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2:36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面板在车载、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一般来说,触控功能已成为多数显示面板的标配之一,其中电容式触控屏的应用较为广泛,基本原理是使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工具与触控屏之间产生电容,并利用触控前后电容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来确认面板是否被触摸及确认触摸坐标。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触控,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自容式触控图案设计示意图,显示面板分为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显示区A1内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感应电极101,非显示区A2内设置有显示集成电路105和触控集成电路104,触控集成电路104通过柔性电路板103以及触控信号线102与触控感应电极101电性连接。其中,触控感应电极101及触控信号线102采用不同层的金属制备,通过过孔电性连接,可实现无盲区设计,优化了触控性能。但以上设计存在一个缺陷,即位于中间区域A11的触控感应电极101与位于边缘区域A12的触控感应电极101的触控环境存在差异,具体的,位于中间区域A11的触控感应电极101被其他触控感应电极101环绕,而位于边缘区域A12的触控感应电极101仅一侧被环绕,相应的触控性能存在差异,会导致触控特性在边缘区域性能不佳,影响产品性能。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性能不佳,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所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通过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相邻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互容式触控,其中,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用于发射电信号,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边缘区域的部分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内部的金属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内部的金属密度。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所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通过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非显示区新增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来改善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从而提升产品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容式触控图案设计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触控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及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中绘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并未按照比例。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所述显示区A1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所述非显示区A2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104,所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通过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非显示区A2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围绕所述显示区A1设置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区A1包括中间区域A11和边缘区域A12,位于所述中间区域A11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被位于所述边缘区域A12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环绕,当使用者在所述中间区域A11的边缘(即虚线框的虚线所在的区域)触控时,位于所述边缘区域A12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能接收上述触控信号。然而,当使用者在所述边缘区域A12的边缘触控时,位于所述显示区A1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可能接收不到上述触控信号,导致触控失效,即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触控性能不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述非显示区A2内新增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能够补充检测所述显示区A1的边缘的触控信号,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的触控性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03和显示集成电路105。其中,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103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以及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电性连接,实现触控驱动功能;所述显示集成电路105用于提供显示驱动信号,由于显示功能并非本发明重点,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线20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的数量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分别将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电性连接,一根触控信号线对应一个触控感应电极,因此两者数量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边缘区域A12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相邻设置。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顶部和底部,其中,底部对应所述显示集成电路105和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的设置区,顶部与底部相对,即顶部对应于所述显示集成电路105和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的设置区的对侧;与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之间的延长线垂直的方向即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具体设置在对应于非显示区A2内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顶部以及左右两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位于非显示区A2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的面积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的面积,可减小非显示区A2的面积,即可以缩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为自容式触控;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和所述边缘区域A12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之间形成互容式触控,其中,所述边缘区域A12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用于发射电信号,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具体的,在显示区A1内通过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单独实现触控,相应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可实现信号发送和接收;而在非显示区A2内通过所述边缘区域A12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一起实现触控,相应的所述边缘区域A12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实现信号发送,非显示区A2的第二触控信号线202实现信号接收。

接下来,请参阅图3,为图2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第一种截面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具体包括衬底基板30、位于所述衬底基板30之上且对应于显示区A1的发光功能层40、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40和所述衬底基板30之上的封装层50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50之上的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A1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第一触控信号线102,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A2内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第二触控信号线202。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之间、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6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采用不同层的金属制备而成,因此,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可以覆盖触控显示面板的绝大多数区域,即可以实现无盲区检测。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之间、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之间均通过过孔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显示区A1的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显示区A1的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设置。即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制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制备。

接下来,请参阅图4,为图2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第二种截面示意图,与图3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同的是,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显示区A1的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显示区A1的边缘区域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设置。即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制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制备。

接下来,请参阅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触控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和图5中的触控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和非显示区A2,所述显示区A1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所述非显示区A2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104,所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通过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非显示区A2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围绕所述显示区A1设置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104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30、位于所述衬底基板30之上且对应于显示区A1的发光功能层40、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40和所述衬底基板30之上的封装层50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50之上的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A1内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第一触控信号线102,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A2内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第二触控信号线202。其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之间、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A1包括中间区域A11和边缘区域A12,所述边缘区域A12的部分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具体的,对应于显示区A1内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的投影与对应于非显示区A2内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在所述衬底基板30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本实施例通过将边缘区域A12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向非显示区A2内延伸,与非显示区A2内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部分重叠,进一步提升边缘区域A12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设置。即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同层制备,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制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还可以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同层设置,即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以及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102同层制备,其中,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202可以位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2的左侧或右侧。

接下来,请参阅图7和图8,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位于显示区内,所述显示区内还包括多个发光子像素70,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位于非显示区内,所述非显示区内可以不用设置发光子像素,因此,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内部的金属密度可以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内部的金属密度。当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1内部的金属线路相同时,由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内部的金属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内部的金属密度,因此,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的面积可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的面积,因此可缩小非显示区A2的面积,即可以缩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可采用透明材料制备,例如氧化铟锡(ITO)等,当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采用透明材料制备时,可不必受发光子像素70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也可采用非透明材料制备,例如钛/铝/钛的叠层结构或铝合金等,当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201采用非透明材料制备时,需进行图案化,避开所述发光子像素70,确保显示效果,但由于钛、铝的成本较氧化铟锡的成本低,因此,采用非透明材料制备可节约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2至图8以及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所述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通过多条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非显示区新增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来改善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从而提升产品的触控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性能不佳,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相关技术
  • 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容检测方法、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容检测电路及触控显示面板
  •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6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