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手持吸尘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0:53


手持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吸尘器通过真空吸取环境中的垃圾或灰尘,由于使用方便,且重量轻,因此倍受用户喜爱。但传统的手持吸尘器,多锥分离器一般位于过滤器内部,使得手持吸尘器中过滤器的体积较大,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旨在解决传统的手持吸尘器的体积大、且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

尘杯组件,包括尘杯、以及设于所述尘杯内的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呈环状设置;

多锥分离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外、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沿轴向的一端的多个锥形筒,多个所述锥形筒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出风端流体连通;以及,

电机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外的电机,所述电机与多个所述锥形筒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同一端,且所述电机的进风端与所述多锥分离器的出风端流体连通,多个所述锥形筒至少部分地围设于所述电机的周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的PCB板,所述PCB板位于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锥形筒均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延伸设置,且各所述锥形筒的缩口端以形成有落尘口,各所述锥形筒的敞口端以形成有出风口,各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锥形筒的侧壁、且靠近所述敞口端设置,各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位于所述PCB板背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出风端和所述电机的进风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呈同轴设置;或者,

所述电机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中心轴呈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锥形筒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布设于所述电机的外侧,且多个所述锥形筒呈圆弧状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内侧的导尘筒,所述导尘筒沿所述第一过滤结构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尘筒的一端朝向所述电机设置、且与多个所述锥形筒的落尘口相连通,所述导尘筒的另一端用以排出灰尘;

所述导尘筒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与多个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流体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用以将经所述第一过滤结构过滤后的气流输送至多个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呈封闭所述导尘筒朝向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锥形筒的落尘口呈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与所述尘杯相对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多锥分离器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多锥分离器还包括设于多个所述锥形筒的出风口处的分离盖板,所述分离盖板用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沿所述电机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分离盖板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锥形筒的出风口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各所述锥形筒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电机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进风端开设有多个进风孔,多个所述进风孔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呈环状设置;

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二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围设于多个所述进风孔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的外侧;和/或,

所述电机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上开设有出风孔,所述手持结构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孔和所述电机的出风端的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通道道与所述过风通道呈分隔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吸尘器包括有尘杯组件、多锥分离器及电机组件,通过将多锥分离器和电机均设置在第一过滤结构的外侧,在手持吸尘器的整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小第一过滤结构的直径,提高第一过滤结构的过滤效率,进而提高手持吸尘器的吸尘效果;而且将多锥分离器的多个锥形筒围设在电机的周侧,使得手持吸尘器的结构排布更紧凑,体积更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吸尘器相对于传统的手持吸尘器,不仅可有效提高吸尘器的吸尘效果,且体积可设置更小,用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吸尘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手持吸尘器(不包含壳体和第二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手持吸尘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手持吸尘器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细节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述手持吸尘器的还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述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述锥形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所述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述手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图1至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吸尘器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手持吸尘器100包括有吸尘主体1、尘杯组件4、多锥分离器2及电机组件3。

其中,吸尘主体1可包括有壳体11、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电器件,以控制手持吸尘器100工作,吸尘主体1内电路结构的布设可采用传统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说明。

可参阅图3,尘杯组件4包括有尘杯41和第一过滤结构44,尘杯41内设有可存储垃圾的存储腔,第一过滤结构44设于所述尘杯41内,用于对从尘杯41的吸尘口处进入尘杯41内的气流进行过滤,从而将干净的空气输出手持吸尘器100,将过滤出的垃圾留存在尘杯41的存储腔内,由于尘杯41一般呈筒状设置,为使过滤效果更好,第一过滤结构44也呈环状设置,第一过滤结构44为手持吸尘器100内的一级过滤结构,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44的形状与尘杯41的形状相适配,过滤效率更高。

可结合图2和图3,多锥分离器2为手持吸尘器100内的二级过滤结构,多锥分离器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外的多个锥形筒21,多个所述锥形筒2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沿轴向的一端,以使第一过滤结构44的尺寸可设置更小,减小整个手持吸尘器100的尺寸,同时也可提高第一过滤结构44的过滤效率,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出风端流体连通,以对进入手持吸尘器100内的气流进行二次过滤,使输出至用户室内的气流更干净。

电机组件3用于形成真空,通过尘杯上的吸尘口吸取用户室内的灰尘等垃圾。电机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外的电机31,所述电机31与多个所述锥形筒2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同一端,且所述电机31的进风端与所述多锥分离器2的出风端流体连通,多个所述锥形筒21至少部分地围设于所述电机31的周侧。将多锥分离器2和电机31均设置于第一过滤结构44外,使得第一过滤结构44的尺寸可灵活调节,相对于传统的手持吸尘器100,第一过滤结构44的体积可更小,以提高过滤效率,且将多个锥形筒21围设在电机31的周侧,结构更紧凑,使得手持吸尘器100的体积可更小巧。

本发明通过将多锥分离器2和电机31均设置在第一过滤结构44的外侧,在手持吸尘器100的整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小第一过滤结构44的直径,提高第一过滤结构44的过滤效率,进而提高手持吸尘器100的吸尘效果;而且将多锥分离器2的多个锥形筒21围设在电机31的周侧,使得手持吸尘器100的结构排布更紧凑,体积更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手持吸尘器100相对于传统的手持吸尘器100,不仅可有效提高吸尘器的吸尘效果,且体积可设置更小,用户体验感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1的开启和关闭可通过手持吸尘器100内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具体地,所述电机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电机31电性连接的PCB板33,所述PCB板33位于所述电机31靠近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一端,使得电机31的出风端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一端,通过设置于PCB板33上的控制器来控制电机31工作,当然,在手持吸尘器100的外壳上可设置有操作按钮,通过按压操作按钮来控制电机31工作,操作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可结合图4、图7和图8,由于多个锥形筒21围设于电机31的外侧,为使结构更紧凑,多个所述锥形筒21均沿所述电机31的轴向延伸设置,以与电机31呈并行设置,使锥形筒21可更贴合电机31,锥形筒21的工作原理为传统技术,一般锥形筒21具有三个开口,进风口211、出风口212和落尘口213,对从第一过滤结构44过滤出的气流进一步分离出灰尘,进风口211用于将第一过滤结构44导出的气流导入锥形筒21内,由于灰尘相对于空气的重量要重,经过锥形筒21后,较重的灰尘则从落尘口213落出,干净的气流则经出风口212导入至电机31,具体地,各所述锥形筒21的缩口端以形成有落尘口213,各所述锥形筒21的敞口端以形成有出风口212,各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形成于所述锥形筒21的侧壁,并在进风口211的口缘处设有导风板,以形成螺旋气流进入锥形筒21内,进风口211靠近所述敞口端设置,使得灰尘有足够的降落空间,各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位于所述PCB板33背向所述过滤网442的一侧,以避免PCB板33上沾染灰尘。

并且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出风端和所述电机31的进风端之间,以对吸入手持吸尘器100内的气流进行第二次过滤,再从电机31导出,过滤效果更好。

多个所述锥形筒21沿所述电机31的周向布设于所述电机31的外侧,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锥形筒21可呈整圈布设于电机31的外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锥形筒21也可呈圆弧状排布,设置尽量少的锥形筒21以满足过滤效率,可更节约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为使手持吸尘器100的体积可更小巧,可将电机31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呈同轴设置。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手持吸尘器100的外形呈异形设置时,所述电机31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中心轴也可呈错位设置,以匹配于手持吸尘器100的外形进行合理布设。

为保证经第一过滤结构44过滤后的气流可进入锥形筒21,且经锥形筒21过滤出的灰尘可落入尘杯41内的存储腔内,可结合图4、图6和图7,所述尘杯组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内侧的导尘筒45,所述导尘筒45沿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轴向延伸设置,导尘筒45呈两端开口的筒状设置,所述导尘筒45的一端朝向所述电机31设置,用于与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落尘口213相连通,所述导尘筒45的另一端用以排出灰尘至存储腔内;且导尘筒45与第一过滤结构44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与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流体连通,所述过风通道用以将经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过滤后的气流输送至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通过导尘筒45将尘杯41内部进行分隔,从而实现了气体的二次过滤。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灰尘进入电机31内损坏电机31,可参阅图5和图6,电机组件3还包括电机安装板34,所述电机安装板34呈封闭所述导尘筒45朝向所述电机31的一端,以避免导尘筒45内的灰尘进入电机31内,所述电机31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34上,所述电机安装板34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5,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5与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落尘口213呈一一对应设置,经锥形筒21过滤后的灰尘经落尘口213从第一通孔35进入导尘筒45内。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手持吸尘器100的外观更美观,可结合图1、图7和图8,电机组件3和多锥分离器2的外侧应包裹有壳体11,该壳体11与所述尘杯41相对接,以使壳体11与尘杯41连接,所述壳体11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多锥分离器2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多锥分离器2还包括设于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出风口212处的分离盖板22,所述分离盖板22用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沿所述电机31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所述分离盖板22用以将电机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进行分隔,所述分离盖板22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锥形筒21的出风口212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23,各所述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3内,各锥形筒21的出风口212也位于第二腔体13内,所述电机31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2内,第二腔体13与第一过滤结构44的出风端连通,经第一过滤结构44过滤后的气流进入第二腔体13内,以进入锥形筒21的进风口211,再经锥形筒21的出风口212导出进入第一腔体12,从而再经电机31的进风端进入电机31,最后从电机31的出风端导出至用户室内,当然,在手持吸尘器100的壳体11上或其他外壳上可设置有出风孔,以将从电机31出风端导出的干净气流导出。

在电机31的进风端开设有多个进风孔32,多个所述进风孔32沿所述电机31的周向呈环状设置,从而与围设于电机31周侧的多个锥形筒21相对应,使电机31的进风更顺畅;而且,为了保证进入电机31的气流的纯净度,以避免影响电机31运行,所述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2内的第二过滤结构5,所述第二过滤结构5围设于多个所述进风孔32的外侧,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23设于所述第二过滤结构5的外侧,第二过滤结构5用于对进入电机31的气流进一步过滤,该第二过滤结构5可设置为进风海帕,成本低,且易于更换。

当电机31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3内时,可结合图1至图3,该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1的一侧的手持结构6,手持结构6可用于供用户握持,在使用时更方便操作,此时,出风孔则可设置于手持结构6上,在手持结构6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孔和所述电机31的出风端的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过风通道呈分隔设置,具体地,可通过分离板将出风通道和过风通道进行隔离,使各风道互不影响,且可有效保护电机31。

上述内容主要是对手持吸尘器100内多锥分离器2的布设方式进行的改进,以使手持吸尘器100的过滤效果更好,且体积更小。下面提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使得手持吸尘器100的尘杯41在清理时更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阅图1至图3,该手持吸尘器100可还包括有刮灰组件7,该刮灰组件7用于刮除第一过滤结构44外侧的灰尘,从而方便对第一过滤结构44上的灰尘进行处理,以避免第一过滤结构44被堵塞。

上述刮灰组件7可设置为一单独的部件,以设置于手持吸尘器100内,当然,也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布设。

具体地,可参阅图3和图6,该刮灰组件7包括有刮灰件71及刮灰驱动结构72,刮灰件71活动设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外侧,刮灰驱动结构72与所述刮灰件71相连接,所述刮灰驱动结构72安装于所述壳体11上,用以驱动所述刮灰件71沿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刮除第一过滤结构44外侧的灰尘。

该刮灰驱动结构72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刮灰驱动结构72可设置为驱动气缸或电机等,以驱动刮灰件71往复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参阅图6,该刮灰驱动结构72包括有导向杆721、连接杆722及连杆驱动件,导向杆721设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导向杆721呈中空设置、且沿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轴向延伸设置,以对连接杆722进行导向,使刮灰件71沿第一过滤结构44的外侧往复移动;连接杆722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杆721内、且与所述刮灰件71相连接;连杆驱动件与所述连接杆722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杆722沿所述导向杆72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连杆驱动件带动连接杆722沿导向杆721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刮灰件71沿第一过滤结构44的外侧往复移动,以刮除第一过滤结构44外侧积累的灰尘。

进一步地,该刮灰驱动结构72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杆722外侧的弹性复位件724,当连杆驱动件驱动连接杆722向第一过滤结构44的一端移动后,再在弹性复位件724的弹性力的驱动下使连接杆722复位,该弹性复位件724可设置为伸缩弹簧。

第一过滤结构44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可参阅图3和图6,当第一过滤结构44包括滤网安装架441、以及设于所述滤网安装架441上的过滤网442时,所述过滤网442呈环状设置,所述刮灰件71套设于所述过滤网442的外侧,所述弹性复位件724连接所述导向杆721和所述滤网安装架441,连杆驱动件驱动连接杆722朝一过滤网442的一端移动,弹性复位件724驱动连接杆722朝过滤网442的另一端移动,使得连接杆722可往复移动,以带动刮灰件71在过滤网442的外表面往复移动,以刮除灰尘。

为使手持吸尘器100的结构更紧凑,所述导向杆721位于其中两个所述锥形筒21沿周向的间隔之间,以不占用手持吸尘器100内的空间,可使手持吸尘器100的体积更小。

进一步地,在壳体11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过滤结构44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开孔15;所述连杆驱动件包括驱动手柄723,所述驱动手柄723与所述连接杆722相连接,且所述驱动手柄723的至少部分自所述开孔15处显露出,通过人工手动或机械臂驱使驱动手柄723沿开孔15滑动,从而进行刮灰。比如,驱动手柄723的初始位置位于开孔15的一端,通过人工手动握持驱动手柄723沿开口滑动,当驱动手柄723移动至开口的另一端时,刮灰件71可刚好移动至过滤网442的另一端,此时弹性复件处于收缩状态,当人手放开驱动手柄723时,与驱动手柄723相连接的连接杆722则在弹性复位件724的伸展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刮灰件71则完成一个来回的刮灰操作。

为了便于用户手握手持吸尘器100时进行刮灰,可将手持结构6设于所述壳体11的一侧,将驱动手柄723设置于壳体11的另一侧,优选地,将驱动手柄723和所述手持结构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1呈相对的两侧,操作起来更省力。

为了便于手持吸尘器100的组装,可参阅图9和图10,在尘杯4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42,所述手持结构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4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61,所述第一安装部4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61相配合,用以将所述尘杯41安装于所述手持结构6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42和所述第一配合部61其中之一设置为滑槽611,其中另一设置为与所述滑槽611相配合的滑块421,其中,所述滑槽611和/或所述滑块421呈“L”型设置,在组装时,可将尘杯41上的滑块421从“L”型滑槽611的开口端插入,再通过壳体11压接于尘杯41的一端,从而可防止尘杯41滑落。

并且为了方便尘杯41与壳体11组装,在所述尘杯41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43,所述壳体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43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14,所述第二安装部43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4相配合,用以连接所述壳体11和所述尘杯4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43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4其中之一设置为卡勾141,其中另一设置为与所述卡勾141相配合的扣部431。

具体地,可参阅图5和图9,尘杯41与壳体11连接的一端呈敞口设置,扣部431设置有卡槽,且卡槽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槽沿尘杯41的敞口的周向布设,相对应地,卡勾141设置有多个,多个卡勾141与多个卡槽呈一一对应设置,从布使尘杯41与壳体11的连接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及包括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真空吸尘器
  • 一种清洁基站、手持吸尘器主机、手持吸尘器及清洁套装
技术分类

0612011295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