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6:02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枪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为满足人们对无人机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在无人机制造时通常会在机身下方挂载相应功能的部件,以枪械和无人机结合为例,其结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影响无人机飞行的稳定。

现有枪械击发为手动扣动扳机,弹簧及撞针撞击子弹底火,弹壳内的火药起火后子弹头脱离弹壳、从枪膛射出,而弹壳则会撞击撞针,因而产生一定的后座力,后座力直接影响到无人机的飞行姿态及飞行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射击的精度。

如何解决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影响无人机飞行稳定的问题,以授权公告号CN208760908 U公开的一种无人机挂载自动步枪的远程击发装置为例,其未直接对枪械结构进行改变,而是设置有无人机挂载平台和挂载枪架,枪械安装在挂载枪架后,再通过无人机挂载平台将其与无人机连接,为了缓解后座力,其设置有后座力缓冲座,此方式无疑增加了无人机的载荷。为此,提出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枪械射击时产生的后座力影响无人机飞行的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可实现枪械的稳定击发,同时保证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包括两侧扣合连接的中空状枪壳、置于两侧枪壳之间的触发机构、推弹机构、撞针机构、枪管、枪托以及弹匣,所述枪壳首端设置所述枪托、枪壳尾端开设有矩形滑孔;

所述推弹机构包括主电机、与主电机连接的螺杆、卡座以及弹性滑接在卡座上的挡板,所述卡座位于弹匣上方,卡座上部和螺杆配合,卡座下部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座首端两侧设置有回复抵杆,卡座内开设有矩形滑膛二;

所述撞针机构包括固定座和撞针组件,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矩形滑膛一以及阶梯槽,所述滑膛一相邻侧壁之间圆弧光滑过渡,滑膛一内设置有子弹,所述子弹轮廓与滑膛一内壁相适,所述挡板抵在子弹上,所述固定座下部、与子弹对应位置处设置所述撞针组件;

所述枪管和固定座螺纹连接,枪管、滑膛一和滑膛二以及滑孔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枪壳下方设置弹匣,两侧枪壳之间转动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抵在弹匣上以限位;

所述枪托为分体式结构,枪托上下扣合在枪管上,枪托与所述枪壳连接,所述枪管一端置于枪壳内、另一端穿过枪托置于枪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扳机单元和触发单元,扳机单元包括扳机电机、连接杆、主扳机、扭簧一、转座、副扳机、扭簧二以及回复构件,所述扳机电机设置在一侧枪壳外,所述连接杆转动设置在两侧枪壳之间,扳机电机和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扳机套设在连接杆上、随连接杆转动,主扳机和一侧枪壳之间设置所述扭簧一,所述主扳机上还弹性滑接有所述转座,转座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杆部和座部,所述杆部与连接杆平行分布;

所述副扳机下部套设在主扳机上、中部侧壁开设有卡槽一、上部截面呈“7”字形,副扳机下部与另一侧枪壳之间设置扭簧二,杆部与卡槽一卡接;

所述回复构件插固在两侧枪壳之间,回复构件下端弯折后与所述杆部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限位架、扭簧三、限位卡块、两端带有腰型孔的连杆、固定架以及击锤一,所述限位架转动设置在两侧枪壳之间,限位架和一侧枪壳之间设置所述扭簧三,限位架一端弹性滑接有所述限位卡块、另一端置于连杆一端的腰型孔内,所述连杆转动设置在回复构件的两侧;

所述限位架中部截面呈“L”形,所述副扳机和限位架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插固在两侧枪壳之间,所述击锤一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下端,击锤一一端置于连杆另一端的腰型孔内;所述限位架、连杆和击锤一由左至右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沿枪壳长度方向布设,所述卡座横向滑动在两侧枪壳之间,卡座前端截面呈“П”形扣在固定座上,固定座插固在两侧枪壳之间;

所述卡槽二和限位卡块卡接,所述回复抵杆抵接所述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子弹包括矩形弹壳、弹头以及底火,弹壳内腔构成火药筒,弹壳侧壁与滑膛一内壁相适,所述挡板置于阶梯槽内、且抵在弹壳上;

所述撞针组件包括撞针及限位环,所述撞针弹性滑接在固定座下部,固定座下部可拆卸设置所述限位环以限制撞针,撞针与所述底火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竖筒、与竖筒弹性滑接的齿条以及击锤电机,所述竖筒设置在一侧枪壳上,所述齿条竖向分布,齿条上部设置有击锤二,所述击锤二与子弹位置对应;

所述击锤电机插固在两侧枪壳之间,击锤电机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条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枪械结构的改进以解决传统枪械产生后座力的问题,针对无人机挂载而设计本枪械,保证击发时枪械的稳定及避免对无人机飞行产生影响;实施例中两种不同结构的触发机构均可实现对子弹的击发,操作灵活可靠,运行稳定。

本发明的子弹结构进行改变,且撞针位置调整至子弹下方,子弹置于滑膛一内,同时枪管、滑膛一、滑膛二以及滑孔之间连通,在子弹击发时,弹头经枪管向前射出,弹壳经滑膛一、滑膛二以及滑孔向后滑出,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位于同一直线,使其前后受力平衡,实现无后座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枪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实施例一中触发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图4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扳机单元和限位架的爆炸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卡座、固定座和枪管的爆炸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卡座、固定座和枪管的安装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卡座和挡板的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实施例二中触发机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的实施例二中触发机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标号为:1为枪壳,2为枪管,3为枪托,4为弹匣,5为滑孔,61为主电机,62为螺杆,63为卡座,64为挡板,7为卡槽二,8为回复抵杆,9为滑膛二,10为固定座,11为滑膛一,12为阶梯槽,13为拨杆,14为扳机电机,15为连接杆,16为主扳机,17为扭簧一,18为转座,181为杆部,182为座部,19为副扳机,20为扭簧二,21为卡槽一,22为限位架,23为扭簧三,24为限位卡块,25为连杆,26为固定架,27为击锤一,28为弹壳,29为弹头,30为底火,31为撞针,32为限位环,33为竖筒,34为齿条,35为击锤电机,36为击锤二,37为不完全齿轮,38为固定杆,39为挡杆,40为凹槽,41为长板,42为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无后座力枪械,包括两侧扣合连接的中空状枪壳1、置于两侧枪壳1之间的触发机构、推弹机构、撞针机构、枪管2、枪托3以及弹匣4,所述枪壳1首端设置所述枪托3、枪壳1尾端开设有矩形滑孔5;

所述枪壳1下方设置所述弹匣4,两侧枪壳1之间转动设置有拨杆13,所述拨杆13抵在弹匣4上以限位,通过拨动拨杆13以达到弹匣4与枪壳1安装或从枪壳1内取下的目的,所述枪托3为分体式结构,枪托3上下扣合在枪管2上,枪托3与所述枪壳1连接,所述枪管2一端置于枪壳1内、另一端穿过枪托3置于枪壳1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扳机单元和触发单元,扳机单元包括扳机电机14、连接杆15、主扳机16、扭簧一17、转座18、副扳机19、扭簧二20以及回复构件,所述扳机电机14设置在一侧枪壳1外,所述连接杆15转动设置在两侧枪壳1之间,连接杆15包括圆杆段和方杆段,扳机电机14和所述连接杆15的圆杆段连接,扳机电机14用于驱动连接杆15转动。

所述主扳机16套设在连接杆15的方杆段上,进而可便于跟随连接杆15转动,主扳机16和一侧枪壳1之间设置所述扭簧一17,初始状态下,扭簧一17处于不受力状态,所述主扳机16上还弹性滑接有所述转座18,转座18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杆部181和座部182,所述杆部181与连接杆15平行分布;

具体的,所述主扳机16呈圆杆状,主扳机16上设置有矩形凹槽40,所述凹槽40内通过压簧弹性连接有所述座部182,座部182两侧与凹槽40配合、进而受到凹槽40的限位,防止转座18与凹槽40脱离。

所述副扳机19和主扳机16上下分布,副扳机19下部套设在主扳机16上,副扳机19中部侧壁开设有卡槽一21,所述卡槽一21呈不规则状倾斜向下,副扳机19上部截面呈“7”字形以构成上钩部,副扳机19下部与另一侧枪壳1之间设置有所述扭簧二20,初始状态下,扭簧二20处于不受力状态,受凹槽40内压簧的作用,所述转座18有向上移动之势,进而杆部181与所述卡槽一21卡接,在主扳机16转动时也可带动副扳机19转动;

所述回复构件包括固定杆38以及截面呈“L”形的挡杆39,所述固定杆38插固在两侧枪壳1之间,固定杆38下部固定设置所述,挡杆39弯折后与所述杆部181相对应,挡杆39弯折的一端端面呈弧状,为的是可更好的与杆部181配合;在转座18转动时,杆部181受到挡杆39弧形端面的阻挡进而使转座18向下移动,此时压簧被压缩。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单元包括限位架22、扭簧三23、限位卡块24、两端带有腰型孔的连杆25、固定架26以及击锤一27,所述限位架22转动设置在两侧枪壳1之间,限位架22和一侧枪壳1之间设置所述扭簧三23,限位架22一端向上弯折后弹性滑接有所述限位卡块24;

具体的,所述限位架22一端内部为中空状、其内设置有压簧,所述限位卡块24通过此压簧与限位架22弹性滑接,且限位架22端部设有凸起以配合限制所述限位卡块24,避免限位卡块24从限位架22内脱落。

所述限位架22中部截面呈“L”形以构成下钩部,所述副扳机19和限位架22卡持,初始状态下,扭簧三23处于受力状态,进而限位架22有向限位卡块24一侧转动之势,进而副扳机19的上钩部和限位架22的下钩部紧密卡持,限位卡块24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限位架22另一端向上弯折后置于所述连杆25一端的腰型孔内、且可沿腰型孔滑动,所述连杆25转动设置在固定杆38的两侧,连杆25与固定杆38的转接处靠近于限位架22一侧;

所述固定架26截面呈“工”字形,固定架26上端插固在两侧枪壳1之间,所述击锤一27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架26下端,所述限位架22、连杆25和击锤一27由左至右依次分布,击锤一27一端还置于连杆25另一端的腰型孔内、且沿腰型孔滑动,此处的腰型孔长度大于另一端的腰型孔长度;在限位架22发生转动时,限位架22带动连杆25向上转动,进而连杆25另一端向下转动,带动击锤一27下部向上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弹机构包括主电机61、与主电机61连接的螺杆62、卡座63以及弹性滑接在卡座63上的挡板64,所述主电机61用于驱动螺杆62转动,螺杆62沿枪壳1长度方向布设,螺杆62一端为光杆段、另一端为螺纹段,卡座63位于弹匣4上方,卡座63上部和螺杆62的螺纹段啮合,螺杆62带动卡座63沿横向滑动在两侧枪壳1之间;

卡座63下部开设有卡槽二7,所述卡槽二7和限位卡块24卡接;所述卡座63首端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杆25抵接的回复抵杆8,卡座63内开设有矩形滑膛二9。

所述撞针机构包括固定座10和撞针组件,所述固定座10插固在两侧枪壳1之间,所述卡座63前端扣在固定座10上,固定座10内开设有上下连通的矩形滑膛一11以及阶梯槽12,所述滑膛一11相邻侧壁之间圆弧光滑过渡,滑膛一11内设置有子弹,所述子弹轮廓与滑膛一11内壁相适,所述挡板64抵在子弹上、为的是限制子弹位置,保证后期击发的准确;

具体的,所述子弹包括矩形弹壳28、弹头29以及底火30,弹壳28内腔构成火药筒,弹壳28侧壁与滑膛一11内壁相适,所述挡板64置于阶梯槽12内、且抵在弹壳28上;

所述阶梯槽12底面和固定座10端面之间倾斜过渡,为的是在挡板64更为顺利的进入至阶梯槽12内。

所述固定座10下部、与子弹对应位置处设置所述撞针组件,所述撞针组件包括撞针31及限位环32,所述撞针31弹性滑接在固定座10下部,初始状态下,撞针31下端面始终位于固定座10下端面以下,固定座10下部可拆卸设置所述限位环32以限制撞针31,撞针31与所述底火30对应,撞针31下方分布所述击锤一27,击锤一27转动撞击撞针31,撞针31再撞击底火30,继而击发子弹。

所述枪管2和固定座10螺纹连接,枪管2、滑膛一11和滑膛二9以及滑孔5同处于一条直线上、且依次连通。

以下说明卡座63与挡板64的具体连接结构:所述卡座63前端截面呈“П”形,卡座63前端内部设置有长板41,所述长板41与卡座63一体成型,长板41上端面与滑膛二9底面位于同一平面,长板41下端面与阶梯槽12最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长板41首端开设有竖槽,竖槽内通过压簧弹性滑接有所述挡板64,在挡板64安装时,挡板64从长板41下方安装,挡板64置于竖槽内后,竖槽下部安装撑块42以限制挡板64,挡板64受到压簧作用下移至与撑块42接触时为挡板64下移的极限位置;

在挡板64位于阶梯槽12内时、挡板64沿阶梯槽12底面上下移动,挡板64位于阶梯槽12外时、挡板64下端面超过长板41下端面。

以子弹击发为例、详细说明各机构的动作步骤:

步骤1:扳机单元动作:扳机电机14启动,通过连接杆15带动主扳机16转动,主扳机16转动时受到扭簧一17的扭力作用,因转座18的杆部181卡在卡槽一21内,主扳机16可带动副扳机19转动,副扳机19转动时受到扭簧二20的扭力作用,在杆部181转动至与挡杆39的弧形端面接触时,受到挡杆39的阻挡,杆部181向下移动继而从卡槽一21内脱离,此时副扳机19靠扭簧二20扭力复位;

连接杆15继续转动直至杆部181位于挡杆39下方,而后扳机电机14反转进行主扳机16复位,进而杆部181再次处于卡槽一21内与之卡接,以备再次动作;

步骤2:触发单元动作:主扳机16带动副扳机19转动的过程中,副扳机19的上钩部与限位架22的下钩部脱离,此时受到扭簧三23扭力作用,限位架22转动进而限位卡块24不再卡持卡槽二7,同时限位架22带动连杆25以固定杆为中心转动,即腰型孔长度较小的一端向上转动、腰型孔较长的一端则反之,连杆25转动带动击锤一27转动,进而撞击撞针31;

步骤3:推弹机构和撞针机构同时动作,在击锤一27撞击撞针31时,主电机61启动,通过螺杆62迅速带动卡座63后移,卡座63后移带动挡板64沿阶梯槽12向下移动至不再抵住弹壳28,使得滑膛一11和滑膛二9的畅通,在撞针31撞击底火30前、需挡板64完成下移动作;

挡板64下移后,主电机61停止转动一定时间;

撞针31撞击底火30使得弹壳28内腔的火药爆炸,进而产生高压气体,此时位于滑膛一11内的弹壳28和弹头29之间有一定的密封性,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弹壳28和弹头29分离,弹壳28依次经滑膛一11、滑膛二9以及滑孔5向后滑出,弹头29经枪管2向前射出,此时弹壳28不再撞击撞针,而是从尾部滑出,从而实现无后座力;

步骤4:子弹击发后,主电机61再次转动带动卡座63后移,在卡座63后移过程中,回复抵杆8带动与限位架22连接一端的连杆25向下转动,进而限位架22转动直至其下钩部与副扳机19的上钩部再次卡持;挡板64在未受到阶梯槽12的限制后,挡板64下移至极限位置,此时挡板64下端面超过长板41下端面,卡座63后移至弹匣4后方时停止;

此时主电机61反转带动卡座63前移,前移过程中限位卡块24抵在卡座63底面直至与卡槽二7再次卡接,挡板64推动弹匣4内的子弹经阶梯槽12进入至滑膛一11内,直至挡板64抵在弹壳28后方以形成限制,以备再次击发。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的触发机构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竖筒33、与竖筒33弹性滑接的齿条34以及击锤电机35,所述竖筒33竖向设置在一侧枪壳1上,竖筒33侧面开口,竖筒33内通过压簧弹性滑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经竖筒33开口处伸出连接有所述齿条34;

所述齿条34竖向分布,齿条34上部设置有击锤二36,所述击锤二36与底火30位置对应;

所述击锤电机35插固在两侧枪壳1之间,击锤电机35上设置有不完全齿轮37,所述不完全齿轮37与齿条34配合。

本触发机构在动作时,首先击锤电机35转动带动其上的不完全齿轮37转动,不完全齿轮37的有齿部分与齿条34啮合时,此时击锤二36开始下移蓄力,下移过程中竖筒33内的压簧不断积蓄弹性势能,当不完全齿轮37的有齿部分与齿条34分离时,压簧瞬间释放弹性势能,推动击锤二36撞击撞针31,撞针31撞击子弹底火30,子弹发射。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触发机构结构合理,极大简化了触发过程,采用较少的零件可减轻枪械重量,减轻无人机的载荷,同时整个触发过程更为稳定,枪械击发更加平稳。

在击锤二36撞击撞针31后,推弹机构和撞针机构同时动作,具体为实施例一中步骤3~4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216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