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方法,属于工业锌合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领域,压裂是指采油或采气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气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水力压裂。压裂是人为地使地层产生裂缝,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对改善油井井底流动条件、减缓层间和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分类水(油)力压裂、高能气压压裂,按封堵器类型又可以分为单封隔器分层、双封隔器分层、桥塞封隔器分层、滑套封隔器分层。桥塞是随着永久式桥塞的出现而产生的,形成于80年代,作为一种油田用井下封堵工具,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广泛用于对油水井分层压裂、分层酸化、分层试油施工时封堵下部井段。它较好地解决了坐封、打捞、解封操作复杂,使用成功率低的问题。功能上可以替代丢手+封隔器和注灰封堵,是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功能齐全的井下封堵工具。目前桥塞可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可捞式桥塞、可钻桥塞、大通径桥塞、可溶式桥塞。可捞桥塞是指随油管下入井内预定位置并完成坐封、丢手后,下入打捞工具进行对接打捞,可重复使用的一类桥塞;快速可钻桥塞的大部分部件由复合材料制造,少量的部件由高分子、金属等材料制造。复合材料保证了桥塞的快速可钻性;压裂完成后,一般通过连续油管作业机带动力马达与磨铣工具短时间内快速钻除井内桥塞;大通径桥塞的内通道较大,加之配以可溶压裂球,可以不用钻除桥塞,能够直接满足完井投产的要求。可溶压裂球成分主要分为聚合材料、合金材料2种。可溶桥塞分为可溶工程塑料桥塞(复合材料桥塞),与合金金属桥塞两类,其关键技术是可溶设计。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化学性质活泼等特点,是作为高强度快速溶解桥塞的理想材料。桥塞的快速溶解实际上是镁及其合金快速腐蚀的结果。虽然目前镁合金是可溶解桥塞的主要备选材料,但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表面处理,而且承载有限,对于地下复杂多变的环境还存在不确定性,有些环境条件下甚至无法使用。与之相对比,锌合金具有更加多样的腐蚀特性,其基体本身较镁有更好的耐蚀性,表面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另外,可以通过调整合金中的组元来进一步改进腐蚀速度,因此,相比镁合金而言,锌合金作为可溶解桥塞的选材更具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基可降解合金及其制备加工方法,用作可降解桥塞的备选材料,能够满足可溶解桥塞在更多场合的应用需求。

一种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该材料是一种锌基可降解合金,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0.5~3.0%,Fe:0.5~2.0%,Mg:1.2~4.5%,其余为锌。

Cu元素可以和基体Zn及Mg形成MgZnCu相,该相可以改变合金整体的电极电位,通过对Cu及Mg元素的调整,可以实现基体腐蚀性能的可控性。

Fe元素同样可以和Zn形成Zn-Fe针状相,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可以不仅可以改变形貌,诱导再结晶的发生,促进形核,另外,还可以改变基体的腐蚀速率。

上述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质量百分比配料,其中Cu和Mg以Mg-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Fe以粉末状加入;

(2)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然后将经过预热的部分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过程中采用保护气体保护;

(3)在熔体中加入预热的Mg-Cu中间合金,同时升高坩埚温度;

(4)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经过表面处理,同时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5)将锌熔体降温,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挤压成棒材;

(6)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进行水冷或者空冷至室温;

(7)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但最终变形方式为挤压,得到所需规格的最终产品。

步骤(1)中,Mg-Cu中间合金中,Cu的质量百分比为35%~65%。

步骤(2)中,锌锭和坩埚的预热温度为100℃~150℃,开始时先将经过预热占总质量25~30%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5~10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为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两者的体积比例在1:20~1:25之间。

步骤(3)中,Mg-Cu中间合金的预热温度在200℃~300℃,保证表面无水汽;单块Mg-Cu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在熔体中加入预热的Mg-Cu中间合金的过程中,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50℃~700℃。

步骤(4)中,铁粉需要经过表面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典型的包括铁粉表面碳化处理或者氮化处理等,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可以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

铁粉的表面处理一般为铁粉的碳化或者氮化表面处理,表面碳化是利用一氧化碳进行热处理,表面氮化的方式用氨气进行热处理。表面碳化或氮化时,首先将铁粉进行表面清洗,采用汽油清洗,然后抽真空,冲入气体一氧化碳或氨气,升温至100-800℃之间,在500-800℃下保温一段时间,降温至室温,得到表面碳化或氮化的铁粉。

步骤(5)中,将锌熔体降温至390~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350℃,挤压成直径在100~300mm之间的棒材。

步骤(7)中,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挤压或拉拔等,最终产品为直径在70~200mm之间的棒材。

本发明的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可应用于制备可溶桥塞。该锌基可溶解合金可以通过调整合金中的组元来获得所需要的腐蚀速度,很适合作为可溶解桥塞的材料,同时其基体本身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表面处理工艺相对简单。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锌基体中添加Mg、Fe及Cu元素,构成了与基体具有较大电位差的化合物或者单质相,每一种相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因此,可以利用成分的变化来调整合金的腐蚀速率。另外,由于锌本身具有六方结构,具有鲜明的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加工,进而产生一定的织构,改变合金的腐蚀速率。综上,本发明从成分及变形加工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对最终目标合金腐蚀速率的调控,进而满足石油开采用可降解桥塞研制开发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锌基可降解合金的主要成分如下:Cu:0.5~3.0%,Fe:0.5~2.0%,Mg:1.2~4.5%,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5%~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00℃~150℃,然后将经过预热25~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5~10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比例在1:20~1:25之间。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00℃~30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50℃~700℃。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将锌熔体降温至390~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350℃,挤压成直径在100~300mm之间的棒材。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或者空冷至室温。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可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挤压、拉拔等,但最终变形方式为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70~200mm。

以下实施例中,将铁粉进行表面处理一般为将铁粉进行碳化或者氮化表面处理。表面碳化处理时,首先将铁粉进行表面清洗,采用汽油清洗,然后抽真空,冲入一氧化碳,升温至500℃,保温3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得到表面碳化的铁粉。表面氮化处理时,首先将铁粉进行表面清洗,采用汽油清洗,然后抽真空,冲入氨气,升温至600℃,保温3小时,再降温至室温,得到表面氮化的铁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0.5%,Fe:0.5%,Mg:1.2%,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0%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00℃,然后将经过预热25%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10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0。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0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5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碳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10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70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3%,Fe:0.5%,Mg:1.6%,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00℃,然后将经过预热25%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8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3。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0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5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碳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125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可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拉拔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9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1%,Fe:0.5%,Mg:2.0%,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25℃,然后将经过预热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9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5。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5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75℃。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氮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15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1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1.5%,Fe:0.5%,Mg:2.8%,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25℃,然后将经过预热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5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2。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5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75℃。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氮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175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30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2.0%,Fe:0.5%,Mg:3.8%,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50℃,然后将经过预热25%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7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4。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30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70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氮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1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20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空冷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50m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2.5%,Fe:0.5%,Mg:1.4%,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3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50℃,然后将经过预热25%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7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1。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300℃,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70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碳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0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225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空冷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70m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3%,Fe:1%,Mg:1.6%,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00℃,然后将经过预热25%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6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5。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25℃,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8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碳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39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25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拉拔和挤压,最终变形方式为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20m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3.0%,Fe:1.5%,Mg:1.6%,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25℃,然后将经过预热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6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0。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25℃,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8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氮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39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275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100m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3%,Fe:2.0%,Mg:1.6%,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50℃,然后将经过预热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8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0。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75℃,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8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氮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39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30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变形,包括锻造和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200mm。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包括下述成分比例:Cu:3%,Fe:2.0%,Mg:1.6%,其余为锌。其中Cu和Mg是以Mg-65%Cu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的,Fe以粉末状加入。上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1)首先预热锌锭和坩埚,去除水分,预热温度在125℃,然后将经过预热30%总质量的锌放置于坩埚中,坩埚缓慢加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00℃,随后保温8分钟,并进一步加热直至锌锭全部熔化,然后继续分批加入锌锭,保证每次锌锭可以完全被熔体覆盖,直到达到预期总量。坩埚温度最高不超过600℃。加热过程中,全程采用保护气体保护,防止锌氧化,保护气氛采用四氟乙烷和氩气的混合体,体积比例为1:25。

(2)在熔体中加入预热过的Mg-Cu中间合金,预热温度在275℃,保证表面无水汽,加入过程中,单块中间合金的重量不超过100克,同时升高坩埚温度达到650℃。

(3)待Mg-Cu中间合金完全溶解后,加入Fe粉,铁粉需要经过表面碳化处理,防止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另外,为了加速Fe粉的快速分散,对熔体施加电磁搅拌及超声搅拌。

(4)将锌熔体降温至400℃,然后进行半固态搅拌,继续降温至300℃,挤压成直径为300mm的棒材。

(5)对于挤压后的棒材迅速水冷降温至室温。

(6)根据材料腐蚀速度及规格的要求,对棒材进行再次挤压,最终产品规格为直径80mm。

对实施例1-10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进行测试,实施效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1-10制备的锌基可溶解材料的测试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但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局部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相关技术
  • 锌基可溶解金属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方法
  • 一种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以该金属作为负极的锌基电池
技术分类

0612011294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