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0:40


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流水养鱼是利用水源、水利、地形地势资源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养鱼方式,是冷流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十分盛行的一种养殖模式。目前针对流水养鱼方法或者系统设备产生了一些专利,但是针对流水养殖的尾水处理,国内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很多已建甚至新建流水养殖场还是采用粗放式的设计进行养殖,对于尾水处理设备设施考虑太少、投入过低,给渔业生产带来了直接污染,破坏了绿水青山。实际上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对尾水进行合理处理,可以避免或减轻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不能对尾水进行合理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所述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包括:

集污通道,用于形成排污通道;

以及,至少一个鱼池,鱼池的一端底部通过集污管与集污通道连通;鱼池远离集污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鱼池的底部从进水口形成向下的斜坡;

湿地净化池,通过干湿分离机与集污通道连通,用于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

其中,鱼池通过水流和重力进行粪污传送,粪污通过集污通道进行汇集,干湿分离机对污水粪污进行固体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到湿地净化池的内部进行生态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水口连通水源,鱼池的内部养殖有鱼,鱼在养殖的过程中生产粪便等固体物,水从进水口向集污管流动,从而形成流动水流,鱼池的底部形成斜坡结构,鱼池内部固体废物沉积在的内部,在重力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沉积在鱼池的靠近集污管的一端,粪污通过集污管进入到集污通道的内部,集污通道的内部粪污通过干湿分离机进行分离,固体粪污分离出集污通道,可以回收利用,作为绿肥。分离后的水进入到湿地净化池的内部进行生态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实现了绿化循环。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净化能力强,处理能力好,便于综合利用,实现了生态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进水口1,鱼池2,拦鱼网3,水位控制管4,排水渠5,集污通道6,集污管7,干湿分离机8,湿地净化池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包括:

集污通道6,用于形成排污通道;

以及,至少一个鱼池2,鱼池2的一端底部通过集污管7与集污通道6连通;鱼池2远离集污管7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鱼池2的底部从进水口1形成向下的斜坡;

湿地净化池9,通过干湿分离机8与集污通道6连通,用于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

其中,鱼池2通过水流和重力进行粪污传送,粪污通过集污通道6进行汇集,干湿分离机8对污水粪污进行固体分离,分离后的污水进入到湿地净化池9的内部进行生态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水口1连通水源,鱼池2的内部养殖有鱼,鱼在养殖的过程中生产粪便等固体物,水从进水口1向集污管7流动,从而形成流动水流,鱼池2的底部形成斜坡结构,鱼池2内部固体废物沉积在的内部,在重力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沉积在鱼池2的靠近集污管7的一端,粪污通过集污管7进入到集污通道6的内部,集污通道6的内部粪污通过干湿分离机8进行分离,固体粪污分离出集污通道6,可以回收利用,作为绿肥。分离后的水进入到湿地净化池9的内部进行生态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实现了绿化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鱼池2可以是水箱、挖掘的水池等,便于形成养殖空间,鱼池2的内部可以盛放养殖的水,进水口1连通水源,进水口1和集污管7处于鱼池2的两端,进水口1的进水量和集污管7的排出量,基本相同,从而使鱼池2内部形成动态平衡,便于形成稳态的养殖系统。集污通道6可以是管状结构或者地下通道结构,便于排出,在此不做描述。干湿分离机8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描述。集污管7上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可以控制排污的流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水口1为开口向下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可以为上底宽30cm,下底宽60cm,水流在梯形两边的约束下,全面向出水口端推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鱼池2从进水口1一端至集污管7的坡降为0.8-1.5%,从而便于水流和重力的配合进行传送,同时避免了坡降过大造成鱼池2结构复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集污管7连通鱼池2的端口处设置为漏斗状结构,且在集污管7内径为200mm,漏斗结构高度为0.5-1m。集污通道6为下水管道,且内径为200mm,便于污水的顺利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湿地净化池9为土池,里面搭配种植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狐尾藻、铜钱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和空心菜、水芹菜、水葫芦、水浮莲、菱角等漂浮植物,以及美人蕉、鸢尾、千屈菜、再力花、菖蒲等挺水植物;池里面还放养有螺蛳和河蚌5-10kg/亩以及鲢鳙滤食性鱼类50-200尾/亩。湿地净化池9的面积根据可利用土地确定,一般为养殖池面积的8-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鱼池2的内部设置有拦鱼网3,拦鱼网3处于集污管7端口处上游,从而将集污管7端口与鱼池2内部分隔开来,避免了鱼通过集污管7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鱼池2远离进水口1的端部设置有水位控制管4,水位控制管4连通有排水渠5,通过排水渠5汇集到湿地净化池9的内部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水位控制管4排出鱼池2内部多余的水,避免了多余的水造成溢出,水位控制管4可以设置在拦鱼网3的下游,从而避免了鱼从水位控制管4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水位控制管4为伸缩管结构,通过调节水位控制管4的伸缩高度,从而控制鱼池2的溢流高度,从而提高了适用能力。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鱼池2的底部形成斜坡结构,鱼池2内部固体废物沉积在的内部,在重力和水流的共同作用下,沉积在鱼池2的靠近集污管7的一端,粪污通过集污管7进入到集污通道6的内部,集污通道6的内部粪污通过干湿分离机8进行分离,固体粪污分离出集污通道6,可以回收利用,作为绿肥。分离后的水进入到湿地净化池9的内部进行生态处理,提高了处理能力,实现了绿化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微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一种山区坡地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5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