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油箱接头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0:48


油箱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箱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油箱接头结构,已知有如下油箱接头结构,其在形成为筒状的油箱接头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环状槽部,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环状槽部。根据该油箱接头结构,第一环状槽部嵌合于外板的第一贯通孔的周缘部,从而第一贯通孔被油箱接头的一端部密封。另外,第二环状槽部嵌合于内板的第二贯通孔的周缘部,从而第二贯通孔被油箱接头的另一端部密封(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5-335565号公报)。

另外,作为其他的油箱接头结构,已知有如下油箱接头结构,其在形成为筒状的油箱接头的一端部形成有加强凸缘以及卡定爪,在另一端部形成有环状槽部。根据该油箱接头结构,加强凸缘以及卡定爪卡定于外板的第一贯通孔的周缘部,从而第一贯通孔被油箱接头的一端部密封。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油箱接头向后内板侧拉拽而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且环状槽部嵌合于后内板的第二贯通孔的周缘部,从而第二贯通孔被油箱接头的另一端部密封。

由此,例如,即使在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通过使油箱接头伸缩从而也能够吸收相对位置的偏差。由此,能够将外板与后内板之间的空间确保为密封状态(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第4088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日本国特开2005-335565号公报的油箱接头结构需要使第一环状槽部嵌合于第一贯通孔的周缘部,并使第二环状槽部嵌合于第二贯通孔的周缘部来将空间密封。

另外,日本国专利第4088239号公报的油箱接头结构在使加强凸缘以及卡定爪卡定于第一贯通孔的周缘部后,需要使油箱接头发生弹性变形而使环状槽部嵌合于第二贯通孔的周缘部,从而将空间密封。

因此,日本国特开2005-335565号公报以及日本国特许第4088239号公报的油箱接头结构的油箱接头的组装作业繁杂,这对提高油箱接头的组装性造成妨碍。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油箱接头伸缩就能够吸收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的油箱接头结构。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具备贯穿外板与内板之间的油箱接头,所述油箱接头具有:接头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且由硬质塑料形成;外板侧密封部,其由软质塑料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接头主体,且从外侧与所述外板接触;以及内板侧密封部,其由软质塑料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接头主体,且与所述内板接触,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从内侧卡定于所述外板的卡定部,所述内板侧密封部能够发生吸收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的相对位置的偏差的挠曲变形。

根据该结构,使用硬质塑料形成接头主体。另外,使外板侧密封部从外侧与外板接触。并且,使接头主体的卡定部从内侧卡定于外板。此外,通过内板侧密封部所具备的挠曲量来吸收外板与内板的相对位置的偏差。

因此,通过从外板的外侧压入油箱接头,能够使内板侧密封部挠曲。通过使内板侧密封部发生挠曲变形,从而不使油箱接头伸缩,就能够吸收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将外板侧密封部按压于外板,并且能够将内板侧密封部按压于内板。

由此,仅通过按压油箱接头就能够利用油箱接头将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空间确保为密封状态,能够提高油箱接头结构的组装性。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内板侧密封部具有:外密封部,其与所述内板的外表面接触;以及内密封部,其贯穿所述内板,所述内密封部具有:限位部,其配置于所述内板的内侧;厚壁部,其壁厚限位从所述内板的外侧朝向所述限位部逐渐增加;以及减薄部,其使所述厚壁部能够进行所述挠曲变形。

根据该结构,由于内密封部贯穿内板,从而内密封部被按压于内板的贯通孔的开口缘(周缘)。因此,能够利用厚壁部的挠曲变形来吸收由于外板与内板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而产生的开口缘的偏差。由此,能够与开口缘的偏差相对应地将厚壁部按压于开口缘,能够利用厚壁部可靠地密封开口缘。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上述第二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内密封部具有防止翻卷肋,该防止翻卷肋在所述减薄部的内部,朝向与所述减薄部的挠曲方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形成,以便防止所述内密封部向所述减薄部的相反侧翻卷。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减薄部的内部形成防止翻卷肋,能够在内密封部的厚壁部与开口缘接触的状态下,防止厚壁部发生翻卷变形。

另外,使防止翻卷肋与减薄部的挠曲方向倾斜地交叉。因此,能够与厚壁部的挠曲变形相对应地使防止翻卷肋发生变形。由此,防止翻卷肋不会阻碍厚壁部的挠曲变形,从而能够使厚壁部适当地发生挠曲变形。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减薄部是在所述厚壁部的顶端部开口且形成为环状的环状槽。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减薄部设为环状槽,能够使厚壁部沿着贯通孔的开口缘的整周发生挠曲变形。由此,能够在贯通孔的开口缘的整周上吸收外板与内板的相对位置的偏差。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上述第二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内板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所述内密封部贯穿,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缘具有锥状部,该锥状部朝向所述内板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厚壁部倾斜,所述厚壁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朝向所述内板的内侧且朝向所述锥状部倾斜。

根据该结构,开口缘的锥状部与厚壁部的倾斜面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使厚壁部的倾斜面适当地与开口缘的锥状部的偏差相对应。即,能够利用厚壁部的倾斜面适当地吸收开口缘的锥状部的偏差。

由此,能够将倾斜面可靠地抵接于产生了偏差的锥状部,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油箱接头的可靠的组装、以及开口缘(即,贯通孔)的密封。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上述第四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内板侧密封部具有密封唇,该密封唇从所述厚壁部的所述环状槽以与燃料供给配管接触的方式延伸设置。

根据该结构,从厚壁部的环状槽延伸设置密封唇,从而能够通过环状槽使密封唇挠曲。由此,能够将密封唇保持为按压于燃料供给配管的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上述第六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密封唇具有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在密封唇具有弯曲部,从而能够通过弯曲部使密封唇挠曲。由此,能够将密封唇保持为按压于燃料供给配管的状态。

对于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上述第二至第七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外密封部是唇形状,且被设定为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隔开最大间隔的状态下都与所述内板抵接的长度。

根据该结构,将外密封部形成为唇形状,且将外密封部设定为在外板与内板隔开最大间隔的状态下与内板抵接的长度。因此,能够利用厚壁部密封开口缘,并且能够利用外密封部密封内板。由此,能够利用内板侧密封部可靠地密封内板。

对于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上述第五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厚壁部形成为在所述开口缘向与所述油箱接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产生偏差而离开的状态下与所述开口缘重叠。

根据该结构,在开口缘向与油箱接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产生偏差而离开的状态下,厚壁部能够与开口缘重叠。因此,能够使厚壁部与相对于油箱接头的轴线而产生了偏差的第一开口缘抵接。由此,能够使厚壁部与开口缘抵接,从而利用厚壁部密封开口缘。

对于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上述第五方案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减薄部是在所述厚壁部的顶端部开口且形成为环状的环状槽,所述倾斜面形成为在所述油箱接头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环状槽重叠到所述限位部为止。

根据该结构,以与环状槽重叠到限位部为止的方式形成倾斜面。因此,能够使倾斜面到限位部为止发生变形直至规定的挠曲量。由此,能够使倾斜面与开口缘的偏差相对应地与开口缘抵接,从而能够利用倾斜面适当地密封开口缘。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不使油箱接头伸缩就能够吸收外板与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箱接头结构设置于后轮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油箱接头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从车宽方向的内侧观察实施方式的油箱接头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油箱接头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4的V向视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油箱接头从内板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板侧密封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板向车宽方向的外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内板向车宽方向的内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对将油箱接头结构10设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左侧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左侧方。

如图1、图2所示,油箱接头结构10具备内板11、外板13以及油箱接头15。

内板11例如从车外侧与后轮罩17接合。

内板11具有第一贯通孔(贯通孔)21。第一贯通孔21由第一开口缘(开口缘)22形成。第一开口缘22具有锥状部22a。外板13沿着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向车宽方向外侧与内板11隔开间隔地配置。

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呈上升斜度地延伸。以下,有时将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简记为“轴线16”。另外,有时将车宽方向的外侧称为“外侧”,将车宽方向的内侧称为“内侧”。

外板13是外侧面板。外板13具有第二贯通孔24。第二贯通孔24由第二开口缘25形成。

在此,外板13和内板11组装于车身。在该状态下,认为由于外板13以及内板11的公差,尤其在轴线16(车宽方向)上,对于外板13和内板11,相对位置会产生偏差。另外,认为第一开口缘22在与轴线16交叉的方向上会产生偏差。

油箱接头15贯穿外板13与内板11之间。

如图2至图4所示,油箱接头15具有接头主体31、外板侧密封部32以及内板侧密封部33。在油箱接头15中,例如,接头主体31、外板侧密封部32以及内板侧密封部33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关于接头主体31、外板侧密封部32以及内板侧密封部33的材质将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

油箱接头15如前所述轴线16朝向车身外侧呈上升斜度地延伸。接头主体31配置于外板13与内板11之间,例如由聚丙烯(PP)等硬质塑料形成。接头主体31具有接头筒部35、接头伸出部36、凸缘部37以及多个卡定部38。

接头筒部35形成为能够供燃料供给配管41嵌入的中空的筒状。在接头筒部35的侧壁35a形成有接头伸出部36。接头伸出部36从接头筒部35的侧壁35a中的、轴线16方向上的车宽方向外侧且相对于轴线16而与车身后方(水平方向)交叉(具体而言为正交)的部位35b横向地伸出。

在接头筒部35以及接头伸出部36,在轴线16方向上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凸缘部37。凸缘部37朝向与轴线16交叉的方向且远离轴线16的方向伸出。凸缘部37的外形形成为实质矩形形状。

在接头筒部35的侧壁35a中的、与凸缘部37的角部37a相邻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形成部位35c形成有卡定部38。另外,在接头伸出部36的侧壁36a中的、与凸缘部37的角部37a相邻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形成部位36b形成有卡定部38。

卡定部38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四个,但卡定部38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

卡定部38具有基座44和卡定爪45。基座44设置于接头筒部35的形成部位35c、以及接头伸出部36的形成部位36b,并且该基座44设置于凸缘部37的角部37a、角部37a的附近。在基座44的支承面44a形成有卡定爪45。

在外板13(具体而言为第二贯通孔24)的第二开口缘25与基座44的支承面44a接触的状态下,卡定爪45从内侧卡定于第二开口缘25。

外板侧密封部32呈环状地形成于凸缘部37的外周缘37b。外板侧密封部32例如使用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等软质塑料并通过双色成型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与接头主体31一体形成。外板侧密封部32具有从外侧与外板13(具体而言为第二贯通孔24)的第二开口缘25接触的外唇部32a。

在外唇部32a从外侧与第二开口缘25接触的状态下,卡定爪45从内侧卡定于第二开口缘25,从而接头主体31的外端部31a被支承于外板13。

另外,在接头主体31的内端缘31b一体地形成有内板侧密封部33。内板侧密封部33例如使用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等软质塑料并通过双色成型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与内端缘31b一体形成。

即,内板侧密封部33形成为能够发生挠曲变形,以吸收外板13与内板11的相对位置的偏差。内板侧密封部33以被按压的状态与内板11(具体而言为第一贯通孔21)的第一开口缘22接触。

如图5、图6所示,内板侧密封部33具有密封基部51、外密封部52、内密封部53以及包含管侧密封件73的连接部54。

密封基部51沿着接头主体31的内端缘31b呈环状地一体形成。外密封部52沿着密封基部51的外周面呈环状地形成。外密封部52以与内板11的外表面11a接触的方式呈唇形状地延伸,且形成为能够发生弹性变形。

通过外密封部52呈唇形状地延伸,从而与内板11的轴线16(参照图2)方向上的偏差相对应而保持成外密封部52与内板11的外表面11a接触的状态。换言之,外密封部52被设定为即使外板13与内板11隔开最大间隔的状态下也与内板11抵接的长度。由此,内板11被外密封部52密封。

另外,在密封基部51的内端部51a和外密封部52的基部52a一体地形成有内密封部53。内密封部53以从外侧至内侧贯穿内板11的第一贯通孔21的方式延伸(也参照图2)。

如图6、图7所示,内密封部53具有厚壁部61、限位部62、减薄部63以及防止翻卷肋64。

厚壁部61具有在外密封部52的基部52a与内端部(顶端部)61a(后述的限位部62)间形成的外周面61b。外周面61b以从外密封部52的基部52a朝向内侧且朝向外板13的锥状部22a倾斜的方式形成。以下,将外周面61b作为“倾斜面61b”进行说明。

即,倾斜面61b从外密封部52的基部52a朝向限位部62而向远离轴线16(参照图2)的方向形成为倾斜状。因此,厚壁部61形成为壁厚从内板11的外侧经过第一贯通孔21朝向内端部61a(即,限位部62)逐渐增加。厚壁部61以从外侧至内侧贯穿内板的第一贯通孔21的方式延伸。因此,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被按压于第一贯通孔21的第一开口缘22(参照图2、图8)。

如图8、图9所示,认为内板11(即,第一贯通孔21)的第一开口缘22向与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参照图2)交叉的方向产生偏差而离开。在图8中,以实线表示的内板11示出向车宽方向的最外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以假想线表示的内板11示出向车宽方向的最内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在图9中,以实线表示的内板11示出向车宽方向的最内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以假想线表示的内板11示出向车宽方向的最外侧产生了偏差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厚壁部61形成为与第一开口缘22重叠(交叠)。因此,能够使厚壁部61(具体而言,倾斜面61b)与向相对于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交叉的方向产生了偏差的第一开口缘22抵接。另外,由于将厚壁部61形成为与第一开口缘22重叠,从而能够与外板13和内板11的轴线16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偏差相对应地使厚壁部61与第一开口缘22抵接。由此,能够利用厚壁部61密封第一开口缘22。

另外,在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倾斜面61b的内端部)一体地形成有限位部62。即,限位部62配置于内板11的内侧。限位部62从倾斜面61b的内端部向与油箱接头15的轴线16交叉的方向且远离轴线16的方向突出。由此,限位部62与第一开口缘22抵接,从而防止厚壁部61从第一贯通孔21脱落。

如图6、图7所示,在内密封部53的内端部(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形成有减薄部63。减薄部63在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开口,且形成为截面U字状。减薄部63是沿着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形成为环状的环状槽。以下,将减薄部63作为“环状槽63”进行说明。

在此,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以在轴线16(参照图2)方向上到限位部62为止以范围L1与环状槽63重叠的方式形成为重叠的状态。因此,能够在规定的挠曲量的范围内使倾斜面61b发生挠曲变形。

另外,厚壁部61以从外侧至内侧贯穿内板的第一贯通孔21的方式延伸。因此,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被按压于第一贯通孔21的第一开口缘22。

由此,能够利用厚壁部61的挠曲变形来吸收内板11的第一开口缘22向与轴线16(参照图2)交叉的方向的偏差。并且,能够利用厚壁部61的挠曲变形来吸收外板13与内板11的轴线16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这样,能够与第一开口缘22的偏差相对应地将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按压(抵接)于第一开口缘22,能够利用厚壁部61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缘22。

以下,也有时将外板13与内板11的轴线16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偏差称为“第一开口缘22向轴线16方向的偏差”。

另外,通过将减薄部63设为环状槽63,能够使厚壁部61沿着第一贯通孔21的第一开口缘22的整周发生挠曲变形。即,能够使厚壁部61向与轴线16交叉的方向发生挠曲变形。

因此,能够在第一开口缘22的整周上吸收第一开口缘22向与轴线16(参照图2)交叉的方向偏差、以及第一开口缘22向轴线16方向的偏差。由此,能够利用倾斜面61b适当地密封第一开口缘22的整周。

如图8、图9所示,形成于内板11的第一开口缘22的锥状部22a朝向内板11的内侧且朝向厚壁部61(轴线16(参照图2))倾斜。即,第一开口缘22的锥状部22a与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向交叉的方向倾斜。

因此,能够使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适当地与第一开口缘22的锥状部22a向轴线16方向、以及向与轴线16交叉的方向的偏差相对应。即,能够利用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适当地吸收锥状部22a的偏差。由此,能够将倾斜面61b可靠地抵接于产生了偏差的锥状部22a,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油箱接头15的可靠的组装、以及第一开口缘22(即,第一贯通孔21)的密封。

在此,通过外密封部52与内板11的外表面11a抵接,内板11的外表面11a被外密封部52密封。并且,内板11的第一开口缘22被厚壁部61密封。由此,内板11被内板侧密封部33可靠地密封。

如图5、图6所示,在环状槽63的内部形成有多个防止翻卷肋64。多个防止翻卷肋64在环状槽63的内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防止翻卷肋64朝向与厚壁部61的挠曲方向(例如,与厚壁部61的切线正交的方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形成。

这样,多个防止翻卷肋64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环状槽63的内部。由此,在厚壁部61的倾斜面61b与第一开口缘22接触的状态下(参照图8、图9),能够防止厚壁部61向环状槽63的相反侧翻卷。

另外,多个防止翻卷肋64沿着环状槽63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并且,多个防止翻卷肋64朝向与减薄部63的挠曲方向倾斜地交叉的方向形成。由此,防止翻卷肋64不会阻碍厚壁部61的挠曲变形,能够使厚壁部61适当地发生挠曲变形。

如图4、图6所示,在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中的、环状槽63的轴线16侧的部位一体地形成有连接部54。连接部54从环状槽63的轴线16侧的部位以与燃料供给配管41接触的方式延伸设置,且具备作为密封唇的功能。

具体而言,连接部54(密封唇)具有连结部71、弯曲部72以及管侧密封件73。连结部71从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中的、环状槽63的轴线16侧的部位朝向燃料供给配管41呈环状地伸出。

管侧密封件73从弯曲部72朝向外侧且朝向燃料供给配管41倾斜并呈环状伸出。弯曲部72通过连结部71和管侧密封件73形成为截面V字状。管侧密封件73在顶端部73a按压燃料供给配管41的外周面41a的状态下抵接于该外周面41a。

这样,从厚壁部61的内端部61a中的、厚壁部61的环状槽63延伸设置连接部54,从而能够利用环状槽63的挠曲变形使连接部54挠曲。由此,能够将连接部54保持为按压于燃料供给配管41的状态。

另外,通过在连接部54具有弯曲部72,从而能够通过弯折弯曲部72来使连接部54挠曲。由此,能够将连接部54保持为按压于燃料供给配管41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油箱接头结构10,使用硬质塑料形成接头主体31。另外,使用软质塑料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外板侧密封部32。使该外板侧密封部32从外侧与外板13接触。并且,使接头主体31的卡定部38从内侧卡定于外板。

此外,使用软质塑料以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内板侧密封部33,以能够发生挠曲变形的方式形成内板侧密封部33。因此,能够利用内板侧密封部33吸收第一开口缘22向与轴线16(参照图2)交叉的方向的偏差、以及第一开口缘22向轴线16方向的偏差。

由此,通过从外板13的外侧向内侧压入油箱接头15,能够使内板侧密封部33挠曲。因此,不使油箱接头15伸缩,就能够吸收第一开口缘22向与轴线16交叉的方向的偏差、以及第一开口缘22向轴线16方向的偏差。

因此,能够将外板侧密封部32按压于外板13,并且能够将内板侧密封部33按压于内板11。其结果是,仅通过按压油箱接头15就能够利用油箱接头15将外板13与内板11之间的空间确保为密封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油箱接头结构10的组装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也能够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将减薄部63设为环状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将减薄部63形成为中空状。

相关技术
  • 油箱接头结构
  • 一种用于柴油箱管接头密封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0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