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2:01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等预制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1635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钢结构本体,钢结构本体的底端设有防水台,钢结构本体包括若干根钢管柱,防水台通过通孔与钢管柱的底部穿插连接,防水台的两侧均设有横板,防水台的两端均设有竖板,钢管柱嵌设在横板和竖板内部的安装孔中,两块横板的顶端均固定设有房顶架,该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若干根钢管柱通过焊接或者钢丝绳绑接形成钢结构本体,然后依次将横板和竖板套接在钢管柱上,形成房屋的主体,通过设有横梁和支撑柱,用来支撑房顶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房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在装配成型过程中,相邻的两块横板和竖板在安装时,钢管柱嵌设在横板和竖板内部的安装孔中,钢管柱位于横板和竖板之间,当钢结构本体长期受到震动、风压、雨水冲刷等情况时,钢管柱受力增大,可能导致钢管柱在安装孔内的位置发生小幅度晃动,进而使得横板和竖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弱,使钢结构本体的连接稳定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包括底板、顶板、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部均固设有钢筋网,钢筋网包括若干交错设置的横杆和竖杆,相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两侧固设有若干与横杆相配合的浇注管,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端开设有与浇注管相适配的条形口,浇注管内设有浇注腔,浇注管靠近定位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浇注口,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开设有与第一浇注口相对应的第二浇注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本体在装配时,先将底板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进行装配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定位板连接,将定位板两侧的浇注管分别配合插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条形口内,第一侧板上的横杆和第二侧板上的横杆分别插到浇注管内,再从定位板外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第二浇注口和第一浇注口流到浇注腔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浇注腔并与横杆接触,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有的横杆两端均与定位板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提高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块,定位块开设有通孔,定位板两侧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板两侧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通孔相配合的竖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注管在插入条形口内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定位块分别插入定位板两侧定位槽内,向竖孔内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依次通过所有竖孔和通孔,建筑混凝土浆液在定型后,可进一步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浇注管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表面设有锥形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靠近第二浇注口处开设有与条形口相连通的斜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斜孔进入锥形部与条形口之间的间隙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间隙并定型,有利于加强浇注管与第一侧板以及浇注管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底板四个端角处固设有基座,基座开设有与定位板适配的直角槽,基座开设有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适配的条形槽,两个条形槽均与直角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插入直角槽内并进行固定,再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条形槽长度方向滑入,设置直角槽与条形槽,便于操作人员在装配建筑本体时较为便捷,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的,所述基座沿直角槽周向开设有若干横槽,横槽与直角槽相垂直,横槽内设有加强筋,定位板下端部沿周向开设有与加强筋相适配的竖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在与基座固定后,加强筋从竖直方向上插入横槽内,再将加强筋插入定位板下端部竖槽内,竖槽便于对加强筋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加强筋在浇注固定时的稳定性;向横槽内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有利于提高基座与定位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顶板下端部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适配的限位槽,顶板开设有若干与竖杆相适配的槽孔,槽孔与限位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插入顶板上对应的限位槽内,向槽孔内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进而建筑混凝土浆液与竖杆接触,定型后可提高第一侧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以及第二侧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浇注管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设有密封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便于提高横杆与浇注管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有利于在浇注时的浇注和定型效果。

可选的,所述顶板上端面沿周向开设有引水槽,定位板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引水槽相连通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引水槽与排水管,便于在雨雪天气将顶板上的积水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建筑本体在装配时,先将底板固定,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进行装配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定位板连接,将定位板两侧的浇注管分别配合插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条形口内,第一侧板上的横杆和第二侧板上的横杆分别插到浇注管内,再从定位板外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第二浇注口和第一浇注口流到浇注腔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浇注腔并与横杆接触,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有的横杆两端均与定位板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提高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浇注管在插入条形口内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定位块分别插入定位板两侧定位槽内,向竖孔内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依次通过所有竖孔和通孔,建筑混凝土浆液在定型后,可进一步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3.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斜孔进入锥形部与条形口之间的间隙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间隙并定型,有利于加强浇注管与第一侧板以及浇注管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建筑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定位板与第一侧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本体;2、底板;3、顶板;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7、横杆;8、竖杆;9、定位板;10、浇注管;11、条形口;12、浇注腔;13、第一浇注口;14、第二浇注口;15、定位块;16、通孔;17、定位槽;18、竖孔;19、锥形部;20、斜孔;21、基座;22、直角槽;23、条形槽;24、横槽;25、加强筋;26、竖槽;27、限位槽;28、槽孔;29、密封套;30、引水槽;3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建筑本体1,建筑本体1包括底板2、顶板3、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4和相互平行的第二侧板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建筑本体1的底板2、顶板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均在生产车间内生产完成。建筑本体1在装配时,底板2位于建筑本体1的下端部,先将底板2固定,再将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连接在底板2上,顶板3位于建筑本体1的上端部,最后对顶板3进行装配,进而装配完成整个建筑本体1。

参照图2和图3,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内部均固定有钢筋网,钢筋网包括多根交错设置的横杆7和竖杆8,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在生产时,先将若干横杆7和竖杆8交错固定在一起形成钢筋网,再向钢筋网内浇注建筑混凝土浆液,等混凝土定型后即可形成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第一侧板4的横杆7和竖杆8的两个端部不伸出第一侧板4,第一侧板4的横杆7和竖杆8的两个端部与第一侧板4的侧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侧板5的横杆7和竖杆8的两个端部不伸出第二侧板5,第二侧板5的横杆7和竖杆8的两个端部与第二侧板5的侧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参照图1和图4,相邻的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设有定位板9,定位板9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的高度相同,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在进行装配时,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与横截面为“L”形的定位板9连接,定位板9两侧固设有多个与横杆7相配合的浇注管10,浇注管10在定位板9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排,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两端开设有与浇注管10相适配的条形口11,将定位板9两侧的浇注管10分别配合插入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的条形口11内,浇注管10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浇注腔12,浇注腔12的一端开口,浇注腔12靠近定位板9的一端与定位板9固定,浇注管10在插入条形口11内时,第一侧板4上的横杆7和第二侧板5上的横杆7分别插到浇注管10内,条形口11对浇注管10进行限位,防止浇注管10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保障横杆7可以插入浇注管10内,浇注管10远离定位板9的一端安装有密封套29,横杆7在插入浇注管10内时,密封套29便于提高横杆7与浇注管1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减小浇注管10与横杆7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3和图5,浇注管10靠近定位板9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浇注口13,第一浇注口13与浇注腔12连通,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浇注口14,第二浇注口14与第一浇注口13相对应,横杆7插入浇注腔12内,使第一浇注口13与第二浇注口14正对连通,操作人员从外部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使建筑混凝土浆液通过第二浇注口14流到第一浇注口13,进而流动到浇注管10的浇注腔12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整个浇注腔12并与横杆7的端部接触,建筑混凝土浆液在定型后,使得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分别与定位板9固定,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上所有的横杆7两端均与定位板9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提高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5,浇注管10远离定位板9的一端表面设有锥形部19,浇注管10在插入条形口11内时,浇注管10的锥形部19与条形口11之间存在间隙,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靠近第二浇注口14处开设有斜孔20,操作人员向斜孔20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斜孔20与条形口11相连通,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斜孔20进入锥形部19与条形口11之间的间隙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间隙并定型后,可提高浇注管10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便于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5,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块15,定位块15在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排,定位板9两侧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定位块15相适配,浇注管10在插入条形口11内时,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的定位块15分别插入定位板9两侧的定位槽17内。定位块15开设有通孔16,定位板9两侧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通孔16相配合的竖孔18,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的定位块15插入相对应的定位板9两侧定位槽17时,竖孔18与通孔16在竖直方向上保持正对且相连通,操作人员向竖孔18内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会沿定位板9高度方向依次通过所有竖孔18和通孔16,建筑混凝土浆液在定型后,进一步加强第一侧板4与定位板9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和第二侧板5(参照图1)与定位板9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定位槽17便于对定位块15进行限位,防止定位块15发生偏移,可保障定位板9上的竖孔18与定位块15上的通孔16保持正对连通,进而保障浇注效果。

参照图1和图6,底板2四个端角处固设有基座21,建筑本体1在装配时,先将基座21固定在底板2上,基座21高度大于底板2高度,基座21开设有直角槽22,操作人员通过吊车等吊装设备再将定位板9插入直角槽22内并进行固定,直角槽22与定位板9相适配并对定位板9进行限位,方便定位板9插入直角槽22内同时防止定位板9发生偏移;基座21开设有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相适配的条形槽23,两个条形槽23均与直角槽22相连通,进而再将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沿条形槽23长度方向滑入并与定位板9配合连接,使得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与相对应的定位板9固定,使得操作人员在装配建筑本体1时较为便捷,减少了生产时间,便于提高装配效率。直角槽22和条形槽23的槽深均为基座21高度,使得定位板9插入直角槽22时较为稳固,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滑入条形槽23时也较为稳固。

参照图1和图6,定位板9在与基座21固定后,基座21沿直角槽22周向开设有多个横槽24,横槽24长度方向与直角槽22相垂直,横槽24内设有三角块状加强筋25,将加强筋25从竖直方向上插入横槽24内,定位板9下端部沿周向开设有与加强筋25相适配的竖槽26,再将加强筋25竖直的一端插入定位板9下端部的竖槽26内,操作人员向横槽24内浇注建筑混凝土浆液,加强筋25的两个端面与横槽24宽度方向之间存在间隙,增大建筑混凝土浆液与加强筋25与基座21的接触面积,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可提高基座21与定位板9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提高了建筑本体1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竖槽26对加强筋25进行限位,防止加强筋25在浇注建筑混凝土浆液时发生偏移,可提高加强筋25在浇注固定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4,将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与定位板9进行固定后,再装配顶板3,可通过吊车等吊装设备将顶板3吊起再进行安装,顶板3下端面四个端角处与定位板9上端部固定,顶板3下端部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相适配的限位槽27,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插入顶板3上相对应的限位槽27内,顶板3开设有多个与竖杆8相适配的槽孔28,槽孔28与限位槽27相连通,再向槽孔28内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使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槽孔28进入限位槽27内,进而建筑混凝土浆液再与竖杆8接触,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可提高第一侧板4与顶板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和第二侧板5与顶板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提高建筑本体1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5,在雨雪天气,雨雪落到顶板3上易发生存积,顶板3上端面沿周向开设有引水槽30,雨水可顺着顶板3上的雨水槽流到定位板9处,定位板9沿高度方向开设有与引水槽30相连通的排水管31,进而雨水再从定位板9流到排水管31内进行排出,排出雨水较为方便,可防止顶板3上发生积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实施原理为:建筑本体1在装配时,底板2位于建筑本体1下端部,先将底板2固定,再将基座21固定在底板2上,操作人员通过吊车等吊装设备再将定位板9插入直角槽22内并进行固定,再将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沿条形槽23长度方向滑入并与定位板9配合连接,将定位板9两侧的浇注管10分别配合插入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的条形口11内,浇注管10在插入条形口11内时,第一侧板4上的横杆7和第二侧板5上的横杆7分别插到浇注管10内,操作人员从外部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使建筑混凝土浆液通过第二浇注口14和第一浇注口13流动到浇注腔12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充满整个浇注腔12并与横杆7接触,在定型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分别与定位板9固定,固定效果较好;操作人员再向斜孔20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斜孔20进入锥形部19与条形口11之间的间隙内,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可提高浇注管10与第一侧板4和第二侧板5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操作人员再向竖孔18内浇注灌入建筑混凝土浆液,建筑混凝土浆液沿定位板9高度方向依次通过所有竖孔18和通孔16;最后对顶板3进行装配,使建筑混凝土浆液流经槽孔28进入限位槽27内,再与竖杆8接触,建筑混凝土浆液定型后,完成整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建筑本体1整体的稳固性较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绿色建筑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 一种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模板
技术分类

0612011277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