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多数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手机,以便于可以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但是,也会导致许多孩子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想着玩手机游戏,写作业时不专心等。

目前,大部分终端设备中会带有学生模式的功能,但是该功能一般都只是对某个应用进行管控,例如,对应用设置使用时间,到达使用时间后,就不能再开启该应用。但是,此方式对终端设备的管控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新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更加全面的管控第一终端设备。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预置的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

所述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

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之后,显示与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并且第一用户只能选择在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上且在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进行使用,以此本公开中在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时,第一终端设备的会锁定在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上,且只能对该界面上且在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进行使用(该用户可视化界面上可设置只有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以此实现了对第一终端设备(孩子端设备)的整体进行管控,使得对第一终端识别的管控更加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不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不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第一应用的指令进行响应。

本实施例通过将不在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不进行启动,以此实现了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整体管控,来提高管控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执行所述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具体被配置为: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在各堆栈的顶端,并将堆栈状态设置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在各堆栈的顶端并进行锁定,以此使得未在应用白名单中的其它应用不能进行启动,以此来对终端设备实现整体的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第一应用的指令之后,且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之前,获取所述堆栈状态,若所述堆栈状态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则执行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的步骤;

所述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包括:

将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到各堆栈的顶端。

本实施例通过在启动应用之前,需要先获取堆栈状态并根据堆栈当前的状态确定出是否将该应用与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进行比对,以实现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将终端状态设置为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重新启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指令,则进行重新启动后,读取所述终端状态,若所述终端状态为所述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则执行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在用户将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重新启动之后,需要读取终状态,以确定出是否需要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由此避免用户通过重启终端设备的方法,逃避对终端设备的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中还包括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随机码;所述第一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当接收到第一用户输入的随机码后,将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进行比对;

若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相同,则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或,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输入随机码的方法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指令的方式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以此避免第二终端设备没有网络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可自己输入随机码退出该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在执行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具体被配置为: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进行删除。

本实施例通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进行删除来实现退出专注模式功能,以此使得其他应用可以正常进行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将堆栈状态中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进行删除;并,

将终端状态中的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进行删除。

本实施例通过在退出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将堆栈状态以及终端状态进行恢复,以此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

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不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不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第一应用的指令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包括: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在各堆栈的顶端,并将堆栈状态设置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第一应用的指令之后,且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堆栈状态,若所述堆栈状态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则执行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的步骤;

所述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包括:

将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到各堆栈的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终端状态设置为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重新启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指令,则进行重新启动后,读取所述终端状态,若所述终端状态为所述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则执行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中还包括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随机码;

所述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用户输入的随机码后,将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进行比对;

若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相同,则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或,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包括: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进行删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堆栈状态中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进行删除;并,

将终端状态中的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进行删除。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当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将所述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之后,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当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和/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适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之一;

图4A-4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之二;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之一;

图7A-7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堆栈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第一应用的堆栈示意图;

图9A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之二;

图9B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之三;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

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其中,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终端设备中会带有学生模式的功能,但是该功能一般都只是对某个应用进行管控,例如,对应用设置使用时间,到达使用时间后,就不能再开启该应用。但是,此方式对终端设备的管控比较单一,由此需要一种新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随机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例,家长端设备)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之后,开启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并且用户只能使用在专注模式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以此实现对第一终端设备(例,孩子端设备)的整体进行管控。由此,使得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更加全面。

在对本公开的方案详细的进行介绍之前,先对本公开中的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图1为本公开中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电源120、处理器130、存储器140、输入单元150、显示单元160、摄像头170、通信接口180、以及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90等部件。其中,无线保真模块190为本公开中的无线网络模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终端设备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所述RF电路110可用于通信或通话过程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所述RF电路110在接收到基站的下行数据后,发送给所述处理器130处理;另外,将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所述RF电路1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

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终端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WiFi技术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所述终端设备100通过WiFi模块190(即本公开前文所述的无线网络模块)可以连接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从而实现数据网络的访问。所述WiFi模块190可用于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所述通信接口180与其他终端实现物理连接。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180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接口通过电缆连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100和其他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100能够实现通信业务,所述终端设备100需要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即所述终端设备100内部需要包含通信模块。虽然图1示出了所述RF电路110、所述WiFi模块190、和所述通信接口180等通信模块,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终端设备100中存在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其他用于实现通信的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存储器14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130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并且当处理器130执行存储器140中的程序代码后,可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图1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

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40可以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比如通信应用)以及进行WLAN连接的各个模块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所述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此外,所述存储器14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所述输入单元15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所述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可选的,输入单元150可包括触控面板151以及其他输入终端152。

其中,所述触控面板15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所述触控面板151上或在所述触控面板15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151可以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所述处理器130,并能接收所述处理器13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所述触控面板151。

可选的,所述其他输入终端15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显示单元16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各种菜单。所述显示单元160即为所述终端设备100的显示系统,用于呈现界面,实现人机交互。

所述显示单元16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61。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1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151可覆盖所述显示面板161,当所述触控面板15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所述处理器13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所述处理器13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所述显示面板1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虽然在图1中,所述触控面板151与所述显示面板1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触控面板151与所述显示面板161集成而实现所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所述处理器130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件,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0内的数据,执行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实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多种业务。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3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所述处理器130中。

所述摄像头170,用于实现所述终端设备100的拍摄功能,拍摄图片或视频。

所述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用于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20(比如电池)。可选的,所述电源12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所述处理器13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所述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整体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图2所示,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210、第二终端设备220和服务器230。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20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210为绑定状态;图2是以三个第一终端设备210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不限制第一终端设备210的数量,第二终端设备220可与多个第一终端设备210进行绑定。第一终端设备210、第二终端设备220和服务器23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210和第二终端设备22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服务器230可以通过单个服务器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器实现。服务器230可以通过实体服务器实现,也可以通过虚拟服务器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用户A可通过第二终端设备220选择与第二终端设备220绑定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设备210进行管控,第二终端设备220向服务器230发送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以及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标识,服务器230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转发至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220发送的标识相同的第一终端设备210。该第一终端设备210在接收到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之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当第一终端设备210接收到用户B发送的启动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第一终端设备210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当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例如,如图3所示,为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可在第二终端设备中选择需要控制的第一终端设备,例如,选择需要控制的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1,则点击该第一终端设备1之后,可以跳转至对该第一终端设备1的控制的界面,其中对第一终端设备1的控制界面,可如图4A所示,可对第一终端设备1的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进行留言设置,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可在留言框中进行留言,然后点击开启专注模式的按钮之后,然后第二终端设备将留言和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一起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只有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1在进行联网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转发。服务器通过向第一终端设备1发送心跳包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1是否为联网状态的。即若服务器在向第一终端设备1发送心跳包后,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1的回复,则说明第一终端设备1为联网状态。若未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1的回复,则继续向第一终端设备1发送心跳包,若发送指定次数后,还是未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1的回复,则说明第一终端设备1为未联网状态。

若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1为未联网状态,则显示如图4B所示的提示。若用户点击自动开启按钮,则服务器可每隔指定时长向第一终端设备1发送一次心跳包,当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1为联网状态时,将该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和留言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1。

图5为本公开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例如,如图6所示,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了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用户可视化界面中显示了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留言。其中,与专注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上的应用图标可与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一致,也可以包含应用白名单之外的其他应用。但是必须包含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

其中,开启了专注模式功能之后,第一终端设备的导航栏禁止使用,是不能够下拉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501中的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可具体实施为: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在各堆栈的顶端,并将堆栈状态设置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以此使得用户并能使用手机中的其他功能,只能使用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

例如,如图7A所示,为第一终端设备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之前的堆栈示意图,如图7A所示,此时为第一终端设备锁屏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在堆栈的栈顶,说明此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为锁屏状态。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界面示意图为如图7A所示的界面。当第一终端设备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如图7B所示,此时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在堆栈的栈顶,此时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的是如图6所示的界面。此时屏幕也是专注模式的锁定的状态。

步骤502: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之后,且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之前,需要获取所述堆栈状态,若所述堆栈状态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则执行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的步骤。

其中,可通过第一应用的包名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的包名进行比对。

步骤503: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不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不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第一应用的指令进行响应。

例如,应用白名单中包括应用1的包名、应用2的包名和应用3的包名。若启动的第一应用为应用4,则将应用4的包名与应用白名单中各应用的包名进行比对,则确定出应用4的包名不在应用白名单中。则不对启动应用4的指令进行响应。若启动的第一应用为应用2,则将应用2的包名与应用白名单中各应用的包名进行比对,则确定出应用2的包名在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应用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03可实施为:将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到各堆栈的顶端。

例如,如图8所示,此时为第一应用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在栈顶。

由此,通过在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之后,显示与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并且用户只能开启在专注模式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应用,以此实现对第一终端设备(孩子端)的整体进行管控。使得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更加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501之后,将终端状态设置为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若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重新启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指令,则进行重新启动后,读取所述终端状态,若所述终端状态为所述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则执行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步骤。

其中,该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已绑定终端设备、未绑定终端设备、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和未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

例如,第一用户重新启动了第一终端设备,则在第一终端设备重启之后,需要读取终端状态,第一终端设备先读取终端状态中的是否绑定终端设备,若确定已绑定终端设备,则获取是否已经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若确定为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则执行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步骤。若在读取终端状态中的是否已绑定终端设备时,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未绑定终端设备,则不需要再去确定是否已经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此种情况下,并不需要开启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可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中还包括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随机码;

(1)当接收到第一用户输入的随机码后,将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进行比对;若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相同,则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如图6所示,用户点击界面中的退出按钮之后,则弹出如图9A所示的界面,用户可在随机码框中输入随机码后,点击确定后,若第一用户输入的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相同,则可关闭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2)当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如图9B所示,为第二终端设备的退出专注模式功能的界面示意图,用户店点击关闭专注模式之后,则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退出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之后,则可直接退出该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可具体实施为: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进行删除。以此来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将堆栈状态中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进行删除;并,将终端状态中的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进行删除。

例如,堆栈状态中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为1,正常状态为0。终端状态中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为a,未开启专注模式功能为b,则第一终端设备退出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则将堆栈状态从1设置为0,将终端状态从a设置为b。以此使得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0进行详细的说明,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1002:服务器接收到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则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步骤1003: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步骤1004:第一终端设备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应用是否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若是,则执行步骤1005,若否,则执行步骤1006;

步骤1005:第一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步骤1006:第一终端设备不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第一应用的指令进行响应;

步骤1007: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步骤1008:服务器将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步骤1009:第一终端设备当接收到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基于相同的公开构思,本公开如上所述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还可以由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实现。该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的效果与前述方法的效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本公开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1100可以包括第一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模块1110、比对模块1120和启动模块1130。

第一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模块1110,用于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比对模块1120,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

启动模块1130,用于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不响应模块1140,用于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不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不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第一应用的指令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模块1110,具体用于: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在各堆栈的顶端,并将堆栈状态设置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堆栈状态确定模块1150,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第一应用的指令之后,且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之前,获取所述堆栈状态,若所述堆栈状态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则执行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的步骤;

所述启动模块113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应用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设置到各堆栈的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终端状态设置模块1160,用于所述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将终端状态设置为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

重启判断模块1170,用于若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重新启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指令,则进行重新启动后,读取所述终端状态,若所述终端状态为所述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则执行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中还包括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随机码;所述装置还包括:

随机码比对模块1180,用于所述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之后,当接收到第一用户输入的随机码后,将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进行比对;

第一退出模块1190,用于若第一用户输入的所述随机码与用于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所述随机码相同,则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或,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退出模块1190,具体用于:

将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堆栈进行删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状态恢复模块1191,用于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之后,将堆栈状态中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的锁定状态进行删除;并,

将终端状态中的已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状态进行删除。

如图12所示,本公开的第二终端设备的管控装置1200可以包括第二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模块1201。

第二开启专注模式功能模块1201,用于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开启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后,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并显示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绑定状态;所述与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用户可视化界面用于提醒第一用户已开启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当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启动所述用户可视化界面中的第一应用的指令后,将所述第一应用与预置的所述专注模式功能对应的应用白名单中的各应用进行比对;若确定出所述第一应用在所述应用白名单中,则启动所述第一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退出模块1202,用于所述将所述开启第一终端设备的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之后,响应于第二用户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将所述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的指令,退出所述专注模式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中的步骤。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计算机存储介质(RAM)、只读计算机存储介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计算机存储介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计算机存储介质(CD-ROM)、光计算机存储介质件、磁计算机存储介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管控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计算机存储介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电子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电子设备上部分在远程电子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电子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电子设备的情形中,远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电子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计算机存储介质、CD-ROM、光学计算机存储介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相关技术
  • 终端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第一终端设备
  • 信息交互方法、第一终端设备、服务器及第二终端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88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