方向上是凹陷的,而且毛细现象使排泄流体更容易被吸引,相应地,排泄流体从第一吸收体10迅速转移到第二吸收体20。因此,可以防止排泄流体因第一吸收体10不能完全吸收排泄流体而从垫1溢出和泄漏。此外,压缩部分40使得垫1的形状不容易崩坏,吸收体也不容易被扭曲。在本实施例的压缩部分40中,从顶面片14到第二芯部分21至23的构件从皮肤侧向非皮肤侧被压缩。

然而,该构造不限于此,并且压缩部分40可以是单独压缩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的部分。进一步地,垫1可以包括:单独压缩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的压缩部分;以及从第一吸收体10延伸到第二吸收体20的压缩部分。

优选地,第一吸收芯11的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单位面积重量(g/m

更优选地,第一吸收芯11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而不具有小单位面积重量的纸浆纤维或不具有纸浆纤维。垫1的第一吸收芯11仅由SAP形成。通过减少第一吸收芯11中纸浆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或将第一吸收芯11中纸浆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设为零,第一吸收芯11的厚度变小,同时增强第一吸收芯11的保水性,使第一吸收体10较不容易扭曲。

此外,如垫1那样,第二吸收芯21优选地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和纸浆纤维。纸浆纤维具有易于吸取液体的特性。因此,被第一吸收体10吸收的排泄流体更易于被第二吸收体20的纸浆纤维吸引而被吸收到第二吸收体20中,这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流体从垫1中溢出和泄漏。然后,被吸入纸浆纤维的排泄流体更易于被包含在第二吸收体20中的超吸收性聚合物(SAP)保留,这使得可以减少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的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10的返回。第二吸收体20具有SAP和纸浆纤维,这一点可以通过通常已知的方法来确认,如目视确认第二吸收芯21的表面或横截面的方法,或确认用光学显微镜投射的图像上的表面或横截面的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第二吸收芯21具有纸浆纤维并且不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构造是可以接受的。纸浆纤维更容易吸取液体,并且比超吸收性聚合物(SAP)具有更好的液体扩散性能。因此,在具有纸浆纤维而不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第二吸收芯21中,与具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情况相比,排泄流体的扩散不会受到SAP的阻碍。因此,排泄流体在第二吸收芯21的平面方向上被广泛扩散。因此,排泄流体更易于在第二吸收芯21的更广泛范围内被迅速吸收,第二吸收芯21的吸收性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优选地,第二吸收体20对排泄流体的最大吸收量比第一吸收体10大。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吸收体10转移到第二吸收体20的排泄流体可以被第二吸收体20吸收和保留,这使得可以抑制排泄流体至第一吸收体10的返回(再湿)。因此,可以减少由于第一吸收体10不能完全吸收排泄流体而导致排泄流体从垫1溢出和泄漏的风险。此外,相对于第一吸收体10设置在非皮肤侧的第二吸收体20可以吸收更大量的排泄流体,因此减少了更靠近穿着者皮肤的第一吸收体10所吸收的排泄流体的量。因此,排泄流体给穿着者皮肤带来的不适感进一步减少,提高了垫1的舒适性。

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中的对排泄流体的最大吸收量可以根据例如以下方法来测定:JIS K7223(1996)的超吸收性树脂的吸水能力试验方法。简而言之,从分别位于待测的第一和第二吸收体10和20中的第一和第二吸收芯11和21中切出样品(例如0.20克或1.00克)。每个样品的质量被定义为a(g)。然后将样品放在由250目尼龙网制成的茶叶袋中。将该茶叶袋浸入测试液体(去离子水或0.9质量%的盐水)中1小时。此后,将茶叶袋挂起并沥干(例如,10分钟)。沥干后的茶叶袋的重量被定义为b(g)。此外,类似地,测量在浸入测试液体并沥干后的空茶叶袋的重量c(g)。建议多次进行上述操作(例如五次),获得测量值的平均值a至c(g)。每克样品的吸收量W(g/g)按公式"W=(b-c-a)/a"计算。将每个样品的吸收量W(g/g)乘以第一吸收芯11的质量(g)和第二吸收芯21的质量(g)得到的数值被计算出来。建议将计算值作为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的最大吸收量(饱和吸收量)进行比较。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单位面积重量等因在吸收芯中的平面位置不同而不同,则例如建议将吸收芯的全部作为样品。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吸收芯1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等于第二吸收芯2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或者第一吸收芯1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略短于第二吸收芯2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垫1S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第一吸收芯11(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明显短于第二吸收芯21(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图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垫1S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垫1S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以下,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垫1的构造共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表示,并且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垫1S包括多层吸收体100、一对第一侧片16、一对第二侧片25、以及背片24。多层吸收体100包括:第一吸收体10S;以及相对于第一吸收体10S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非皮肤侧的第二吸收体20S。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吸收体10S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吸收体20S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类似地,相对于第二侧片25布置在皮肤侧的构件(如顶面片14)的长度分别短于上述尿布1的相应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垫1S具有为疏水性的疏水部分,该疏水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吸收体10S和第二吸收体20之间的边界部分。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多层吸收体10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吸收体10S和第二吸收体20S之间的第二侧片25,该第二侧片为疏水性的。如图7所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多层吸收体包括疏水区域H和非疏水区域N,疏水区域H包括作为疏水部分的第二侧片25,非疏水区域N不包括疏水部分。因此,在重叠区域X的疏水区域H中,被第二吸收体20S吸收的排泄流体较不易于返回到第一吸收体10S,并且可以减少对穿着者造成不适的风险。另一方面,在每个非重叠区域Y的疏水区域H中,当从厚度方向观察垫1S时,第二吸收体20S的侧端部分不与第一吸收体10S重叠。并且,在非重叠区域Y的疏水区域H中,作为疏水部分的第二侧片25可以减少排泄流体从第二吸收体20S到皮肤侧表面的返回,使得可以减少排泄流体从垫1S泄漏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当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S时,第一吸收体10S和第二吸收体20S相互重叠的区域被定义为重叠区域X,而第一吸收体10S和第二吸收体20S不相互重叠的区域被定义为非重叠区域Y。此时,优选地,疏水区域H设置在非重叠区域Y中,并且非疏水区域N设置在重叠区域X中。在这种情况下,在重叠区域X中设置的非疏水区域N中,被第一吸收体10S吸收的排泄流体可以向第二吸收体20移动。另一方面,在位于非重叠区域Y中的疏水区域H中,疏水部分(第二侧片25)减少了被第二吸收体20S吸收的排泄流体到第一吸收体10S的返回,因此可以减少排泄物从第二吸收体20S到第一吸收体10S的返回而对穿着者造成不适的风险。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垫1S中,疏水区域H和非疏水区域N被设置在重叠区域X中,并且只有疏水区域H被设置在非重叠区域Y中。然而,不限于这样的构造。这样的构造也是可以接受的:其中重叠区域X仅包括非疏水区域N,并且非重叠区域Y包括疏水区域H和非疏水区域N。

应该指出的是,作为另一实施例,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其中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明显短于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然而,不限于这样的构造,并且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明显长于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一吸收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下,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第一吸收体10具有与非重叠区域Y重叠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由于穿着者的坐姿改变或类似情况而在厚度方向上对与非重叠区域Y重叠的部分施加力时,在与非重叠区域Y重叠的第一吸收体的非皮肤侧表面上,位于非重叠区域Y中的疏水区域H也可以减少被第一吸收体10吸收的排泄流体从第一吸收体10的非皮肤侧表面向非皮肤侧泄漏的风险。

其他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但上述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对本发明的解释。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背离其精神的情况下进行修改或改进,另外,无需赘言的是,其等同物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侧片25为疏水部分,并且通过使用第一侧片16的非皮肤侧无纺布16b(其为疏水性无纺布片),增强了疏水区域H的疏水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垫1具有疏水的第二侧片25的情况下,第一侧片16的非皮肤侧无纺布16b的设置不是必要的,并且非皮肤侧无纺布16b可以是亲水的片材构件。可替换地,也可以接受这样的构造,其中垫1不包括疏水的第二侧片25,并且疏水的第一侧片16的非皮肤侧无纺布16b被布置为疏水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用第二侧片25不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垫1的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第二吸收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与第二侧片25重叠,并且具有一对疏水区域H。然而,不限于这样的构造。疏水区域H可以以任何数量并且在任何位置设置。例如,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疏水区域H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吸收体20的纵向一侧端部部分或纵向另一侧端部部分重叠的区域内。此外,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垫1时,疏水区域H可以只设置在与第一吸收体10和第二吸收体20互不重叠的区域(非重叠区域Y)重叠的区域内。

附图标记列表

1:垫(轻度失禁垫,吸收性制品),10:第一吸收体,11:第一吸收芯,12:第一皮肤侧芯包裹物,13:第一非皮肤侧芯包裹物,14:顶面片,15:中间片,16:第一侧片(疏水部分),16a:皮肤侧无纺布,16b:非皮肤侧无纺布,18:弹性绳(弹性构件),20:第二吸收体,21:第二吸收芯,22:第二皮肤侧芯包裹物,23:第二非皮肤侧芯包裹物,24:背片,25:第二侧片(疏水部分),30:防滑部分(粘合剂部分),31:中央粘合剂部分,32:侧部粘合剂部分,40:压缩部分(凹沟部分),41:第一压缩部分(凹沟部分),42:第二压缩部分,50:连接部分,60:分离部分,100:多层吸收体,H:疏水区域,N:非疏水区域,X:重叠区域,Y:非重叠区域

技术分类

0612011622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