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窗帘有关,尤指一种用于窗帘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改变外部光线进入室内的透光量,在窗帘的结构当中会设置一叶片角度调整机构来控制叶片的摆设角度。在现有技术当中,叶片角度调整机构主要包含有一壳体、一蜗轮与一蜗杆,壳体安装于窗帘的上梁内,蜗轮可转动地装设于壳体内,蜗杆的一端穿设于壳体内且啮接于蜗轮,蜗杆的另一端穿出壳体且外露于上梁外供一转棒进行勾卡,让使用者可以通过前述转棒来驱转蜗杆,当蜗杆受到驱转之后便能带动蜗轮转动,接着蜗轮再通过其他传动元件来达到调整叶片角度的目的。

然而,由于蜗杆与蜗轮在产品出厂时就已经安装于壳体内,并非让消费者在购买之后自行组装,所以蜗杆露出于上梁的一端很容易在完成产品包装之后挤压到最上方的叶片,造成叶片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形,甚至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因为碰撞而发生断裂的问题。因此,前述结构有改良的必要。

而为了解决上述的缺失,公告482237一案就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蜗杆结构,该在先申请为了防止组合式蜗杆的连动件与作动件轴向分离,还必须设计有卡掣组件来防止二者脱离,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组装较为麻烦而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其能让消费者自行组装,以避免在包装或运送过程中对叶片造成损坏或是本身结构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其结构相当简单,能让消费者很容易的就能够自行组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包含有一壳体、一蜗轮及一驱转组件。该蜗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壳体内;该驱转组件可转动地设于该壳体且具有一第一驱转杆与一第二驱转杆,该第一驱转杆位于该壳体内且具有一蜗杆部、一抵接部与一卡接部,该蜗杆部啮接于该蜗轮,该抵接部为呈圆锥状,而该卡接部则具有一非圆形状的断面,该第二驱转杆的顶端位于该壳体内且具有一断面为非圆形状的轴孔与二两相对设置的卡掣部,各卡掣部末端各形成有一勾爪,通过该第二驱转杆的轴孔套合入该第一驱转杆的卡接部,并使第二驱转杆的卡掣部于通过该卡接部的抵接部后,各卡掣部的勾爪洽勾卡于卡接部的抵接部顶缘,而可完成第一驱转杆与一第二驱转杆的组合,同时,该第二驱转杆的底端位于该壳体外。

优选地,该该壳体是由两个半壳体相互对接而成,该壳体在两个半壳体之间形成一水平贯穿左、右两相对侧面的第一安装槽以供该蜗轮容设,以及一斜向贯穿顶、底两相对侧面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由顶面往底面的方向依序形成一枢设段、一定位段以及一卡接段。

优选地,该第一驱转杆的蜗杆部与卡接部之间还设有一定位卡环,该定位卡环可卡合入该第二安装槽的定位段。

优选地,该第二安装槽的卡接段邻近定位段的一端形成大直径的扩展部。

优选地,该第一驱转杆的卡接部断面形状与该第二驱转杆的轴孔断面形状均为六边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所提供的第一驱转件与第二驱转件组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所提供的第一驱转件与第二驱转件组合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所提供的第一驱转件与第二驱转件组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12 上梁 14 转轴

16 转棒

20 壳体 22 半壳体

24 第一安装槽 26 第二安装槽

262 枢设段 264 定位段

266 卡接段 W 扩展部

30 蜗轮 32 矩形卡接孔

40 驱转组件

50 第一驱转杆 51 枢设部

52 蜗杆部 53 定位卡环

54 抵接部 55 卡接部

60 第二驱转杆 61 轴孔

62 卡掣部 621 勾爪

65 勾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所列举的若干优选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本说明书内容所提及的“顶”、“底”、“左”、“右”、“内”、“外”等方向性形容用语,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描述用语,并非作为限制主张范围的用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10一般装设于窗帘的上梁12中,其包含有一壳体20、一蜗轮30,以及一驱转组件40。

壳体20是由两个半壳体22相互对接而成,壳体20在两个半壳体22之间形成一水平贯穿左、右两相对侧面的第一安装槽24及一斜向贯穿顶、底两相对侧面的第二安装槽26,第二安装槽26由顶面往底面的方向依序形成一枢设段262、一定位段264以及一卡接段266,卡接段266靠近定位段264的一端形成大直径的扩展部W。

蜗轮30可转动地设于壳体20的第一安装槽24内且具有一矩形卡接孔32,矩形卡接孔32用来供一转轴14穿接,使转轴14能与蜗轮30同步转动。

驱转组件40具有一第一驱转杆50与一第二驱转杆60,其中:

第一驱转杆50可转动地设于壳体20的第二安装槽26内且具有一枢设部51、一蜗杆部52、一定位卡环53、一抵接部54与一卡接部55,其中:枢设部51抵接于第二安装槽26的枢设段262,蜗杆部52啮接于蜗轮30,定位卡环53恰可卡合入第二安装槽26的定位段264,使第一驱转杆50只能相对于第二安装槽26径向转动而不会产生轴向的移动,而抵接部55与卡接部55则是一体地连接蜗杆部52,卡接部55的横断面呈六角形状,而抵接部54的轴向断面则呈圆锥状。

第二驱转杆60可转动地设于壳体20第二安装槽26的卡接段266,第二驱转杆60的顶端位于壳体20内且具有一呈六角形状的轴孔61,且其顶缘往上延伸设有二两相对设置的卡掣部62,各卡掣部62末端往轴心方向各形成有一勾爪621,其中,卡掣部62呈片状而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以方便组装。此外,第二驱转杆60的底端位于壳体20外且具有一勾卡孔65,用以供一转棒16勾卡。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第一驱转杆50、第二驱转杆60进行组装时,先使第二驱转杆60穿入第二安装槽26的卡接段266,使第二驱转杆60的轴孔61对准第一驱转杆50的卡接部542(如图3所示),然后往上进行推压施力,此时第二驱转杆60的卡掣部62因为受到向上推力而抵压于第一驱转杆50的抵接部54,卡掣部62并受到抵接部54斜锥状的导引而向外扩张变形(如图4所示),同时通过卡掣部62末端的勾爪621通过第一驱转杆50的抵接部54后恢复变形(如图5所示),两勾爪621分别卡接于第一驱转杆50的抵接部54上缘,以确保两者在完成组装之后无法脱离,此时利用转棒16勾卡于第二驱转杆60的勾卡孔63内且施力转动转棒16,使转棒16通过第二驱转杆60驱动蜗轮30,蜗轮30在转动之后即可通过转轴14来连动设于转轴14另一端的传动元件(为现有元件,图上未示)来达到调整窗帘叶片角度的效果。

本发明为了确保第一驱转杆50、第二驱转杆60之间在组装完成之后无法相对转动,第二驱转杆60的轴孔61与第一驱转杆50的卡接部55均具有非圆形的断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轴孔61的断面形状与卡接部55的断面形状均为六边形,但并不以此形状为限,也可以用其他多边形的型态呈现。

由上述可知,蜗轮30与第一驱转杆50原本就隐藏在壳体20内,至于第二驱转杆60是个别独立分开的元件,让消费者在购买相关的窗帘产品之后以自行组装的方式将第二驱转杆60固定于第一驱转杆50。换言之,第二驱转杆60在包装及运送的过程当中并不会凸伸出壳体20及上梁12外,如此不但可以避免第二驱转杆60受到不当外力作用而断裂,同时也可以避免叶片被第二驱转杆60挤压而损坏或变形。

相关技术
  • 窗帘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 适用于风机的叶片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99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