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作为较为成熟的工业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而工业机器人的各个部件的质地好坏都决定了整体设备的运行水平,其中如供电端线的对接部件,其插接的稳定性保障了部分活动式的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流畅性;

如公开号为CN216177997U一种接线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焊接机器人接线组件。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系数较高,接线较为便捷,接线耗时较短,工作效率较高的工业焊接机器人接线组件,包括有底板、固定框、滑动板、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块、第一挡杆、第一连接杆等;底板的顶部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左右两侧的中间均滑动式地设有两个滑动板。通过第四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接触,并将另一种电线固定在第三固定块上,以此完成接线;

如公开号为CN216489605U的一种接线盒用可对接线固定的接线孔结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背面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支撑块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用于对活动块和支撑柱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活动块和推块,用于配合定位板、螺纹杆和转盘对电线进行限位,使活动块和推块之间的电线能够稳定运作,防止电线在外力影响下造成线路错位;

上述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大多主要为了保证其防止外力影响出现错位等问题,而工业机器人作为负荷承载能力较大的设备,其供电端的电压等也较大,当因为设备老化或者电流不稳的现象出现时,极易出现明火甚至短路等危险现象,其无法快速的根据其负荷状态对其供电端的对接状态保证,进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其供电端的电压等也较大,当因为设备老化或者电流不稳的现象出现时,极易出现明火甚至短路等危险现象,其无法快速的根据其负荷状态对其供电端的对接状态保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包括供电端对接基座和预留对接孔,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供电位置,且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开设有预留对接孔,并且供电端对接基座通过预留对接孔与外置的电路插头相互插接形成供电状态;

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侧嵌套安装有活动接触块,且活动接触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对接件,并且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与活动接触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开设有预设滑槽,且供电端对接基座通过内部的预设滑槽嵌套对接有活动连接件,所述活动连接件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置对接件,且位于供电端对接基座下端的外置对接件端部对接有磁吸件,所述活动连接件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形成复位结构,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嵌套安装有嵌套对接件,且嵌套对接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并且嵌套对接件的外端与内置接触气囊的末端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外置对接件的下端粘接连接有预留支撑气囊,且预留支撑气囊与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相互对接,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内侧的预留对接孔端面粘接连接有内置接触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嵌套对接件的上端对接有第一预留牵引绳,且第一预留牵引绳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部延伸;

所述供电端对接基座后侧内部嵌套安装有后置嵌套件,且后置嵌套件上端与第一预留牵引绳的末端相互对接,所述嵌套对接件的上端对接有第二预留牵引绳,且第二预留牵引绳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部延伸,所述内置接触气囊的外侧粘接连接有贴合对接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接触气囊的外端贯穿安装有供气软管,并且供气软管的末端与预留支撑气囊的内侧相互接通,同时预留支撑气囊的外端对接有供气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接触块接触到外置的插接头边端位置时,将受压拉伸第一复位弹簧向内活动,进而带动活动接触块上端的抵触对接件同步向内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连接件上端呈弧形状,且活动连接件与外置对接件为一体化结构,并且活动连接件的上端与抵触对接件的下端相互接触形成抵触状态;

所述外置对接件的外侧呈弧形状结构,且外置对接件关于供电端对接基座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2个外置对接件之间相互接触时通过端部的磁吸件快速吸合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支撑气囊随着外置对接件的下移受压,并通过供气软管向内置接触气囊的内部进行供气处理,同时膨胀的内置接触气囊将对其与外置插头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处理,并且内置接触气囊的前后两端为硬性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嵌套对接件随着内置接触气囊受热膨胀将随之接触,从而受压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内部位移,并且嵌套对接件通过第一预留牵引绳与后置嵌套件之间形成牵引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嵌套件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和同名磁铁件,且后置嵌套件的后侧粘接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并且第三复位弹簧与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侧相互对接,同时后置嵌套件与活动接触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同名磁铁件。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嵌套件通过第一预留牵引绳与嵌套对接件形成牵引结构,且后置嵌套件外移至与活动接触块的对应位置接触时,将通过同名磁铁件的相斥力推动活动接触块向外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对接层设置有对接软性层和抵触活动件,且对接软性层粘接连接在内置接触气囊的外侧,并且对接软性层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活动件,同时抵触活动件与贴合对接层的内端位置相互对应;

所述抵触活动件通过第二预留牵引绳与嵌套对接件形成牵引结构,且抵触活动件受力内移时对接触的贴合对接层向内施压,并且贴合对接层关于抵触活动件的中心点对称分布,同时彼此贴合对接层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设置有自定位结构,随着需要对接的供电线缆插接至供电端对接基座的内端,对应位置受力的活动接触块将随之带动抵触对接件内移,稳定的带动2个外置对接件相向定位靠拢,并随着供电线缆的定位在其外侧通过磁吸件快速定位,从而配合内端的自填充的内置接触气囊,稳定的对插接的供电线缆内外端进行二次自限位,避免其受力的过程中,出现松动等现象,同时外置防护的外置对接件可避免线缆的端部因扭曲出现折损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周期;

2.该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设置有自密封结构,在抵触对接件受力内移的过程中,其端部对接触的外置对接件施压时,同步受力的预留支撑气囊将随之受力,进而配合供气软管向内置接触气囊内部进行供气处理,使其膨胀对供电端对接基座内侧与插接线缆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处理,避免其内部因工业灰尘等堆积出现影响电流稳定性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3.该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设置有负荷自弹出结构,当因设备老化或者电流不稳的现象出现时,其内端的内置接触气囊将随之受热持续膨胀,进而膨胀至与对应的嵌套对接件接触,使其受压内移,配合第一预留牵引绳带动末端对接的后置嵌套件向外活动,进而通过其推力与接触的同名磁铁件之间的相斥力,推动活动接触块外移,辅助插接状态的供电线缆脱离对接状态,同时嵌套对接件将随之通过预留牵引绳带动抵触活动件沿着内置接触气囊内端施压,使得相互贴合的对接软性层自开合,从而将内置接触气囊内部存积的惰性气体向外排放,进而对接触的火星等进行快速除去工作,避免出现明火甚至短路等危险现象,可快速的根据其负荷状态对其供电端的对接状态保证,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供电端对接基座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置接触气囊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抵触对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后置嵌套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外置对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供电端对接基座半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对接软性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电端对接基座;2、预留对接孔;3、活动接触块;4、第一复位弹簧;5、抵触对接件;6、活动连接件;7、外置对接件;8、第二复位弹簧;9、预留支撑气囊;10、供气软管;11、内置接触气囊;12、磁吸件;13、嵌套对接件;14、第一预留牵引绳;15、后置嵌套件;1501、第三复位弹簧;1502、同名磁铁件;16、第二预留牵引绳;17、贴合对接层;1701、对接软性层;1702、抵触活动件;18、第四复位弹簧;19、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的供电端线缆连接结构,包括供电端对接基座1、预留对接孔2、活动接触块3、第一复位弹簧4、抵触对接件5、活动连接件6、外置对接件7、第二复位弹簧8、预留支撑气囊9、供气软管10、内置接触气囊11、磁吸件12、嵌套对接件13、第一预留牵引绳14、后置嵌套件15、第三复位弹簧1501、同名磁铁件1502、第二预留牵引绳16、贴合对接层17、对接软性层1701、抵触活动件1702、第四复位弹簧18。

本实施例一中:

供电端对接基座1通过螺栓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供电位置,且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端开设有预留对接孔2,并且供电端对接基座1通过预留对接孔2与外置的电路插头相互插接形成供电状态;

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侧嵌套安装有活动接触块3,且活动接触块3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对接件5,并且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端与活动接触块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端开设有预设滑槽,且供电端对接基座1通过内部的预设滑槽嵌套对接有活动连接件6,活动连接件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置对接件7,且位于供电端对接基座1下端的外置对接件7端部对接有磁吸件12,活动连接件6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形成复位结构;

外置对接件7的下端粘接连接有预留支撑气囊9,且预留支撑气囊9与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端相互对接,供电端对接基座1内侧的预留对接孔2端面粘接连接有内置接触气囊11,且内置接触气囊11的外端贯穿安装有供气软管10,并且供气软管10的末端与预留支撑气囊9的内侧相互接通,同时预留支撑气囊9的外端对接有供气管道19;

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端嵌套安装有嵌套对接件13,且嵌套对接件1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18,并且嵌套对接件13的外端与内置接触气囊11的末端位置相互对应,嵌套对接件13的上端对接有第一预留牵引绳14,且第一预留牵引绳14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部延伸,供电端对接基座1后侧内部嵌套安装有后置嵌套件15,且后置嵌套件15上端与第一预留牵引绳14的末端相互对接,嵌套对接件13的上端对接有第二预留牵引绳16,且第二预留牵引绳16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部延伸,内置接触气囊11的外侧粘接连接有贴合对接层17。

活动接触块3接触到外置的插接头边端位置时,将受压拉伸第一复位弹簧4向内活动,进而带动活动接触块3上端的抵触对接件5同步向内活动。活动连接件6上端呈弧形状,且活动连接件6与外置对接件7为一体化结构,并且活动连接件6的上端与抵触对接件5的下端相互接触形成抵触状态;外置对接件7的外侧呈弧形状结构,且外置对接件7关于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2个外置对接件7之间相互接触时通过端部的磁吸件12快速吸合定位。预留支撑气囊9随着外置对接件7的下移受压,并通过供气软管10向内置接触气囊11的内部进行供气处理,同时膨胀的内置接触气囊11将对其与外置插头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处理,并且内置接触气囊11的前后两端为硬性材质,当内置接触气囊11后期受热膨胀时,由于其前后端为硬性材质,其将预先向左右两侧柔性区域进行膨胀形变,从而后续预先对接触的嵌套对接件13施压。

嵌套对接件13随着内置接触气囊11受热膨胀将随之接触,从而受压沿着供电端对接基座1内部位移,并且嵌套对接件13通过第一预留牵引绳14与后置嵌套件15之间形成牵引结构。后置嵌套件15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501和同名磁铁件1502,且后置嵌套件15的后侧粘接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1501,并且第三复位弹簧1501与供电端对接基座1的内侧相互对接,同时后置嵌套件15与活动接触块3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同名磁铁件1502。后置嵌套件15通过第一预留牵引绳14与嵌套对接件13形成牵引结构,且后置嵌套件15外移至与活动接触块3的对应位置接触时,将通过同名磁铁件1502的相斥力推动活动接触块3向外活动。

将需要对接的供电线缆插接至供电端对接基座1内端的预留对接孔2处,其内端对应位置受力的活动接触块3将随之带动抵触对接件5内移,进而配合预留对接孔2端部凸起状态对下方活动连接件6的施压状态,使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8稳定的带动2个外置对接件7相向定位靠拢,并随着供电线缆的定位在其外侧通过磁吸件12快速定位,而在抵触对接件5受力内移的过程中,其端部对接触的活动连接件6和外置对接件7施压时,同步受力的预留支撑气囊9将随之受力,进而配合供气软管10向内置接触气囊11内部进行供气处理,使其膨胀对供电端对接基座1内侧与插接线缆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填充处理,避免其内部因工业灰尘等堆积出现影响电流稳定性的情况;

本实施例二中:

贴合对接层17设置有对接软性层1701和抵触活动件1702,且对接软性层1701粘接连接在内置接触气囊11的外侧,并且对接软性层17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活动件1702,同时抵触活动件1702与贴合对接层17的内端位置相互对应。抵触活动件1702通过第二预留牵引绳16与嵌套对接件13形成牵引结构,且抵触活动件1702受力内移时对接触的贴合对接层17向内施压,并且贴合对接层17关于抵触活动件1702的中心点对称分布,同时彼此贴合对接层17相互贴合。

因设备老化或者电流不稳的现象出现时,供电端对接基座1内端膨胀状态的内置接触气囊11将随之受热持续膨胀,进而膨胀至与对应的嵌套对接件13接触,使其受压内移,配合第一预留牵引绳14带动末端对接的后置嵌套件15沿着预留对接孔2内部向外活动,进而通过其推力与接触的同名磁铁件1502之间的相斥力,推动活动接触块3外移,辅助插接状态的供电线缆脱离对接状态;

同时嵌套对接件13内移的过程中将随之通过第二预留牵引绳16带动抵触活动件1702沿着内置接触气囊11表面内端施压,使得相互贴合的对接软性层1701自开合,从而将内置接触气囊11内部存积的惰性气体向外排放,进而对接触的火星等进行快速除去工作,避免出现明火甚至短路等危险现象,可快速的根据其负荷状态对其供电端的对接状态保证,后续可通过供气管道19,持续向内置接触气囊11的内部进行供气补充工作。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15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