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厚铜PCB板的小间距IC制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厚铜PCB板的小间距IC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铜PCB板的小间距IC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厚铜板广泛用于功放、充电、逆变器、车灯等大电流、高电压产品上;其看似一个图形简单,但制作难度极大的产品,保证良好的蚀刻加工性,压合填充和可靠性,钻孔的机械磨损以及阻焊加工的油墨量控制等超难点与传统PCB制程有较大差异;在蚀刻方面,传统工艺都是在铜面上贴干膜,通过曝光显影实现图形转移,进一步通过药水与裸露出的铜反应掉。而考虑干膜与余下铜面结合力,蚀刻喷淋压力一般小于3.5kgf,传统产线的长度不足,一般通过蚀刻2次或更多次蚀刻来减少水蚀刻效应,即便如此,蚀刻对间距大小有严格要求,其中,6oz铜厚的线路间距一般要≥12mil才能制作出来,而IC位置的间距要≥18mil才能保证成品的IC顶部位置满足规格。

而IC位置的焊盘尺寸取决于芯片引脚;厚铜板的开发主要考虑载流能力,芯片的集成化需要更小的间距芯板,自然催生了小间距IC厚铜技术,一种9~10mil小间距IC引脚厚铜制作技术在这样情况下出现了。

为了解决6oz小间距IC引脚的厚铜PCB制作技术,其中IC针对外层6oz的制作。通过图1中方案1的测试,以IC焊盘/间距为10mil/10mil为例;如用传统的方案一,通过干膜、曝光显影,保留最小的解析度2mil的显影空间,即干膜尺寸较IC焊盘10mil单边加大4mil,把铜蚀刻干净露出完整的图案,蚀刻后IC顶部大小仅4mil左右。远超出要求的10mil标规±20%的公差范围。

如图2所示的方案二,在6oz的基铜表面,先预贴一次干膜,仅在IC位置曝光显影出2mil的间隙,再通过正常的2oz铜厚蚀刻参数制作一次(即蚀刻1/3的铜厚),再通过二次干膜,经过曝光显影,把IC位置间距还是控制在极限解析度2mil宽度,其他大间距位置的图形按照正常补偿设计,再经过厚铜蚀刻参数,保证其他位置图形能够蚀刻出来,检查该IC位置的尺寸,IC大小为6.7mil左右,也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专利CN 113242647 A公开了一种在厚铜PCB板上制作小间距图形的方法,通过图形电镀,在线路图形表面形成一层锡保护蚀刻,即传统的碱性蚀刻方法,通过先在小间距位置通过盲锣的方式锣到IC小间距位置的残留铜厚到指定厚度,然后再通过碱性蚀刻制作,该方法从化学原理上可行,但对实际操作中,考虑小间距IC的有效间距仅10mil(为0.25mm),如采用0.25mm的锣刀制作,锣刀位置导致IC没有补偿,且当前最小可以批量加工的锣刀直径要求≥0.5mm;采用0.25mm的锣刀容易断刀,且针对厚铜金属控深锣的断刀风险更高,无法批量制作。如果考虑IC铜面补偿,锣刀尺寸变得更小,超出机械加工尺寸规格。同时,如果先锣后电锡保护,在锣槽超出IC长度位置易由残铜导致短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铜PCB板的小间距IC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厚铜PCB板的小间距IC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制作的厚铜PCB板中的铜层最终厚度为a,则预先准备基铜厚度为b的PCB基板;b<a-t;t≥电镀孔铜厚度;

步骤二、在PCB基板的基铜表面压一层干膜,然后将给定的图形转移至干膜表面表面;

步骤三、显影,将图形覆盖区域的干膜显影掉,裸露出铜面,然后进行第一次酸性蚀刻,然后退膜露出完整的基铜,第一次酸性蚀刻的厚度为c,c<b;

步骤四、整板电镀,使得基铜的厚度达到a;

步骤五、贴二次干膜,进行二次图形转移,然后显影,蚀刻至形成小间距IC;小间距IC的间距不大于10mil。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一中,a=6oz,b=5oz,1oz=35um。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三中,c为60~80μm。

进一步的改进,t=25um。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二中,图形转移时,仅针对IC位置开窗蚀刻,蚀刻图形的工作稿宽度为2mil,长度大于等于IC长度。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四中,电镀电流密度为10~15ASF的脉冲电镀或直流电镀。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镀为整版电镀,电镀实现面铜增厚到目标值a,也使得第一次蚀刻的位置横向生产,生长宽度为a-b。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五中,进行二次图形转移时,线路单边补偿4mil,IC位置单边补偿6mil,间距不足处削到焊盘与焊盘之间的最小解析度2mil。

本发明的优点:

解决了传统不能批量加工6oz厚铜超小间距(10mil)的技术难题,相对机械控深锣解决断刀,无法实现批量生产的问题,并具备效率高,低成本的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方案1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方案2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主要通过预蚀刻+二次蚀刻技术,实现小间距的高效批量生产。

主要流程:前处理(含钻孔)→贴膜→一次图形转移(曝光)→显影→酸性蚀刻1→退膜→电镀→贴膜2→二次图形转移(曝光2)→显影2→酸性蚀刻2→退膜2→后工序

更具体的工序如下:

1.第一次图形转移资料,仅把IC焊盘与焊盘之间设置间距2mil,长度较IC长度齐平或略长2mil的图案资料,其他位置全部干膜保护。

2.在基铜为5oz的PCB板边上贴干膜,通过图形转移把上第一次图形转移资料通过曝光、显影,使得该间距2mil宽位置的干膜被显影冲掉,然后进行第一次酸性蚀刻,然后退膜露出完整的铜厚;

3.第一次酸性蚀刻(1)时,控制蚀刻量,仅蚀刻深度为60~80μm(约2oz)的预设厚度。

4.把第一次蚀刻的基板,通过电镀加厚到面铜为6oz,然后进行贴二次干膜,二次图形转移,显影,蚀刻,退膜后获得完整的图案;

5.其中电镀电流密度优选10~15ASF的脉冲电镀,便于盲孔均匀的填充,电镀时间根据厚度控制;

6.第二次图形转移资料,把所有的图形按照正常补偿能力补偿,其中,线路单边补偿4mil,而IC位置单边补偿6mil,间距不足处(以上小间距位置)削到焊盘与焊盘之间的最小解析度2mil。

7.二次蚀刻,控制蚀刻量,保证无残铜,短路。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其进行的简单改进和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厚铜PCB板生产用镀铜装置
  • 超厚铜图形制作方法及具有超厚铜图形的PCB板
  • 超厚铜图形制作方法及具有超厚铜图形的PCB板
技术分类

061201164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