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有效减少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耕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减少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大戟科木薯属,是世界上第三大薯类作物,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木薯是典型的生氰植物,生氰糖苷是木薯中一类内源性有毒有害成分,使木薯的食用或加工品质受限,影响了木薯食用化产业的发展。因此,生氰糖苷是木薯产品最为关键的安全指标之一。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风险评估表明,生氰糖苷的食品安全慢性风险主要源于木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木薯中生氰糖苷含量。

目前降低木薯生氰糖苷含量的手段主要有:(1)选育无氰木薯品种;(2)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控制木薯生氰糖苷生物合成或加速其分解代谢;(3)通过加工去除氰的处理。由于木薯品种一般都会存在潜在氢氰酸含量,欲通过传统育种方法选育到低毒性的木薯品种相对困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脱氰虽然效率高,营养损失较小,但是转基因存在安全隐患;而加工手段脱氰需涉及到比较繁杂的过程。

因此,如能从耕作栽培措施调控木薯的生氰糖苷含量,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减少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粉垄耕作减氮栽培方法降低木薯块根中氢氰酸含量,简单易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有效减少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耕作:采用粉垄耕作;

(2)施基肥:不施氮磷钾肥或施氮磷钾肥时,控制所述氮磷钾肥中N、P

(3)播种:将木薯种茎斜插入畦面;

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粉垄耕作为:粉垄规格深30~40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氮磷钾肥中,N、P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氮磷钾肥中,N、P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氮磷钾肥中,N、P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氮磷钾肥中,N、P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播种的株行距为1m×1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木薯粉垄耕作,利用粉垄机专用螺旋型钻头垂直入土(30-40cm),由牵引机牵引前行,一次性完成常规耕作需要的犁、耙、打等作业程序。粉垄耕作的核心是使全耕层土壤粉碎均匀,保持上下土层不乱;与传统耕作相比,显著提升了土壤耕层厚度和作物根系生长物理空间,大幅度提高了水分养分资源利用率,协调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为木薯作物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

试验证明,粉垄耕作不仅能增加木薯产量还能使木薯块根中的氢氰酸含量大幅降低,且随着施氮浓度的减少,氢氰酸含量呈递减模式。

试验中还发现,当减施氮肥34%、67%(不用其它肥料代替减施的化肥)时,仍获得与常规耕作正常施肥相当的产量,且块根氢氰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32.00%、133.12%,经济效益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采用粉垄耕作方法,粉垄规格深30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基肥施氮磷钾肥,3月下旬播种,将木薯种茎斜插入畦面,株行距为1m×1m;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所述氮磷钾肥中,N、P

实施例2

采用粉垄耕作方法,粉垄规格深40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基肥施氮磷钾肥,3月下旬播种,将木薯种茎斜插入畦面,株行距为1m×1m;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所述氮磷钾肥中,N、P

实施例3

采用粉垄耕作方法,粉垄规格深35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基肥施氮磷钾肥,3月下旬播种,将木薯种茎斜插入畦面,株行距为1m×1m;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所述氮磷钾肥中,N、P

实施例4

采用粉垄耕作方法,粉垄规格深35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不施氮磷钾肥,3月下旬播种,将木薯种茎斜插入畦面,株行距为1m×1m;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发明人设置了如下对比测试试验,具体如下:

1.材料供试木薯品种:华南205。

2.方法2019-2020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进行。

试验设计主因素为不同耕作方式:粉垄耕作(FL)即深旋耕、常规耕作——旋耕(CK);副因素8个,其中1个为零施氮磷钾肥;1个为正常氮磷钾肥用量;4个为只减施氮肥,钾肥与磷肥正常供应;2个为氮肥、钾肥与磷肥均减量施肥。试验布局为裂区设计,在主因素内随机区组排列副因素,株行距1m*1m,每小区60㎡。每个处理60株*3次重复。

收获期,测定各个处理木薯块根的产量和氢氰酸含量。

其中,粉垄耕作具体为粉垄规格深35cm,地上垄面呈梯形,顶部垄宽50cm,底部垄宽70cm,垄距100cm。

试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大田试验养分用量

表2不同耕作模式下不同氮肥处理对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处理1为零施肥;处理6为氮磷钾肥正常用量(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均计为100%);处理2-5为减氮施肥,氮肥用量为处理6用量的0-75%不等;处理7和8为氮肥、钾肥与磷肥均减量施肥,其用量分别为处理6的33%和66%。

从处理1-6可以看出,粉垄耕作不仅能增加木薯产量还能使木薯块根中的氢氰酸含量大幅降低,且随着施氮浓度的减少,氢氰酸含量呈递减模式,其中处理1和处理2,零施肥和零氮肥处理情况下,氢氰酸含量最低。

从处理7和8可以看出,当减施氮肥67%和34%(不用其它肥料代替减施的化肥)时,仍获得与常规耕作正常施肥相当的产量,且块根氢氰酸含量比对照减少133.12%和332.00%,经济效益较好。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有效减少木薯块根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 一种降低木薯氢氰酸含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9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