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无背光源、无液晶的自发光显示,具有优异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反应速度,由于材质更加轻薄,可透明、可柔性,OLED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OLED的迅速发展,柔性OLED显示面板逐渐应用于车载、智慧物联网等领域,3D大曲率显示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和贴合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模组处于上凸状态;

在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贴合第一膜材;

在所述第一膜材的表面贴合第二膜材,其中在贴合第二膜材的过程中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一膜材处于下凹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显示模组处于上凸状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仿形结构的第一仿形面上,所述第一仿形面为上凸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贴合第一膜材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膜材置于带有滚轮的载膜基台上,通过控制滚轮沿所述第一膜材的表面进行滚动,以将第一膜材贴合至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贴合至所述显示模组表面的所述第一膜材呈上凸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膜材的表面贴合第二膜材,其中在贴合第二膜材的过程中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一膜层处于下凹状态的步骤包括:

将贴合有第一膜材的显示模组置于贴合治具上,所述贴合治具有第二仿形面,所述第二仿形面为凹面;

将第二膜材吸附在吸附治具的第三仿形面上,所述第三仿形面为下凸面且与所述第二仿形面适配;

控制吸附治具朝向所述贴合治具移动,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一膜材沿所述第二仿形面产生下凹形变且所述第二膜材与第一膜材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仿形面和所述第二仿形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材表面贴合第二膜材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贴合有第一膜材的显示模组展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贴合有第一膜材的显示模组展平的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一膜材的表面贴合第二膜材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夹具夹持所述显示模组的相对两侧,以将贴合有第一膜材的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贴合治具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膜材的表面贴合第二膜材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吸附治具远离所述贴合治具移动,以使第二膜材与所述吸附治具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仿形面的截面形状包括C型、L型、V型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承载基台,所述承载基台包括仿形结构,所述仿形结构具有第一仿形面,所述第一仿形面为上凸面;

载膜基台,所述载膜基台包括滚轮,所述载膜基台配置为在所述滚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滚动控制下,脱离所述第一膜材,以将第一膜材贴合至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首先将第一膜材贴合在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上,则第一膜材也呈上凸状态;然后将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贴合,且第一膜材处于下凹状态。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贴合的表面为第一面,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贴合的表面为第二面,则在第一膜材和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第一面挤压、第二面拉伸,在第一膜材和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第一面拉伸、第二面挤压,最终使得第一膜材的两面都受力均衡,不容易产生气泡和/或褶皱,能够提高贴合产品的外观品质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贴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a、3b为步骤S21的过程示意图;

图4a、4b为步骤S3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膜材1、第二膜材2、显示模组3、承载膜31、柔性显示面板32;

承载基台21、载膜基台22、滚轮23、仿形结构24、第一仿形面a;

吸附治具4、第三仿形面c;

贴合治具5、第二仿形面b、夹具6、柔性电路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无背光源、无液晶的自发光显示,具有优异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反应速度,由于材质更加轻薄,可透明、可柔性,OLED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OLED的迅速发展,柔性OLED显示面板逐渐应用于车载、智慧物联网等领域,3D大曲率显示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OLED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贴合不同的膜材,对于大尺寸的车载异形OLED产品,针对于凹形或其他曲面的异形贴合需要贴合治具进行仿形和贴合。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滚轮贴合、PAD贴合、仿形后贴合等方式,但都无法避免在贴合过程由于形变产生的不规则膜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至少一个,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异形OLED显示面板中的膜材贴合,改善贴合过程中膜材由于形变产生的不规则膜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S1,控制显示模组处于上凸状态。

步骤S2,在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贴合第一膜材。

其中,贴合在显示模组上的第一膜材也呈上凸状态。

步骤S3,在第一膜材的表面贴合第二膜材,其中在贴合第二膜材的过程中显示模组和第一膜材处于下凹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首先将第一膜材贴合在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上,则第一膜材也呈上凸状态;然后将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贴合,且第一膜材处于下凹状态。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贴合的表面为第一面,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贴合的表面为第二面,则在第一膜材和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第一面挤压、第二面拉伸,在第一膜材和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第一面拉伸、第二面挤压,最终使得第一膜材的两面都受力均衡,不容易产生气泡和/或褶皱,能够提高贴合产品的外观品质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材可以是光学胶,第二膜材可以是盖板玻璃;为了避免在贴合过程中损伤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承载膜和柔性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第一膜材和第二膜材也可以是其他膜层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贴合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11,将显示模组固定在仿形结构的第一仿形面上,第一仿形面为上凸面。

其中,仿形结构的第一仿形面可以使显示模组发生仿形形变,还可以对第一膜材在贴合过程中进行平稳支撑,进一步均衡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受力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2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21,将第一膜材置于带有滚轮的载膜基台上,通过控制滚轮沿显示模组的表面进行滚动,以将第一膜材贴合至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贴合至显示模组表面的第一膜材呈上凸状态。

图3a、3b为步骤S21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地,如图3a所示,显示模组3固定在仿形结构24的第一仿形面a上,第一仿形面a为上凸面,第一膜材1置于载膜基台22上;如图3b所示,滚轮23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膜材1的表面进行滚动,上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显示模组3的弯折方向,从而将第一膜材1贴合至显示模组3上,贴合完成的第一膜材1和显示模组3均呈上凸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滚动沿第一方向从第一膜材的侧边滚动到另一侧边的过程中,第一膜材与滚轮接触的表面即第二面受拉伸力,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相接触的表面即第一面受挤压力。此时,由于第一膜材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受力不均,容易在第一膜材上出现不规则膜印,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还包括步骤S3,图4a、4b为步骤S3的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步骤S3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31-步骤S33,具体地:

步骤S31,将贴合有第一膜材1的显示模组3置于贴合治具5上,贴合治具5有第二仿形面b,第二仿形面b为凹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1之前,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将贴合有第一膜材1的显示模组3展平。

步骤S30’,采用夹具6夹持显示模组3的相对两侧,以将贴合有第一膜材1的显示模组3固定在贴合治具5上。

如图4a所示,此时显示模组3平直放置在贴合治具5上,但与第二仿形面b之间存在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夹具6对显示面板造成应力损伤,夹具6可以只夹持承载膜31。另外,承载膜31还配置为在第一膜材1和第二膜材2的贴合过程中,起到缓冲和平稳支撑的作用。

步骤S32,将第二膜材2吸附在吸附治具4的第三仿形面c上,第三仿形面c为下凸面且与第二仿形面b适配。

其中,第二膜材2可以是预先塑形然后吸附在吸附治具4上的,也可以是由于吸附治具4产生的吸附力而发生仿形形变;以及,吸附治具4对第二膜材2的吸附方式可以是真空吸附或负压吸附,还可以是其他吸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步骤S33,如图4b所示,控制吸附治具4朝向贴合治具5移动,显示模组3和第一膜材1沿第二仿形面b产生下凹形变且第二膜材2与第一膜材1贴合。

在吸附治具4朝向贴合治具5的移动过程中,显示模组3和第一膜材1在二者的挤压下发生仿形形变,由于第三仿形面c与第二仿形面b相适配,则仿形形变后的第二膜材2与第一膜材1的形状相匹配,进而二者可以紧密贴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b所示,吸附治具4的第二仿形面b上可以设置有柔性电路板7,其配置为向显示模组3提供电信号。柔性电路板7远离第二仿形面b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第二仿形面b相同的形状,以便于在吸附治具4和贴合治具5的配合下,将第一膜材1和第二膜材2进行贴合。

由于第二仿形面为下凹面,则在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相接触的表面即第二面受挤压力,同时第一膜材的第一面受到拉伸力。也就是说,第一膜材的第一面在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先受到挤压力,然后在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受到拉伸力;第一膜材的第二面在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先受到拉伸力,然后在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受到挤压力,在两次贴合过程中第一膜材的两个表面受力的顺序不同但整体受力均匀,因此第一膜材不容易产生气泡和膜印,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S41,控制吸附治具远离贴合治具移动,以使第二膜材与吸附治具分离。

步骤S42,将显示模组中的承载膜与柔性显示面板分离,以形成异形显示模组。具体里,可以采用激光剥离、刻蚀等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时,异形显示模组贴合完成,其可以包括柔性显示面板、第一膜材和第二膜材,其中第一膜材为光学胶,第二膜材为盖板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仿形面和第二仿形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则第一膜材的第二面在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受到的拉伸力,与第一面在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受到的拉伸力大致相同,同样,第一膜材的第一面在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与第二面在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的贴合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大致相同。第一膜材的两个表面受力越均衡,越有利于形成平整的膜层结构,有利于提供异形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仿形面的截面形状包括C型、L型、V型中的任意一种,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可以使用于以上结构的异形显示模组,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膜材在两次贴合过程中,上下表面受到相同的挤压力和拉伸力,就能够改善第一膜材上出现膜印的现象。

基于上述相同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承载基台和载膜基台。其中,承载基台包括仿形结构,仿形结构具有第一仿形面,第一仿形面为上凸面;载膜基台包括滚轮,载膜基台配置为在滚轮在显示模组的表面滚动控制下,脱离第一膜材,以将第一膜材贴合至处于上凸状态的显示模组的表面。

上述贴合装置可以用于第一膜材与显示模组的贴合,在滚轮的配合下,容易对第一膜材进行仿形且在第一膜材贴合过程中不容易产生气泡,使得贴合后的第一膜材和显示模组均具有与第一仿形面相适配的形状,具体地,可以参考上述图3a、图3b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2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