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装置中换热器是最常用的换热设备,换热器是利用冷热两种不同介质的温差,在换热管内和管间进行换热,确保冷却后的介质温度达到工艺条件。当冷却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污垢沉积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换热表面上,出现结垢现象,污垢可造成换热器寿命大幅度减小,污垢沉积物热阻较高,大大降低了导热率,污垢严重造成阻塞,减小了流体流量,流体介质流动阻力增大,能耗增加。因此换热器清洗除垢是很有必要性的。换热器运行质量的好坏和时间长短,与日常维护、清洗保养是否及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换热器清洗一般采用化学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方法,化学清洗是采用强酸配合缓蚀剂,在换热器内部进行循环,虽然除垢效果可以,但对设备的腐蚀性也较大,尤其是在换热器使用了2-3次化学清洗后,再清洗时极易到造成换热器腐蚀泄露,还需要对泄露部位进行检修处理,不仅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也造成了换热器使用寿命缩短,另外化学清洗结束后,管束中残余的酸洗也会对管束造成腐蚀,缩短换热器使用寿命。

机械清洗是利用各种机械使污垢粉碎,分离管束表面,达到清洗的效果。但清洗结构复杂的换热器时不能有效地清洗死角部位,造成清洗不彻底。而且机械清洗也容易造成管束破裂,

鉴于上述因素,研究如何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成为目前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拆卸换热器进回水管道,然后通过胶皮软管将进回水管道和清洗液槽和清洗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封闭的可循环系统,将清洗浸泡液加入到所述的可循环系统中,对换热器内部进行循环清洗浸泡,整个循环清洗浸泡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所述浸泡液即为酸洗;

循环清洗浸泡法以静态浸泡和动态循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动态循环,然后进行静态浸泡,然后再动态循环;

在清洗过程中应经常取样化验酸洗浓度,当相邻两次化验浓度差值低于0.2%时,即可认为酸洗反应结束;

拆卸酸洗连接部件,以及换热器的封头,然后采用高压水清扫,将水压力调整至合适压力后开始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清洗管束内壁时使用软管连接伞状喷头,将喷头直接伸入管束中清洗;

高压水清洗完成即换热器清洗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液按甲酸80-82%、水14-20%、缓冲剂1-1.5%、表面活性剂0.6-1%的浓度配制。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液按甲酸81%、水17%、缓冲剂1.2%、表面活性剂0.8%的浓度配制。

进一步的,先动态循环4-8小时,然后进行静态浸泡4-6小时,然后再动态循环3-4h。

进一步的,将水压力调整至400-500公斤的合适压力后开始对换热器进行清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首先利用化学清洗弱酸性清洗液循环清洗掉一部分污垢,并将无法清洗掉的污垢进行软化,以利于下一步清洗,然后利用高压水清扫,不仅将剩余污垢清洗掉,而且将换热器表面残留的酸液全部冲洗干净,既保证了清洗的干净,又防止了残留酸洗对换热器的腐蚀,整个作业过程明显的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效果,保证了设备的运行周期,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换热器清洗方法,首先,针对换热效果差的换热器进行化学清洗,拆卸换热器进回水管道,然后通过大小胶皮软管将进回水管道和清洗液槽和清洗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封闭的可循环系统,将清洗浸泡液加入到所述的可循环系统中,对换热器内部进行循环清洗浸泡,整个循环清洗浸泡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定。

所述浸泡液即为酸洗液,按甲酸81%、水17%、缓冲剂1.2%、表面活性剂0.8%的浓度配制。循环清洗浸泡法以静态浸泡和动态循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动态循环4-8小时左右,然后进行静态浸泡4-6小时,然后再动态循环3~4h。

在清洗过程中应经常取样化验酸洗浓度,当相邻两次化验浓度差值低于0.2%时,即可认为酸洗反应结束即化学清洗结束。拆卸化学清洗连接部件,以及换热器的封头,然后采用高压水清扫,将水压力调整至合适压力(400-500公斤)后开始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清洗管束内壁时使用软管连接伞状喷头,将喷头直接伸入管束中清洗。高压水清洗完成即换热器清洗完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