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组件以及具有这种阀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9:35


具有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组件以及具有这种阀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组件,其具有至少一个换向阀,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带有控制活塞,该控制活塞在换向阀的阀空间中沿着阀轴线可移动地布置,其中,该换向阀具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阀空间处于导引液体的连接;和至少一个联接通道,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经由通入开口通入到环形槽的各一个中。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这种阀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102012222698A1已知带有换向阀的阀组件,在该换向阀中,控制活塞在阀空间中沿着阀轴线可移动地布置。换向阀在限制阀空间的阀体中具有多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阀空间处于导引液体的连接。各一个联接通道通入到相应的环形槽中,所述各一个联接通道设计为径向孔并且由此垂直于阀轴线伸延。

由DE102016000401A1已知一种筒形插装阀(Cartridgeventil),在该筒形插装阀中,联接部P、A和T垂直于阀轴线构造。该阀被旋入到液压控制块中。

由DE102007048324A1已知一种阀装置,在该阀装置中,联接部P、A和T具有基本上漏斗形的联接区段。漏斗形的联接区段在事后钻出的联接孔中通入到阀空间中,所述联接孔优选构造为径向孔。每个联接部也可以关联有两个开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提供一种阀组件,在该阀组件中,可以在结构上未改变传统的换向阀的情况下提高供应给阀空间的工作介质的最大体积流或降低阀组件中的压力损失。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提出一种开头提及的类型的阀组件,在该阀组件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具有中轴线,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异面地伸延,并且在该阀组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与相应的环形槽的轴向延伸之间的比例可以为2比1至1比1。

当两个轴线既不平行于彼此又不具有共同的交点时,两个轴线则是彼此异面的。中轴线和阀轴线是笔直的。这样的槽理解为环形槽,即该槽可以环形地围绕阀轴线延伸,或同心于阀轴线构造。“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应包括一个联接通道或多个联接通道;相同情况也应适用于“至少一个换向阀”、“至少一个流体通道”等。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可以关联有正好一个联接通道或多个联接通道、尤其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超过六个联接通道。

有利的是,相比于相对于阀轴线沿径向设置的联接通道,在其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异面地伸延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中,不仅相应的通入开口的流动横截面而且相对于相邻的环形槽的轴向间距都更大。因为通过异面的定向,相应的通入开口沿相应的环形槽的周向方向的伸展或延伸增大。由此,可以提高工作介质的最大体积流以及降低阀组件中的泄漏损失并且降低随之而来的压力损失。与此相反,在沿径向设置孔的情况下,体积流(在结构上预设的极限之内)只能通过增大孔直径来提高。但这导致:一方面径向孔彼此间的轴向间距必定减小,而另一方面径向孔相对于相邻的环形槽的轴向间距必定减小,由此又增大阀组件中的泄漏损失并且增大随之而来的压力损失。通过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与相应的环形槽的轴向延伸之间的比例,该比例可以为从2比1至1比1,一方面可以给相应的环形槽供以足够高的体积流的工作介质并且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相对于相邻的环形槽的足够大的间距,由此降低泄漏损失。

除了其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异面地伸延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以外,阀组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通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环形槽之一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的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沿径向伸延。为了更好区分,此外将其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沿径向伸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称为流体通道,并且将其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异面地伸延的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称为联接通道。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是泵联接部或工作联接部。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泵联接部可以与泵连接,而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工作联接部可以与待控制的部件连接、例如与离合器单元的缸体连接。但原则上也可行的是,联接通道是箱体联接部或卸载联接部,该箱体联接部或卸载联接部将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与箱体连接。对于存在多个所述联接通道的优选情况,可以将联接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数量通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不同的环形槽中和/或通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同一个环形槽中。尤其,联接通道是泵联接部和/或工作联接部。

根据一方面可以设置成,至少这样的环形槽朝着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径向外部的周面敞开地构造,即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通入到该环形槽中。相应的通入开口可以由此通过相应的联接通道的环形槽和壁开口的尤其是沿轴向相重叠的部分形成。相应的联接通道的壁开口也可以称为排出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可以由此在相应径向向外敞开的环形槽旁引导经过并且在此在径向外部通入到所述环形槽中。这实现传统的或商业上常见的换向阀的使用,而不需要在结构上改变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环形槽中的全部可以朝着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径向外部的周面敞开地构造。此外,环形槽可以在径向内部分别由沿周向方向环绕的槽底限制,其中,在相应的环形槽的槽底中,至少一个贯通开口构造成用于相应的环形槽与阀空间的导引液体的连接。但原则上,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也可以具有径向向内朝着阀空间敞开地设计的环形槽。在这种换向阀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可以通过在槽底中形成的通入开口流入到相应的环形槽中或设置在构造在槽底中的贯通孔处。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可以处于一个平面中,其中,阀轴线垂直于该平面伸延。由此,使相应的通入开口沿围绕阀轴线的周向方向的伸展或延伸最大化。通入开口可以具有长孔的形状。

根据一种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可以分别具有限制阀空间的阀体。该阀体可以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环形槽中的至少两个。该阀体也可以设计为套筒。

根据一方面,在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轴线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大于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内半径。换言之,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可以处于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空间之外。由此,得到通入到环形槽之一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相对于相邻的环形槽的尽可能大的间距,这在可能的多孔性问题方面是有利的。以这种方式实现在阀组件的导引工作介质的部件之间的特别厚的壁厚。当壳体由铸造材料构成时,则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由此可以使泄漏损失最小化或在最好情况下完全避免泄漏损失。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处于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径向外部的周面之外。尤其,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径向外部的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内半径的0.5倍和/或小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内半径的1倍。当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径向外部的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内半径的0.6倍与0.95倍之间时,则实现关于泄漏损失最小化的特别好的结果。

此外,可以存在带有至少一个壳体孔的壳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接纳在所述至少一个壳体孔的各一个中。根据一种可行方案,控制活塞可以直接可移动地布置在相应的壳体孔中。这种类型的换向阀也可以称为直接运行的换向阀。以优选的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具有阀体,从而相应的换向阀可以借助在结构上与壳体分开的阀体嵌入到相应的壳体孔中。壳体可以例如旋拧连接在机动车的驱动马达处。壳体也可以接纳用于工作介质的泵、尤其是液压泵。优选地,壳体设计为用于接纳多个换向阀。

该壳体可以多件式地或一件式地或整体式地设计。优选地,壳体由铸造材料构成,其中,壳体原则上也可以由实心材料构成或由塑料材料构成。特别是在铸造壳体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与相邻的环形槽或另外的联接通道或流体通道尽可能远地间隔开,以便避免或最小化泄漏损失或者多孔性问题。

以优选的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构造在壳体中,尤其是完全构造在壳体中。适宜地,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构造为壳体中的柱状孔。以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能够特别简单地构造在壳体中。原则上,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也可以构造在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体中或延伸进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体中。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体同样可以由铸造材料或塑料材料构成,其中,阀体优选由金属的实心材料构成。

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壳体孔通过孔壁限制。在相应的壳体孔的孔壁中可以布置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至少一个壁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所述至少一个壁开口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与孔壁的相交曲线形成。所产生的相交曲线也可以称为穿透曲线。至少在相交曲线的区域中,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通道壁的周面可以是柱状的。适宜地,壳体孔至少在所述至少一个壁开口的区域中设计成柱状的。与沿轴向方向相比,所述至少一个壁开口可以沿围绕阀轴线的周向方向具有更大的延伸。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壁开口的轴向延伸至少相应于相应的环形槽的轴向延伸的1倍和/或至多相应于相应的环形槽的轴向延伸的2倍。由此,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与相邻的环形槽或另外的联接通道或流体通道尽可能远地间隔开,由此避免或最小化泄漏损失或者多孔性问题。

根据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可以如此布置,使得在阀轴线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这样的,即使得相应的环形槽的沿径向处于外部的环形的棱边处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中或与周面触碰。在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相应的中轴线与相配的环形槽之间的间距在制造相应的联接通道时设定或预设。通过减小上文提及的最小间距并且维持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直径,所产生的通入开口增大,该通入开口由联接通道的环形槽和壁开口的重叠得到。但由此相对于沿轴向相邻的环形槽的间距也减小,由此可增大泄漏损失。这些彼此有关的因素在阀组件的设计中应考虑到。特别好的结果在相应的环形槽的槽高度与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为1比2至1比1的情况下实现。相应地,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最大可以与相应的环形槽的槽高度的两倍一样大,相应的联接通道通入到该环形槽中。此外,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最小可以和相应的环形槽的槽高度一样大,相应的联接通道通入到该环形槽中。在通过最大比例和最小比例产生的范围中,可以适配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或相应的环形槽的槽高度。通常,预设或适配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这可以在制造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时例如通过钻孔来预设。例如槽的高度或环形槽的轴向延伸可以为约3.4毫米,而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可以为约6.5毫米。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的周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6.5毫米。

在另外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存在有多个联接通道。联接通道可以具有不一样大的或一样大的流动横截面。为了进一步提高体积流或为了降低压力损失,多个联接通道、优选两个、三个或四个联接通道可以通入到环形槽中的各一个中,也就是说通入到同一个环形槽中。联接通道可以沿围绕阀轴线的周向方向分布地,例如在相应的环形槽的两个直径上相反对置的侧上通入到相应的环形槽中。此外,联接通道中的至少两个联接通道可以沿轴向彼此间隔开。以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两个联接通道可以通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至少两个环形槽中的两个不同的环形槽中。尤其,至少两个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布置在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平面中,其中,阀轴线可以垂直于平面伸延。由此,可以使通入开口的流动横截面最大化。此外,联接通道可以沿围绕阀轴线的周向方向分布地布置,以便提高在各个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联接通道之间的壳体壁厚。特别是在将铸造材料用于壳体时,尽可能大的壁厚是有利的,以便使泄漏损失最小化或在最好情况下完全避免泄漏损失。

优选地,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中的少于三个中轴线、尤其是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中的少于两个中轴线处于平面中的每个中。由此得出,环形槽中的每个环形槽可以与联接通道中的正好仅一个联接通道导引液体地连接或与联接通道中的正好两个联接通道导引液体地连接。

尤其,所述至少一个联接通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联接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联接通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通道通入到所述至少两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的第一或下部的环形槽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通道通入到所述至少两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的第二或中间的环形槽中。以这种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环形槽中的两个环形槽分别与至少一个联接通道连接。为了提高在联接通道或环形槽之间的壁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可以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联接通道的中轴线沿围绕阀轴线的周向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尤其是彼此错开90度地布置。如果分别仅正好一个联接通道通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的所述至少两个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环形槽中,即正好一个第一联接通道通入到第一环形槽中,并且正好一个第二联接通道通入到第二环形槽中,则所述两个联接通道也可以平行于彼此定向。由此得到在所述两个联接通道之间的最大间距,从而在联接通道之间的壁厚也是最大的。

优选地,第一联接通道中的两个通入到第一或下部的环形槽中,并且第二联接通道中的两个通入到第二或中间的环形槽中。为了使壁厚最大化并且随之而来使泄漏损失最小化,第一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可以平行于彼此布置。此外,第二联接通道的中轴线也可以平行于彼此布置。此外,第一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可以相对于第二联接通道的中轴线围绕阀轴线彼此错开地布置、尤其是彼此错开90度地布置。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案,换向阀中的至少两个换向阀可以相邻于彼此布置,其中,相邻的换向阀的联接通道中的至少两个联接通道分别可以形成连贯的联接孔,所述联接孔的中轴线是重合的。由此,多个并排地或关于共同的中轴线依次地布置的换向阀可以与一个联接孔导引液体地连接。

工作介质可以例如是液压液体或压缩空气或另一种流体。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可以例如是3/3-换向阀,其中,其他流体阀或换向阀也是可行的。对于3/3-换向阀的情况,所述至少一个换向阀相应地可以具有三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优选地,阀组件具有换向阀中的至少两个换向阀,尤其是换向阀的正好两个或正好三个或正好四个换向阀。换向阀优选嵌入到同样的壳体中,该壳体针对换向阀中的每个换向阀具有自有的壳体孔。

该任务此外通过用于机动车的带有上文描述的阀组件的离合器单元解决。所提及的解决方案可以视为彼此备选或补充的。在此,不言而喻的是,所有结合阀组件所提及的特征能够转用于离合器单元,并且反过来,所有结合离合器单元所提及的特征能够转用于阀组件。

优选地,阀组件具有换向阀中的至少两个换向阀。换向阀可以在输入侧经由泵联接部与用于工作介质的泵导引液体地连接并且在输出侧经由工作联接部分别与摩擦离合器导引液体地连接。两个摩擦离合器可以共同地形成双离合器单元,以便可以将转矩可变地分配到机动车的驱动轴的两个输出轴上。泵可以是液压泵,而工作介质可以是液压液体。原则上,也可以将压缩空气产生器用作泵,以便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

尤其,阀组件可以具有用于控制用于阀组件的工作介质的总压力的第三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可以在输入侧经由泵联接部与泵导引液体地连接并且在输出侧经由工作联接部与所述至少两个另外的换向阀导引液体地连接。借助于第三阀可以调节连接在下游的、尤其所述至少两个上文提及的换向阀的所需的预调压力。就此而言,第三换向阀也可以称为预调阀,而沿流动方向跟在后面的换向阀称为主阀。

根据一方面,阀组件可以具有第四换向阀,其中,第四换向阀可以在输入侧经由泵联接部与泵导引液体地连接并且在输出侧经由工作联接部与切换离合器导引液体地连接。第四换向阀可以同样是主阀,该主阀沿流动方向处于作为预调阀工作的第三换向阀下游。

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由随后的说明书得出,在随后的说明书中,如有可能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至少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和/或通过附图示出的特征可以本身或以任意有意义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主题。如有可能也独立于权利要求,尤其是附加地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申请的主题。相同的、类似的和/或功能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以纵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阀组件;

图2以沿着图1中示出的剖切线II-II的横截面图示出从图1中的阀组件的简化地示出的部分局部;

图3以纵截面图示出从图1中的阀组件的放大的部分局部;

图4以纵截面示出根据另外的实施方式的阀组件的放大的部分局部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阀组件。阀组件能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缸体。在图1中示出一种流体阀,在此为换向阀1,其中,原则上也可以设置其他流体阀。换向阀1示例性地构造为3/3-换向阀。阀组件在此示出为带有正好一个换向阀1,其中,视应用情况而定,阀组件也可以具有多个、尤其是两个、三个或四个流体阀或换向阀1,如例如在图5或图6中的离合器装置中所示出的那样。

换向阀1嵌入在壳体17的壳体孔16中。壳体17可以是整体式形成的壳体,该整体式形成的壳体优选由铸造材料制成。但壳体17(该壳体也可以称为液压块)也可以由实心材料铣削或由塑料材料制成。在壳体17中可以构造有多个所述壳体孔16,以便可以相应地接纳多个所述换向阀1。

换向阀1具有阀体2,该阀体也可以称为套筒。阀体2具有柱状的基本形状,该基本形状沿着阀轴线X延伸,或该基本形状限定阀轴线X。阀体2在两个端侧处敞开地构造并且限制沿径向处于内部的阀空间3。控制活塞4沿着阀轴线X可移动地布置在阀空间3中。

换向阀1可以(简化地)划分为三个纵向区段5,6,7。在第一或下部的纵向区段5中,控制活塞4以其端侧支撑在弹簧、尤其是螺旋弹簧8处,该弹簧嵌入壳体17的壳体孔16中。弹簧8以预紧力沿轴向方向将控制活塞4加载远离弹簧8。通过弹簧8,控制活塞4在其在图1中所示的位置中抵靠执行器15被预紧。在壳体孔16中嵌入另外的螺旋弹簧32,阀体2的成阶梯地构造的下端侧支撑在该另外的螺旋弹簧处。两个同心于阀轴线X布置的螺旋弹簧8,32又支撑在壳体孔16的底部31处,其中,螺旋弹簧32的内直径大于螺旋弹簧8的外直径。

在第二纵向区段6中(该第二纵向区段也可以称为中间的纵向区段),3/3-换向阀相应地具有三个沿轴向彼此错开布置的环形槽9,10,11,以便可以将换向阀1与液压联接部(泵联接部、箱体联接部和工作联接部)连接。环形槽9,10,11朝着换向阀1的径向外部的柱状的周面12敞开地构造。在径向内部,环形槽9,10,11分别由槽底13限制。在相应的环形槽9,10,11的槽底13中分别构造有至少两个贯通开口14,以用于相应的环形槽9,10,11与阀空间3的导引液体的连接。优选地,环形槽9,10,11中的每个分别与贯通开口14中的超过两个、尤其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超过六个贯通开口14连接,所述贯通开口沿围绕阀轴线X的周向方向均等分布地布置。

在换向阀1的第三或上部的纵向区段7中,阀空间3通过执行器15限制,该执行器安放在阀体2的端侧上。执行器15可以优选是电磁的执行器,其中,换向阀1原则上也可以电或机械操纵或压力操纵。

在壳体17中(在此)构造有两个联接通道18,19,所述联接通道通入到第一或下部的环形槽9中。两个联接通道18,19是泵联接部。根据阀组件针对多少体积流的工作介质而设计,也可以设置有仅一个唯一的泵联接部18或19或超过两个所示出的泵联接部18,19。联接通道18,19(在此)设计为壳体17中的柱状孔,所述孔分别沿着自有的中轴线L

在制造联接通道18,19时,限制壳体孔16的孔壁21被钻孔或以其他方式被切除,或穿破。由此,在孔壁21中产生两个壁开口22,23,所述壁开口分别由这样的相交曲线构成,该相交曲线在穿透相应的柱状的联接通道18,19的柱状的周面24,25时通过至少在壁开口22,23的区域中柱状构造的孔壁21形成。与沿轴向方向相比,壁开口22,23沿围绕阀轴线X的周向方向具有更大的延伸。

在图3中所示出的放大的部分局部中能看到,换向阀1的第一环形槽9和壁开口22,23彼此在轴向上相重叠。通过相应的壁开口22,23与第一环形槽9的重叠的区段形成通入开口26,27,如图2至4中所示出的。联接通道18通过通入开口26通入到径向向外敞开的第一环形槽9中,且联接通道19通过通入开口27通入到径向向外敞开的第一环形槽9中。

通入开口26,27的流动横截面尤其与第一环形槽9的槽高度和联接通道18,19的直径d

此外,通入开口26,27的流动横截面与壳体17中的联接通道18,19的中轴线L

在图3中能看到,在联接通道19的中轴线L

为了增大通入开口27的流动横截面,可以如图4中所示使中轴线L

中轴线L

两个联接通道38,39通入到第二或中间的环形槽10中,所述两个联接通道也可以称为工作联接部。工作联接部38,39相对于两个泵联接部17,18分别错开90度,因此工作联接部38,39在剖面图中未示出并且在图1中仅为了表明工作联接部的定向而用虚线示出。但上文对于联接通道18,19(泵联接部)的阐释内容以类似方式也适用于工作联接部38,39。相应地,工作联接部38,39可以设计为呈盲孔形式的柱状孔,所述柱状孔的中轴线相对于阀轴线X异面地布置。工作联接部38,39可以布置在第二平面E'中,该第二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E且沿轴向与第一平面间隔开,泵联接部18,19的中轴线L

流体通道30通入第三或上部的环形槽11中,该流体通道也可以称为箱体联接部。箱体联接部30可以与构造在壳体17中的卸载孔20连接,如图1中所示。箱体联接部30可以经由卸载孔20与未示出的箱体连接。卸载孔20相对于阀轴线X沿径向布置或者如联接通道18,19,38,39那样同样相对于阀轴线X异面地布置。换向阀1在其第一或下部的纵向区段5中伸入到卸载孔20中。在换向阀1的运行中,由此最小量的从阀空间3经过控制活塞4向下或朝向弹簧8,32到达的工作介质可以被接纳并且经由卸载孔20被导引返回到箱体中。

尽管在本发明的图1至4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槽9与泵联接部18,19连接或第二环形槽10与工作联接部38,39连接,所述泵联接部和工作联接部的中轴线L

在图5中示出离合器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离合器装置具有离合器单元33,其中,在图5中简化地仅示出用于操纵未详细示出的盘片离合器的离合器执行器。离合器装置还具有至少一个阀组件,如其已经结合图1至4所描述的那样。在此,设置在离合器装置中的阀组件在最大程度上相应于根据图1至4的阀组件,就此而言在相同点方面参考根据图1至4的阀组件的描述。在此,相同的或改变的细节设有和图1至4中一样的附图标记。

换向阀1在输入侧经由两个泵联接部18,19与液压泵34连接,该液压泵借助于马达35驱动。液压泵34又在输入侧连结到用于工作介质的箱体36处,其中,在液压泵34与箱体36之间可以布置有过滤器37。换向阀1在工作侧经由两个工作联接部38,39与离合器执行器33连接并且在输出侧经由箱体联接部30联接到箱体36处。

在图6中以简化的图示示出离合器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的部分局部。在此,当前的实施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相应于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就此而言在相同点方面参考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在此,相同的或改变的细节设有和图1至4中或图5中一样的附图标记。但为了清楚起见仅一些细节设有附图标记。

在根据图5和6的两个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根据图6的离合器装置具有多个换向阀1,在此四个换向阀1.1,1.2,1.3,1.4。换向阀1.1,1.2,1.3,1.4安置在共同的壳体17中,其中,换向阀1.1,1.2,1.3,1.4中的每个换向阀嵌入自有的壳体孔16中。换向阀1.1,1.2,1.3,1.4经由共同的卸载孔20连结到箱体处。

离合器单元还可以具有带有两个摩擦离合器的(未示出的)双离合器单元,所述两个摩擦离合器用于将转矩可变地分配到机动车的驱动轴的两个(未示出的)输出轴上。两个换向阀1.1,1.2可以操纵两个摩擦离合器中的各一个。第三换向阀1.3可以与离合器单元的(未示出的)切换离合器连接。另外的第四换向阀1.4可以作为预调阀调节连接在下游的换向阀1.1,1.2,1.3的预调压力。就此而言,连接在上游的换向阀1.4也可以称为预调阀并且沿流动方向跟在后面的换向阀1.1,1.2,1.3称为主阀。

在图6中选择的剖切平面中能看到,通入到第二环形槽10中的联接通道38,39和通入到第一环形槽9中的联接通道18,19在预调阀1.4中相对于其余阀1.1,1.2,1.3分别转动90度地定向。

附图标记列表

1 换向阀

2 阀体

3 阀空间

4 控制活塞

5 第一纵向区段

6 第二纵向区段

7 第三纵向区段

8 螺旋弹簧

9 环形槽

10 环形槽

11 环形槽

12 周面

13 槽底

14 贯通开口

15 执行器

16 壳体孔

17 壳体

18 联接通道或泵联接部

19 联接通道或泵联接部

20 卸载孔

21 孔壁

22 壁开口

23 壁开口

24 周面

25 周面

26 通入开口

27 通入开口

28 环棱边

29 环棱边

30 流体通道或箱体联接部

31 底部

32 螺旋弹簧

33 离合器单元

34 液压泵

35 马达

36 箱体

37 过滤器

38 联接通道或工作联接部

39 联接通道或工作联接部

d 直径

A 间距

E 平面

L 中轴线

P 间距

X 阀轴线。

相关技术
  • 具有至少一个换向阀的阀组件以及具有这种阀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 具有至少一个阀和压紧装置的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25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