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及其制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7:31


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技术是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农用包装膜及其自动生产系统”(专利号:202020647408.9)的补充,主要是增加了包装卷尾部粘接的新技术。现有技术和工艺是将数百米长的塑料膜分割成20多片,每片包裹一个作物成圆筒的直径为200厘米以上的卷,卷膜的宽度约2.7米。相应的采收机器是美国约翰迪尔的自动采收机器和类似的大型采收机,遇到分离信号就可以使供给膜卷自动刹车,作物打包卷不停,扯断膜的连接扣,然后再自动输入膜制作一个新的包装卷筒。每个包可以包2吨多的农作物,如棉花。

现有广泛应用的技术主要是以色列Tama公司的世界著名Z扣专利和黄彤等人2020年实用新型的孔桥专利(中国专利号:202020416407.3)。这些技术要求有扣或者桥在前后两个单元之间起连接和断开的作用,材料和工艺复杂,在前后两个单元都有元件与单元膜粘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作物自动打包卷,能够在不添加任何扣或者桥的附加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单元的分离,并使卷的尾胶暴露,自动使卷封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作物自动打包卷,所述方法包括:内层双面胶,缠绕在卷筒的外侧;离型膜,设置在所述内层双面胶的外侧;外层双面胶,设置在所述离型膜的外侧;其中,所述离型膜与内层双面胶的外表面粘结,与外层双面胶的内表面不粘结,并且,分属于不同单元的双面胶及离型膜之间设置有由不同的打孔组成的易撕线。前后单元的基材是PE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易撕线在工作台停顿时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卷筒的直径乘以圆周率就是两个相邻单元上双面胶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品卷筒的直径在制作过程中由14厘米增加至25厘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易撕线后方的单元,在邻近易撕线处设置有双面胶预制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后方单元靠近前方单元的一端,还设置有:双面胶预制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成品的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包括:20个以上单元。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农作物自动打包卷的制作方法,用于制成根据前文所述的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外层双面胶长条上面的油光纸剥离,长条离型膜的离型膜面敷外层双面胶上面,对齐;在离型膜不离形面上敷上内层双面胶,对齐;两层双面胶中间夹离型膜的整齐长条收卷,此时外层双面胶处于外层位置;包装膜PE收卷生产过程中在工作台停顿,打出易撕线,收卷方向为后方单元流向前方单元;在后方单元靠近易撕线处滚过双面胶预制卷,放卷,此时外层双面胶剥去油光纸,胶面与后方单元膜粘死;剥去处于上层的内层双面胶的油光纸,露出胶面;制作中开始收卷,方向是后方单元流向前方单元;遇到卷筒,内层双面胶与前方单元接触,此接触点是前方单元的膜旋转一周后的点,自然粘死,易撕线处在内层双面胶与外层双面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连生产过程一般由20多个打包单位做成,每个单位由两个单元膜和一个双面胶预制件构成。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没有使用以前技术的扣或者桥。扣和桥在制作时连接,打包时断开前后两个单元;

2.对于在两个单元间的分离线前后敷设双面胶或者其它部件时不需要精确对准,生产简易;

3.全部零件和材料都放置在后方单元;

4.双面胶连接两个单元时使用收卷滚筒自然旋转力量,双面胶脱离两个单元也是用自然旋转力量,不需要制作或者引导;

5.连接两个单元的双面胶时不用定位,随机粘黏,用模糊生产方式达到高质量;

6.减少材料,缩短生产时间,尤其是膜卷的5米长尾膜可以省去,这个连接的尾膜不包裹农作物,用后遗弃。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自动打包卷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收卷作业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放卷作业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易撕线制作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双面胶预制卷设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采收机作业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将这些复杂的工艺简化成只用两片双面胶在分割线211的一侧安装,利用制作收卷时的接触自然连接前后两个单元。放卷时也是自动利用圆周旋转力在圆周的切点分离双面胶和离形膜13,从而使两个单元上的双面胶分离。放卷时在圆周切点两个双面胶的分开方向相反,所以单片离型膜13就可以轻松地使其分离。旧有的技术必须使用180度反向折叠离型膜13,因为分离是在同一平面进行的,反向剪切力阻力大。本发明使完成自动贴尾胶的工艺简单,材料减少,效率提高。

制作时一定长度的打包膜依照涂胶膜和光膜收卷,以便展开时先是一定长度的光膜包裹农作物,然后涂胶膜在外围裹紧。如图1,前方单元21是光膜,后方单元22是胶膜。打孔线211是两种膜之间的分离线,当得到信号时放卷轴111刹车,打包卷32继续旋转,打孔分割线211就会撕断,后方单元22和前方单元21分离,这里的前方单元是下一个包裹的前片膜。

内层双面胶12和外层双面胶14重叠在一起,中间用一层离型膜13分开,内层双面胶12可以面积小于外层双面胶14,因为外层双面胶14是主要起封包作用的。离型膜13上层不离形,与内层双面胶12粘死。离型膜13下层离形,可以在放卷打包时跟外层双面胶14分开。外层双面胶14在下面与包装膜粘死。这个双面胶结构预制成卷状,使用时在包装膜上90度垂直铺开。展开时最上层的油光纸揭开,使内层双面胶12胶面暴露。预制件放置在打孔线211的后方单元22侧,即左侧,将构成包裹的尾端封胶。

收卷后内层双面胶12上与前方单元21在卷筒11环绕后的接触点粘死。这样后方单元22和前方单元21自然而巧妙地随机在收卷旋转时连接起来。以前技术要专门连接,多几项程序。当20多个打包膜连续收成一个大卷后,产品就制作完成了。这个卷没有以前技术的Z扣也没有孔桥,尤其是最后轴心也减去了5米尾接头,材料减少很多,工艺也简单。

由于后方单元22和前方单元21连接时是随机的,这样造成每一个打包膜前方单元21上的内层双面胶12与打孔分割线211的距离是不等的,但是这对产品功能没有任何影响。成品卷在制作过程中直径从14增加到25厘米,在采收机器上放卷包裹农作物时时卷筒11的直径乘以圆周率就是该片膜两个双面胶块之间的距离。内层双面胶12只是起一个拉开尾胶上的遮盖作用,这个遮盖就是离型膜13。一个成品卷内包含了20多个双面胶接头,因为其厚度可以忽略,所以卷是很圆的直筒形状。最终产品直径比原有使用扣或者桥技术的产品直径略小,新技术也可以多做一个包装单位,使新产品容量加大。

如图3所示,在采收机上包裹农作物时,打包膜在成品卷放卷时向农作物包裹方向行走。双面胶扣在切点自然地分开,这里外层双面胶14上的离型膜13被内层双面胶12带走,原因是离型膜13对外层双面胶14离形,对内层双面胶12不离形。13与12留在膜上。外层双面胶14胶面暴露,到达农作物卷包32后在尾端粘死作物卷32,完成一个包裹农作物周期。膜在打孔线211撕开后,内层双面胶12留在后续膜前端,以待下一个包裹开始。图4所示。

生产流程:

1.将外层双面胶14长条上面的油光纸剥离,长条离型膜13的离型膜面敷外层双面胶14上面,对齐;

2.在离型膜13不离形面上敷上内层双面胶12,对齐;

3.两层双面胶中间夹离型膜13的整齐长条收卷,此时外层双面胶14处于外层位置;

4.包装膜PE收卷生产过程中在工作台停顿,打出易撕线211,收卷方向为后方单元22流向前方单元21;

5.在后方单元22靠近易撕线211处滚过双面胶预制卷23,放卷,此时外层双面胶14剥去油光纸,胶面与后方单元22膜粘死;

6.剥去处于上层的内层双面胶12的油光纸,露出胶面;

7.制作中开始收卷,方向是后方单元22流向前方单元21;

8.遇到卷筒11,内层双面胶12与前方单元21接触,此接触点是前方单元21的膜旋转一周后的点,自然粘死。易撕线211处在内层双面胶12与外层双面胶14之间;

9.接连生产过程一般由20多个打包单位做成,每个单位由两个单元膜和一个双面胶预制件构成。通常后方单元22是光膜,前方单元21是敷胶的粘膜,产品完成。

本技术主要优势是:

1.没有使用以前技术的扣或者桥。扣和桥在制作时连接,打包时断开前后两个单元;

2.对于两个单元间的分离线不需要对精确对准,生产简易;

3.全部零件和材料都放置在后方单元22;

4.连接两个单元用自然力量,脱离两个单元也是用自然旋转力量,不需要制作或者引导;

5.连接两个单元时不用定位,随机粘黏,用模糊生产方式达到高质量;

6.减少材料,缩短生产时间,尤其是膜卷的5米长尾膜可以省去。

如图5所示,同样的完成包裹农作物的工作,本新技术在生产中少用20多片扣或者桥,时间减少,衔接材料少用,备货空间减少,总费用要降低很多。尤其是每卷不需要尾膜5米长,宽2.7米,减少浪费。由于简单易行,工人的培训和要求都会降低,效率提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农作物自动打包卷及其制作方法
  • 农作物自动打包卷
技术分类

0612011305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