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9:06


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胸部外伤或手术患者引流胸膜腔内积气、血液和渗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复张,临床中需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便携式手动引流瓶与中心静脉导管相连接。便携式手动引流瓶上附带有一个出液粗管。中心静脉导管与出液粗管之间尺寸不匹配。因而,现需要临时用一次性使用连接管(静脉连接管)、注射器拼接成中心静脉导管与出液粗管之间的连接装置。

其具体为,将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端穿入到病人体内,另一端与一次性使用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将注射器的注射口与一次性使用连接管远离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端连接。最后将出液粗管穿入到注射器中。此种安装、使用十分不便,且易发生管道脱出和漏气,影响患者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通过细管连接部与中心静脉导管对接,引导管与出液粗管对接,达到便于临床使用和患者安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细管连接部和粗管连接部,所述的细管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与中心静脉导管螺纹连接的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通过限位组件与细管连接部连接,所述的粗管连接部远离细管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出液粗管配合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细管连接部与中心静脉导管对应,通过固定套螺纹连接于中心静脉导管上,实现细管连接部与中心静脉导管之间固定连接,继而将引导管穿入到出液粗管中,通过引导斜面实现引导管与出液粗管之间紧密配合,从而使中心静脉导管中的液体能够沿着细管连接部、粗管连接部、引导管、出液粗管进入到胸腔引流瓶中,从而达到便于临床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细管连接部上的挡板和凸起,所述挡板与凸起分别位于固定套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与凸起的限位作用,使固定套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间,并且无法从细管连接部上脱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细管连接部上设置有夹紧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支撑组件能够对细管连接部支撑,避免因重力作用造成固定套与中心静脉导管脱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夹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上夹板、下夹板、支撑套、滑钮、滑块和传导机构,所述的支撑座固定于细管连接部上,所述的支撑套和下夹板固定于支撑座上,所述的滑钮和滑块均滑动连接于支撑套内,按压所述滑钮并通过传导机构使滑块从支撑套内移出旋转并定位于支撑套上,所述的上夹板通过弹性滑移组件与滑块连接,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物置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按压滑钮,滑块从支撑套内移出并通过传导机构旋转并定位,通过弹性滑移组件的弹力作用,使上夹板与下夹板共同作用并夹紧固定物,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对细管连接部产生支撑力,再次按压并松开滑钮,通过传导机构使滑块转动并滑入到支撑套内,上夹板、下夹板与固定物分离,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导机构包括第一传导斜面、第二传导斜面、Z形定位槽、定位杆和放置槽,所述的第一传导斜面开设于滑钮上,所述的第二传导斜面开设于滑块上且与第一传导斜面错位,所述的Z形定位槽开设于支撑套的端部,所述放置槽开设于支撑套的侧壁上,所述的定位杆固定于滑块上,所述定位杆嵌设于Z形定位槽中或置于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滑钮,第一传导斜面与第二传导斜面抵触,滑块从支撑套内移出后,第一传导斜面与第二传导斜面由错位转变为正对,实现滑块旋转,松开滑钮,通过弹性滑移组件的弹力作用,使定位杆嵌入到Z形定位槽上,滑块定位,从而使上夹板与下夹板能够夹紧固定物,再次按压滑钮,第一传导斜面与第二传导斜面抵触并将定位杆与Z形定位槽分离,滑块转动,定位杆与放置槽对应,松开滑钮,定位杆穿入到放置槽中,同时,滑块置于支撑套中,上夹板与固定物分离,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性滑移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滑杆,所述的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上夹板、滑块连接,所述的滑杆滑动连接于滑块上且与上夹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能够对滑块施加弹力,使滑块能够定位,并且,通过弹性件的缓冲作用,使上夹板与下夹板对固定物产生夹持力不易因过大而造成损坏;滑杆能够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与滑块产生滑动,并且滑杆能够与滑块产生相对转动,在滑块转动的过程中,上夹板不会随着滑块同步转动,从而提升对固定物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细管连接部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积液一次性引流不能过多,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对引流速度起到调节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支撑管、旋转管、弹片和压板,所述的支撑管固定于支撑座上,所述细管连接部穿设于支撑管中,所述弹片固定于支撑管上,所述的旋转管螺纹连接于支撑管上,所述的压板固定于旋转管的内壁上且用于挤压弹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转管,旋转管与支撑管产生相对位移,压板挤压弹片,弹片挤压细管连接部,从而能够调节引流速度,并且能够无极调节引流速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套的外壁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的条形槽内铰接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与开设于中心静脉导管上的嵌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条具有防滑效果,通过防滑条转动固定套能够更为便利,将防滑条嵌入到中心静脉导管上的嵌槽中,产生的摩擦力实现防滑条固定,从而使固定套不易与中心静脉导管产生相对转动,进一步提升固定套与中心静脉导管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不易脱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细管连接部和引导管的端部套设有灭菌套,所述的灭菌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磨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菌套提升细管连接部与引导管的防护效果,磨砂层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将灭菌套取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细管连接部与中心静脉导管对应,通过固定套螺纹连接于中心静脉导管上,实现细管连接部与中心静脉导管之间固定连接,通过防滑条嵌入到嵌槽中,使固定套与中心静脉导管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继而将引导管穿入到出液粗管中,通过引导斜面实现引导管与出液粗管之间紧密配合,从而使中心静脉导管中的液体能够沿着细管连接部、粗管连接部、引导管、出液粗管进入到胸腔引流瓶中,从而达到便于医护人员临床使用的目的;

2、通过按压一次滑钮,可使上夹板与下夹板共同夹持固定物,对细管连接部产生支撑效果,进一步不易造成固定套与中心静脉导管脱离,再次按压滑钮,可使上夹板、下夹板与固定物分离,操作简便;

3、转动旋转管,即可使弹片挤压细管连接部,无极调节细管连接部内的积液流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体现旋转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体现传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滑杆与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细管连接部;12、粗管连接部;13、引导管;131、引导斜面;14、灭菌套;20、固定套;2、限位组件;21、挡板;22、凸起;31、条形槽;32、防滑条;4、中心静脉导管;41、螺纹条;42、嵌槽;5、夹紧支撑组件;51、支撑座;52、上夹板;53、下夹板;54、支撑套;55、滑钮;56、滑块;6、传导机构;61、第一传导斜面;62、第二传导斜面;63、Z形定位槽;64、定位杆;65、放置槽;7、弹性滑移组件;71、弹性件;72、滑杆;8、调节机构;81、支撑管;82、旋转管;83、弹片;8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细管连接部11和粗管连接部12。细管连接部11和粗管连接部12均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在细管连接部11上设置有用于与中心静脉导管4螺纹连接的固定套20,固定套20通过限位组件2与细管连接部11连接。

限位组件2包括设置于细管连接部11上的挡板21和凸起22。挡板21与凸起22分别位于固定套20两侧,使固定套20具有一定行程。

为了便于旋转固定套20,在固定套20的外壁上开设有条形槽31,内壁上开设螺纹条41。在条形槽31内铰接有防滑条32。在中心静脉导管4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条41和嵌槽42,螺纹条41与固定套20配合。嵌槽42用于与防滑条32配合。嵌槽42沿中心静脉导管4的长度方向开设于螺纹条41上。

当需要将细管连接部11与中心静脉导管4连接时,先将中心静脉导管4套设在细管连接部11上,继而将固定套20螺纹连接于中心静脉导管4的外壁上,在固定套20旋紧后,按压防滑条32,使防滑条32嵌入到嵌槽42中。使固定套20不易与中心静脉导管4产生相对旋转,从而使细管连接部11与中心静脉导管4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粗管连接部12远离细管连接部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出液粗管配合的引导管13,引导管13的外壁上开设有引导斜面131。引导管1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为了不易造成患者感染,在细管连接部11和引导管13的端部套设有灭菌套14;在灭菌套14的外壁上设置有磨砂层,以便于医护人员将灭菌套14取下。

在细管连接部11上设置有夹紧支撑组件5,进一步避免因重力作用,使细管连接部11与中心静脉导管4分离。

上述的夹紧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座51、上夹板52、下夹板53、支撑套54、滑钮55、滑块56和传导机构6。其中,传导机构6包括第一传导斜面61、第二传导斜面62、Z形定位槽63、定位杆64和放置槽65。支撑套54和下夹板53固定于支撑座51上,支撑座51固定于细管连接部11的中部。滑钮55和滑块56均滑动连接于支撑套54内,第一传导斜面61开设于滑钮55上,第二传导斜面62开设于滑块56上且与第一传导斜面61错位。第一传导斜面61与第二传导斜面62相对。

Z形定位槽63开设于支撑套54的端部,放置槽65开设于支撑套54的侧壁上。定位杆64固定于滑块56的外壁上;定位杆64嵌设于Z形定位槽63中或置于放置槽65内。

上夹板52通过弹性滑移组件7与滑块56连接,上夹板52与下夹板53对应。上夹板52与下夹板53均采用橡胶制成。

上述的弹性滑移组件7包括弹性件71和滑杆72。弹性件71的两端分别与上夹板52、滑块56抵触;滑杆72滑动连接于滑块56上且与上夹板52连接。

为了使夹紧支撑组件5对细管连接部11支撑以进一步避免固定套20与中心静脉导管4脱离。将杆子、衣服等固定物置于上夹板52与下夹板53之间。按压滑钮55,滑钮55将滑块56从支撑套54内顶出,随后通过第一传导斜面61与第二传导斜面62由错位转变为贴合,实现滑块56旋转,同时,定位杆64从放置槽65内滑出后与Z形定位槽63对应。松开滑钮55后,通过弹性件71的弹力作用使定位杆64嵌设在Z形定位槽63中。在滑块56位移的过程中,上夹板52随着滑块56同步移动并在上夹板52与下夹板53的共同作用下夹紧固定物。

在引流完成后,再次按压滑钮55,同理,定位杆64从Z形定位槽63脱出后,第一传导斜面61与第二传导斜面62抵触并使滑块56旋转,定位块与放置槽65对应,松开滑钮55后,通过弹性件71的弹力作用使定位杆64穿入到放置槽65中。

相比于传统用夹子夹紧固定物,对固定物施加倾斜方向的作用力,本发明对固定物施加径向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夹紧力更为可靠。并且,将固定物置于上夹板52与下夹板53之间后再按压滑钮55,相比于需要持续按压夹子才能将固定物置于夹子内部,使用更为方便。

由于一次性抽取积液量不能过多,为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在支撑座51上设置有用于细管连接部11的调节机构8。通过调节机构8调节细管连接部11内积液的流速以及开闭细管连接部11。

其中,调节机构8包括支撑管81、旋转管82、弹片83和压板84。支撑管81固定于支撑座51上,细管连接部11穿设于支撑管81中。弹片83固定于支撑管81远离支撑座51的一端上。旋转管82螺纹连接于支撑管81上,压板84固定于旋转管82的内壁上且用于挤压弹片83。

当需要降低积液的流速或闭合细管连接部11时,将旋转管82正向转动,旋转管82沿着支撑管81往靠近支撑座51的方向移动,压板84对弹片83施加压力,弹片83对细管连接部11施加压力,继而使细管连接部11形变,从而达到降低流速或闭合细管连接部11的效果。同理,将旋转管82反向转动,即可达到提升流速或打开细管连接部11的效果。

综上所述,使用时,先将中心静脉导管4套设在细管连接部11上,通过固定套20旋转,使中心静脉导管4与细管连接部11固定连接。再将引导管13穿入到出液粗管中。积液依次沿着中心静脉导管4、细管连接部11、粗管连接部12、引导管13、出液粗管进入到引流瓶中。从而达到便于医护人员临床使用的目的。通过夹紧支撑组件5夹紧固定物以对细管连接部11的支撑作用,有效避免细管连接部11与中心静脉导管4分离,极大提升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胸腔引流瓶的连接装置
  • 一种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