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无人机反制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无人机反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反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安全、消防、物流等军事与民生领域的迅猛发展,无人机的无序甚至违法使用问题也随之而来,并成为日益棘手的社会问题。为了实现对“黑飞”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无人机反制设备应运而生,其通过电磁压制干扰无人机的遥控、定位及图传信号,从而消除“黑飞”的无人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使无人机反制设备对“黑飞”无人机达到较好的反制效果,如何平稳放置无人机反制设备来对“黑飞”无人机进行侦测,是本领域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反制装备,其可使得无人机反制设备平稳放置,从而提高侦测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机反制设备,其包括有壳体、电子组件及电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端和底端,且所述底端具有承托部,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所述承托部放置于承载面上。

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电子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以使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所述壳体底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所述壳体的顶端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连接的主壳体及下盖组件,所述主壳体覆盖安装于所述下盖组件的顶部,且所述承托部设于所述下盖组件的底部。

所述电子组件设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所述电源组件设于所述下盖组件内。

可选地,所述下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部、连接部及第二承载部,所述主壳体覆盖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且所述电子组件位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内。

所述第二承载部底部为所述承托部。或者,所述第二承载部为所述承托部。

可选地,沿第一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首端和尾端,所述第二承载部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长度具有长度中心,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尾端与所述长度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承载部的首端与所述长度中心的距离。

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第一轴线的长度长于沿第二轴线的长度。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水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之间设有柱体组件。

可选地,所述柱体组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承载部沿所述第二轴线方向的中心部位连接。

可选地,所述柱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柱体,且至少两个所述柱体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

可选地,至少一所述柱体上设有触发件。

可选地,所述电子组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天线组件和电路模组。沿所述下盖组件首端至尾端的方向,所述天线组件、所述电路模组依次设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下盖组件之间的不同位置。

可选地,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天线板及接收天线板。且所述接收天线板位于所述发射天线板与所述电路模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接收天线板设有全向接收天线,且所述接收天线板竖直放置。

可选地,所述发射天线板和/或所述接收天线板上设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面向所述下盖组件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深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接收天线板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下盖组件上,所述接收天线板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包括上盖组件和中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盖设于所述中盖组件上,所述电子组件安装于所述中盖组件与下盖组件之间的容置空间。

所述上盖组件和/或所述中盖组件具有第一端和所述无人机反制设备被用户手持时不朝向用户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容置空间不连通,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在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中盖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用于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中盖组件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电子组件的散热部位自所述第一开口穿出并位于所述散热风道中,且所述散热部位与所述第一开口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散热部位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部位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显示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可通过壳体底端的承托部放置于承载面上,并且壳体中设有电子组件和电源组件,以使得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壳体底端的距离小于其重心与壳体顶端的距离,即使整个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靠下。如此,即可将无人机反制设备平稳放置于承载面上,从而实现较好的侦测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上盖组件的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中盖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中盖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下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下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7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天线组件与电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无人机反制设备散热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9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上盖组件。111、第一孔柱。112、显示屏。113、屏幕安装壳。114、进风口。115、出风口。116、风扇。12、中盖组件。121、第二孔柱。122、卡槽。123、第一开口。124、凸台。13、下盖组件。131、第一承载部。131a、首端。131b、尾端。1312、第一柱体。1313、第二柱体。1314、密封条。132、第二承载部。1321、长度中心。133、连接部。134、柱体组件。14、主壳体。2、天线组件。21、发射天线板。22、接收天线板。23、安装架。3、电路模组。31、主控板。32、功放单元。33、基带板。34、支架。35、散热部位。351、避让槽。4、电源组件。5、触发件。6、射频线缆。7、承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为区别相关技术特征,不表示先后顺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设备、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反制设备,其包括有壳体1、电子组件及电源组件4,其中:壳体1具有竖直方向上相对的顶端和底端,且底端具有承托部7,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承托部7放置于承载面上。电子组件包括天线组件2和电路模组3。

可以结合图1和图6所示理解,壳体1中形成有容置空间,电子组件和电源组件4设于容置空间中,以使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壳体1底端的距离小于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壳体1的顶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或者,还可采用多个盖组件组件依次连接形成。电子组件可在工作时接收无人机反制设备探测范围内的信号,并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探测范围内是否存在无人机,从而以实现对于无人机的侦测。以及,电子组件还可发射干扰信号来干扰无人机的运行,从而实现无人机反制。电源组件4可与电子组件电连接,用于为电子组件工作提供电源。

可以结合图7所示理解,承托部7和承载面可均为平面结构,以供无人机反制设备水平放置于承载面上。或者,承载面上可设有第一连接部,承托部7可包括第二连接部,承托部7放置于承载面上时第一连接部可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以实现承载面与承托部7的可拆卸连接。

此外,电子组件和电源组件4在壳体1容置空间中的布局,使该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壳体1底端的距离小于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与壳体1顶端的距离,即该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靠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源组件4放置于无人机反制设备内靠下的位置,从而使得该无人机反制设备可平稳放置于承载面上,以实现较好的侦测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2和图7,壳体1包括密封连接的主壳体14及下盖组件13,主壳体14覆盖安装于下盖组件13的顶部,且承托部7设于下盖组件13的底部。电子组件设于主壳体14与下盖组件13之间,电源组件4设于下盖组件13内。

其中,下盖组件13的底面可以为承托部7,电源组件4则可以处于承托部7的内侧面。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下盖组件13的底部安装有承托部,此时电源组件4则位于下盖组件13内。在实际使用中电源组件4较重,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源组件4设置于位于下方的下盖组件13内,且可较好的让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下移,以便于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平稳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主壳体14包括上盖组件11和中盖组件12。上盖组件11盖设于中盖组件12上,电子组件设于中盖组件12与下盖组件13之间。

配合图5、图7A所示,下盖组件13的外周沿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密封条1314,中盖组件12的外周沿上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凸台124,当中盖组件12盖设于下盖组件13上时,凸台124位于凹槽中并与密封条1314抵接,以使中盖组件12可与下盖组件13形成密封的容置空间。如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子组件设置在密封的容置空间内,可以防止电子组件进水短路。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6和图7所示,下盖组件13包括第一承载部131、第二承载部132及连接部133,第一承载部131与第二承载部132通过连接部133相连。

第一承载部131、连接部133及第二承载部132可以沿竖直方向依次连接,主壳体14覆盖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31上,且电子组件位于主壳体14与第一承载部131之间,电源组件4位于第二承载部132内,第二承载部132底部为承托部7。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为承托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电源组件4安装在第二承载部132内,由于电源组件4的重量较大,因此将电源组件4安装在位于靠下的部位,更利于使得整个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靠下,可以进一步确保重心下移。

例如,第二承载部132底部和承载面可均为平面,无人机反制设备可通过承托部7底部平稳放置于承载面上,此时第二承载部132的底部即为承托部7。或者,承载面上可设置有与第二承载部132整体形状相适配的凹槽等配合结构,第二承载部132可通过插入等方式与承载面上的配合结构相配合来实现无人机反制设备在承载面上的平稳放置,即此时第二承载部132为承托部7。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沿第一轴线X方向第一承载部131的长度长于第二承载部132的长度。第一承载部131具有在第一轴线X方向上的首端131a和尾端131b,第二承载部132沿第一轴线X方向的长度具有长度中心1321,第一承载部131的尾端131b与长度中心1321的距离小于第一承载部131的首端131a与长度中心1321的距离。第一承载部131沿第一轴线X的长度长于沿第二轴线Y的长度。第一轴线X与第二轴线Y相互垂直,且均平行于水平面。具体地,第一轴线X方向可为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长度方向,第二轴线Y方向可为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宽度方向。或者,第一轴线X方向也可为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宽度方向,第二轴线Y方向也可为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长度方向。

如此,以使得第二承载部132位于第一承载部131的下端且靠后的位置,且电源组件4装设在第二承载部132内,由于电源组件4的重量较大,因此,更利于使得整个设备的重心靠后、靠下,从而以确保该无人机反制装备可竖立地平稳地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承载部132底部,即承托部7可为较大的平面结构,且位于整个无人机反制设备竖直放置时的底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承载部131与第二承载部132之间设有柱体组件134。

柱体组件134可采用至少一根连接于第一承载部131和第二承载部132之间的柱体来实现。柱体组件134可供使用者握持,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反制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且可在该无人机反制设备放置于承载面上时为第一承载部131提供支撑,有利于加强下盖组件13的结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柱体组件134包括至少两个柱体,且至少两个柱体分别位于沿第一轴线X方向的不同位置。如此,即可便于用户双手一前一后对柱体组件134进行双手握持。其中,当柱体组件134包括第一柱体1312和第二柱体1313时,第一柱体1312及第二柱体1313均连接在第一承载部131与第二承载部132之间,且第一柱体1312与第一承载部131的尾端131b的距离大于第二柱体1313与第一承载部131的尾端131b的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柱体组件134的顶端(如上述第一柱体1312的顶端及第二柱体1313的顶端)可以与第一承载部131沿第二轴线Y方向的中心部位连接。如此,即可使得无论左利手还是右利手的用户在握持柱体组件134时,手上的虎口处均能充分与第一承载部131的底面接触来为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手持提供支撑,从而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反制设备对于不同利手人群的手持稳定性。柱体组件134的底端可与第二承载部132沿第二轴线Y方向的中心部位连接,或者还可连接于第二承载部132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作赘述。

柱体组件134可以包括第一柱体1312及第二柱体1313,第一柱体1312及第二柱体1313均可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从而可以在第一柱体1312和第二柱体1313中形成走线空间,以供电源组件4的供电线通过第一柱体1312和第二柱体1313中的走线空间与电子组件相连,有利于提高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至少一柱体上设有触发件5。例如在第一柱体1312上设置触发件5。触发件5可采用按钮开关或旋钮开关等来实现,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当触发件5采用按钮开关时,按钮开关可设于第一柱体1312外侧,具体地,可设于第一柱体1312朝向连接部133的外侧,以便于用户操作触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电子组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天线组件2和电路模组3。沿下盖组件13的首端(如第一承载部131的首端131a)至尾端(如第一承载部131的尾端131b)的方向,天线组件2、电路模组3依次设于主壳体14与下盖组件13(如第一承载部131)之间的不同位置。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2设置于靠近下盖组件13的首端的位置,电路模组3设置于靠近下盖组件13的尾端的位置,如此,因电路模组3相对天线组件2而言重量较重,将电路模组3设置于靠近下盖组件13的尾端的位置,有利于确保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心靠后。

在另一实施例中,配合图8所示,天线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天线板21及接收天线板22。且接收天线板22位于发射天线板21与电路模组3之间。如此,使得接收天线板22位于发射天线板21的后瓣辐射方向上,有利于降低发射天线板21与接收天线板22之间的影响。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接收天线板22设有全向接收天线,且接收天线板22竖直放置。

全向接收天线用于对360度范围内的无人机信号进行侦测。本实施例通过将接收天线板22竖直放置,有利于提高全向天线对无人机信号的接收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天线板21为多个,且多个发射天线板21可通过安装架23固定在中盖组件12的内腔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8,主壳体14面向下盖组件13的一侧设有卡槽122,卡槽122的槽深方向为竖直方向。例如,可以是中盖组件12面向下盖组件13的一侧设有卡槽122。

接收天线板22的一端安装于下盖组件13(如第一承载部131)上,接收天线板22的另一端插设于卡槽122中。

更为具体的,参照图8,接收天线板22可具有竖直方向上的第一端(如底端)和第二端(如顶端),其中第一端可通过卡扣连接、螺钉锁付或者胶粘等方式安装于在下盖组件13的第一承载部131上,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接收天线板22的第二端可通过插入中盖组件12的卡槽122,固定设置在中盖组件12的内腔内,且卡槽122沿竖直方向朝上盖组件11的方向延伸,以确保接收天线板22维持竖直状态,从而可以降低因接收天线板22歪倒而影响其接收性能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接收天线板22的工作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发射天线板21和/或接收天线板22上设有通孔。其中,通孔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在此不做限定。通孔的数量可为至少一个,在此同样不做限定。如此,有利于减轻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重量。

参照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壳体14包括上盖组件11和中盖组件12,上盖组件11盖设于中盖组件12上,电子组件安装于中盖组件12和下盖组件13之间的容置空间,上盖组件11和/或中盖组件12具有第一端和无人机反制设备被用户手持时不朝向用户的第二端,第一端设有进风口114,第二端设有出风口115,进风口114、出风口115均与容置空间不连通,且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连通以在上盖组件11和中盖组件12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段,散热风道段用于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如图2和图8所示,天线组件2和电路模组3可以是依次设于中盖组件12和下盖组件13之间中的不同位置。具体地,电路模组3可包括主控板31、功放单元32、基带板33及支架34。主控板31可根据天线组件2中接收天线板22接收的信号,来确定无人机反制设备的探测范围内是否有无人机,如果确定有无人机,则主控板31通过基带板33产生激励信号,激励信号通过功放单元32进行放大并发送至天线组件2中的发射天线板21,以使发射天线板21可根据激励信号发射干扰信号来干扰无人机的运行,从而以实现无人机反制。

上盖组件11和中盖组件12可具有多端,上盖组件11和中盖组件12的多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不朝向用户的第二端。在此以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于上盖组件11上来进行解释说明,若上盖组件11的后端朝向用户,则第二端可以为上盖组件11的上端,或者下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端则可为多端中朝向用户的一端或者不朝向用户的一端,例如第一端可以为上盖组件11的后端,本实施例在此同样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可以分别设置在中盖组件12朝上盖组件11延伸的不同侧壁上。或者,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设置在中盖组件12朝上盖组件11延伸的侧壁上,另一者设置在上盖组件11。并且,不管第一端和第二端具体设置在哪里,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都与容置空间不连通,比如,若第一端设置在中盖组件12朝上盖组件11延伸的一个侧壁上,进风口114也设置在这个侧壁上,且该侧壁的下部内侧壁为限定出容置空间的部分侧壁,则进风口114的面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进风口114仅位于侧壁的上部)以保证进风口114不能与容置空间连通。

如图2所示,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可通过上盖组件11盖设于中盖组件12上所形成的空腔来实现二者的连通,从而形成散热风道段。电子组件可以有部分结构外露于上述空腔以将热量散发到散热风道段,或者电子组件也可以与中盖组件12的部分壳体直接接触以将热量通过中盖组件12传导至散热风道段,从而使电子组件可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风道段,进而利用散热风道段流动的空气进行风冷散热。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风道段在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时,出风口115处的气流的温度相对进风口114处的气流温度而言较高,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将出风口115设置在无人机反制设备被手持时不朝向用户的第二端,即使得出风口115不会朝向用户。如此,当用户在使用无人机反制设备干扰“黑飞”无人机飞行时,散热风道段可将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后的热气流向不朝向用户的方向送出,从而可以避免散热风道段送出的热气流吹向用户,提高了用户手持使用的体验感。

此外,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段位于上盖组件11与中盖组件12之间,而电子组件设置于中盖组件12与下盖组件13之间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与进风口114、出风口115不连通,即没有将电子组件直接设置在散热风道段中,可以避免从散热风道段进入的水直接流入电子组件,提升了防水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上盖组件11上设有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散热风道段中设有风扇116,进风口114设于上盖组件11面向使用者的侧端。出风口115设在上盖组件11的顶部,出风口115的高度高于进风口114的高度,风扇116在散热风道段中设于靠近进风口114一侧。使用时,气流由设于上盖组件11上的进风口114吸入,随后由风扇116使气流向上吹向出风口115,顺势让热空气外溢,加快散热。此外,由于位于上盖组件11上的出风口115远离使用者,也可避免热气流向使用者,从而对使用者也可进行较好地保护。

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盖组件12设有第一开口123,电子组件的散热部位35自第一开口123穿出并位于散热风道段中,且散热部位35与第一开口123密封连接。

第一开口123可设于中盖组件12的顶部。电子组件的散热部位35自所第一开口123穿出并位于散热风道段中,这一设置实现了将散热部位35外露于中盖组件12并位于散热风道段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得散热部位35外露于散热风道段内,相较于直接或者间接式抵接散热而言,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1可盖设于中盖组件12上,中盖组件12可以通过螺丝安装在下盖组件13上,且中盖组件12与下盖组件13之间可形成有可以容纳电子组件的容置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在散热部位35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散热部位35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由于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都相对远离散热部位35,因而使得气流到达散热部位35均需经过相应预设距离的行程,增大了气流的行程,使得气流中携带的较小水滴会在到达散热部位35前的行程过程中因自身重力影响而下沉降,从而减少了最终到达散热部位35的水滴数量,进而实现了较好的防水的效果。此外,结合图2和图8所示,由于进风口114和出风口115位于散热部位35的两侧,且上盖组件11面向散热部位35的部位是密封的,水滴无法直接通过该部位到达散热部位35,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如图1、图3、图3A和图4所示,上盖组件1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接端,连接端设有显示组件。具体地,上盖组件11包括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端。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112及屏幕安装壳113,屏幕安装壳113设置在上盖组件11的内腔中,显示屏112安装于屏幕安装壳113上。屏幕安装壳113上设置有朝向中盖组件12凸出的第一孔柱111。中盖组件12上设置有朝上盖组件11凸出的第二孔柱121,该第二孔柱121与第一孔柱111对接,以供显示屏112的导线可以通过第一孔柱111和第二孔柱121中的中空部分并与电路模组3进行电连接。

如图8所示,电路模组3,包括主控板31、功放单元32、基带板33、支架34及散热部位35,其中:基带板33与主控板31通过支架34设于中盖组件12的内腔中。散热部位35装设于功放单元32的顶端。

配合图9、9A所示,散热部位35的外周上设置有避让槽351,装配时,可通过在避让槽351内点胶,使得散热部位35自第一开口123穿出后能够密封于第一开口123。另外,除了用点胶密封工艺,还可以采用例如机械密封、垫片密封或者是其他填料密封方式来实现密封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装配时,每一发射天线板21通过射频线缆6与电路模组3的功放单元32电连接。接收天线板22通过射频线缆6与电路模组3的基带板3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盖组件12与下盖组件13形成有密封的容置空间,使天线组件2与电路模组3位于其中。

另外,在防水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由于只有散热部位35外露于中盖组件12与上盖组件11之间,其余器件(如天线组件2及电路模组3)均位于中盖组件12与下盖组件13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即使有水从进风口114或出风口115流入中盖组件12与上盖组件11之间,由于散热部位35密封于第一开口123,因此可以防止水滴流进其他器件。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具有反制设备的无人机以及无人机反制系统
  • 一种搜索与反制一体化的无人机反制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0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