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6:20


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移动物联网时代。而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也将日益智能化,万物互联势必导致很多原来不需要电能供给的物体(终端),产生信息交换和能量供给。而随着互联终端日益多样化,对于能量补充的方式也会日益多样化。而大多数移动终端出于产品设计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必然走向无端口化,因此无线充电就成为了移动物联网时代能量供给的重要实现方式。

无线充电装置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两大主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设计方案是将控制电路板和发射或接收线圈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且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焊接在一起;第二种设计方案是将控制电路板和发射或接收线圈分别设于两个独立的壳体中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即连接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

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是将无线充电方案的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具体应用中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1)由于无线充电的主控板和线圈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导致在设计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终端时,必须事先给无线充电装置预留充足的空间,且需要实现考虑好诸如散热、引电绝缘等安全问题,提高了设计的难度和成本;在制造的过程中,预置整个无线充电装置,从而提高了预置无线充电功能所需的制造成本。最重要的是,在终端和应用场景是否需要无线充电功能的前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者,都会忽略无线充电功能的预置,从而影响了未来无线充电场景和功能的应用和推广。而由于无线充电功能终端和应用场景的日益普及,对相关产品进行无线充电功能的扩展和升级,势必要求对该终端或场景进行整体升级,从而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也给各种应用场景和终端的普及带来了不必要的阻力和成本。而如果能够低成本的预置无线充电的功能或部件,并灵活快速的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扩展,势必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采用上述第一种设计方案和第二种设计方案开发的产品,由于控制电路板都不可以单独更换,会由于负载的功率或者无线充电技术、协议的升级而导致接收端(如手机、手机配件、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和发射端(如无线充电器)不能兼容,或者无法配合接收端的最大充电功率工作。生产商已经生产和用户已经购买的产品就不能满足最新接收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造成了用户体验的快速降低和很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而生产商产品迭代由于涉及控制电路板的改动,往往需要对整个产品重新开模、调试、生产,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新品开发的风险大。因此如何对无线充电功能进行灵活扩展和快速、安全、低成本的升级,也是限制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第一种解决方案将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由于控制电路板和发射线圈的发热量较大,并且壳体体积较小或者结构的限制,导致无线充电装置的散热效果不佳,因此,降低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导致无线充电装置产生充电慢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快速无线充电时,更易产生严重散热不良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增加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其旨在实现低成本预置无线充电功能组件,并可以对无线充电功能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快速、安全、低成本的升级,以及解决整体散热效果差等安全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控制模组、无线充线圈模组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与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的连接线,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包括无线充线圈和与所述无线充线圈电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四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发射线圈发射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或者,

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发射和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一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三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无线充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四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上的第五接口,所述第五接口用于插接连接独立于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且具有第六接口的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USB连接器的壳体或者type-c连接器的壳体或者Lightning连接器的壳体;所述外部电源为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车载充电器或者电脑或者音箱或者台灯或者风扇或者电视。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对所述无线充线圈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所述无线充线圈错误插入外部电源时对所述外部电源进行保护;和/或,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以用于保护所述外部电源的电路、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误插的充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和第三壳体,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一体设置并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接口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且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三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三壳体外,所述第三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无线充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四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壳体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对所述无线充线圈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所述无线充线圈错误插入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和/或,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以用于保护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误插的充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和第四壳体,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分体设置并分别设于所述第四壳体内,所述第一接口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且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四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四壳体外,所述第三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焊接于或者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的第七接口,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上焊接有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八接口,所述第七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八接口;

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无线充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四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壳体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对所述无线充线圈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所述无线充线圈错误插入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和/或,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四壳体内,以用于保护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误插的充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和第五壳体,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分体设置并分别设于所述第五壳体内;

所述第一接口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五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五壳体外,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插接连接,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的第九接口以及焊接于或者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的第十接口,所述第九接口与所述第十接口插接连接;

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无线充线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口从所述第二壳体内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四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壳体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用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对所述无线充线圈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所述无线充线圈错误插入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于所述第五壳体内,以用于保护所述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误插的充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所述无线充线圈,每个所述无线充线圈都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和/或;

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还包括外接口,所述外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无线充线圈模组,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埋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包括无线充线圈和与所述无线充线圈电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从所述装置本体内延伸至所述装置本体外。

进一步地,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还包括无线充控制模组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与所述无线充线圈模组的连接线,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与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所述连接线均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外;或者,

所述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所述连接线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为手机支架或者桌子或者椅子或者沙发或者台灯或者柜子或者纸巾盒或消毒盒或车载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发射线圈发射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或者,

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或者

所述无线充线圈为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为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发射和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

本发明提供了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通过将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无线充线圈模组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在无线充控制模组上设置第一接口、在无线充线圈模组上设置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线分别可拆卸连接无线充控制模组的第一接口和无线充线圈模组的第二接口,从而实现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无线充线圈模组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功能。由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无线充线圈分开设置,故避免了因两者位于同一个壳体内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无线充线圈的散热效果,利于保障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无线充线圈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连接线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可拆卸连接,因此,当由于负载的功率或者技术、协议的升级而导致接收端(如手机、手机配件、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和发射端(如无线充电器)不能兼容时,可以只将无线充控制模组拆卸下来进行升级或更换(即,只需要对无线充控制模组进行升级或更换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即可实现兼容,不需要同时更换无线充线圈和连接线,也不会造成品报废),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成本。

另外,无线充线圈模组可以独立存在于任何产品形态中,在需要使用、体现无线充电功能时,通过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无线充线圈模组连接,根据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设计不同的规格和型号,按需进行无线充控制模组、无线充线圈模组和连接线的匹配,快速便捷地实现产品的不同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无线充线圈模组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外观的变换,能够非常灵活地与其他功能产品进行融合,使产品能更好、更快、更便捷地过行外观的变更或升级,大大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设计速度。无线充控制模组的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同其他功能/逻辑电路整合在一块电路板上,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接口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和其他功能/逻辑电路整合在一起,灵活地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与其他功能、产品融合,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产品功能、功率、甚至工作原理等的升级换代。

进一步地,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无线充线圈模组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在设计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时,先在装置本体中预埋无线充线圈模组;在后续需要将装置扩展为具有无线充功能时,只需将连接线卡插连接无线充控制模组和无线充线圈模组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装置的前期设计成本和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利于降低装置后续进行加装无线充电装置的升级难度和成本;再一方面利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无线充线圈的分别散热。相对于现有无线充电装置的功能僵化情况,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更有利于无线充电功能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扩充,并且开发的周期更短,前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更低,可以在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前期预埋(整合)发射(接收)线圈,在后续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升级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实现对于最新无线充电功能的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与外部电源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与手机支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与桌子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无线充控制模组;11、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2、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3、无线充控制模块;14、第二保护电路;2、无线充线圈模组;21、无线充线圈;211、线圈本体;212、隔磁件;22、LED指示灯;23、外接口;24、第一保护电路;3、连接线;40、第一接口;41、第二接口;42、第三接口;43、第四接口;44、第五接口;45、第六接口;46、第七接口;47、第八接口;48、第九接口;49、第十接口;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53、第三壳体;54、第四壳体;55、第五壳体;200、外部电源;300、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310、装置本体;320、容置空间。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包括无线充控制模组1、无线充线圈模组2以及用于电连接无线充控制模组1与无线充线圈模组2的连接线3,无线充控制模组1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电连接的第一接口40,无线充线圈模组2包括无线充线圈21和与无线充线圈21电连接的第二接口41,连接线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口42和第四接口43,第三接口42可拆卸连接第一接口40,第四接口43可拆卸连接第二接口4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分别进行模块化设计,即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分开独立设置,并通过连接线3分别可拆卸连接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连接在一起、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连接在一起,无线充线圈21就可以发射充电能量或接收充电能量,从而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可以为无线充电设备(比如手机、手机配件、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充电。其中,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采用但不限于磁感应、磁共振等工作原理设计,用以实现对整个无线充电功能的实现和控制,连接线3通过插接连接或其它可以灵活连接的方式将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无线充线圈21连接起来,使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端或接收端)的功能。由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无线充线圈21分开设置,故避免了因两者位于同一个壳体内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无线充的散热效果,利于保障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无线充线圈21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连接线3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通过第一接口40与第三接口42可拆卸连接,因此,当由于负载的功率或者技术、协议的升级而导致接收端和发射端不能兼容时,可以只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与连接线3断开,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更换升级后,重新与连接线3插接连接,不需要同时更换无线充线圈21和连接线3,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成本。

另外,无线充线圈模组2可以独立存在于任何产品形态中,在需要使用、体现无线充电功能时,通过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连接,根据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设计不同的规格和型号,按需进行无线充控制模组1、无线充线圈模组2和连接线3的匹配,快速便捷地实现产品的不同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无线充线圈模组2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外观的变换,能够非常灵活地与其他功能产品进行融合,使产品能更好、更快、更便捷地过行外观的变更或升级,大大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设计速度。

再者,无线充控制模组1的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同其他功能/逻辑电路整合在一块电路板上,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也可以通过通用接口(如USBA/B/C等)接插的方式,和其他功能/逻辑电路整合在一起,灵活地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与其他功能、产品融合,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产品功能、功率、甚至工作原理等的升级换代。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控制模组1、无线充线圈模组2和连接线3三个部分的独立设置,根据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设计不同的规格和型号,并通过无线充控制模组1内精密的软件控制和调节,做到各部份性能完美匹配,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规格快速实现自已想要的产品功能,从而使产品更多样化,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节约资源,也使得产品的功能更灵活,大大提高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同时,因为三部分是可拆分的,所以也更方便产品的设计、生产、收纳与携带。另外,相对于现有无线充电装置的功能僵化情况,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更有利于无线充电功能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扩充。并且开发的周期更短,前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更低。可以在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前期预埋(整合)无线充发射(接收)线圈,在后续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升级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实现对于最新无线充电功能的支持。

优选地,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为用于控制无线充发射线圈发射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该种设置方式,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无线充电的发射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21也可以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为用于控制无线充接收线圈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该种设置方式,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无线充电的接收端;或者,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为用于控制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发射和接收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

优选地,无线充线圈21包括线圈本体211和连接线圈本体211的隔磁件212;当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时,隔磁件增强线圈本体211的磁场强度,同时具有较高的磁性收敛效果;当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无线充电的接收端时,隔磁件防止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干扰,起到金属隔离的作用,防止能量浪费,提高充电效率。

优选地,第一接口40焊接于或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40焊接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通过该种设置方式,既增加第一接口40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又利于实现第一接口40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的电连接。

优选地,第二接口41焊接于或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线圈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41焊接于无线充线圈21,通过该种设置方式,既增加第二接口41与无线充线圈2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又利于实现第二接口41与无线充线圈21的电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第一壳体51,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设于第一壳体51内,第一接口40从第一壳体51内延伸至第一壳体51外,第三接口42插接连接第一接口40;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第二壳体52,无线充线圈21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二接口41从第二壳体52内延伸至第二壳体52外,第四接口43插接连接第二接口41。设置第一壳体51,避免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裸露出来,可对其进行保护;设置第二壳体52,避免无线充线圈21裸露出来,可对其进行保护。

优选地,第一壳体51为USB连接器的壳体。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可以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设置成USB连接器的样式,便于用户携带、使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也可以为type-c连接器的壳体或者Lightning连接器的壳体。

具体地,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中的一者为母接口、另一者为公接口,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中的一者为母接口、另一者为公接口。

具体地,第一接口40、第二接口41、第三接口42和第四接口43可以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但是并不限于上述接口。

请再次参阅图1,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焊接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上的第五接口44,第五接口44用于插接连接独立于无线充控制模组1且具有第六接口45的外部电源200。通过设置第五接口44,方便无线充控制模组1连接到外部电源200,从而使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通电。可以理解,第五接口44也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需要说明的是,当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发射端时,需要外部电源200为其供电,当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为接收端时,不需要外部电源200为其供电。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可以为其他终端设备输出电源,比如手机或者耳机等。

具体地,第五接口44和第六接口45中的一者为公接口、另一者为母接口。

具体地,第五接口44和第六接口45可以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或者标准USB等,但是并不限于上述接口。

优选地,外部电源200为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车载充电器或者电脑或者音箱或者台灯或者风扇或者电视。可以理解,外部电源200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第六接口45且可对外输电的装置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24,第一保护电路24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一保护电路24用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对无线充线圈21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无线充线圈21错误插入外部电源200时对外部电源200进行保护。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一保护电路24可以避免在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连接时损坏外部电源200(比如,适配器)的电路,对外部电源200的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一保护电路24。

请再次参阅图1,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14,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第一壳体51内,以用于保护外部电源200的电路、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误插的充电设备。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避免在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连接时损坏外部电源200(比如,适配器)的电路、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对外部电源200的电路、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二保护电路1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充线圈模组2的结构不同,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实施例一中,无线充线圈模组2包括的无线充线圈21的数量为一个;而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模组2包括至少两个无线充线圈21,每个无线充线圈21都与第二接口41电连接。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无线充线圈模组2包括两个无线充线圈21,其可实现同时为两个无线充电设备充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21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LED指示灯22和外接口23,LED指示灯22和外接口23都与第二接口41电连接;LED指示灯22可以用于指示无线充线圈模组2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模组2不同时包括LED指示灯22和外接口23也是可以的,即无线充线圈模组2可只包括LED指示灯22和外接口23的其中一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充控制模组1的结构不同。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控制模组1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和第三壳体53,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可控电源功能模块一体设置形成无线充控制模块13,无线充控制模块13设于第三壳体53内,第一接口40焊接于无线充控制模块13并从第三壳体53内延伸至第三壳体53外。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口40也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控制模块13。

优选地,第三壳体53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可以理解,第三壳体53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即可。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在具有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场景下,均可实现无线充电。比如,当第三壳体53为台灯的壳体时,直接将无线充线圈模组2通过连接线3连接到台灯上,就可以对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3,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24,第一保护电路24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一保护电路24用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对无线充线圈21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无线充线圈21错误插入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一保护电路24可以避免在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连接时损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一保护电路24。

优选地,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14,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第三壳体53内,以用于保护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误插的充电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无线充控制模块13上,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避免在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连接时烧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二保护电路14。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充控制模组1的结构不同。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控制模组1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和第四壳体54,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分体设置并分别设于第四壳体54内,第一接口40从第四壳体54内延伸至第四壳体54外。

请参阅图4,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焊接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上的第七接口46,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上焊接有第八接口47,第七接口46插接连接第八接口47。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实现为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的供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七接口46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第八接口47通过导线电连接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

优选地,第四壳体54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壳体54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即可。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在具有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场景下,均可实现无线充电。比如,当第四壳体54为台灯的壳体时,直接将无线充线圈模组2通过连接线3连接到台灯上,就可以对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请再次参阅图4,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24,第一保护电路24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一保护电路24用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对无线充线圈21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无线充线圈21错误插入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一保护电路24可以避免在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连接时损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一保护电路24。

请再次参阅图4,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14,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第四壳体54内,以用于保护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误插的充电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设于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上。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避免在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连接时烧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二保护电路14。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充控制模组1的结构不同。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无线充控制模组1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和第五壳体55,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分体设置并分别设于第五壳体55内。

请参阅图5,第一接口40焊接于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第一接口40从第五壳体55内延伸至第五壳体55外。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焊接于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上的第九接口48和焊接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上的第十接口49,第九接口48与第十接口49插接连接。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实现为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的供电。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口40和第九接口48可通过导线电连接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第十接口49可通过导线电连接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

优选地,第五壳体55为移动电源的壳体或者电源适配器的壳体或者车载充电器的壳体或者电脑的主机壳体或者音箱的壳体或者台灯的壳体或者风扇的壳体或者电视的壳体。可以理解,第五壳体55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壳体即可。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在具有提供电源的电子设备的场景下,均可实现无线充电。比如,当第五壳体55为台灯的壳体时,直接将无线充线圈模组2通过连接线3连接到台灯上,就可以对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方便、快捷。

请再次参阅图5,无线充线圈模组2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24,第一保护电路24设于第二壳体52内,第一保护电路24用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对无线充线圈21的负载特征的检测,同时在无线充线圈21错误插入可控电源功能模块时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进行保护。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一保护电路24可以避免在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连接时损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口41和第四接口43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一保护电路24。

请再次参阅图5,无线充控制模组1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14,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当第五壳体55内,以用于保护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误插的充电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电路14设于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设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上。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为type-c接口或者Lightning接口或者micro USB接口等标准接口时,第二保护电路14可以避免在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连接时损坏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对可控电源功能模块12、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待充电的无线充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口40和第三接口42不是标准接口时,可以不设置第二保护电路14。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300,包括装置本体310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无线充线圈模组2埋设于装置本体310内,无线充线圈模组2包括无线充线圈21和与无线充线圈21电连接的第二接口41,第二接口41从装置本体310内延伸至装置本体310外,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或者无线充接收线圈或者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当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时,无线充线圈模组2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装置具有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功能;当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时,无线充线圈模组2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装置具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的模块化设计,即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分开独立设置,方便在设计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300时,在装置本体310内预设容置空间320,将无线充线圈模组2预埋在装置本体310的容置空间320内;在后续需要将装置扩展为具有无线充功能时,只需通过连接线3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无线充线圈模组2电连接即可。也就是说,无线充线圈模组2可以独立存在于任何产品形态中,在需要使用、体现无线充电功能时,通过连接线3与无线充控制模组1连接,根据需要实现的产品功能设计不同的规格和型号,按需进行三者的匹配,快速便捷地实现产品的不同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装置的前期设计成本和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利于降低装置后续进行加装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100的升级难度和成本,即在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前期预埋(整合)无线充线圈,在后续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升级无线充控制模组1,实现对于最新无线充电功能的支持;再一方面利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无线充线圈21的分别散热。

优选地,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300还包括无线充控制模组1以及用于电连接无线充控制模组1与无线充线圈模组2的连接线3,无线充控制模组1包括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电连接的第一接口40,连接线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接口42和第四接口43,第三接口42插接连接第一接口40,第四接口43插接连接第二接口41,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连接线3均设于装置本体310外。无线充控制模组1设于装置本体310外,有利于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和无线充线圈21的分别散热,也便于当无线充电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的制式或标准发生变化时,只对无线充控制模组1进行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连接线3中的任意一者设于装置本体内,或者无线充控制模组1和连接线3都设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310为手机支架,在手机支架内设有容置空间320,无线充线圈模组2预埋在手机支架内,在后续扩展手机支架的功能,使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时,只通过连接线3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与无线充线圈模组2连接即可。其中,手机支架可以为普通的手机支架,也可以为车载用手机支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装置本体310为车载用手机支架,外部电源200为车载充电器,无线充线圈21和连接线3预埋于车体内,无线充控制模组因为具有热源,为了车体的安全而设于车体的其他位置。当以该种方式设置时,在需要对无线充控制模组1进行升级或更换时,可通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更换,比如通过汽车维修人员对无线充控制模组1进行升级或更换。

优选地,无线充线圈21为无线充发射线圈,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为用于控制无线充发射线圈发射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该种设置方式,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300具有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线圈21也可以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或者无线充发射兼接收线圈。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装置本体310不同。以下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装置本体310为桌子。在桌子内设有容置空间320,无线充线圈模组2预埋在桌面内,在后续扩展桌子的功能,使其具有无线充电功能时,只通过连接线3将无线充控制模组1与无线充线圈模组2连接即可。其中,桌子可以为任意类型的桌子,比如,办公桌、会议桌、餐桌、茶几等等。

可以理解,装置本体310不限于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中的类型,例如,也可以为椅子或者沙发或者台灯或者柜子或者纸巾盒或者消毒盒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无线充控制模组1、无线充线圈模组2和连接线3可以均预埋于桌面内,无线充线圈21可以为无线充接收线圈,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为用于控制无线充接收线圈发射充电能量的电路模块。此时,桌子具有无线充电的接收端的功能,而预埋于桌面内的无线充功能电路模块11可以为其他待充电设备供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模块化无线充电装置及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装置
  • 具有无线充扩展功能的适配器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9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