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2:33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显示屏的堆叠结构一般包括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板,为了使得折叠显示屏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弯折寿命,将支撑板的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去除。但该种设计会导致折叠显示屏的弯折区的部分缺乏有效支撑,弯折区因重复折叠或展开所产生的波纹(waviness)和折痕较为严重。

因此,现有的折叠显示屏的结构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以解决现有的折叠显示屏在弯折区缺乏有效支撑,导致弯折区在重复折叠或展开后,产生的波纹和折痕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域、至少一滑卷区域以及非弯折区域,所述弯折区域用于弯折,所述滑卷区域用于滑动和卷曲,所述非弯折区域设置于每一所述弯折区域两相对侧、以及所述弯折区域与所述滑卷区域之间;其中,任一所述弯折区域和任一所述滑卷区域均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孔。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开孔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开孔,以及位于两所述第一子开孔之间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开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列或者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第一开孔错位排列。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任一所述第一开孔的两所述第一子开孔平齐设置。

在本发明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长度为L,相邻两列所述第一开孔的第二子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S,L/2<S<L。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长度为W,所述第一子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为W1,相邻两行所述第一开孔的第二子开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其中,W1<D<(W-2W1)。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孔交替排布。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与其同列的所述第一开孔的第二子开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行的第一子开孔错位分布,奇数行的第一子开孔对齐分布,偶数行的第一子开孔对齐分布。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任意连续排列的四列第二子开孔中的任意两列第二子开孔错位分布。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同一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第二子开孔连通两所述第一子开孔。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同一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第二子开孔与两所述第一子开孔之间均具有间隙。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开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开孔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和所述滑卷区域均包括中间区域及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两侧且临近自由边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自由边向所述中间区域延伸的第三开孔。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三开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布,任一所述第三开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开孔同行设置。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孔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三子开孔和第四子开孔,所述第三子开孔和所述第四子开孔依次交错设置。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孔的形状为“U”型。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域沿一弯折轴线弯折,所述滑卷区域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线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开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线所在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子开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卷区域的滑动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非弯折区域、弯折区域、第二非弯折区域以及滑卷区域,所述弯折区域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滑卷区域的卷曲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屏,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区域对应的弯折部、与所述支撑板的滑卷区域对应的滑卷部、以及与所述支撑板的非弯折区域对应的平面部。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显示屏还包括背板、偏光片、以及触控层,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支撑板设计为具有弯折区和滑卷区的结构,并在弯折区和滑卷区均设计有阵列的第一开孔,既能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作用,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度,又能使得弯折区的支撑板具有良好的延伸性能和恢复形变能力,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产生的波纹和折痕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弯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弯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一开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第一开孔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弯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弯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弯折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屏的膜层叠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屏的展平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屏的滑卷部滑动外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屏的弯折部的内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的弯折部内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折叠显示屏,由于将支撑板位于弯折区的部分去除,导致折叠显示屏的弯折区的部分缺乏有效支撑,弯折区因重复折叠或展开后产生的波纹和折痕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提出本实施例以克服该缺陷。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板10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域101、至少一滑卷区域103、以及非弯折区域102,所述弯折区域101用于弯折,所述滑卷区域103靠近所述支撑板的边缘,所述滑卷区域103用于滑动和卷曲,所述非弯折区域102位于每一所述弯折区域101两相对侧、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域101和所述滑卷区域103之间,其中,所述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均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孔11。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显示产品为外折+内折的双折叠设计,支撑板的外折区和内折区的部分均被挖空,成为三块独立的支撑板,虽然此种结构的折叠显示产品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弯折寿命,但由于外折区和内折区缺乏支撑,屏幕在长期反复折叠下,内折区和外折区内产生的波纹和折痕较为严重。相比于现有技术三段式的支撑板设计,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板采用新型的弯折+滑动卷曲设计,且保留弯折区和滑卷区的支撑板,对弯折区和滑卷区进行挖孔设计,能够改善弯折区的波纹现象,同时也能够实现滑动卷曲式的新型折叠显示设计。

具体地,任一所述第一开孔11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X、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子开孔111,以及位于两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之间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子开孔112,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Y不同。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板10的第一开孔11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开孔和第二子开孔,能够同时兼顾弯折区域和滑卷区域的不同应力的释放。

所述支撑板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SUS)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板10可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进行支撑和保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仅具有第一子开孔的设计,支撑板10的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103上的具有第一子开孔111和第二子开孔112的设计,一方面增大了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103内开孔面积的占比,有利于降低支撑板10的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103的杨氏模量,提高支撑板10的弹性形变量,在减少弯折区域101的波纹和折痕的出现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滑动式折叠屏的设计,在极小弯折半径条件下的支撑板10的弯折寿命具有较明显的提升效果。

参阅图2和图3,一种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列或者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第一开孔11错位排列。由于错位排列的第一开孔11受其相邻未开孔部分的材料强度的影响,在弯折作用力消失后,第一开孔11中间拉伸延展的部分可迅速恢复原状,使得支撑板10具有良好的恢复形变能力,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因重复折叠和展开所产生的波纹和折痕现象,保证柔性显示面板恢复展平状态后的平整性。错位排列的第一开孔11可使得支撑板10在弯折时受到的应力分布的更加均匀,避免应力在某一处集中。

所述弯折区域101沿一弯折轴线L1弯折,所述滑卷区域103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线L1相互垂直。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卷区域103的卷曲轴与该弯折轴线L1平行。

所述第一子开孔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线L1所在的方向相同,在弯折区域101发生弯折和滑卷区域103发生卷曲时,有利于弯折应力的释放;所述第二子开孔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卷区域103的滑动方向相同,有利于所述滑卷区域103在滑动时受到的拉伸应力的释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行的第一子开孔111错位分布,奇数行的第一子开孔111对齐分布,偶数行的第一子开孔111对齐分布。

更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任意连续排列的四列第一开孔11中的任意两列第一开孔11均错位分布,使得应力分散更均匀。

具体地,任意连续排列的四列第二子开孔112中的任意两列第二子开孔112均错位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任一所述第一开孔11的两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平齐设置。如图2所示,即任一所述第一开孔11中,两第一子开孔111的同侧的外端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同。

更进一步地,任一第一开孔11的第二子开孔112沿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开孔11的第一子开孔111沿第二方向Y的中心线重合。

请参阅图2和图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长度为L,相邻两列所述第一开孔11的第二子开孔11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L3、L4之间的间距为S,L/2<S<L,使得相邻的两列第一开孔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具有交叠,即存在至少一条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同的直线L2穿过相邻的两列第一开孔11。通过两列第一开孔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具有交叠的设计,可增大支撑板10上的第一子开孔111的排布密度,增大第一开孔11的面积占比,从而增大支撑板10的弹性形变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长度为W,所述第一子开孔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宽度为W1,相邻两行所述第一开孔11的第二子开孔11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中心线L5、L6之间的间距为D,其中,W1<D<(W-2W1)。从而使得相邻的两行第一开孔11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具有交叠,即存在至少一条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同的一条直线L7穿过相邻的两行第一开孔11。通过相邻的两行第一开孔11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具有交叠的设计,可增大支撑板10上的第二子开孔112的排布密度,相比于图2的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开孔11的面积占比,进一步增大支撑板10的弹性形变量,保证支撑板10弯折性能的可靠性。

优选地,中心线L5、L6之间的间距D取值为(W-W1)/2,使得支撑板10在弯折时应力分散更均匀。

同一行中的相邻两第一子开孔11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子开孔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长度。

同一列中的相邻两第一子开孔11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子开孔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一开孔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长度W的取值范围可为0.8~0.9mm。

所述第一开孔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长度L可为4.00~4.2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长度L即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长度。

所述第一子开孔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宽度W1可为0.18mm~0.22mm。

所述第二子开孔11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可为0.16~0.22mm。

同一行的两相邻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之间的间距可为0.45~0.55mm。

同一列的两相邻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之间的间距可为0.10~0.15mm。

任一列第一开孔11的第一子开孔111和与相邻列的第一开孔11的第二子开孔112之间的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可为0.14~0.18mm。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和第二子开孔112的形状包括长条形、椭圆形、梅花形、平行四边形等。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和第二子开孔112的形状均为长条形。

具体地,由于长条形具有拐角,在弯折时拐角附近的应力较为集中,因此可将所述第一子开孔111的拐角处和所述第二子开孔112的拐角处设计为倒圆角设计,从而避免应力集中。

即所述第一子开孔111的四个角均为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弧线沿第一方向X的半径可为0.16~0.22m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开孔111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半径可为0.16~0.2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开孔1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开孔112的长度,有利于提高支撑板10沿弯折轴线L1弯折时的延伸性能。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弯折区域101和所述滑卷区域103均包括中间区域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两侧且邻近自由边1013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自由边1013向所述中间区域延伸的第三开孔12。例如,所述弯折区域101包括中间区域1011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1011两侧的边缘区域1012,所述滑卷区域103包括中间区域1031和位于所述中间区域1031两侧的边缘区域1032。其中,所述自由边1013为所述支撑板10的与弯折轴线L1垂直的边。

通过在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103的靠近所述自由边1013的区域设置断口的第三开孔12,既能进一步提高支撑板10的延伸性能,也能减少弯折区域101和滑卷区域103的两端在弯折或滑动过程中对显示面板产生的挤压应力。

具体地,所述第三开孔12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三开孔1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排布,任一所述第三开孔1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同行设置。

较优地,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三开孔12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保持相同,从而使得支撑板在弯折时,两侧的靠近自由边1013的区域的应力分散更均匀。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孔12的形状可为“U”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孔12包括长度不同的第三子开孔121和第四子开孔1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开孔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子开孔122的长度。

所述第四子开孔12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为1.45~1.55mm。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第三子开孔121和所述第四子开孔122依次交替分布。在对所述支撑板10进行图案化设计时,任一所述第三开孔12可由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与所述自由边1013相交而成。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同一所述第一开孔11中,所述第二子开孔112连通两所述第一子开孔111,即所述第一开孔11形成“工”型或“H”型的形状。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同一所述第一开孔11中,所述第二子开孔112与两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之间均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支撑板10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13,所述第二开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开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开孔11交替排布。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开孔13可增加所述支撑板10的开孔的面积占比,提高支撑板10的弹性形变量。

具体地,一种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二开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心线与其同列的所述第一开孔11的第二子开孔112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第二开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开孔13与其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开孔11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增加所述支撑板10在纵向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布的相邻两所述第三子开孔121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孔13,以进一步增加所述支撑板10的开孔的面积占比。所述第二开孔13与相邻两所述第三子开孔121之间均具有间隙,以增加所述支撑板10在纵向的稳定性。

所述中间区域1011、1031内的任一第二开孔13均位于同一行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子开孔111之间的间隙内,所述边缘区域1012内的任一第二开孔13均位于同行中的第四子开孔12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子开孔111之间。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以一个弯折区域和一个滑卷区域为例,所述支撑板10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非弯折区域102A、弯折区域101、第二非弯折区域102B、滑卷区域103,所述弯折区域101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滑卷区域103的卷曲方向相反。

具体地,所述弯折区域101可内折成楔形,可满足弯折半径≤1.5mm的设计。

所述滑卷区域103可滑动外折成“U”型状,可满足弯折半径为2.5~3mm的设计。

请参阅图9,基于上述支撑板10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屏100,所述折叠显示屏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板10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一侧的柔性显示面板30。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包括与所述支撑板10的弯折区域101对应的弯折部301、与所述支撑板10的滑卷区域103对应的滑卷部303、以及与所述支撑板10的非弯折区域102对应的平面部302。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显示屏100还包括背板20、偏光片40以及触控层50,所述背板20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所述偏光片40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背离所述支撑板10的一侧,所述触控层50设置于所述偏光片40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一侧。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50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一侧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50之间通过第一粘结层贴附。

所述背板20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通过第二粘结层贴附。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包括但不限于压敏胶(PSA)。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背板20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还设置有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薄膜,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具有高张力、高拉力、强韧和耐老化的特性。

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薄膜与所述背板20之间、所述热塑性聚氨酯树脂薄膜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均可通过粘结层来贴附。

可通过调节各个粘结层的厚度,来调节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中性层的位置,使得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所在的膜层更接近于中性层的位置,从而增强折叠显示屏100的弯折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以所述支撑板10包括一个弯折区域和一个滑卷区域103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可包括更多个弯折区域和两个滑动区域。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10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非弯折区域102A、依次排布的第一非弯折区域102A、弯折区域101、第二非弯折区域102B、滑卷区域103。

对应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平面部302A、弯折部301、第二平面部302B、滑卷部303。

请参阅图10中的A和B,图10中的A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正面示意图,图10中的B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反面示意图。在展平状态时,所述折叠显示屏100包括相对的正面和反面。

在展平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所有部分的显示面均位于正面,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显示面积最大,可应用于电脑场景。

请参阅图11,图11中的C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滑卷部303滑动卷曲至背面后的正面示意图,图11中的D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滑卷部303滑动卷曲至背面后的背面示意图。所述滑卷部303从展平到折叠过程中,在发生滑动的同时发生卷曲,所述滑卷部303滑动外折到所述第二平面部302B的背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域102B的一侧),折叠显示屏100对应滑卷部303的显示面位于背面,折叠显示屏100的显示面积减小,此时所述第一平面部302A和所述第二平面部302B一起形成显示面,可应用于pad场景。

一般弯折部301的弯折半径不宜过大,其所占据的显示面很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显示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滑卷部303、第二平面部302B、第一平面部302A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显示屏100可包括两次不同形式的折叠,为了使得两次折叠后,上述三部分能重叠不占据过多的空间,较佳地,滑卷部303、第二平面部302B以及第一平面部302A的长度、宽度可大致相等。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中的E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弯折部301在内折时的正面示意图,图12中的F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弯折部301在内折时的背面示意图,图13中的G和H均为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弯折部301完全弯折后的背面示意图。所述弯折部301在内折过程中,带动第一平面部302A弯折至所述第二平面部302B的正面(背离第二非弯折区域102B的一侧),所述折叠显示屏100对应第一平面部302A的部分内折至所述折叠显示屏100的正面,进一步减小折叠显示屏100的显示面积,此时第一平面部302A对应的显示面和第二平面部302B对应的显示面相对,无法进行显示,因此只有位于背面的滑卷部303对应的部分为显示面,可应用于手机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板10设计为同时具有弯折区和滑卷区的结构,并在弯折区和滑卷区设计有阵列的第一开孔11,既能起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作用,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度,又能使得弯折区的支撑板具有良好的延伸性能和恢复形变能力,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产生的波纹和折痕现象;此外,第一开孔11包括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子开孔111、第二子开孔112,能够同时兼顾弯折区域101的弯折应力的释放和滑卷区域103的弯折应力及拉伸应力的释放,使得支撑板10在两个区域均具有良好的延伸性能和恢复形变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撑板及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 一种支撑板、折叠显示面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8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