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4:10


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医服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就诊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环境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就诊流程的有效引导,这也增加了医患矛盾。而传统的智能医院系统只是实现了医院层面的ERP的流程。

中国专利CN101937489B公开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导医信息服务系统,是在医院内的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基础上,增设下述装置组成的:与业务数据库相连的导医应用服务器,将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信息交互关系的HIS接口终端,将该系统与移动通信网建立信息交互关系的通信接口终端;其中导医应用服务器设有业务流程控制、数据处理流程控制、智能分析和策略管理四个单元,以及分别连接业务数据库、HIS接口终端、通信接口终端的三个数据接口单元。该系统提供的导医信息服务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为中心,根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事件时序,提供医院内部导医信息,使患者在合适时间,通过适宜路径到达诊疗科室、化验室、划价缴费窗口或取药窗口,完成全部诊疗过程。

但是每一件事件的触发均以实时的排队信息进行时间、路径的规划,而缺少对事件的提前规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通过数据获取单元、常规估算单元、动态插入估算单元、优化引导单元,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对用户的待检时间进行时间和路径的规划,解决了现有的导医系统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控制器;

常规估算单元,其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按照初步导引规则获取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

动态插入估算单元,其用于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根据动态导引规则获取动态导引值P;

优化引导单元,其对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附加动态导引值P因素进行优化处理,获取优化值YT、优化值YL、优化导引值Y,并结合3D数据库分别对应成优化路径VT、优化路径VL、优化导引路径V经至控制器传输至客户端;

实时需求单元,其用于上传用户端发出的实时需求事件至优化引导单元,优化引导单元每接收一个实时需求事件优化值YT、优化值YL、优化导引值Y对应的累加数值X2,其中,X2为预设值;

枢纽划分单元,其用于对院区进行枢纽划分,每一路径均通过房间-枢纽点/枢纽点-枢纽点/房间-房间的方式规划。

进一步地,所述常规估算单元按照初步导引规则获取初步导引值的步骤为:

步骤Z001: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根据最优时间选择规则获取最优时间T1;

步骤Z002:以步骤Z001中的最优时间T1对应的事件顺序安排路径,并获取路径值L1;

步骤Z003:以用户就诊的诊室为中心点,获取用户完成各项待检事件的最短路径L2;

步骤Z004:以步骤Z003中的最短路径L2对应的事件顺序获取用户完成各项待检事件的预估时间T2;

步骤Z005:根据公式CT=0.55L1+0.45T1、CL=0.65L2+0.35T2计算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其中,0.55、0.45、0.35、0.65为预设权值。

进一步地,根据最优时间选择规则获取最优时间T1的方法为:

步骤C001:从实时就诊数据中获取用户本次的各项待检事件及待检时间;

步骤C002: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与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

步骤C003:将各项待检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按升序排列,并将排序第一(事件历史耗时最短)的事件标记为一级事件,若仅有一个待检事件,则一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为最优时间T1;

步骤C004:重复步骤C002获取其余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并按升序排列;

步骤C005:将步骤C004中排序第一(事件历史耗时最短)的事件标记为二级事件,再重复步骤C004,获取三级事件…N级事件,以此类推;若仅有两个待检事件,则一级事件、二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之和为最优时间T1;

步骤C006:将一级事件、二级事件、三级事件…N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之和标记为最优时间T1;

预估时间T2的获取方式为: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与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并对所有的待检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求和,即获得预估时间T2。

进一步地,所述历史就诊数据以一个事件在一个时段的平均耗时的形式记载,所述步骤C002中对应事件历史耗时的获取方法为:

步骤H001:判断待检时间所属的时段,其中,一天划分成若干个等分或非等分的时段;

步骤H002:从所属时段内,分别获取与每一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

其中,获取一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医生开出各项待检事件的时间记,并将其标记为初检时间;

获取二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初检时间加上一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记,并将其标记为二检时间;

获取三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二检时间加上二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记,依次类推。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插入估算单元,其用于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根据动态导引规则获取动态导引值的方法为:

步骤D001:获取用户本次的所有待检事件个数N;

步骤D002:当N≧X1时,则从动态就诊数据中获取此时待检事件i对应的事件等待人数Ri,其中X1为预设值;

步骤D003: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待检事件i对应的事件历史人均等待值Ji;其中i≦N且为正整数;

步骤D004:根据公式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引导单元,其对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附加动态导引值P因素进行优化处理,获取优化导引值Y的方法为:

步骤Y001:获取用户本次的所有待检事件个数N;

步骤Y002:当N<X1时,将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中较小的值标记为优化导引值Y;当N≧X1时:

对初步导引值CT优化处理后,对应的优化值YT=0.836CT+0.164(P*N);

对初步导引值CL优化处理后,对应的优化值YL=0.753CL+0.247(P*N);

将优化值YT、优化值YL中较小的值标记为优化导引值Y;

其中,0.836、0.164、0.753、0.247均为预设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枢纽划分单元对院区进行枢纽划分的方法为:

步骤H01:将院区划分成每栋楼、每层楼,每层楼再划分若干个区域;将第d栋楼、f层楼的q区域标记为:Qdfq;

步骤H02:在每一个区域均设有一个对应的枢纽点Qdfqa,其中,每层楼的每个出口(电梯、步梯、应急通道等)、每个功能区(卫生间、茶水间等)也对应标记为一个枢纽点;

其中,每一个区域包括一个房间或多个相邻的房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所述历史就诊信息包括就诊科室、科室位置、检查事件对应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优化引导单元还用于从存储单元中调取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并将其与本次的实时就诊数据进行比对,若就诊科室一致、本次的待检事件与历史就诊信息的检查事件一致,则历史就诊信息中检查事件对应路径即为优化导引路径V,否则,根据本次的待检事件获取优化路径VT、优化路径VL、优化导引路径V。

进一步地,所述3D数据库中存储有以枢纽划分单元划分的院区3D地图数据,包括枢纽点信息、房间信息、楼栋信息、楼层信息;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分别暂存在实时信息库、动态库中,历史就诊数据存储在历史信息库中。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结合历史就诊数据对用户本次的待检事件进行耗时预估,按照时间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检查顺序,降低用户检查耗时、按照路径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路径规划,为用户提供一种路径供选择,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两种方式为用户提供选择,让用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对各事件进行提前估计,满足时间紧迫的用户、行动不便的用户等不同种类用户的需求;

在待检事件个数较多时,触发动态导引值P,待检事件个数较少时,实时排队信息对于耗时的估计影响不是很大,而动态导引值P只有在待检事件个数较多时启动,减少数据的运算量的同时提高耗时估计的准确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控制器;其中,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分别暂存在实时信息库、动态库中,历史就诊数据存储在历史信息库中,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信息、就诊信息、路径信息、待检事件信息、历史检验事件信息、排队信息等;基于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对用户的就诊路径进行规划,为患者安排合理的就诊顺序,减少用户来回奔波及等待的时间。

实施例一:

用户本次的待检事件为:B超(三楼)、心电图(四楼)、抽血(二楼)三项,医生开出检查项目的时间为8:00;就诊的门诊室在四楼;

事件历史耗时(耗时以刷卡报道至开始检查计算,事件历史耗时等于该事件在近三个月内在所属时段内所有用户的平均耗时):

时段7:50~8:30B超耗时50min、心电图30min、抽血20min;

时段8:30~9:30B超耗时40min、心电图30min、抽血30min;

常规估算单元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按照初步导引规则获取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具体步骤为:

步骤Z001: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根据最优时间选择规则获取最优时间T1,首先结合历史就诊数据对用户本次的待检事件进行预估,以时间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检查顺序,降低用户检查耗时,具体获取方式为:

步骤C001:从实时就诊数据中获取用户本次的各项待检事件及待检时间;其中,待检事件为:B超、心电图、抽血,待检时间为8:00;

步骤C002: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与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B超耗时50min、心电图30min、抽血20min;

步骤C003:将各项待检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按升序排列(抽血20min、心电图30min、B超耗时50min),并将排序第一(事件历史耗时最短)的事件标记为一级事件,即抽血为一级事件;优选的,若仅有一个待检事件B超,则B超为一级事件,最优时间T1=50min;

步骤C004:重复步骤C002获取其余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并按升序排列(心电图30min、B超耗时50min),初步动态的估计事件耗时,提高用时估计的准确性;

步骤C005:将步骤C004中排序第一(事件历史耗时最短)的事件标记为二级事件,即心电图为二级事件,再重复步骤C004,获取三级事件,即B超为三级事件;

若仅有两个待检事件(抽血20min、心电图30min),则一级事件、二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之和为最优时间T1=20+30=50min;

步骤C006:将一级事件、二级事件、三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之和标记为最优时间T1=20+30+40=90min;

步骤Z002:以步骤Z001中的最优时间T1对应的事件顺序安排路径,并获取路径值L1,如图2中所示,即按照抽血、心电图、B超的顺序安排路径,路径值L1=L5+L6+L7+L8;首先根据事件耗时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路径规划,为用户提供一种路径供选择,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步骤Z003:以用户就诊的诊室为中心点,获取用户完成各项待检事件的最短路径L2,路径值L1=l1+l2+l3+l4(图2中所示的虚线仅表示顺序,并不代表具体的路径),最短路径的获取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经非常成熟,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Z004:以步骤Z003中的最短路径L2对应的事件顺序获取用户完成各项待检事件的预估时间T2;预估时间T2的获取方式为: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与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并对所有的待检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求和,即获得预估时间T2=20+30+50=100min;按照路径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路径规划,为用户提供一种路径供选择,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步骤Z005:根据公式CT=0.55L1+0.45T1、CL=0.65L2+0.35T2计算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其中,0.55、0.45、0.35、0.65为预设权值;以路径最短为导向、时间最短为导向分别计算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两种方式为用户提供选择,让用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满足时间紧迫的用户、行动不便的用户等不同种类用户的需求。

优选的,历史就诊数据以一个事件在一个时段的平均耗时的形式记载,通过历史就诊数据的大数据统计,为后续的计算提供趋势估计的基础,进而获取不同的就诊检查路径,步骤C002中对应事件历史耗时的获取方法为:

步骤H001:判断待检时间所属的时段,其中,一天划分成若干个等分或非等分的时段;

步骤H002:从所属时段内,分别获取与每一待检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

其中,获取一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医生开出各项待检事件的时间记,并将其标记为初检时间;获取二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初检时间加上一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记,并将其标记为二检时间;获取三级事件时对应的待检时间以二检时间加上二级事件对应的事件历史耗时记,依次类推,以事件为触发而推移事件的待检时间,初步动态估计事件用时,进而提高估计用时的准确性。

优选的,动态插入估算单元用于结合实时就诊数据、动态就诊数据、历史就诊数据根据动态导引规则获取动态导引值P,动态就诊数据为实时的排队信息,动态导引值P较少时,实时排队信息对于耗时的估计影响不是很大,而动态导引值P只有在待检事件个数较多时启动,减少数据的运算量的同时提高耗时估计的准确性,获取动态导引值的方法为:

步骤D001:获取用户本次的所有待检事件个数N;

步骤D002:当N≧X1时,则从动态就诊数据中获取此时待检事件i对应的事件等待人数Ri,其中X1为预设值;

步骤D003:从历史就诊数据中获取待检事件i对应的事件历史人均等待值Ji;其中i≦N且为正整数;

步骤D004:根据公式

优选的,优化引导单元,其对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附加动态导引值P因素进行优化处理,获取优化值YT、优化值YL、优化导引值Y,并结合3D数据库分别对应成优化路径VT、优化路径VL、优化导引路径V经至控制器传输至客户端,获取优化导引值Y的方法为:

步骤Y001:获取用户本次的所有待检事件个数N;

步骤Y002:当N<X1时,将初步导引值CT、初步导引值CL中较小的值标记为优化导引值Y;当N≧X1时:

对初步导引值CT优化处理后,对应的优化值YT=0.836CT+0.164(P*N);

对初步导引值CL优化处理后,对应的优化值YL=0.753CL+0.247(P*N);

将优化值YT、优化值YL中较小的值标记为优化导引值Y;

其中,0.836、0.164、0.753、0.247均为预设均值;

优选的,实时需求单元,其用于上传用户端发出的实时需求事件(如去卫生间、茶水间等)至优化引导单元,优化引导单元每接收一个实时需求事件优化值YT、优化值YL、优化导引值Y对应的累加数值X2,其中,X2为预设值。

优选的,枢纽划分单元,其用于对院区进行枢纽划分,每一路径均通过房间-枢纽点/枢纽点-枢纽点/房间-房间的方式规划,以房间-

枢纽点/枢纽点-枢纽点/房间-

房间的连线方式进行路径的规划指引,便于用户直接找到相应的房间/枢纽点,用户寻找路径时,仅需根据房间/枢纽点寻找即可,快速且便捷,枢纽划分单元对院区进行枢纽划分的方法为:

步骤H01:将院区划分成每栋楼、每层楼,每层楼再划分若干个区域;将第d栋楼、f层楼的q区域标记为:Qdfq;

步骤H02:在每一个区域均设有一个对应的枢纽点Qdfqa,其中,每层楼的每个出口(电梯、步梯、应急通道等)、每个功能区(卫生间、茶水间等)也对应标记为一个枢纽点;

其中,每一个区域包括一个房间或多个相邻的房间。

优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历史就诊信息包括就诊科室、科室位置、检查事件对应路径,便于用户二次就诊寻找路径时以供参考,且在一次就诊的基础上再次就诊,增加用户对路径的熟悉程度且提高用户的就诊效率。

优选的,优化引导单元还用于从存储单元中调取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并将其与本次的实时就诊数据进行比对,若就诊科室一致、本次的待检事件与历史就诊信息的检查事件一致,则历史就诊信息中检查事件对应路径即为优化导引路径V,否则,根据本次的待检事件获取优化路径VT、优化路径VL、优化导引路径V。

优选的,3D数据库中存储有以枢纽划分单元划分的院区3D地图数据,包括枢纽点信息、房间信息、楼栋信息、楼层信息。

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通过结合历史就诊数据对用户本次的待检事件进行耗时预估,按照时间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检查顺序,降低用户检查耗时、按照路径最短的方式为用户安排路径规划,为用户提供一种路径供选择,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两种方式为用户提供选择,让用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对各事件进行提前估计,满足时间紧迫的用户、行动不便的用户等不同种类用户的需求;在待检事件个数较多时,触发动态导引值P,待检事件个数较少时,实时排队信息对于耗时的估计影响不是很大,而动态导引值P只有在待检事件个数较多时启动,减少数据的运算量的同时提高耗时估计的准确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相关技术
  • 基于用户服务的智能导医系统
  • 基于智能语音多轮问询和自助挂号技术的导诊导医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303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