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4: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柳编工艺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全国有三大柳编生产基地,湖北、 山东,安徽(另外河南也盛产柳编)。

2008年6月7日,柳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满足艺术品的更高追求,利用染色技术能够发挥柳编工艺品的创造空间,通过色彩制造出不同颜色、纹理以及特色形象的造型,发挥了极大的想像空间。然而柳编工艺品采用的编制材料多为速生低质量的木材,即便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但仍然在染色后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发生不良变化,其中,光、水分、热等都会影响染色后柳编工艺品的变色和褪色。降低产品的色牢度,不利于工艺品的长久利用价值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在染色前对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编织原料进行表面去皮,去皮方法为:配制得到浓度为14-18ppm的醋酸钙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占0.4-0.5%的蛭石颗粒,加入编织原料,完全浸没即可,加热升温至72-75℃,保温下持续搅拌2-3小时,静置50-60分钟,取出编织原料,在1-5℃下冷藏处理10-12小时,然后恢复至室温,进行剥皮即可;

(2)去皮后将表面打磨光滑,置于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为编织原料2.5-3.5倍体积的水,同时向每千克水中加入1.3-1.7克磷酸二氢镁、0.6-0.8克谷氨酸钠、0.12-0.18克的改性纳米氧化锌,以100-12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3-27分钟,进行升温,升温至55-60℃,超声处理2-3分钟,继续保温5-6小时,取出编织原料,置于80-84℃烘箱中干燥至含水量在8.6-9.0%之间即可用于编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为柳条、荆条、紫穗槐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 所述蛭石颗粒粒径大小在3-6毫米之间。

优选的,步骤(2) 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称取7.1-7.5克的硝酸锌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45-52毫升摩尔浓度为2.2-2.6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以300-350转/分钟的速度在磁力搅拌器下搅拌20-25分钟,再加入0.13-0.16克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和10-15毫升乙醇,继续搅拌分散10-12分钟,得到混合物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设定反应温度为130-140℃,反应时间为22-24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5次,离心得到沉淀,再将沉淀物置于80-85℃烘箱中干燥7-8小时,即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在10-18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步骤(2)所述超声频率为25-28KHZ。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柳编工艺品在染色后由于受到编织原料自身性能的影响导致的色牢度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在染色前对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对柳编工艺品编织材料进行功能性改良,经过外加试剂热处理,不仅使得编织材料表面的耐老化性能显著提高,还改善了材料的疏水性和耐酸碱性,与水的接触角增大至130°,疏水性能提高一倍多,在酸液浸泡下质量不会发生损失,改性后的编织材料尺寸稳定性显著提高,干缩率和湿胀率降低,通过500小时紫外老化试验,改性材料的明度、红绿指数、黄蓝指数的变化值低于未改性的30%以上,在碱性以及高温条件下,抗紫外老化能力仍然较好,总色差值低于0.6,进一步达到提高活性染料在编织材料上的色牢度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在染色前对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编织原料进行表面去皮,去皮方法为:配制得到浓度为14ppm的醋酸钙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占0.4%的蛭石颗粒,加入编织原料,完全浸没即可,加热升温至72℃,保温下持续搅拌2小时,静置50分钟,取出编织原料,在1℃下冷藏处理10小时,然后恢复至室温,进行剥皮即可;

(2)去皮后将表面打磨光滑,置于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为编织原料2.5倍体积的水,同时向每千克水中加入1.3克磷酸二氢镁、0.6克谷氨酸钠、0.12克的改性纳米氧化锌,以1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3分钟,进行升温,升温至55℃,超声处理2分钟,继续保温5小时,取出编织原料,置于80℃烘箱中干燥至含水量在8.6-9.0%之间即可用于编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为柳条、荆条、紫穗槐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 所述蛭石颗粒粒径大小在3-6毫米之间。

优选的,步骤(2) 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称取7.1克的硝酸锌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45毫升摩尔浓度为2.2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以300转/分钟的速度在磁力搅拌器下搅拌20分钟,再加入0.13克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和10毫升乙醇,继续搅拌分散10分钟,得到混合物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设定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次,离心得到沉淀,再将沉淀物置于80℃烘箱中干燥7小时,即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在10-18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步骤(2)所述超声频率为25KHZ。

实施例2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在染色前对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编织原料进行表面去皮,去皮方法为:配制得到浓度为16ppm的醋酸钙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占0.45%的蛭石颗粒,加入编织原料,完全浸没即可,加热升温至73℃,保温下持续搅拌2.5小时,静置55分钟,取出编织原料,在3℃下冷藏处理11小时,然后恢复至室温,进行剥皮即可;

(2)去皮后将表面打磨光滑,置于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为编织原料3.0倍体积的水,同时向每千克水中加入1.5克磷酸二氢镁、0.7克谷氨酸钠、0.15克的改性纳米氧化锌,以11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5分钟,进行升温,升温至58℃,超声处理2.5分钟,继续保温5.5小时,取出编织原料,置于82℃烘箱中干燥至含水量在8.6-9.0%之间即可用于编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为柳条、荆条、紫穗槐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 所述蛭石颗粒粒径大小在3-6毫米之间。

优选的,步骤(2) 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称取7.3克的硝酸锌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48毫升摩尔浓度为2.4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以330转/分钟的速度在磁力搅拌器下搅拌22分钟,再加入0.14克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和13毫升乙醇,继续搅拌分散11分钟,得到混合物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设定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23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4次,离心得到沉淀,再将沉淀物置于82℃烘箱中干燥7.5小时,即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在10-18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步骤(2)所述超声频率为26KHZ。

实施例3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在染色前对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编织原料进行表面去皮,去皮方法为:配制得到浓度为18ppm的醋酸钙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占0.5%的蛭石颗粒,加入编织原料,完全浸没即可,加热升温至75℃,保温下持续搅拌3小时,静置60分钟,取出编织原料,在5℃下冷藏处理12小时,然后恢复至室温,进行剥皮即可;

(2)去皮后将表面打磨光滑,置于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加入为编织原料3.5倍体积的水,同时向每千克水中加入1.7克磷酸二氢镁、0.8克谷氨酸钠、0.18克的改性纳米氧化锌,以12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7分钟,进行升温,升温至60℃,超声处理3分钟,继续保温6小时,取出编织原料,置于84℃烘箱中干燥至含水量在8.6-9.0%之间即可用于编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柳编工艺品编织原料为柳条、荆条、紫穗槐条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1) 所述蛭石颗粒粒径大小在3-6毫米之间。

优选的,步骤(2) 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为:称取7.5克的硝酸锌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52毫升摩尔浓度为2.6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以350转/分钟的速度在磁力搅拌器下搅拌25分钟,再加入0.16克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和15毫升乙醇,继续搅拌分散12分钟,得到混合物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置于烘箱中,设定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5次,离心得到沉淀,再将沉淀物置于85℃烘箱中干燥8小时,即得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在10-18纳米之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步骤(2)所述超声频率为28KHZ。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机械去皮代替步骤(1)去皮方法,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2)中磷酸二氢镁、谷氨酸钠的添加,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使用粒径大小在10-15纳米之间的纳米氧化锌代替步骤(2)所述改性纳米氧化锌,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实验

以同一批柳条作为编织原料,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加工处理柳条,处理后加工为规格一致为5厘米长的试样(每组5根),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的去皮柳条样品作为对照,每组使用活性艳红X-3B对试样进行染色(染色条件为:染料浓度为2%,染色温度为55℃,染色时间为100分钟,使用浓度为30克/升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固色,固色时间为30分钟,浴比为1:20),染色处理后,将各组样品经过耐光性试验(染色后,将各组样品放入紫外线照射仪中照射,在每件样品上取15个测量点,进行前后测量,取平均值,测量在紫外灯照射180小时后,色差值变化),对各组样品的色差值进行测量,保持各组试验样品制备中无关变量一致,将染色性能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其中ΔE在0-0.5范围表示无色差痕迹,在0.5-1.5范围表示有轻微差痕迹,1.5-3.0范围表示有可肉眼察觉色差痕迹,3.0-6.0范围表示有可识别色差痕迹,6.0-12.0范围表示色差痕迹大,12.0以上表示差痕迹非常大。)

由此可见:经过本发明技术方法处理得到的柳编工艺品材料性能显著提升,在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时,上染率高,稳定性好,表面疏水,不易褪色。

相关技术
  •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在柳编工艺品上的色牢度的加工方法
  • 一种提高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34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