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31 01:29:11


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软管在制造时的装配工序简单,操作工将金属钢套和软管放置于铆压工装的指定位置,铆压工装完成金属钢套和软管的铆压工作,操作工手动将铆压完成后的产品取出再进行压力测试,合格的放入合格料区,不合格的则放入废料区。

现有制造设备并不能完成软管与钢套和端部配件的全自动装配,并且在装配结束后需要手动将软管产品送至气密性检测区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完成软管与钢套、端部配件的安装,并能自动进行气密性检测的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处理仓,配件组装区和气密性测试区,所述配件组装区和所述气密性测试区之间设置有中转下料机构,所述配件组装区、所述气密性测试区和所述中转下料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处理仓内部;

所述配件组装区包括六工位分度盘、固定盘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下端,所述固定盘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上侧,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上的外周侧设置有六个梯形工作槽,每个梯形工作槽内均设置有管件夹持机构,所述固定盘上连接有检测机构、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配件组装机构、右管口扣压机构和左管口扣压机构,所述处理仓的外侧设置有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的输料端延伸至所述处理仓内部,所述输料组件用于输送钢套;

所述气密性测试区用于对制作好的软管进行气密性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管件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梯形工作槽一侧,每个所述梯形工作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配件冶具和右配件冶具,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管件夹持组件,所述管件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工装夹持件,两个所述工装夹持件均铰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且两个工装夹持件相邻面相抵接时将软管夹持,所述管件夹持组件一侧设置有顶推件,所述顶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顶推件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所述顶推件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所述工装夹持件,两个所述工装夹持件底端通过弹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左工装打开气缸、右工装打开气缸、管口高度定位气缸、左配件检测装置和右配件检测装置,所述左工装打开气缸和所述右工装打开气缸用于推动管件夹持机构中的两个顶推件,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连接于所述固定盘上,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左工装打开气缸和左配件检测装置,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右工装打开气缸和右配件检测装置,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检测架,所述检测架上设置有到位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包括夹持理管组件和钢套组装组件,所述夹持理管组件和所述钢套组装组件均连接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理管组件包括第一平移气缸和第一升降气缸,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L型支架一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底端连接有理管气夹,所述理管气夹用于梳理软管切口处的编织丝;所述第一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一侧,所述第一平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固定气夹,所述固定气夹用于夹持工装夹持件。

进一步的,所述钢套组装组件包括第二平移气缸、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二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一侧,所述第二平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夹爪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配件组装机构包括夹持组装组件和到位检测组件,所述夹持组装组件包括第三平移气缸、第三升降气缸和第二夹爪气缸,所述固定盘上侧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的一侧上等高度设置有两个第三平移气缸,每个所述第三平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第三升降气缸,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夹爪气缸;所述到位检测组件包括组装到位检测装置、第四平移气缸、工装固定夹爪和管口矫正夹爪,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两个组装到位检测装置,所述第四平移气缸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第四平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工装固定夹爪,所述工装固定夹爪的顶端连接有管口矫正夹爪。

进一步的,所述右管口扣压机构包括下压组件和顶升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减速机、传动组件和扣压模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六工位分度盘上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扣压模具相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箱、旋转座板和连接柱,所述固定箱的位置固定,所述旋转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箱内侧壁上,且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贯穿所述旋转座板且二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旋转座板底端,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固定箱底端,所述扣压模具连接于所述连接柱延伸至所述固定箱外侧的一端;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下侧,所述六工位分度盘上设置有供顶升气缸动力输出端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底端设置有插柱,所述固定板通过插柱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下料机构包括旋转下料组件、中转组件和气密搬运组件,所述旋转下料组件包括伺服旋转平台,所述伺服旋转平台上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平移气缸,所述第五平移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移气爪;所述中转组件包括第二转移气爪和第一横移装置,所述第一横移装置的横向移动部分上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移气爪;所述气密搬运组件包括第二横移装置、第六平移气缸和第三转移气爪,所述第二横移装置的横向移动部分上连接有第六平移气缸,所述第六平移气缸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三转移气爪。

进一步的,所述气密性测试区包括气密检测台,所述气密检测台连接于所述处理仓内部,所述气密检测台上设置有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气密测试头,所述气密测试头上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外接有充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六工位分度盘,在六工位分度盘旋转过程中,检测机构、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配件组装机构、左管口扣压机构和右管口扣压机构依次连续工作,进行软管夹持并对检测配件是否到位、处理管口并对管口套钢套、安装管口配件、配件与软管按压固定的步骤流程,软管管口安装结束后,自动转运并对软管进行气密性检测,实现软管制造过程的自动装配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件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管件夹持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管件夹持机构的另一部分示意图。

图5为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配件组装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右管口扣压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旋转下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中转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气密搬运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气密性测试区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处理仓;2-配件组装区;21-六工位分度盘;211-左配件冶具;212-右配件冶具;22-固定盘;221-左配件检测装置;222-右配件检测装置;23-管件夹持机构;231-固定板;232-工装夹持件;233-顶推件;234-连杆;235-弹簧;24-检测机构;241-左工装打开气缸;242-右工装打开气缸;243-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4-检测架;25-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1-夹持理管组件;2511-第一平移气缸;2512-第一升降气缸;2513-L型支架;2514-理管气夹;2515-固定气夹;252-钢套组装组件;2521-第二平移气缸;2522-第二升降气缸;2523-第一夹爪气缸;26-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7-配件组装机构;271-夹持组装组件;2711-第三平移气缸;2712-第三升降气缸;2713-第二夹爪气缸;2714-顶架;272-到位检测组件;2721-组装到位检测装置;2722-第四平移气缸;2723-工装固定夹爪;28-右管口扣压机构;281-下压组件;2811-第一伺服电机;2812-减速机;2813-传动组件;2814-扣压模具;282-顶升组件;2821-顶升气缸;2822-插柱;29-左管口扣压机构;3-气密性测试区;31-气密检测台;32-第四升降气缸;4-中转下料机构;41-旋转下料组件;411-伺服旋转平台;412-第二伺服电机;413-第五平移气缸;414-第一转移气爪;42-中转组件;421-第一横移装置;422-第二转移气爪;43-气密搬运组件;431-第二横移装置;432-第六平移气缸;433-第三转移气爪;5-输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12,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处理仓1,配件组装区2和气密性测试区3,所述配件组装区2和所述气密性测试区3之间设置有中转下料机构4,所述配件组装区2、所述气密性测试区3和所述中转下料机构4均设置于所述处理仓1内部,所述气密性测试区3用于对制作好的软管进行气密性测试。

所述配件组装区2包括六工位分度盘21、固定盘22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下端,所述固定盘22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上侧,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上的外周侧设置有六个梯形工作槽,每个梯形工作槽内均设置有一个管件夹持机构23,所述固定盘22上连接有检测机构24、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6、配件组装机构27、右管口扣压机构28和左管口扣压机构29,所述处理仓1的外侧设置有输料组件5,所述输料组件5的输料端延伸至所述处理仓1内部,所述输料组件5用于输送钢套,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料组件5采用钢套振动盘,并且钢套振动盘采用双流道形式,两个流道分别为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和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6输送钢套,流道终点还设置有光纤传感器,且终点底端设置有顶料气缸,当光纤传感器检测到钢套到流道终点后,顶料气缸上升降钢套顶起分离,等待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或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6使用。

所述管件夹持机构23包括固定板231,所述固定板231连接于所述梯形工作槽一侧,每个所述梯形工作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配件冶具211和右配件冶具212,每个所述固定板231上设置有两个管件夹持组件,每个所述管件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工装夹持件232,两个所述工装夹持件232均铰接于所述固定板231上,且两个工装夹持件232相邻面相抵接时将软管夹持,所述管件夹持组件一侧设置有顶推件233,所述顶推件233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31上,所述顶推件233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234,两个所述连杆234远离所述顶推件233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所述工装夹持件232,两个所述工装夹持件232底端通过弹簧235相连接;当顶推件233被推动时,相邻的两个工装夹持件232在连杆234的传动作用下相互远离,方便放入软管,当停止推动顶推件233时,弹簧235的弹性作用使得相邻的两个工装夹持件232的端部相互靠近,并将软管夹紧。

所述检测机构24包括左工装打开气缸241、右工装打开气缸242、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3、左配件检测装置221和右配件检测装置222,所述左工装打开气缸241和所述右工装打开气缸242用于推动管件夹持机构23中的两个顶推件233,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3连接于所述固定盘22上,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3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左工装打开气缸241和左配件检测装置221,一侧依次设置有所述右工装打开气缸242和右配件检测装置222,所述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检测架244,所述检测架244上设置有到位检测装置;当装置工作时,管口高度定位气缸243带动检测架244向下移动,人工将软管放置在管件夹持组件上的同时将软管顶端抵接到位检测装置,检测到位后进行后续作业,保证后续工作的精确进行。

所述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包括夹持理管组件251和钢套组装组件252,所述夹持理管组件251和所述钢套组装组件252均连接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一侧。

所述夹持理管组件251包括第一平移气缸2511和第一升降气缸2512,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L型支架2513,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512连接于所述L型支架2513一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512底端连接有理管气夹2514,所述理管气夹2514用于梳理软管切口处的编织丝;所述第一平移气缸2511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一侧,所述第一平移气缸251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固定气夹2515,所述固定气夹2515用于夹持工装夹持件232。

所述钢套组装组件252包括第二平移气缸2521、第二升降气缸2522和第一夹爪气缸2523,所述第二平移气缸2521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一侧,所述第二平移气缸25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升降气缸2522,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52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夹爪气缸2523。

当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工作时,控制第一平移气缸2511运行带动固定气夹2515移动至工装夹持件232处,随后控制固定气夹2515将工装夹持件232夹紧,避免软管掉落,随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2512带动理管气夹2514下降,下降到指定高度后控制理管气夹2514夹紧,第一升降气缸2512带动理管气夹2514上升,将编织类软管的编织丝整理,整理好后控制第二平移气缸2521带动第二升降气缸2522移动,移动前第一夹爪气缸2523上已经夹持有钢套,当第二升降气缸2522移动至软管上侧时,第二升降气缸2522带动第一夹爪气缸2523下降,第一夹爪气缸2523与理管气夹2514配合将钢套安装至软管管口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5与所述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26的结构相同,不再具体赘述。

所述配件组装机构27包括夹持组装组件271和到位检测组件272,所述夹持组装组件271包括第三平移气缸2711、第三升降气缸2712和第二夹爪气缸2713,所述固定盘22上侧设置有顶架2714,所述顶架2714的一侧上等高度设置有两个第三平移气缸2711,每个所述第三平移气缸2711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第三升降气缸2712,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气缸2712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夹爪气缸2713;所述到位检测组件272包括组装到位检测装置2721、第四平移气缸2722、工装固定夹爪2723和管口矫正夹爪,所述固定盘22上设置有两个组装到位检测装置2721,所述第四平移气缸2122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的一侧,所述第四平移气缸212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工装固定夹爪2723,所述工装固定夹爪2723的顶端连接有管口矫正夹爪。

当配件组装机构27工作时,控制第四平移气缸2122运行使其带动工装固定夹爪2723移动,当固定夹爪2723移动至工装夹持件232对应位置时,固定夹爪2723将工装夹持件232夹紧,将软管位置进一步固定,同时管口矫正夹爪可矫正软管端部,保证组装的精确程度;软管固定后,通过控制第三平移气缸2711带动第三升降气缸2712移动至配件冶具正上方,随后第三升降气缸2712下降,第二夹爪气缸2713夹起配件,随后第三升降气缸2712上升,第三平移气缸2711带动第三升降气缸2712移动至软管管口正上方,随后第三升降气缸2712下降,第二夹爪气缸2713将配件放在软管的管口处,完成配件的组装。

所述右管口扣压机构28包括下压组件281和顶升组件282,所述下压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811、减速机2812、传动组件2813和扣压模具281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811设置于六工位分度盘21上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81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减速机2812,所述减速机2812通过传动组件2813与所述扣压模具2814相连接,所述传动组件2813包括固定箱、旋转座板和连接柱,所述固定箱的位置固定,所述旋转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箱内侧壁上,且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贯穿所述旋转座板且二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旋转座板底端,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固定箱底端,所述扣压模具2814连接于所述连接柱延伸至所述固定箱外侧的一端;当下压组件281工作时,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2811驱动减速机2812转动,减速机2812带动滚珠丝杆转动,与滚珠丝杆螺纹连接的旋转座板在固定箱的滑动限位作用下上下滑动,进而旋转座板带动连接柱和扣压模具2814向下滑动。

所述顶升组件282包括顶升气缸2821,所述顶升气缸2821设置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下侧,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上设置有供顶升气缸2821动力输出端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板231底端设置有插柱2822,所述固定板231通过插柱2822与所述六工位分度盘21滑动连接;顶升组件282工作时,通过控制顶升气缸2821上升,顶升气缸的自由端顶起固定板231,使固定板231带动软管上升,软管管口与扣压模具2814相接触,完成管口的按压作业。

所述中转下料机构4包括旋转下料组件41、中转组件42和气密搬运组件43,所述旋转下料组件41包括伺服旋转411,所述伺服旋转平台411上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1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平移气缸413,所述第五平移气缸41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移气爪414;所述中转组件42包括第二转移气爪422和第一横移装置421,所述第一横移装置421的横向移动部分上连接有所述第二转移气爪4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移装置421采用气缸驱动横移,其包括滑轨和滑件,所述滑件滑动连接于滑轨上,且所述滑件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转移气爪422连接于所述滑件上;所述气密搬运组件43包括第二横移装置431、第六平移气缸432和第三转移气爪433,所述第二横移装置431的横向移动部分上连接有第六平移气缸432,所述第六平移气缸432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三转移气爪433。

当中转下料机构4工作时,第五平移气缸413驱动第一转移气爪414向右管口扣压机构28移动,并将右管口扣压机构28上的软管取下,第五平移气缸413收回,随后第二伺服电机412驱动第五平移气缸413旋转,使得第一转移气爪414转向中转组件42,转向结束后第五平移气缸413驱动第一转移气爪414向第一横移装置421运动,运动至第一转移气爪414和第二转移气爪422高度错位且同心时,第二转移气爪422将软管夹持,第一转移气爪414放开软管,第二转移气爪422带动软管向气密搬运组件43方向移动,第二横移装置431驱动第六平移气缸432移动至第二转移气爪422对应位置,随后第六平移气缸432带动第三转移气爪433朝向第二转移气爪422移动,运动至第二转移气爪422和第三转移气爪433高度错位且同心时,第三转移气爪433将软管夹持,第二转移气爪422放开软管,随后第二横移装置431驱动第三转移气爪433移动至气密性测试区3。

所述气密性测试区3包括气密检测台31,所述气密检测台31连接于所述处理仓1内部,所述气密检测台31上设置有第四升降气缸32,所述第四升降气缸3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气密测试头,所述气密测试头上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外接有充气装置;当第三转移气爪433移动至气密测试头正下方时,第四升降气缸32带动气密测试头下降,使得气密测试头插入软管管口处,随后第三转移气爪433放开并收回,气密测试头向软管内部充气并检测,检测结束后,合格品通过气密性测试区3下方的传送带运输,不合格品通过中转下料机构4反向运输至气密性测试区一侧的不合格品暂存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移装置431采用现有同步带模组,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仓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口,所述工作口的两侧设置有安全光栅,安全光栅用于检测工作口是否有人,避免装置工作过程中六工位分度盘旋转时工人在工作口停留,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对管口处安装的配件为接头或螺帽插芯中的一种。

本发明通过设置六工位分度盘,在六工位分度盘旋转过程中,检测机构、右管口钢套组装机构、左管口钢套组装机构、配件组装机构、左管口扣压机构和右管口扣压机构依次连续工作,进行软管夹持并对检测配件是否到位、处理管口并对管口套钢套、安装管口配件、配件与软管按压固定的步骤流程,软管管口安装结束后,自动转运并对软管进行气密性检测,实现软管制造过程的自动装配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线束端座的自动装配检测装置
  • 一种晶圆自动装配装置及自动装配方法
  • 一种汽车制动软管接头可视化检测装置
  • 一种软管收纳装置及软管加工生产线
  • 一种柔性软管结构以及软管检测系统
  • 一种软管自动装配机用软管定位夹紧装置
  • 一种输液软管与流速调节的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6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