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9:35


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武器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火炮由炮身和炮架组成。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装置等组成。身管是炮身的主体,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线膛炮身管使弹丸旋转以保持弹丸飞行的稳定,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通常用镍铬钼系列的高级合金钢制造。炮尾用来安装炮闩并将身管与反后坐装置连成一体。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半自动炮闩一般为楔式,发射后借助炮身复进运动打开,装填炮弹后自动关闭,装填炮弹和发射均由人工完成。有的火炮采用自动炮闩。采用自动炮闩的火炮,开闩、装填、关闩和发射均利用炮身的后坐复进能量或从身管内导出的火药燃气能量来完成。

但是现有火炮的弹药装填速度慢,造成火力薄弱,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及其运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火炮的弹药装填速度慢,造成火力薄弱,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包括炮架、设置在炮架一端的炮尾、设置在炮架另一端的炮身、设置在炮架一侧的弹夹部、以及设置在炮架另一侧的弹巢部,且弹巢部位于炮身和弹夹部之间,所述炮身包括安装在炮架上的炮膛、以及安装在炮膛上的炮管。

进一步的,所述炮膛上设有集气环,所述集气环上安装有集气套筒,所述炮管套接在集气套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炮管包括第一炮管和第二炮管,所述的第一炮管套接在集气套筒上,所述的第二炮管套接在第一炮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炮闩,该炮闩包括输弹模式、封闭炮膛模式、以及击发炮弹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炮架上的摇杆,该摇杆可调换炮闩的输弹模式、封闭炮膛模式、以及击发炮弹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与炮闩连接的推弹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弹巢部包括安装在炮架上的弹巢滑轨、可沿弹巢滑轨往复移动的弹巢轴座、以及固定在弹巢轴座上的弹巢。

进一步的,所述弹巢包括三个巢室,且三个巢室呈中心对称,所述弹巢的中央处设有弹巢孔,所述弹巢轴座上设有与弹巢孔相对应的通孔,一弹巢轴依次穿过弹巢轴座上的通孔和弹巢上的弹巢孔。

进一步的,所述弹夹部包括安装在炮架上的弹夹、以及设置在弹夹端部的弹夹盖。

进一步的,所述炮架上设有用于支撑炮管的炮管支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的运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闭膛待击发状态

将弹头和药室被封闭在炮膛内,推弹机与炮闩相接,推弹杆折叠收缩在推弹机内,炮弹处于待击发状态。

步骤二、击发后座状态

击发炮弹后,炮膛与炮闩在作用力下后座,推动着推弹机一起后座;到达炮架末端处锁死推弹机,同时解除炮闩与炮膛的连接闭锁,并使炮闩与推弹机相连;

步骤三、延迟复位过程

被炮膛与炮管先复位实现打开炮膛,并由击弹挺将残留药筒抛离炮膛;待药筒离开炮膛后炮闩解除与推弹机的连接开始复位,药室弹匣输送药筒进入推弹机复位路线,推弹机开始复位推动药筒前进,药筒到达弹巢的槽口处再次锁死推弹机。

步骤四、转膛填弹过程

转动弹巢使弹头与药筒处在统一轴线上,摆动炮闩使输弹口对正弹头并打开炮膛;

步骤五、推动供弹过程

储气瓶内的燃气推动气动推弹杆伸出,推动药筒弹头进入炮膛,推弹杆泄气施压收缩入推弹机,转动弹巢使弹巢离开推弹机的前进路线,同时转动炮闩闭锁炮膛,解锁推弹机使其继续复进与炮闩相接,炮弹进入待击发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及运作方法,所述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通过将弹夹部和弹巢部分别设置在炮架的两侧,能够大大加快弹药装填速度,同时方便残留药筒进行处理。此外,本申请通过设置三个呈中心对称的巢室,能够大大加快发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1-炮架;2-炮尾;3-炮膛;4-集气环;5-集气套筒;6-第一炮管;7-第二炮管;8-炮闩;9-摇杆;10-推弹基座;11-弹巢滑轨;12-弹巢轴座;13-弹巢;14-弹夹;15-弹夹盖;16-炮管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包括炮架1、设置在炮架1一端的炮尾2、设置在炮架1另一端的炮身、设置在炮架1一侧的弹夹部、以及设置在炮架1另一侧的弹巢部,且弹巢部位于炮身和弹夹部之间,所述炮身包括安装在炮架1上的炮膛3、以及安装在炮膛3上的炮管。所述炮架1为各部件提供单向运动方向约束,并使各机构实现复位运动。所述炮膛3可容纳炮弹弹头和药筒,实现增加膛压,从而更高效的利用火药燃气。

优选的,所述炮膛3上设有集气环4,所述集气环4上安装有集气套筒5,所述炮管套接在集气套筒5上,从而实现炮管与炮膛3的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炮管包括第一炮管6和第二炮管7,所述的第一炮管6套接在集气套筒5上,所述的第二炮管7套接在第一炮管6上,通过加长炮管可提升炮弹的初速度。

优选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炮闩8,该炮闩8包括输弹模式、封闭炮膛模式、以及击发炮弹模式。

优选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炮架1上的摇杆9,该摇杆9可调换炮闩8的输弹模式、封闭炮膛模式、以及击发炮弹模式。

优选的,所述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还包括与炮闩8连接的推弹基座10。

优选的,所述弹巢部包括安装在炮架1上的弹巢滑轨11、可沿弹巢滑轨11往复移动的弹巢轴座12、以及固定在弹巢轴座12上的弹巢13。

优选的,所述弹巢13包括三个巢室,且三个巢室呈中心对称,所述弹巢13的中央处设有弹巢孔,所述弹巢轴座12上设有与弹巢孔相对应的通孔,一弹巢轴依次穿过弹巢轴座12上的通孔和弹巢13上的弹巢孔。

优选的,所述弹夹部包括安装在炮架1上的弹夹14、以及设置在弹夹14端部的弹夹盖15。

优选的,所述炮架1上设有用于支撑炮管的炮管支架16。

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通过将弹夹部和弹巢部分别设置在炮架1的两侧,能够大大加快弹药装填速度,同时方便残留药筒进行处理。此外,本申请通过设置三个呈中心对称的巢室,能够大大加快发射速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口径火炮爆发装填装置的运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闭膛待击发状态

将弹头和药室被封闭在炮膛3内,推弹机与炮闩8相接,推弹杆折叠收缩在推弹机内,炮弹处于待击发状态。

步骤二、击发后座状态

击发炮弹后,炮膛3与炮闩8在作用力下后座,推动着推弹机一起后座;到达炮架1末端处锁死推弹机,同时解除炮闩8与炮膛3的连接闭锁,并使炮闩8与推弹机相连;

步骤三、延迟复位过程

被炮膛与炮管先复位实现打开炮膛,并由击弹挺将残留药筒抛离炮膛3;待药筒离开炮膛后炮闩解除与推弹机的连接开始复位,药室弹匣输送药筒进入推弹机复位路线,推弹机开始复位推动药筒前进,药筒到达弹巢13的槽口处再次锁死推弹机。

步骤四、转膛填弹过程

转动弹巢13使弹头与药筒处在统一轴线上,摆动炮闩8使输弹口对正弹头并打开炮膛3;

步骤五、推动供弹过程

储气瓶内的燃气推动气动推弹杆伸出,推动药筒弹头进入炮膛3,推弹杆泄气施压收缩入推弹机,转动弹巢13使弹巢离开推弹机的前进路线,同时转动炮闩8闭锁炮膛3,解锁推弹机使其继续复进与炮闩8相接,炮弹进入待击发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257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