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7:33


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头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码头现浇横梁进行施工时,通过木方搭建横梁底架,并在木方上固定底模,再在底模上捆扎钢筋笼进行浇筑定位,之后进行侧模的固定,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搭建的木方进行加长处理,搭设小型简易式平台,使横梁位置的两侧能够有供操作的空间。

现有的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时,直接在底模上搭设小型简易式平台后,将安全网铺设在相邻横梁的平台之间,进行安全防护处理,但其安全防护性不高,若有人员坠落在安全网上,会不易爬起,同时平台空间有限,操作容易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时,直接在底模上搭设小型简易式平台后,将安全网铺设在相邻横梁的平台之间,进行安全防护处理,但其安全防护性不高,若有人员坠落在安全网上,会不易爬起,同时平台空间有限,操作容易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主体和横梁木方,所述操作平台主体安装于两榀横梁的横梁木方之间,所述操作平台主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且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上端均固定有钢网格,并且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之间均匀间隔安装有合页,使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之间能够相互转动,所述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下端分别均匀间隔固定有第二支撑钢管以及第一支撑钢管,且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框和第一安装框内均匀间隔焊接有U型结构的加固槽钢,且加固槽钢支撑于钢网格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框一侧的加固槽钢内均卡合焊接固定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与第二安装框之间活动插设有调节螺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相对加固槽钢平行设置,且调节螺杆上通过螺纹结构贯穿固定有活动连接板,并且活动连接板与加固槽钢的U型结构卡合活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连接板下端通过插设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调节螺杆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均与加固槽钢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钢管其中一端对称开设有条形结构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贯穿活动连接,且连接杆上还均匀贯穿固定有紧固套环。

优选的,所述紧固套环与连接杆焊接固定,且紧固套环分别处于第二支撑钢管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安装框以及第二安装框的宽度,且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分别与第一安装框以及第二安装框的外侧面构成直角槽结构,并且直角槽结构与横梁木方卡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钢管内均活动插设有活动连接钢管,且活动连接钢管其中一端与连接杆焊接固定,并且活动连接钢管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钢管也插设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搭建在两榀横梁之间,通过钢网格进行高效的防护处理,并有效增加操作空间,更便于码头现浇横梁的施工操作。该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通过钢结构的安装框对钢网格进行固定处理,并在安装框下端设置用于支撑加固的支撑钢管,可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同时两侧安装框之间通过合页固定,可进行折叠以缩小搬运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的活动连接钢管对第一支撑钢管与第二支撑钢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的调节螺杆与活动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平台主体;2、钢网格;3、第二安装框;4、加固槽钢;5、调节螺杆;6、第一支撑钢管;7、第一安装框;8、活动连接钢管;9、第二支撑钢管;10、活动连接板;11、横梁木方;12、合页;13、限位槽;14、定位板;15、连接杆;16、紧固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操作平台主体1和横梁木方11,操作平台主体1安装于两榀横梁的横梁木方11之间,操作平台主体1上设有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且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上端均固定有钢网格2,钢网格2相对安全网结构更加可靠,提高操作平台主体1的安全性,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内均匀间隔焊接有U型结构的加固槽钢4,且加固槽钢4支撑于钢网格2下方,此结构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之间通过合页12进行转动折叠后,钢网格2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小操作平台主体1一端搬运时所占用的空间,钢网格2固定在横梁木方11之间,使两榀横梁之间具有一个整体的操作平台主体1,以便横梁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加固槽钢4对钢网格2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的尺寸根据施工横梁的尺寸进行相应的固定,通过焊接方形钢管构成矩形结构,通过加固槽钢4进行矩形结构的加固处理,并且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之间均匀间隔安装有合页12,使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之间能够相互转动,第二安装框3一侧的加固槽钢4内均卡合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4,且定位板14与第二安装框3之间活动插设有调节螺杆5,此结构定位板14对调节螺杆5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使调节螺杆5可以进行转动处理,调节螺杆5处于第二安装框3的外侧端能够焊接螺母,调节螺杆5相对加固槽钢4平行设置,且调节螺杆5上通过螺纹结构贯穿固定有活动连接板10,并且活动连接板10与加固槽钢4的U型结构卡合活动设置,此结构通过对调节螺杆5进行转动处理,可以使活动连接板10发生位移处理,加固槽钢4用于活动连接板10的移动限位处理,活动连接板10下端通过插设固定有连接杆15,且连接杆15与调节螺杆5垂直设置,此结构活动连接板10在调节螺杆5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处理时,可以带动连接杆15进行同步移动处理,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下端分别均匀间隔固定有第二支撑钢管9以及第一支撑钢管6,且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位置相对应,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均与加固槽钢4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钢管9其中一端对称开设有条形结构的限位槽13,此结构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用于第一安装框7和第二支撑钢管9的底部支撑处理,相连接的部位通过焊接进行固定,限位槽13与连接杆15之间通过贯穿活动连接,且连接杆15上还均匀贯穿固定有紧固套环16,此结构使得连接杆15能够在限位槽13的限位下进行移动处理,紧固套环16与连接杆15焊接固定,且紧固套环16分别处于第二支撑钢管9两侧,此结构紧固套环16可以对连接杆15相对第二支撑钢管9的连接进行限位处理,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安装框7以及第二安装框3的宽度,且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分别与第一安装框7以及第二安装框3的外侧面构成直角槽结构,并且直角槽结构与横梁木方11卡合设置,此结构使得操作平台主体1能够通过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分别与第一安装框7以及第二安装框3的外侧面构成的直角槽结构相对横梁木方11进行卡合定位处理,以便操作平台主体1快捷的进行安装定位处理,从而方便码头横梁现浇施工处理,第二支撑钢管9内均活动插设有活动连接钢管8,且活动连接钢管8其中一端与连接杆15焊接固定,并且活动连接钢管8另一端与第一支撑钢管6也插设连接,此结构连接杆15可以带动活动连接钢管8进行移动处理,从而使活动连接钢管8能够从第二支撑钢管9中插入第一支撑钢管6内,进行第一支撑钢管6与第二支撑钢管9的连接处理,进行第二安装框3与第一安装框7之间的连接稳固处理,以便操作平台主体1平稳的固定在横梁木方11之间。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操作平台时,首先码头现浇横梁施工时,完成横梁木方11的搭建后,进行操作平台主体1的搭建处理,使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通过合页12的连接进行转动展开处理,让钢网格2处于上方,加固槽钢4对钢网格2进行支撑加固处理,然后对调节螺杆5进行转动处理,使调节螺杆5在转动时带动活动连接板10进行移动,从而使活动连接板10带动连接杆15移动,定位板14和第二安装框3对调节螺杆5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限位槽13用于各活动连接钢管8之间连接杆15的连接处理,并使之间连接杆15通过限位槽13进行移动限位处理,紧固套环16对连接杆15与第二支撑钢管9的连接进行限位处理,连接杆15移动时带动活动连接钢管8相对第二支撑钢管9进行移动处理,让活动连接钢管8插入第一支撑钢管6内,实现第一支撑钢管6与第二支撑钢管9的连接,让第二安装框3和第一安装框7构成一个整体,此时完成操作平台主体1的展开固定,之后将操作平台主体1搬运到横梁木方11之间,并通过第一支撑钢管6和第二支撑钢管9分别与第一安装框7以及第二安装框3的外侧面构成的直角槽结构相对横梁木方11卡合,实现操作平台主体1的定位,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22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