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5:49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大电流连接器的使用普及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一些水上或者水下使用的设备中,连接器的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当设备需要停留在不便充电的开阔水域或者野外,需要将蓄电池取出到方便充电的地方进行充电,此时连接器的插槽可能朝上并暴露在异物、雨水及海水等恶劣环境中。当杂物或者水掉落到连接器的插槽内时,使用者很难将插槽内的杂物或者水清理干净,或者使用者因未注意到而未进行清理操作,则会对蓄电池的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导致蓄电池短路烧毁,进而使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和开口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与所述插座连接器插拔连接;

电源接触件,所述电源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电源插接套件,以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电连接;

信号接触件,所述信号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所述信号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信号插接套件,以与所述信号插接套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内壁分别凸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电源接触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所述信号接触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电源插接密封件,所述电源插接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台阶,且所述电源插接密封件环绕所述电源接触件设置,所述电源插接密封件用于在所述电源接触件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插接时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信号插接密封件,所述信号插接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台阶,且所述信号插接密封件环绕所述信号接触件设置,所述信号插接密封件用于在所述信号接触件与所述信号插接套件插接时与所述信号插接套件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触件包括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所述第一台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两侧,所述正极接触件和所述负极接触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台阶;所述正极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的正极插接套件,所述负极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的负极插接套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封线体后盖,所述第一封线体后盖连接于所述插头本体,且所述第一封线体后盖位于背离所述插头本体的开设有插接槽的一侧,所述正极接触件和所述负极接触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封线体后盖的两侧,所述第一封线体后盖用于隔离所述正极接触件和所述负极接触件。

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凸设有插接凸柱,所述插接凸柱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凸柱开设有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

电源插接套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插接凸柱连接,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用于与所述电源接触件插拔连接,以与所述电源接触件电连接;

信号插接套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插接凸柱连接,所述信号插接套件用于与所述信号接触件插拔连接,以与所述信号接触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插接套件包括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数目为两个,所述正极插接套件和所述负极插接套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封线体后盖,所述第二封线体后盖连接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远离所述插接凸柱的一侧,所述第二封线体后盖分别位于所述正极插接套件和所述负极插接套件之间,所述第二封线体后盖用于隔离所述正极插接套件和所述负极插接套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电源尾部密封件,所述电源尾部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的外壁上,且所述电源尾部密封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内壁。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电源插接套件与所述电源接触件插拔连接,使得所述电源插接套件与所述电源接触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插接套件与所述信号接触件插拔连接,使得所述信号插接套件与所述信号接触件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插头本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和开口槽,插接槽与插座连接器插拔连接,当杂物或者水掉落在插接槽内时,杂物或者水可以通过开口槽排出,或者使用者将杂物或者水通过开口槽清理干净,解决了使用者很难将插槽内的杂物或者水清理干净的问题;即便使用者未注意到杂物或水而未进行清理操作时,插接槽与插座连接器插拔过程中,杂物或水受插座连接器的插入挤压而排出于开口槽,解决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再一视角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封线体后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封线体后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再一视角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与插座连接器插接,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电源接触件以及信号接触件,所述插头本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和开口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与所述插座连接器插拔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所述电源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电源插接套件,以与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接触件位于所述插接槽内并与所述插头本体连接,所述信号接触件用于插接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信号插接套件,以与所述信号插接套件电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电源插接套件以及信号插接套件,所述插座本体凸设有插接凸柱,所述插接凸柱用于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凸柱开设有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电源插接套件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插接凸柱连接,所述电源插接套件用于与所述电源接触件插拔连接,以与所述电源接触件电连接;信号插接套件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插接凸柱连接,所述信号插接套件用于与所述信号接触件插拔连接,以与所述信号接触件电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所述电源插接套件与所述电源接触件插拔连接,使得所述电源插接套件与所述电源接触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插接套件与所述信号接触件插拔连接,使得所述信号插接套件与所述信号接触件电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包括插头连接器100和插座连接器300,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进行电连接,实现连接器组件10两侧的回路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插头本体110、电源接触件120以及信号接触件130。插头本体110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112和开口槽114,插接槽112用于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

电源接触件120位于插接槽112内并与插头本体110连接。电源接触件120用于插接于插座连接器300的电源插接套件320,以与电源插接套件320电连接,使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拔连接。信号接触件130位于插接槽112内并与插头本体110连接。信号接触件130用于插接于插座连接器300的信号插接套件330,以与信号插接套件330电连接,使信号接触件130与信号插接套件330插拔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300包括插座本体310、电源插接套件320以及信号插接套件330。插座本体310凸设有插接凸柱312,插接凸柱312插接于插接槽112内,使插接槽112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插接凸柱312开设有第一收容槽312a和第二收容槽312b。电源插接套件320位于第一收容槽312a内并与插接凸柱312连接,电源插接套件320用于与电源接触件120插拔连接,以与电源接触件120电连接。信号插接套件330位于第二收容槽312b内并与插接凸柱312连接,信号插接套件330用于与信号接触件130插拔连接,以与信号接触件130电连接。

上述的插头连接器100、插座连接器300及连接器组件10,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即插接凸柱312插接于插接槽112内,电源接触件120插接于电源插接套件320,信号接触件130插接于信号插接套件330。由于插头本体110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112和开口槽114,插接槽112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当杂物如沙子或者水掉落在插接槽112内时,杂物或者水可以通过开口槽114排出,或者使用者将杂物或者水通过开口槽114快速清理干净,解决了使用者很难将插槽内的杂物或者水清理干净的问题;即便使用者未注意到杂物或水而未进行清理操作时,插接槽112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过程中,杂物或水受插座连接器300的插入挤压而排出于开口槽114,解决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槽114开设于插头本体110的侧壁上,插接槽112沿插头本体110与插座连接器300的插拔方向开设,且开口槽114的开设方向与插接槽112的开设方向存在夹角,如此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能够通过开口槽114快速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开口槽114的开设方向与插接槽112的开设方向的夹角为90°,即开口槽114的开设方向与插接槽112的开设方向相互垂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槽114的开设方向与插接槽112的开设方向的夹角不仅限于为90°,还可以是其他角度。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口槽114邻近插接槽112的底部,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等能够通过开口槽114快速排出,如此更好地避免了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接时存在短路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连接器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开口槽114包括低位开口槽114a和高位开口槽114b,低位开口槽114a和高位开口槽114b均与插接槽112连通。低位开口槽114a与电源接触件120对应设置,使电源接触件120周围的水或杂物可以通过低位开口槽114a排出于插头本体110的外围。高位开口槽114b与信号接触件130对应设置,使信号接触件130周围的水或杂物可以通过高位开口槽114b排出于插头本体110的外围。在本实施例中,低位开口槽114a的开设位置位于插接槽112的底部,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较好地通过低位开口槽114a排出。高位开口槽114b的开设位置与插接槽112的底部存在预设高度,即以插接槽112的底部作为参考面,高位开口槽114b的开设位置高于低位开口槽114a的开设位置,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可以先通过低位开口槽114a进行排泄,再通过通过高位开口槽114b进行排泄,如此低位开口槽114a和高位开口槽114b分别起到两级排泄水或杂物的目的,进而可以对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进行可靠地排泄,更好地提高了连接器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槽112的内壁分别凸设有第一台阶112a和第二台阶112b,电源接触件120连接于第一台阶112a,使电源接触件120通过第一台阶112a与插接槽112的内壁连接,进而使电源接触件120连接于第一台阶112a的位置与插接槽112的底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如此即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未清理干净也不易出现短路的问题。进一步地,信号接触件130连接于第二台阶112b,使信号接触件130通过第二台阶112b与插接槽112的内壁连接,进而使信号接触件130连接于第二台阶112b的位置与插接槽112的底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如此即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未清理干净也不易出现短路的问题,加上电源接触件120连接于第一台阶112a,使连接器组件10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112a和第二台阶112b均形成于插接槽112的底部,有利于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沿轴向进行插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台阶112a和第二台阶112b均不仅限于形成于插接槽112的底部。插接凸柱312还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12c和第二连接槽312d,第一连接槽与第一收容槽312a连通,第二连接槽与第二收容槽312b连通,第一台阶112a位于第一连接槽内并与插接凸柱312连接,第二台阶112b位于第二连接槽内并与插接凸柱312连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电源插接密封件140,电源插接密封件140设于第一台阶112a,且电源插接密封件140环绕电源接触件120设置。电源插接密封件140用于在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接时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内壁弹性抵接,使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插接位置密封连接,以免因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在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接过程中进入而存在短路的问题,同时实现电源接触件120可靠地耐插拔及防水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插接密封件140为密封圈结构,且电源插接密封件140沿第一台阶112a的外周壁环绕一圈设置,使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可靠地对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接处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具体地,第一台阶112a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122,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套设于第一环形凹槽1122内并与第一台阶112a弹性抵接,使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可靠地安装固定在第一台阶112a的外周壁表面,以免出现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容易脱落的问题,或者在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拔连接过程中存在移动的情形。

如图2所示,为使电源插接密封件14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内壁可靠地弹性抵接,进一步地,电源插接密封件14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第一波浪凸缘,使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在电源接触件12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插拔之后更好地弹性抵接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内周壁上,进而使电源插接密封件140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内壁可靠地弹性抵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信号插接密封件150,信号插接密封件150设于第二台阶112b,且信号插接密封件150环绕信号接触件130设置,信号插接密封件150用于在信号接触件130与信号插接套件330插接时与信号插接套件330的内壁弹性抵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接触件120包括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第一台阶112a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台阶112a位于第二台阶112b的两侧,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台阶112a。正极接触件122用于插接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正极插接套件322,负极接触件124用于插接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负极插接套件324,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低位开口槽114a的数目为两个,两个低位开口槽114a分别与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对应开设,使插接槽112内的水或杂物在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快速有效地排出于插头本体110之外。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插接套件320包括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第一收容槽312a的数目为两个,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收容槽312a内,使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均固定连接于插座本体310。第一连接槽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槽与两个第一收容槽312a一一对应连通,两个第一台阶112a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插接套件322与正极接触件122插接,使正极插接套件322与正极接触件122电连接。负极插接套件324与负极接触件124插接,使负极插接套件324与负极接触件124电连接。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负极插接套件324的内径与正极插接套件322的内径相等,且负极插接套件324和正极插接套件322的内壁均设有扭簧,使负极接触件124与负极插接套件324弹性插接,正极接触件122与正极插接套件322弹性插接。进一步地,正极接触件122裸露于插接槽112内的端部直径小于负极接触件124裸露于插接槽112内的端部直径,在插头连接器100插入插座连接器300的过程中,负极接触件124首先与负极插接套件324内壁的扭簧接触,然后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插入一段距离,最后正极接触件122才会与正极插接套件内壁的扭簧接触,如此避免了正极接触件122先接触因电压过大而容易产生火花甚至烧蚀的问题。此外,在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插入一段距离之后,正极接触件122才会与正极插接套件内的扭簧接触,可以避免插头本体110与插座本体310插接后存在偏摆的问题。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和第一台阶112a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台阶112a上。第一连接槽和第一收容槽312a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槽与两个第一收容槽312a一一对应连通,两个第一台阶112a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第一连接槽内。电源接触件120包括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台阶112a上。电源插接套件320包括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收容槽312a内,使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均固定连接于插座本体310。当正极插接套件322与正极接触件122插接,负极插接套件324与负极接触件124插接时,正极接触件122对应的第一台阶112a上的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弹性抵接于正极插接套件322的内壁,负极接触件124对应的第一台阶112a上的电源插接密封件140弹性抵接于负极插接套件324的内壁,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紧密插接。当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完全互配后,在插头本体110及插座本体310对插界面的密封区域内,电源插接密封件140插入到第一收容槽312a中,实现插头连接器100及插座连接器300的电源接触区正极以及负极的对插区域的密封。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每一第一台阶112a沿轴向形成有与插接槽112连通的第一贯穿孔1121,第一贯穿孔1121延伸至插头本体110的背离开设有插接槽112的一侧面。正极接触件122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贯穿孔1121,使正极接触件122安装固定于插头本体110。负极接触件124穿设于另外一个第一贯穿孔1121,使负极接触件124安装固定于插头本体110。同时参见图5,进一步地,正极接触件122的外周壁和负极接触件124的外周壁均设有第一防转卡位123,且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均通过镶嵌式注塑固定连接于插头本体110,以防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均相对于插头本体110旋转,进而使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均能够有效地固定于插头本体110。进一步地,正极接触件122的外周壁和负极接触件124的外周壁均开设有第一密封卡槽125,电源接触件120还包括两个第一密封卡件126,两个第一密封卡件分别套设于正极接触件122的第一密封卡槽和负极接触件124的第一密封卡槽内,使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均与插头本体110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卡件为密封胶圈。在封装时,在插头本体110分别与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镶嵌注塑固定之后,再进行点胶操作,使两个第一密封卡件通过密封胶固化连接于插头本体110,实现插头连接器100的组装密封。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台阶112b沿轴向形成有与插接槽112连通的第二贯穿孔1123,第二贯穿孔1123延伸至插头本体110的背离开设有插接槽112的一侧面。信号接触件130穿设于第二贯穿孔1123,使信号接触件130安装固定于插头本体110。进一步地,信号接触件130通过硬干涉方式装配固定连接于插头本体110,使信号接触件130相对于插头本体110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封线体后盖160,第一封线体后盖160连接于插头本体110,且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位于背离插头本体110的开设有插接槽112的一侧,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分别位于第一封线体后盖160的两侧,第一封线体后盖160用于隔离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避免正极接触件122与负极接触件124的信号传输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可以防止封线体的掉落。

如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隔离密封件170,插头本体110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14,第一隔离密封件170位于第一定位槽114内并与插头本体110连接,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压紧于第一隔离密封件170,使第一隔离密封件170通过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固定于插头本体110,同时使第一隔离密封件170弹性压紧于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与插头本体110,避免了插头本体110外围的水或杂物通过第一封线体后盖160连接于插头本体110的部位进入连接器组件10的内部,进而使插头本体110与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之间有效地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密封件170为密封胶件。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为使信号接触件130较好地与插头连接器100的背离插座连接器300的一侧引出信号,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槽114与第二贯穿孔1123连通,第一隔离密封件170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槽114连通的第一固定孔172,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连通的第一避位孔162,使信号接触件130的信号传输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一避位孔162引出于插头连接器100的背离插座连接器30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和第一避位孔162的数目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与多个第一避位孔162一一对应连通,以便进行多信号引脚的引出。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台阶112b上凸设有第一隔挡凸缘1125和第二隔挡凸缘1127,第一隔挡凸缘1125用于隔挡正极接触件122和信号接触件130,第二隔挡凸缘1127用于隔挡负极接触件124和信号接触件130,使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在插接槽112内均能可靠地与信号接触件130隔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接触件122与负极接触件124并排设置于第二台阶112b。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信号接触件130包括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信号插接套件330包括多个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多个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与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一一对应插接,使每一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与相应的信号接触单体132电连接。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每一信号接触单体132与第二台阶112b的连接处凸设有保护凸台132a,保护凸台132a包覆于部分信号接触单体132,使信号接触单体132裸露于插接槽112内的部位高于第二台阶112b的表面,避免了杂物或水分等容易聚集在信号接触单体132与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插接部位的情形,进而更好地避免了连接器组件10容易短路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凸台132a的数目为多个,多个保护凸台132a与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一一对应设置。为增加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的连接强度,同时减少插头连接器100的制造难度,进一步地,多个保护凸台132a部分连接于一体,即多个保护凸台132a部分一体成型,使多个保护凸台132a部分之间牢固连接,这样不仅增加了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的连接强度,而且减少了插头连接器100的制造难度。具体地,多个保护凸台132a部分并排设置,并排设置的保护凸台132a一体成型,增加了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的连接强度,同时减少了插头连接器100的制造难度,进而使插头连接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凸台132a为塑胶凸台,保护凸台132a包覆于每一信号接触单体132凸出于第二台阶112b表面的部分。当插头本体110的插接槽112内的底部存在水迹或者有可能导电的污染时,连接器组件10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护凸台132a可有效地隔离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避免了连接器组件10出现短路和电化学腐蚀的情形。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保护凸台132a开设有密封凹槽1322,信号接触件130还包括多个信号密封安装件134,多个信号密封安装件134对应设于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连接于保护凸台132a的相应的密封凹槽1322内,且多个信号密封安装件134均套设于相应的信号接触单体132上,使每一信号接触单体132更好地固定安装于保护凸台132a,同时使每一信号接触单体132与相应的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的插接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实现可靠地耐插拔及防水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台阶112a、第二台阶112b和插头本体110均为塑胶件,使第一台阶112a、第二台阶112b和插头本体110均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以防连接器组件10短路的问题,同时使连接器组件10的整体重量较轻,同时避免了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接触件122或负极接触件124连接于插头本体110的根部因存在水迹或者有可能导电的污染而出现电化学腐蚀的情形。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台阶112b的表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由第二台阶112b表面的中心向开口槽114的方向倾斜,使水分或杂物不至于聚集于第二台阶112b表面的情形,由于每一信号接触单体132与第二台阶112b的连接处凸设有保护凸台132a,且保护凸台132a为塑胶凸台,不仅避免了连接器组件10出现短路和电化学腐蚀的情形,而且方便水或杂物如沙子等细小的杂物快速排出。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与插头本体110可拆卸连接,以便对第一封线体后盖160进行维护或更换,同时方便对第一隔离密封件170进行更好地更换或维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与插头本体110卡扣连接。具体地,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凸设有第一卡勾164,插头本体110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13,第一卡勾164扣入第一卡接槽113内,使第一封线体后盖160与插头本体110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插头本体110与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卡接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安装凸缘116,第一卡接槽113开设于第一安装凸缘116的外壁上,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定位槽114均贯穿于第一安装凸缘116,第一封线体后盖160盖设于第一安装凸缘116并与第一安装凸缘116卡接,使第一隔离密封件170可靠地限位于第一定位槽114,同时避免第一封线体后盖160压坏第一隔离密封件170的问题。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封线体后盖160的背离插头本体110上凸设有第一隔离壁163,使第一封线体后盖160更好地隔离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同时增大了正极接触件122和负极接触件124之间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壁163沿第一封线体后盖160朝背离插头本体110的方向凸出。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台阶112b上还凸设有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位于第一隔挡凸缘1125与第二隔挡凸缘1127之间,且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设于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300开设有与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相适配的插接引导槽302,且插接引导槽302开设于多个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之间,使插座连接器300与插头连接器100快速可靠地插接。此外,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与插接引导槽302插接,使信号接触单体132与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连接处较好地进行分隔,以进行多个不同的信号传输通道的分隔,避免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相互干扰。具体地,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为塑料件凸筋,使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具有绝缘性。进一步地,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与第二台阶112b连接,且插接引导凸筋条1123形成有沿第二台阶112b的周向分布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对应设置,第二区域与第四区域对应设置,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分别分隔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以及第四区域内,其中多个信号接触单体132包括一个正极信号接触单体132和一个负极信号接触单体132,正极信号接触单体132和负极信号接触单体132分别设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使正极信号接触单体132和负极信号接触单体132相互隔离,避免电化学腐蚀。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插头本体11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安装法兰部115,第一安装法兰部115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5a。同时参见图1和图5,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及第一固定件190,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嵌设于第一安装孔115a内,且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套设于第一固定件190,使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安装固定于插头本体110,同时使第一安装法兰部115通过第一固定件190锁紧固定于第一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法兰部115环绕第一安装凸缘116设置。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通过镶嵌式注塑包覆于插头本体110内,使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与插头本体110可靠地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的周壁上设有第一锯齿槽,以免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与插头本体110相互分离脱落,使第一法兰安装铆圈180与插头本体110紧密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安装面板210,第一安装面板210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5a对应的第一通孔212,第一安装面板210与第一安装法兰部115抵接,使第一安装法兰部115通过第一安装面板210锁紧固定于第一安装位置,进而使第一安装法兰部115更好地固定于第一安装位置。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法兰部115邻近第一安装面板2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密封定位槽115b,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垫220,第一密封垫220设于第一密封定位槽115b内且环绕第一安装凸缘116设置,第一密封垫220弹性压紧于第一安装面板210与第一安装法兰部115之间,使第一安装面板210与第一安装法兰部115紧密连接。同时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220的内周缘凸设有第一凸点222,第一安装凸缘116的外周缘开设有与第一凸点222对应的第一干涉槽115c,第一凸点222位于第一干涉槽115c内,使第一密封垫220与第一安装凸缘116相对干涉定位。第一密封垫220的外周缘凸设有第二凸点224,第一安装法兰部115开设有与第二凸点224对应的第二干涉槽115d,第二凸点224位于第二干涉槽内,使第一密封垫220还与第一安装法兰部115相对干涉定位,加上第一密封垫220与第一安装凸缘116相对干涉定位,进而实现第一密封垫220更加可靠地定位。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插头本体110的插接槽112内壁凸设有沿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方向延伸的插拔导向柱116,插座连接器300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304,插拔导向柱116位于导向槽304内并与插座连接器300滑动连接,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沿预设方向插拔,实现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快速可靠地插拔操作。进一步地,插接槽112的内壁凸设有限位凸筋112d,插接凸柱312的邻近插头本体110端部开设有限位开口312d,限位凸筋112d用于在插接凸柱312插入插接槽112内时滑入限位开口312d内,起到限位作用,加上插拔导向柱116与导向槽304的滑动配合导向的作用下,使限位凸筋112d快速准确地滑入限位开口312d内,同时避免了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300在对插配合过程中存在偏摆过大的问题。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每一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的外周壁上凸设有卡环332a,卡环332a弹性抵接于第二收容槽312b的内壁,使信号插接套件330与插接凸柱312可靠地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卡环332a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卡片,多个凸起卡片均弹性抵接于第二收容槽312b的内壁,使卡环332a弹性抵接于插接凸柱312。进一步地,第二收容槽312b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卡紧槽3121,多个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的卡环332a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紧槽3121内,使多个信号插接套件单体332均固定连接于插接凸柱312。

如图2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第二封线体后盖340,第二封线体后盖340连接于插座本体310的远离插接凸柱312的一侧,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分别位于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之间,第二封线体后盖340用于隔离正极插接套件322和负极插接套件324,避免正极接触件122与负极接触件124的信号传输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增大了正负极之间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同时防止封线体脱落的情形。

如图2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第二隔离密封件350,插座本体310开设有第二定位槽313,第二隔离密封件350位于第二定位槽313内并与插座本体310连接,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压紧于第二隔离密封件350,使第二隔离密封件350通过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固定于插座本体310,同时使第二隔离密封件350弹性压紧于第二封线体后盖340与插座本体310,避免了插座本体310外围的水或杂物通过第二封线体后盖340连接于插座本体310的部位进入连接器组件10的内部,进而使插座本体310与第二封线体后盖340之间形成有效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密封件350为密封胶件。

如图10所示,为使信号接触套件较好地与插座本体310的背离插头连接器100的一侧引出信号,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槽313与第二收容槽312b连通,第二隔离密封件350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槽313连通的第二固定孔352,同时参见图1,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孔352对应连通的第二避位孔341,使信号接触套件的信号传输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孔352和第二避位孔341引出于插座连接器300的背离插头连接器10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孔352和第二避位孔341的数目均为多个,多个第二固定孔352与多个第二避位孔341一一对应连通,以便进行多信号引脚的引出。

进一步地,正极插接套件的外周壁和负极插接套件的外周壁均设有第二防转卡位323,且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均通过镶嵌式注塑固定连接于插座本体310,以防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均相对于插座本体310旋转,进而使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均能够有效地固定于插座本体310。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电源尾部密封件305,电源尾部密封件305套设于电源插接套件320的外壁上,且电源尾部密封件305弹性抵接于第一收容槽312a的内壁,使电源插接套件320与插座本体310更好地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尾部密封件305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电源尾部密封件305分别套设于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具体地,正极插接套件的外周壁和负极插接套件的外周壁均开设有第二密封卡槽325,两个电源尾部密封件305分别套设于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的第二密封卡槽内,使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均与插座本体310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源尾部密封件305均为密封胶圈。在封装时,在插座本体310分别与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镶嵌注塑固定之后,再进行点胶操作,使两个电源尾部密封件305通过密封胶固化连接于插座本体310,实现插座连接器300的组装密封。

如图2、图10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封线体后盖340与插座本体310可拆卸连接,以便对第二封线体后盖340进行维护或更换,同时方便对第二隔离密封件350进行更好地更换或维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线体后盖340与插座本体310卡扣连接。具体地,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凸设有第二卡勾342,插座本体310开设有第二卡接槽315,第二卡勾342扣入第二卡接槽内,使第二封线体后盖340与插座本体310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插座本体310与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卡接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安装凸缘311,第二卡接槽开设于第二安装凸缘311的外壁上,第二定位槽313贯穿于第二安装凸缘311,第二封线体后盖340盖设于第二安装凸缘311并与第二安装凸缘311卡接,使第二隔离密封件350可靠地限位于第二定位槽313,同时避免第二封线体后盖340压坏第二隔离密封件350的问题。

如图10和图1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封线体后盖340的背离插座本体310上凸设有第二隔离壁346,使第二封线体后盖340更好地隔离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同时增大了正极插接套件和负极插接套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离壁346沿第二封线体后盖340朝背离插座本体310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插接凸柱312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25a。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及第二固定件370,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嵌设于第二安装孔内,且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套设于第二固定件370,使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安装固定于插接凸柱312,同时使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通过第二固定件370锁紧固定于第二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环绕第二安装凸缘311设置。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通过镶嵌式注塑包覆于插接凸柱312内,使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与插接凸柱312可靠地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的周壁上设有第二锯齿槽,以免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与插接凸柱312相互分离脱落,使第二法兰安装铆圈360与插接凸柱312紧密固定连接。

如图1、图10和图13所示,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第二安装面板380,第二安装面板380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通孔381,第二安装面板380与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抵接,使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通过第二安装面板380锁紧固定于第二安装位置,进而使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更好地固定于第二安装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邻近第二安装面板38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密封定位槽3125,插座连接器300还包括第二密封垫390,第二密封垫390设于第二密封定位槽内且环绕第二安装凸缘311设置,第二密封垫390弹性压紧于第二安装面板380与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之间,使第二安装面板380与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紧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垫390的内周缘凸设有第三凸点,第二安装凸缘311的外周缘开设有与第三凸点对应的第三干涉槽311a,第三凸点位于第二干涉槽内,使第二密封垫390与第二安装凸缘311相对干涉定位。第二密封垫390的外周缘凸设有第四凸点,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开设有与第四凸点对应的第四干涉槽,第四凸点位于第四干涉槽内,使第二密封垫390还与第二安装法兰部3125相对干涉定位,加上第二密封垫390与第二安装凸缘311相对干涉定位,进而实现第二密封垫390更加可靠地定位。第二密封垫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垫的结构相同。第二安装法兰部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法兰部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插头本体110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接槽112和开口槽114,插接槽112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连接,当杂物或者水掉落在插接槽112内时,杂物或者水可以通过开口槽114排出,或者使用者将杂物或者水通过开口槽114清理干净,解决了使用者很难将插槽内的杂物或者水清理干净的问题;即便使用者未注意到杂物或水而未进行清理操作时,插接槽112与插座连接器300插拔过程中,杂物或水受插座连接器300的插入挤压而排出于开口槽114,解决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 一种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9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