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5:39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显示也应运而生。智能化、便携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是当前电子装置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柔性显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平板显示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原有的二维显示的固有理念,将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到更多的便携式的电子装置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进行折叠或者卷曲,以减小电子装置的尺寸,提高电子装置的便携性。

目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采用的柔性显示面板相对轻薄,其耐弯折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较差,并且缺少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部的支撑,在反复弯折、展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可逆转的折痕,不仅会影响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性,还会导致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现有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部存在折痕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部存在折痕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以及

铰链,包括:

固定支架;

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柔性部与所述运动机构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运动机构以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架;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支架并支撑所述柔性部;当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固定支架。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柔性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运动机构包括: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运动块,所述运动块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运动块。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第二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运动块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运动块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壁面上设有凸起,所述运动块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运动块;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运动块。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运动块包括齿条;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于所述齿条。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运动块包括基体部,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基体部的外侧,所述基体部与所述齿条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运动块,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运动块。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一弹性件;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支架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

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或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本体部设有过孔;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转动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过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所述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围绕所述过孔的内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保持臂、第二保持臂以及第一保持件,所述第一保持件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保持臂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保持臂上设有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臂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保持臂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持件;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和所述弯曲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凹槽收容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凹槽收容所述第二凸起;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弯曲状态和所述平坦状态中的另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脱离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脱离所述第二凹槽。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二保持件,所述第二保持件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一保持臂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保持臂上设有第四凹槽;

其中,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和所述弯曲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三凹槽收容所述第三凸起,所述第四凹槽收容所述第四凸起;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弯曲状态和所述平坦状态中的另一种时,所述第三凸起脱离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凸起脱离所述第四凹槽。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保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和第一限位件;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一保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二保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和所述第五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四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一保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五弹性件夹持于所述第二保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柔性部的相对两侧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持臂以在所述第一保持臂的驱动下运动,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持臂以在所述第二保持臂的驱动下运动,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三支撑板支撑所述第二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铰链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支撑板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持臂,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持臂;

其中,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二固定件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二固定件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的位置不同;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时,所述第三固定件在所述第三滑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三固定件在所述第三滑槽中的位置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铰链,包括:

固定支架;

运动机构,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运动机构以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架。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转动机构和运动块;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运动块,所述运动块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运动块。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一传动件;以及

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件和第二传动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运动块可运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和铰链,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铰链包括固定支架、转动机构和支撑件,运动机构可运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当柔性部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一支撑板远离固定支架并支撑柔性部,以此减少柔性部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其他部分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度,并减轻柔性部的折痕,当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支撑板远离柔性部,以此让出用于收容柔性显示面板的空间,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受到挤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平坦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运动块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保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运动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运动块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2、柔性显示面板100及电子装置1000,所述电子装置1000包括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所述铰链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1000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设备等,电子装置1000还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台式电脑、电视等。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平坦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子装置10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第一背板400、第二背板500和第三壳体600。

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包括柔性部101和位于柔性部1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柔性部101是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可以被折叠的部分。第一部102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200的前侧的至少一部分上,第二部103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00的前侧的至少一部分上。

第一背板400设置于第一壳体20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第二背板500设置于第二壳体300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中可以具有单独的空间,该空间可以容纳电子装置中的电子元件,例如主板、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等,这些电子元件是驱动柔性显示面板100所需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装置1000可以具有至少一条用于折叠电子装置1000的旋转轴线,下文中,第一方向x表示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y表示与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表示电子装置1000的厚度方向,电子装置的显示表面可以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

柔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铰链2,铰链2包括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分别设置于第三壳体600上的相对端。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均包括固定支架10和运动机构20,运动机构20可运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10,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中的运动机构20均分别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连接,运动机构20可以配置成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绕与第二方向y平行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开的两条旋转轴线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的结构相同,运动过程也相同。下文中,各示意图仅以第一铰链2a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但需满足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能够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同步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平坦状态可以指电子装置1000完全展开,第一壳体200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可以形成一个平面,使得第一壳体200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180度角的状态。折叠状态包括完全折叠状态和过渡折叠状态,完全折叠状态可以指电子装置1000完全折叠,第一壳体200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可以面向彼此,使得第一壳体200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0度角的状态,过渡折叠状态可以指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至完全折叠状态之间的任一过渡状态,第一壳体200的前侧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之间形成约大于0度角且小于180度角的夹角。

第三壳体60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第三壳体600可以覆盖铰链2的外部,并且可以保护铰链2。

随着电子装置1000由折叠状态被展开到平坦状态,第一壳体200的侧部和第二壳体300的侧部之间的空间可以逐渐边窄,第三壳体600的相对侧可以插入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中。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三壳体600可以被第一背板400和第二背板500覆盖,并且不会暴露在外部。

随着电子装置1000由平坦状态弯折至折叠状态,第一壳体200的侧部和第二壳体300的侧部之间的空间可以逐渐变宽,第三壳体600可以被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逐渐暴露。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三壳体6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一壳体200的侧部和第二壳体300的侧部之间暴露在外部,第一背板400和第二背板500仍然可以覆盖第三壳体600的一些剩余部分。

铰链2还包括支撑件30,支撑件30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位于柔性部101与运动机构之间,第一支撑板31连接于运动机构,以在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固定支架10。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时,柔性部101也处于平坦状态,第一支撑板31远离固定支架10并支撑柔性部101,此时柔性部101有第一支撑板31进行支撑,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分别有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的前侧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板31可以减小柔性部101与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之间的段差,从而可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平整度,并减轻柔性部101的折痕。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01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支撑板31靠近固定支架10,以此让出用于收容柔性部101的空间,避免柔性部101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第一支撑板31的挤压。

进一步的,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01处于弯曲状态,第一支撑板31与柔性部101之间具有间隙,以此保证第一支撑板31让出的用于收容柔性部101的空间大于柔性部101的形变量,从而避免柔性部101处于折叠状态时受到第一支撑板31的挤压。

如图3、图4和图12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结构示意图,运动机构20包括转动机构和运动块23,转动机构可转动的连接于固定支架10,运动块23可运动地连接于转动机构,第一支撑板31连接于运动块23。

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分别可运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10,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相对设置。旋转轴线包括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平行于第二方向y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开,第一转动机构21可绕第一轴线L1旋转,第二转动机构22可绕第二轴线L2旋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的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不做限制。

运动块23可运动地连接于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在电子装置10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块23仅沿第三方向z或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反向运动,以使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能够保持同步运动。

第一转动机构21包括第一转动件211和第一传动件212,第一转动件211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10,第一传动件21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一传动件212可运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第二转动机构22包括第二转动件221和第二传动件222,第二转动件221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10,第二传动件222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1,第二传动件222可运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运动块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传动件212包括第一齿轮213,第一齿轮213套设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二传动件222包括第二齿轮223,第二齿轮223套设于第二转动件221。

固定支架1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第一固定支架11上设有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开的第一轴孔111和第二轴孔112。第一转动件211包括第一转轴214,第一转轴214的轴心线与第一轴线L1重合,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一轴孔111,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1转动。第一齿轮213沿第一轴线L1套设于第一转轴214上,并且与第一转轴214固定连接。

第二转动件221包括第二转轴224,第二转轴224的轴心线与第二轴线L2重合,第二转轴224穿过第二轴孔112,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支架11转动。第二齿轮223沿第二轴线L2套设于第二转轴224上,并且与第二转轴224固定连接。

第一齿轮213与第一转轴214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齿轮223与第二转轴224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键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

运动块23包括基体部231和设置于基体部231外侧的齿条232。齿条232包括第一齿条232a和第二齿条232b,第一齿条232a和第二齿条232b位于基体部231的相对侧,第一齿轮213与第一齿条232a啮合,第二齿轮223与第二齿条232b啮合。

优选的,基体部231和齿条232一体成型,如此可以减少铰链2中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铰链2的装配难度。在实际应用中,基体部231与齿条232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齿条232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胶粘、卡合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基体部231固定连接。

结合图4、图5以及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保持结构的分解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2还包括保持机构24,保持机构24包括第一保持臂241和第二保持臂242,第一保持臂241包括第一本体部2410和在第一方向x上凸出于第一本体部2410同一侧并间隔设置的第五凸轮C5和第七凸轮C7,第五凸轮C5和第七凸轮C7上均设有轴孔,第五凸轮C5和第七凸轮C7套设于第一转轴214上,并与第一转轴214固定连接,第一保持臂241可绕第一轴线L1旋转并带动第一转轴214同步转动。

第二保持臂242包括第二本体部2420和在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本体部2420同一侧并间隔设置的第六凸轮C6和第八凸轮C8,第六凸轮C6和第八凸轮C8上均设有轴孔,第六凸轮C6和第八凸轮C8套设于第二转轴224上,并与第二转轴224固定连接,第二保持臂242可绕第二轴线L2旋转并带动第二转轴224同步转动。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从左至右为铰链由完全折叠状态展开至平坦状态,铰链的折叠或展开过程是可逆的,从右至左可以看作是铰链由平坦状态折叠至完全折叠状态。

在铰链展开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臂241带动第一转轴214绕第一轴线L1按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第一齿轮213跟随第一转轴214同向旋转,第二保持臂242带动第二转轴224绕第二轴线L2按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第二齿轮223跟随第二转轴224同向旋转。运动块23在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作用下,沿第三方向z直线运动。运动块23在沿第三方向z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块23与第一支撑板31接触,并向第一支撑板31施加与第三方向z平行方向的力,驱动第一支撑板31与运动块23同向运动。

在铰链折叠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臂241带动第一转轴214绕第一轴线L1按与箭头所示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齿轮213跟随第一转轴214同向旋转,第二保持臂242带动第二转轴224绕第二轴线L2按与箭头所示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二齿轮223跟随第二转轴224同向旋转。运动块23在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作用下,沿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支撑板31也沿与第三反向z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铰链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块23始终沿第三方向z或者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第一齿轮213和第一齿条232a的啮合速度与第二齿轮223和第二齿条232b的啮合速度相同,使得第一齿轮213和第二齿轮223的转动速度相同,从而实现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同步转动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分解示意图,第一传动件212包括第一连杆215,第一连杆2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一连杆215的另一端可运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第二传动件222包括第二连杆225,第二连杆2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1,第二连杆225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

结合图12至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运动块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支架1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第一固定支架11包括支架主体部110和自支架主体部110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凸出并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连接部113和第三支架连接部115、以及自支架主体部110沿第一方向x凸出并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架连接部114和第四支架连接部116。第一支架连接部113上设有第一轴孔111,第二支架连接部114上设有第二轴孔112,第三支架连接部115和第四支架连接部116上同样设有轴孔。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2也包括保持机构24,保持机构24包括第一保持臂241、第二保持臂242,第一保持臂241包括第一本体部2410和在第一方向x上凸出于第一本体部2410同一侧并间隔设置的第五凸轮C5的第七连接部2412,第五凸轮C5套设于第一转轴214上,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转轴214转动,第七连接部2412开设有第一避位槽2413,第一避位槽2413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轴孔。

第二保持臂242包括第二本体部2420和在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本体部2420同一侧并间隔设置的第六凸轮C6和第八连接部2422,第六凸轮C6套设于第二转轴224上,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转轴224转动,第八连接部2422开设有第二避位槽2423,第二避位槽2423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轴孔。

运动块23包括基体部231和连接于基体部23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延伸部235和第二延伸部236,第一延伸部235和第二延伸部236均包括自基体部231沿第一方向x或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延伸出的相对的两延伸板。第一连杆2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一连杆215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的第一延伸部235的两延伸板之间,第二连杆2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1,第二连杆225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运动块23的第二延伸部236的两延伸板之间。

具体的,第一延伸部235包括两相对并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板235a和第二延伸板235b,第一延伸板235a和第二延伸板235b设有同轴心的轴孔,第二延伸部236包括两相对并间隔设置的第三延伸板236a和第四延伸板236b,第三延伸板236a和第四延伸板236b均设有同轴心的轴孔。

结合图12至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转动件211包括第一转轴214、第三转轴216和第五转轴217,第一转轴214的轴心线与第一轴线L1重合,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一支架连接部113、第三支架连接部115和第五凸轮C5;第一连杆215的两端均设有轴孔,第一连杆215的第一端伸入第一保持臂241的第七连接部2412的第一避位槽2413中,第三转轴216穿过第一连杆215的第一端和第一保持臂241的第七连接部2412,第一保持臂241可相对于第三转轴216转动,第一连杆215与第三转轴216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15的第二端伸入运动块23的第一延伸部235的第一延伸板235a和第二延伸板235b之间,第五转轴217穿过第一连杆215的第二端和第一延伸部235,第一连杆215可相对于第五转轴217转动,运动块23与第五转轴217固定连接。

第二转动件221包括第二转轴224、第四转轴226和第六转轴227,第二转轴224的轴心线与第二轴线L2重合,第二转轴224穿过第二支架连接部114和第四支架连接部116;第二连杆225的两端均设有轴孔,第二连杆225的第一端伸入第二保持臂242的第二避位槽2423中,第四转轴226穿过第二连杆225的第一端和第二保持臂242的第八连接部2422,第八连接部2422可相对于第四转轴226转动,第二连杆225与第四转轴226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25的第二端伸入运动块23的第二延伸部236的第三延伸板236a和第四延伸板236b之间,第六转轴227穿过第二连杆225的第二端和第二延伸部236,第二连杆225可相对于第六转轴227转动,运动块23与第六转轴227固定连接。

结合图12和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的展开过程的示意图,在铰链展开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臂241带动第三转轴216绕第一轴线L1按图示箭头的方向旋转,第三转轴216带动第一连杆215绕第五转轴217按图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第二保持臂242带动第四转轴226绕第二轴线L2按图示的箭头方向旋转,第四转轴226带动第二连杆225绕第六转轴227按图示的箭头方向旋转,运动块23在第一连杆215和第二连杆225的带动下沿图示箭头的方向(即第三方向z)直线运动。运动块23在沿第三方向z运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支撑板31接触,并向第一支撑板31施加与图示箭头方向同向的力,驱动第一支撑板31与运动块23同向运动。

在铰链折叠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臂241带动第三转轴216绕第一轴线L1按与图示箭头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三转轴216带动第一连杆215绕第五转轴217按与图示的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二保持臂242带动第四转轴226绕第二轴线L2按与图示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四转轴226带动第二连杆225绕第六转轴227按与图示的箭头相反的方向旋转,运动块23在第一连杆215和第二连杆225的带动下沿与图示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一支撑板31与运动块23同向运动。

在铰链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运动块23始终沿第三方向z或者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如此可以使第一连杆215和第二连杆225相对转动的角度保持一致,从而达到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同步转动的效果。

铰链2还包括固定机构40,固定机构40包括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弹性件42,第一固定件41穿过固定支架10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10,第一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件41。当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或弯折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中的固定支架10还包括固定块12,固定块12包括本体部120及自本体部120的相对两侧延伸出的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第一转动件211穿过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转动件221穿过第二连接部122。本体部120设有一个过孔123,过孔123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本体部120,第一固定件41穿过该过孔123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于本体部120的围绕过孔123的内壁。

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均设有轴孔,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一连接部121的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固定块12转动,第二转轴224穿过第二连接部122的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固定块12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的固定支架10可以不包括固定块12,而是将固定机构40直接与第一固定支架11连接。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运动块和第一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支架11的支架主体部110上设有间隔开的两个过孔123,该两个过孔123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支架主体部110。固定机构40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41和两个第一弹性件42,第一固定件41通过过孔123穿过第一固定支架11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1,第一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11的围绕过孔123的内壁。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机构40中包含的第一固定件41和第一弹性件42的数量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1或2个,也可以为3个及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2所示,第一固定件41可以为固定螺钉,第一支撑板31靠近固定块12的一侧设有凸出于第一支撑板31的底面的柱体311,柱体311上设有螺纹孔,柱体311穿过该过孔123与固定螺钉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2所示,第一弹性件42为弹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弹性件42不仅限于上述的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形变恢复能力的钢板、橡塑块或塑料块等。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即弹簧被压缩,通过第一弹性件42给第一支撑板31施加一定的预紧力,防止在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1和固定机构40发生晃动。

在电子装置1000展开的过程中,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驱动运动块23沿第三方向z运动,运动块23在运动过程中与第一支撑板31接触,并向第一支撑板31施加平行于第三方向z的推力,驱动第一支撑板31与运动块23同向运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1逐渐远离固定支架10。第一固定件41与第一支撑板31同向运动,第一弹性件42被第一固定件41和固定支架10挤压,使得第一弹性件42的弹性变形加剧,即弹簧的压缩量逐渐增大,直至电子装置1000展开至平坦状态。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2的弹性变形量大于折叠状态下的弹性变形量,即弹簧在平坦状态下的压缩量大于在折叠状态下的压缩量。在电子装置1000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2向第一固定件41施加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推力,使得第一支撑板31沿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运动,并逐渐靠近固定支架1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31的底面设有多个导向柱312,保持机构24的第一限位件249上设有第一导向槽G1,第一导向槽G1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第一限位件249。第二限位件13上设有第二导向槽G2,第二导向槽G2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第二限位件13。导向柱312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槽G1和第二导向槽G2中。通过设置多个导向柱312和第一导向槽G1、第二导向槽G2,可以限定第一支撑板31仅能在第三方向z或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防止第一支撑板31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

在实际应用中,导向柱312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1、2或3及以上等,导向槽设置的位置也不仅限于第一限位件249和第二限位件13,导向槽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1上。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8所示,运动块23上设有限位槽234,第一支撑板31靠近运动块23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槽234对应的限位部313。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限位部313可以卡合进限位槽234内,以此避免运动块23的行程过大导致第一支撑板31上升的高度过高导致柔性部101凸出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所在的平面,从而保证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平整度。同时,还可以利用限位槽234对第一支撑板31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在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1发生晃动。

固定支架10设有第一滑槽14,运动块23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槽14内,第一滑槽14的壁面上设有凸起141,运动块23设有凹槽233,凸起141可滑动地收容于凹槽233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中的固定支架10包括还第二限位件13,第二限位件13具有沿第一方向x凸出于第二限位件13的本体的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均设有轴孔,第一转轴214和第二转轴224分别穿过轴孔,并且可以相对于的第二限位件13转动。第二限位件13卡合在第一固定支架11上,并与第一固定支架11围成第一滑槽14。运动块23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14内,并且只能在第一滑槽14内沿第三方向z或者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从而保证第一转动机构21和第二转动机构22能够同步转动,并且避免运动块23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卡顿的情况。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支架11和第二限位件13靠近彼此的一侧上均设有一个凸起141,运动块23的基体部23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个凹槽233,凸起141可滑动地收容于凹槽233内。如此通过凸起141来进一步限定运动块23的运动方向,防止运动块23发生左右偏斜,从而减小运动块23与第一滑槽14配合的虚位,增加运动块23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的第一滑槽14形成于第一固定支架11的支架主体部110上,第一滑槽14在第三方向z上贯穿支架主体部110,运动块23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槽14内。运动块23的基体部23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2个间隔设置的凹槽233,第一滑槽14的相对两侧的壁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凸起141,凸起141收容于凹槽233内。

在实际应用中,运动块23上设置的凹槽233的数量以及第一滑槽14的壁面上的凸起141的数量可以根据运动块23的尺寸和第一滑槽14的尺寸来设定,尺寸越大的运动块23和第一滑槽14,所需要的凹槽233和凸起141的数量也就越多,以此提高运动块23在第一滑槽14中运动的稳定性。运动块23上设置的凹槽233的数量以及第一滑槽14的壁面上凸起1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保持机构24还包括第一保持件243,第一保持件243上设有第一凸起C11和第二凸起C21,第一保持臂241上设有第一凹槽C52,第二保持臂242上设有第二凹槽C62,第一保持臂241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二保持臂242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1,第一转动件211和第二转动件22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保持件243。当所述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和弯曲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时,第一凹槽C52收容第一凸起C11,第二凹槽C62收容所述第二凸起C21,当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和弯曲状态中的另一种状态时,第一凸起C11脱离第一凹槽C52,第二凸起C21脱离第二凹槽C62。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保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第一保持件243上设有凸出于第一保持件243的主体相对侧的第一凸轮C1和第二凸轮C2。

第一凸轮C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凸起C11,多个第一凸起C11在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一凸轮C1的边缘,相邻第一凸起C11之间设有第五凹槽C1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一凸轮C1,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一凸轮C1转动。

第二凸轮C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起C21,多个第二凸起C21在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凸轮C2的边缘,相邻第二凸起C21之间设有第六凹槽C2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二凸轮C2,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凸轮C2转动。

第一保持臂241的第五凸轮C5可以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凸出于第五凸轮C5的边缘的第五凸起C51,相邻第五凸起C51之间设有第一凹槽C5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五凸轮C5。第二保持臂242的第六凸轮C6可以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凸出于第六凸轮C6的边缘的第六凸起C61,相邻第六凸起C61之间设有第二凹槽C62,第二转轴224穿过第六凸轮C6。

保持机构24还包括第二保持件244,第二保持件244设有第三凸起C31和第四凸起C41,第一保持臂241上设有第三凹槽C72,第二保持臂242上设有第四凹槽C82,当所述柔性部处于所述平坦状态和所述弯曲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时,所述第三凹槽C72收容所述第三凸起C31,所述第四凹槽C82收容所述第四凸起C41,当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和弯曲状态中的另一种状态时,第四泥土气C31脱离第三凹槽C72,第四凸起C41脱离第四凹槽C82。

如图5和图9所示,第二保持件244上设有凸出于第二保持件244的主体的第三凸轮C3和第四凸轮C4。

第三凸轮C3可以包括多个在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三凸轮C3的边缘的第三凸起C31,相邻第三凸起C31之间设有第七凹槽C3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三凸轮C3,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三凸轮C3转动。

第四凸轮C4可以包括多个在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凸出于第四凸轮C4的边缘的第四凸起C41,相邻第四凸起C41之间设有第八凹槽C4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四凸轮C4,并且可以相对于第四凸轮C4转动。

第一保持臂241的第七凸轮C7可以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凸出于第七凸轮C7的边缘的第七凸起C71,相邻第七凸起C71之间设有第三凹槽C72,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七凸轮C7。第二保持臂242的第八凸轮C8可以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凸出于第八凸轮C8的边缘的第八凸起C81,相邻第八凸起C81之间设有第四凹槽C82,第二转轴224穿过第八凸轮C8。

第一凸起C11至第八凸起C81中的每一个都有具有平坦末端,平坦末端具有一滑动表面,该滑动表面为各凸起的两个倾斜侧面的衔接面。

保持机构24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45、第三弹性件246、第四弹性件247、第五弹性件248和第一限位件249。第二弹性件245、第三弹性件246、第四弹性件247、第五弹性件248均为弹簧。第一限位件249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凸出于第一限位件249的主体两侧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设有轴孔,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三连接部,第二转轴224穿过第四连接部。

第二弹性件245和第三弹性件246套设于第一转动件211,第二弹性件245夹持于第一保持件243与第一连接部121之间,第三弹性件246夹持于第二保持件244与第一限位件249的第三连接部之间;第四弹性件247和第五弹性件248套设于第二转动件221,第四弹性件247夹持于第一保持件243与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第五弹性件248夹持于第二保持件244与第一限位件249的第四连接部之间。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或完全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或完全折叠状态,第一凸轮C1与第五凸轮C5普通接合,第二凸轮C2与第六凸轮C6普通接合,第三凸轮C3与第七凸轮C7普通接合,第四凸轮C4与第八凸轮C8普通接合。

普通接合指的是,例如:第一凸轮C1的第一凸起C11收容于第五凸轮C5的第一凹槽C52,第五凹槽C12收容第五凸起C51;第二凸轮C2的第二凸起C21收容于第六凸轮C6的第二凹槽C62,第六凹槽C22收容于第六凸起C61;第三凸轮C3的第三凸起C31收容于第七凸轮C7的第三凹槽C72,第七凹槽C32收容第七凸起C71;第四凸轮C4的第四凸起C41收容于第八凸轮C8的第四凹槽C82,第八凹槽C42收容第八凸起C81。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过渡折叠状态时,柔性部101处于弯曲状态,第一凸轮C1与第五凸轮C5开放接合,第二凸轮C2与第六凸轮C6开放接合,第三凸轮C3与凸轮C7开放接合,第四凸轮C4与第八凸轮C8开放接合。

开放接合指的是例如:第一凸轮C1的第一凸起C11脱离第五凸轮C5的第一凹槽C52,第一凸起C11的滑动表面与第五凸起C51的滑动表面接触;第二凸轮C2的第二凸起C21脱离第六凸轮C6的第二凹槽C62,第二凸起C21的滑动表面与第六凸起C61的滑动表面接触;第三凸轮C3的第三凸起C31脱离第七凸轮C7的第三凹槽C72,第三凸起C31的滑动表面与第七凸起C71的滑动表面接触;第四凸轮C4的第四凸起C41脱离第八凸轮C8的第四凹槽C82,第四凸起C41的滑动表面与第八凸起C81的滑动表面接触。

在电子装置1000由平坦状态折叠至过渡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保持臂241绕第一轴线L1顺时针旋转,第二保持臂242绕第二轴线L2逆时针旋转,各相互接合的凸轮由普通接合逐渐向开放接合转变,第一凸起C11逐渐脱离第一凹槽C52,第二凸起C21逐渐脱离第二凹槽C62,第三凸起C31逐渐脱离第三凹槽C72,第四凸起C41逐渐脱离第四凹槽C82。第二弹性件245至第五弹性件248均被压缩,导致各弹性件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增大。当柔性显示面板护体的第一部102与第二部103之间的角度为0度至30度时,在各弹性件的挤压力以及凸轮的压力角的作用下,电子装置100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恢复至平坦状态。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过渡折叠状态时,各相互接合的凸轮转变为开放接合,各凸轮的压力角为0,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第一部102和第二部103之间的角度可以保持在30度至150度,各弹性件的弹性变形量保持不变,电子装置100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在过渡折叠状态。

当电子装置1000由过渡折叠状态折叠至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各相互接合的凸轮由开放接合逐渐向普通接合转变,第一凸起C11逐渐收容于第一凹槽C52,第二凸起C21逐渐收容于第二凹槽C62,第三凸起C31逐渐收容于第三凹槽C72,第四凸起C41逐渐收容于第四凹槽C82,各弹性件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减小,当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第一部102与第二部103之间的角度为150度至180度时,在各弹性件的挤压力以及凸轮的压力角的作用下,电子装置100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自动由过渡折叠状态折叠至完全折叠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保持机构24可以仅包括一个保持件以及一对弹性件。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的保持机构24可以包括第一保持件243、第二弹性件245和第四弹性件247,第一保持件243的结构与图4中第一保持件24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固定支架11的支架主体部110的底面设有卡槽,第一保持件243的主体卡合进卡槽内,第一保持件243的第一凸轮C1和第二凸轮C2凸出于支架主体部110的相对侧,第一凸轮C1位于第一支架连接部113和第三支架连接部115之间,第二凸轮C2位于第二支架连接部114和第四支架连接部116之间。第二弹性件245夹持于第一凸轮C1和第三支架连接部115之间,第四弹性件247夹持于第二凸轮C2和第四支架连接部116之间。

如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保持臂241的第五凸轮C5与第一保持件243的第一凸轮C1接合,第二保持臂242的第六凸轮C6与第一保持件243的第二凸轮C2接合。由第一保持臂241与第二保持臂242、第一保持件243、第二弹性件245以及第四弹性件247构成的保持机构24的工作原理与图4所示的第一种铰链中的保持机构的工作原理相同,且能够实现与图4所示的第一种铰链中的保持机构相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保持机构24中保持件的数量不仅限与上述实施例中的1个或2个,也可以为3个或4个及以上等,弹性件的数量则需要适配保持件的数量,对于尺寸越大的电子装置而言,所需要的保持件的数量也就越多。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还包括第一限位片251、第二限位片252、第一固定夹253和第二固定夹254,第一转轴214穿过第一限位件249的一端依次套设有第一限位片251和第一固定夹253,第二转轴224穿过第一限位件249的一端依次套设有第二限位片252和第二固定夹254,以此对第一限位件249进行固定,并防止第一转轴214和第二转轴224脱离铰链。

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支撑件30还包括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32连接于第一保持臂241以在第一保持臂241的驱动下运动,第三支撑板33连接于第二保持臂242以在第二保持臂242的驱动下运动。第二支撑板32与第一壳体200的前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32可以用于支撑第一部102,第三支撑板33与第二壳体300的前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33可以用于支撑第二部103。

第二支撑板32设有第二滑槽321,第三支撑板33设有第三滑槽331,第二滑槽321和第三滑槽331均为直线型滑槽。第一保持臂241包括沿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凸出于第一本体部2410的第五连接部2411,第二保持臂242包括沿第一方向x凸出于第二本体部2420的第六连接部2421,第五连接部2411和第六连接部2421均设有轴孔。

铰链2还包括第二固定件322、第三固定件332、第三固定夹323和第四固定夹333,第二固定件322和第三固定件332均为销轴。第二固定件322穿过第二滑槽321以及第五连接部2411的轴孔,并且与第一保持臂24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322穿过第五连接部2411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固定夹323,第二固定件322可以相对于第二滑槽321滑动和转动。第三固定件332穿过第三滑槽331和第六连接部2421的轴孔,并且与第二保持臂242固定连接,第三固定件332穿过第六连接部2421的一端套设有第四固定夹333,第三固定件332可以相对于第三滑槽331滑动和转动。

铰链2还包括第一滑动块36和第二滑动块37,第二固定支架15上设有第四滑槽151和第五滑槽152,第一滑动块36可以滑动安装于第四滑槽151内,第二滑动块37可以滑动安装于第五滑槽152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中,第一滑动块36与第二支撑板32一体成型,第二滑动块37与第三支撑板33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中,第一滑动块36与第二支撑板32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第一滑动块36与第二支撑板3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合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37与第三支撑板33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第二滑动块37与第三支撑板3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柔性部101所述平坦状态时,第二固定件322在第二滑槽321中的位置,与柔性部101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二固定件322在第二滑槽321中的位置不同;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三固定件332在第三滑槽331中的位置,与柔性部101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三固定件332在第三滑槽331中的位置不同。

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运动示意图,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二固定件322处于第二滑槽321靠近第二固定支架15的一端,第三固定件332处于第三滑槽331靠近第二固定支架15的一端。

在电子装置1000由完全折叠状态展开至平坦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三支撑板33分别按图示箭头的方向相背转动。第二支撑板32按图示箭头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固定件322带动第一保持臂241同向转动,第二固定件322在第二滑槽321中按照图示的箭头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二固定支架15。第三支撑板33按照图示箭头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三固定件332带动第二保持臂242同向转动,第三固定件332在第三滑槽331中按照图示的箭头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第二固定支架15。

当电子装置1000处于平坦状态时,柔性部101处于平坦状态,第二固定件322处于第二滑槽321远离第二固定支架15的一端,第三固定件332处于第三滑槽331远离第二固定支架15的一端。

如图3所示,支撑件30还包括第四支撑板34和第五支撑板35,第四支撑板34与第一壳体200的前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2处于同一平面,用于支撑第一部102;第五支撑板35与第二壳体30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五支撑板35与第三支撑板33处于同一平面,用于支撑第二部103。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和铰链,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柔性部,铰链包括固定支架、转动机构和支撑件,运动机构可运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当柔性部处于平坦状态时,第一支撑板远离固定支架并支撑柔性部,以此减少柔性部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其他部分之间的段差,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度,并减轻柔性部的折痕,当柔性部处于弯曲状态时,第一支撑板远离柔性部,以此让出用于收容柔性显示面板的空间,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受到挤压。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相关技术
  •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16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