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站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凝汽器的冷却水量增大,用于冷却凝汽器冷却水的冷却塔容量越来越大,由于普通自然通风双曲线冷却塔的冷却能力受淋水面积和冷却风量的直接影响,而冷却风量增大一般通过提高冷却塔高度,因此,现有自然通风冷却塔增容一般只能建造更高更大的冷却塔。

通过建造更高更大的冷却塔来提高冷却塔容量,存在以下问题:1.建造成本提高;2.建造难度更高;3.冷却塔安全性降低;4.冷却塔形成建筑环境视觉污染;5.冷却塔增容只能建造新塔,由于传统冷却塔的结构局限,无法利用旧塔大幅度增容。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增容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所述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和水池,且冷却塔主体上设置有上层进口和下层进口,且上层进口与下层进口之间通过伞形隔墙分隔,所述伞形隔墙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层冷却塔和下层冷却塔,所述上层冷却塔和所述下层冷却塔内均设置有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填料层和喷淋系统,所述填料层包括上填料层和下填料层其中的一个,且上填料层设置于所述上层冷却塔内,下填料层设置于所述下层冷却塔内,所述喷淋系统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喷淋系统分别用于配合所述上填料层和所述下填料层使用,所述上层冷却塔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高位收水的水循环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形隔墙墙体设置有伞形隔墙龙骨,且伞形隔墙龙骨设置有多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形隔墙上还设置有多组挡水边,且相邻两组挡水边之间还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的水可直接流入下方的水池中,也可布置水循环组件实现高位收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和管道,所述管道用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上层冷却塔内的喷淋系统连接,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管道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填料层为圆环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填料层和用于配合使用的喷淋系统均为圆形结构,且下填料层设置于伞形隔墙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形隔墙至少设置有一组,且多组伞形隔墙之间的分隔区域内均设置有冷却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上层冷却塔和下层冷却塔的设置,填料淋水面积大大增大,实现了不加大冷却塔直径的前提下可增大淋水面积。下层冷却塔引入新的大面积的填料,增加了新的通风量,使得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通风量比同等尺寸传统冷却塔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不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增大冷却塔通风量。无需加大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使得填料淋水面积和冷却通风量大大提高,实现提高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容量的效果。通过水循环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上层冷却塔高位收水的效果,降低上层冷却塔循环泵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填料淋水面积增大;通风量增大;下层冷却塔填料喷淋层高度较低,可降低下层冷却塔循环水泵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改造后出塔水温更低或者喷淋冷却水量提高;增容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层进口和下层进口的高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伞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伞形隔墙对上填料层出水的收集与引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上填料层高位收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上填料层与喷淋系统的布置形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下填料层在伞形隔墙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圆筒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阶梯形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双面隔墙三层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冷却塔主体,2-喷淋系统,3-上填料层,4-上层冷却塔,5-伞形隔墙,6-下层冷却塔,7-下填料层,8-上层进口,9-下层进口,10-伞形隔墙龙骨,11-出水口,12-挡水边,13-圆筒形隔墙,14-阶梯形隔墙,15-水泵,16-水池,17-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所述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1和水池16,且冷却塔主体1上设置有上层进口8和下层进口9,且上层进口8与下层进口9之间通过伞形隔墙5分隔,所述伞形隔墙5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上层冷却塔4和下层冷却塔6,所述上层冷却塔4和所述下层冷却塔6内均设置有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填料层和喷淋系统2,所述填料层包括上填料层3和下填料层7其中的一个,且上填料层3设置于所述上层冷却塔4内,下填料层7设置于所述下层冷却塔6内,所述喷淋系统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喷淋系统2分别用于配合所述上填料层3和所述下填料层7使用,所述上层冷却塔4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高位收水的水循环组件。

通过上层冷却塔和下层冷却塔的设置,填料淋水面积大大增大,实现了不加大冷却塔直径的前提下可增大淋水面积。下层冷却塔引入新的大面积的填料,增加了新的通风量,使得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通风量比同等尺寸传统冷却塔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不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增大冷却塔通风量。无需加大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使得填料淋水面积和冷却通风量大大提高,实现提高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容量的效果。通过水循环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上层冷却塔高位收水的效果,降低上层冷却塔循环泵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如图10和图11,其中所述伞形隔墙5还可以是圆筒形隔墙13或阶梯形隔墙14,且伞形隔墙5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填料淋水面积增大;通风量增大;下层冷却塔6填料喷淋层7高度较低,可降低下层冷却塔循环水泵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改造后出塔水温更低或者喷淋冷却水量提高;增容效果显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伞形隔墙5墙体设置有伞形隔墙龙骨10,且伞形隔墙龙骨10设置有多组;

所述伞形隔墙5上还设置有多组挡水边12,且相邻两组挡水边12之间还设置有出水口11。

在本实施例中,伞形隔墙5不仅有分隔上层冷却塔4和下层冷却塔6的作用,还具有收集上填料层3出水和引水的作用,上填料层3出水流到伞形隔墙5上面后将沿着墙体向伞形隔墙5的四周区域流动,在挡水边12和出水口11的引导作用下,经过出水口11流入到底部水池16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15和管道17,所述管道17用于所述出水口11与所述上层冷却塔4内的喷淋系统2连接,所述水泵15设置于所述管道17上。

在本实施例中,水循环组件主要作用于上层冷却塔4上,通过水泵15将伞形隔墙5内收集的水加压后重新送入上层冷却塔4内的喷淋系统2上,便于降低喷淋系统2内循环泵的能耗,能够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可达到高位收水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9,所述上填料层3为圆环形结构;

所述下填料层7和用于配合7使用的喷淋系统2均为圆形结构,且下填料层7设置于伞形隔墙5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下填料层7内填料高度一般尽量放低,可布置在伞形隔墙5的下方或者略高于伞形隔墙5的最低点,有利于降低下层冷却塔6中喷淋系统2内循环水泵能耗,且增大下填料层7的填料面积,增强通风冷却效果,如图9所示,为下填料层7和喷淋系统2布置在伞形隔墙5下方的结构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伞形隔墙5至少设置有一组,且多组伞形隔墙5之间的分隔区域内均设置有冷却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伞形隔墙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冷却塔主体1被分隔成多层结构,如图12所示,设置有两个伞形隔墙5、三层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结构,且三部分区域冷却模块的设置高度不同,采用伞形隔墙5将冷却塔主体1的进口区域分隔成多个区域,各个区域分别设置冷却模块,以达到增大淋水面积,提高通风量目的的冷却塔结构。

本发明只去掉传统冷却塔淋水填料中心的无效区,原塔填料高速高效区基本完全保留,作为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的上填料层3,本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的上层冷却塔4通风量与同等尺寸的传统冷却塔通风量差不多,下层冷却塔6引入新的大面积的填料,增加了新的通风量,因此,本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通风量比同等尺寸传统冷却塔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在不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增大冷却塔通风量,因此采用本发明结构的新型多层自然通风大型冷却塔,填料淋水面积和冷却通风量可大大提高,无需加大加高冷却塔的前提下可实现提高冷却塔容量的效果;

本发明可用于新建冷却塔,也可用于旧塔增容改造,用于旧塔增容改造可利用原塔结构,改造成本低,增容效果显著,甚至可达到双倍于原塔冷却量的增容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04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