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注册方法、无线雷管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注册方法、无线雷管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册方法、无线雷管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是一种爆破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它的作用是产生起爆能来引爆各种炸药及导爆索、传爆管,又称数码电子雷管、数码雷管或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即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雷管,通过逻辑控制和双向通信即可实现对起爆过程的控制,防止非法起爆。

目前,针对有线、无线的电子雷管都可以使用起爆器或注册器扫描脚线上的二维码或一维码进行扫码注册,但需要找到二维码,再用扫描头对准二维码进行扫描,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量,非常耗时,而一个工人进行扫码注册的上限只是300发雷管。当脚线上的二维码被刮花或损坏时,导致无法扫描到,则需要使用绞线进行注册,更是增大了工作量。通过在脚线上贴上二维码或激光打印,实际上也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册方法、无线雷管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设置包括无线起爆器以及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的无线雷管系统,无线电子雷管在无线起爆器的触发后,进行自检测并将产生的带身份标识的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无线起爆器将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实现自动注册。无需通过扫描脚线上的二维码进行注册,自然无需担心二维码磨损,施工时可以把起爆器或注册器挂在腰上,或放在无线雷管的信号范围内即可实现自动注册,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注册方法,所述注册方法应用无线雷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线起爆器以及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所述无线起爆器与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由无线电子雷管,基于触发进行自检测获得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其中,所述自检测信息包括:所述无线电子雷管的身份标识;由所述无线起爆器,接收所述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结合无线雷管的各自独立的特性,在无线雷管通电后,自动无线注册,无需通过扫描脚线上的二维码进行注册,自然无需担心二维码损坏的问题,施工时可以把起爆器或注册器挂在腰上,或放在无线雷管的信号范围内即可实现自动注册,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由所述接收所述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包括:判断所述身份标识是否合法;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不合法,则发送命令提示所述身份标识无效;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合法,则判断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是否已经注册;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已注册,则发送命令至所述无线电子雷管提示已经注册成功;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未注册,则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后,发送命令至所述无线电子雷管提示已经注册成功。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判断自检测信息中的身份标识是否合法、是否已注册,防止无线电子雷管重复注册导致注册效率减慢,提高了注册的针对性和效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进行自检测获得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对无线起爆器的操作,定时向所述无线电子雷管发送扫描命令;其中,所述扫描命令用于在所述无线电子雷管通电后,接收到扫描命令,将所述无线电子雷管的自检测信息进行回复,从而让无线起爆器可以得到所述无线电子雷管的自检测信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定时向无线电子雷管发送扫描命令,定时检测无线电子雷管通电后的状态,方便快速地自动检测,提高了注册效率。

可选地,所述基于进行自检测获得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包括:由无线电子雷管在指定时间内响应所述扫描命令,并将获得的所述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指定时间,减小了重复扫描的次数,提高了注册效率。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由所述无线电子雷管,在接收到已经注册成功的命令后,设置注册标志;由所述无线电子雷管,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起爆器发送的扫描命令,不再响应所述扫描命令进行自检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注册后设置注册标志表示已注册,避免了无线电子雷管的重复响应,提高了注册效率。

可选地,所述无线电子雷管包括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所述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按照安装上电的顺序依次进行注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按照无线电子雷管的安装上电顺序通电进行自动注册,提高了注册效率,降低了工作量和注册成本。

可选地,所述无线起爆器位于所述无线电子雷管信号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起爆器设置在无线电子雷管通信范围内任意位置即可实现自动注册,避免在距离爆破口较近的地方进行操作,相比扫码的方式提高了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雷管系统,所述无线雷管系统包括:无线起爆器、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所述无线起爆器与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通信连接;所述无线电子雷管用于基于触发进行自检测,并将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其中,所述自检测信息包括:所述无线电子雷管的身份标识;所述无线起爆器用于接收所述自检测信息,并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册方法的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雷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无线雷管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图标:01-无线雷管系统;10-无线起爆器;20-无线电子雷管;300-电子设备;311-存储器;312-存储控制器;313-处理器;314-外设接口;315-输入输出单元;316-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传统电子雷管起爆系统在爆破作业现场的主要人工作业量即是电子雷管的注册和装定延时时间环节,需要操作人员手持编码器记录每发电子雷管的ID号和装定延时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每发电子雷管脚线依次通过信号总线接口连接至编码器,且早期的起爆控制器和编码器无定位功能,因此需要根据电子雷管的爆破孔位置分配好延时时间,在编码器上预先写入程序,然后严格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相应位置的电子雷管的注册工作和依次装定延时时间,现场操作人员需要在爆破现场设置大量繁杂的有线连接,容易导致出现导线的短、断故障,收放线的工作非常大,导致注册和装定延时效率低。同时,针对有线、无线的电子雷管都要使用起爆器或注册器扫描脚线上的二维码或一维码进行扫码注册,即需要找到二维码,再用扫描头对准二维码进行扫描,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量,非常耗时,而一个工人进行扫码注册的上限只是300发雷管。当脚线上的二维码被刮花或损坏时,导致无法扫描到,则需要使用绞线进行注册,更是增大了工作量。通过在脚线上贴上二维码或激光打印,实际上也增加了成本。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下介绍的注册方法及无线雷管系统01。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册方法的流程图。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阐释,该注册方法应用无线雷管系统01;该系统包括:无线起爆器10以及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20,无线起爆器10与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20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步骤100和步骤120。

步骤100:由无线电子雷管20,基于触发进行自检测获得自检测信息,并将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10;其中,自检测信息包括:无线电子雷管20的身份标识;

步骤120:由无线起爆器10,接收自检测信息,并将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示例性地,触发进行自检测方式可以是:无线起爆器10发送的扫描命令触发无线电子雷管20进行自检测,或其他触发的方式触发无线电子雷管20进行自检测,在自检测前无线电子雷管20需要打开电源进行通电开机。自检测信息可以是:无线电子雷管20自身可唯一能识别身份的标识,例如ID编码号,以及无线电子雷管20中各功能模块的状态,例如电池电压,桥丝阻值,发火电容容量,发火元件状态,升压电路,放电功能,充电功能等状态信息。

可选地,该无线雷管系统01可包括无线起爆器10和多个电子雷管,无线起爆器10与多个电子雷管通过无线的形式建立连接,无线的形式可包括:WIFI、蓝牙、4G/5G、SUB-G的形式。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进行自检测,自检测后可获得自身各功能模块的状态信息,如电池电压,桥丝阻值,电容容量,放电功能,充电功能等,从这些状态信息可以得到电子雷管中点火元件的通断状态、电子雷管中芯片的状态和通信状态。当无线起爆器10再次发出扫描命令时,无线电子雷管20识别该扫描指令,并上报自身的ID编码号和爆破网络中电子雷管的功能状态,无线起爆器10将这些信息添加到注册数据表中,并显示注册结果,发送命令告之该无线雷管已经注册成功。该注册数据表中可包括各电子雷管上报或反馈的出厂ID编码号、注册标志位、定位信息和工作状态信息,该工作状态信息可具体包括电子雷管的通信状态、延时状态信息、充电状态等。

通过设置包括无线起爆器10以及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20的无线雷管系统01,无线电子雷管20在无线起爆器10的触发后,进行自检测并将产生的带身份标识的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10,无线起爆器10将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实现自动注册。无需通过扫描脚线上的二维码进行注册,自然无需担心二维码损坏的问题,施工时可以把起爆器或注册器挂在腰上,或放在无线雷管的信号范围内即可实现自动注册,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个实例中,步骤120可以包括:步骤121、步骤122、步骤123、步骤124和步骤125。

步骤121:判断身份标识是否合法;

步骤122:若判定身份标识不合法,则发送命令提示身份标识无效;

步骤123:若判定身份标识合法,则判断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是否已经注册;

步骤124:若判定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已注册,则发送命令至无线电子雷管20提示已经注册成功;

步骤125:若判定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未注册,则将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后,发送命令至无线电子雷管20提示已经注册成功。

示例性地,判断是否合法的方式可以是:基于无线电子雷管20的编码标识规则判断接收到的自检测信息中的身份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判断字节的长度,时间年月日、特定的编码标识等是否符合预设要求。判断是否注册成功的方式可以是:根据无线电子雷管20反馈回来的注册标志位信息,判断注册标志位是处于置位状态还是复位状态,如果是置位状态则可以认为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已经注册。可选地,如图2所示,无线起爆器10应用程序接收到无线电子雷管20发来的ID编码号和功能状态时,可进行是否合法、是否已注册的判断,先判断当前电子无线雷管的ID号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则发送命令提示该ID号无效,如果合法,则进一步判断是否已经注册,如果已经注册,则发送命令提示该ID号已经注册,如果未注册,则将无线电子雷管20发来的ID编码号和功能状态添加到注册数据表中,并显示注册结果,发送命令告之该无线雷管已经注册成功。通过判断自检测信息中的身份标识是否合法、是否已注册,防止无线电子雷管20重复注册导致注册效率减慢,提高了注册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之前还包括:步骤99。

步骤99:接收用户对无线起爆器10的操作,定时向无线电子雷管20发送扫描命令;其中,扫描命令用于在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接收到扫描命令,将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的自检测信息进行回复,从而让无线起爆器10可以得到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的自检测信息。

示例性地,无线雷管系统01由无线电子雷管20、起爆控制器组成。起爆控制器与电子雷管可通过WIFI、蓝牙、4G/5G、SUB-G的形式连接,通过在线或者离线密码,实现电子雷管控制和起爆。若使用在线起爆的方式,在电子雷管发放后不进行数据上报和离线密码申请、下载,网路连接完成后通过在线方式自动获取起爆密码,前提是起爆器应用需连入有效网络。起爆控制器中的无线起爆器10应用程序由用户操作到连续扫描状态,定时发送信号扫描命令,扫描无线电子雷管20的无线信号,这样当有新的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进行自身状态检测,在检测完成后,才会打开无线扫描命令的接收状态。通过定时向无线电子雷管20发送扫描命令,定时检测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的状态,方便快速地自动检测,提高了注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可以包括:步骤101。

步骤101:由无线电子雷管20在指定时间内响应扫描命令,并将获得的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10。

示例性地,指定时间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预留时间,例如几秒或几分钟,超过该预留时间无线电子雷管20不再响应无线起爆器10的扫描命令。可选地,在无线电子雷管20开机后指定时间内才接收起爆器的扫描命令,即在无线电子雷管20开机后,就起爆定时器,例如指定时间为10秒,在10秒内收到扫描命令才回复,如果超过10秒,则不回复,从而使得当已经有部分无线电子雷管20已经通电,可以不用扫描这部分无线电子雷管20,只扫描到刚通电的部分无线电子雷管20。通过设置指定时间,减小了重复扫描的次数,提高了注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20之后,还包括:步骤130、步骤131。

步骤130:由无线电子雷管20,在接收到已经注册成功的命令后,设置注册标志;

步骤131:由无线电子雷管20,在接收到无线起爆器10发送的扫描命令,不再响应扫描命令进行自检测。

示例性地,当无线电子雷管20识别到无线起爆器10告之自己已经注册成功的命令后,会设置自己的注册标志为置位状态,当再收到无线起爆器10应用的扫描指令,则不再回应扫描指令进行自检测。无线起爆器10根据无线电子雷管20反馈回来的注册标志位信息,判断注册标志位是处于置位状态还是复位状态,如果是置位状态则可以认为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已经注册。此标志,在断电后会消失,即无线雷管重新上电后,还是能接收无线起爆器10发出的扫描命令,对于没有注册成功的,可以断电再重新通电即可。通过在注册后设置注册标志表示已注册,避免了无线电子雷管20的重复响应,提高了注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子雷管20包括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20,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20按照安装上电顺序依次进行注册。

示例性地,该无线雷管系统01可包括多个不同ID号的无线电子雷管20,例如:无线电子雷管1号、无线电子雷管2号、无线电子雷管3号,无线电子雷管1号、无线电子雷管2号、无线电子雷管3号均可根据实际需求按照行或列的形式规律设置在爆破口。当无线电子雷管1号按照步骤120方式注册完后,给无线电子雷管2号进行通电;基于无线电子雷管1号相同的注册流程,注册无线电子雷管2号;当无线电子雷管2号按照步骤120方式注册完后,给无线电子雷管3号进行通电,基于无线电子雷管1、2号相同的注册流程,注册无线电子雷管3号。即给要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20,按所要的安装位置进行顺序通电,依次一个个注册。通过按照无线电子雷管20的安装顺序通电进行自动注册,提高了注册效率,降低了工作量和注册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起爆器10位于无线电子雷管20信号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示例性地,由于无线雷管系统01可包括无线起爆器10和多个电子雷管,无线起爆器10与多个电子雷管通过无线的形式建立连接。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开机,并进行功能自检测后,主动上报自己的ID和功能状态,起爆器应用程序由用户操作进行状态接收模式,在无线信号的通信范围内均可接收无线电子雷管20在通电自检完成后的状态信息,进行注册。通过将起爆器设置在无线电子雷管20通信范围内任意位置即可实现自动注册,避免在距离爆破口较近的地方进行操作,相比扫码的方式提高了安全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雷管系统01的结构框图,该无线雷管系统01包括:无线起爆器10、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20,无线起爆器10与至少一个无线电子雷管20通信连接;

无线电子雷管20用于基于触发进行自检测,并将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10;其中,自检测信息包括:无线电子雷管20的身份标识;

无线起爆器10用于接收自检测信息,并将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完成注册。

可选地,无线起爆器10可以用于:

判断所述身份标识是否合法;

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不合法,则发送命令提示所述身份标识无效;

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合法,则判断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是否已经注册;

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已注册,则发送命令至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提示已经注册成功;

若判定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无线电子雷管20未注册,则将所述身份标识添加到注册数据库中后,发送命令至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提示已经注册成功。

可选地,无线雷管系统01可以用于:

接收用户对无线起爆器10的操作,定时向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发送扫描命令;其中,所述扫描命令用于在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通电后,接收到扫描命令,将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的自检测信息进行回复,从而让无线起爆器10可以得到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的自检测信息。

可选地,无线雷管系统01可以用于:

由无线电子雷管20在指定时间内响应所述扫描命令,并将获得的所述自检测信息发送至无线起爆器10。

可选地,无线雷管系统01可以用于:

由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在接收到已经注册成功的命令后,设置注册标志;

由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起爆器10发送的扫描命令,不再响应所述扫描命令进行自检测。

可选地,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包括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20,所述多个待注册的无线电子雷管20按照安装上电顺序依次进行注册。

可选地,所述无线起爆器10位于所述无线电子雷管20信号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请参阅图4,图4是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存储器311、存储控制器312、处理器313、外设接口314、输入输出单元315、显示单元31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300还可包括比图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4所示不同的配置。

上述的存储器311、存储控制器312、处理器313、外设接口314、输入输出单元315、显示单元316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上述的处理器313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

其中,存储器3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等。其中,存储器31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313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过程定义的电子设备300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13中,或者由处理器313实现。

上述的处理器31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31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的外设接口314将各种输入/输出装置耦合至处理器313以及存储器3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314,处理器313以及存储控制器312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上述的输入输出单元315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所述输入输出单元315可以是,但不限于,鼠标和键盘等。

上述的显示单元316在电子设备30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交互界面(例如用户操作界面)给用户参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31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触控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或触控显示器可以对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的过程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3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1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