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螺旋铝包钢线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光缆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耐张线夹除承受导线或避雷线的全部拉力外,又可作为导电体。

耐张线夹在输配电线路中耐张线夹被广泛采用,一般螺栓型耐张线夹安装时先在导线合适的位置剥开绝缘层,将导线包缠铝包带,放入耐张线夹中夹紧,找一固定杆桩用紧线器拉紧导线,然后将耐张线夹固定在电线杆上,且安装一般较为复杂,且一般不能承受导线拉力,并且在拆卸时也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滑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锥块,所述外壳和所述锥块接触面为斜面,所述锥块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锥块内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内滑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锥块相连;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有导向金属棒,所述锥块与所述导向金属棒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内开设有供所述导向金属棒穿过的滑孔,所述导向金属棒与所述滑孔滑动连接;所述外壳内连接有与所述锥块相适配的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空间内的顶柱,所述顶柱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柱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连杆,所述锥块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杆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连杆通过拉簧与所述限位座相连,所述连杆与顶柱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锐角。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内设置有棘齿,所述顶柱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棘齿之间;所述限位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棘齿相适配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三弹簧与所述凹槽相连。

优选的,所述锥块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连杆相适配的快拆环座,所述快拆环座内径长度大于两倍的连杆长度。

优选的,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拉簧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弹力。

优选的,所述导向金属棒之间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快拆环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内,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快拆环座内。

优选的,所述锥块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空间相连通,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活动块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活动块一端设置在所述夹持空间内且连接有金属层,所述活动块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与所述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封盖内,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封盖相连,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相连。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左线缆和右线缆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左线缆和右线缆滑动放置在夹持空间内,通过左线缆和右线缆带动顶板移动,使顶柱向限位座内移动;

S2:顶柱带动连杆带动,使连杆脱离限位槽,此时连杆与锥块内壁相接触,在此过程中,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沿棘齿移动;

S3:连杆不再限制锥块的移动,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锥块和活动块移动,活动块和外壳相配合,活动块向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簧拉伸,从而实现左线缆和右线缆的夹持,在导向金属棒的作用下,实现左线缆和右线缆的连通;

S4:向外拉动左线缆和右线缆时,线缆带动锥块向外移动,此时活动块和外壳相配合,实现左线缆和右线缆的进一步夹持工作。

优选的,当需要左线缆和右线缆拆卸时:通过左线缆和右线缆带动顶杆继续向内运动,使连杆移动到快拆环座内,在拉簧的作用下,拉簧带动连杆转动,使连杆与顶柱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钝角,随着顶杆继续运动,连杆通过快拆环座带动锥块向内运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活动块和线缆脱离,实现左线缆和右线缆的拆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有锥块,当连杆不再对锥块进行限位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可带动锥块和活动块移动,活动块和外壳内壁相接触,因此可使活动块向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实现线缆的夹紧,且随着线缆自身重量,当线缆带动锥块向外移动时,可使活动块继续向内移动,使线缆越拉越紧,因此可实现线缆的固定工作,在导向金属棒的作用下,便于两个线缆之间的连通,且固定效果好,防止因线缆自身重量等问题发生脱离的情况出现。

2.本发明设置有可移动的顶柱,线缆通过带动顶柱移动,顶柱可带动连杆转动,从而使连杆不再限制锥块的移动,可实现线缆的自动夹紧工作,并且在拆卸时,线缆可继续带动顶柱移动,此时顶柱移动到快拆环座内,连杆与顶柱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钝角,因此连杆可通过快拆环座带动锥块移动,实现线缆的快速拆卸,操作方便,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可实现线缆的快速拆装,有效提高线缆作业连接效率,缩短滞空时间,确保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整体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N部分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锥块;2活动块;3导向金属棒;4外壳;5左线缆;6顶板;7第一弹簧;8封盖;9顶柱;10第二弹簧;11弹簧固定环;12拉簧;13连杆;14金属层;15右电缆;16限位块;17限位座;18限位杆;19第三弹簧;20快拆环座;21活动空间;22棘齿;2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包括外壳4,外壳4中间部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竖直方向设置,外壳4两端开设有供线缆进入的开口,固定板使外壳4分成左右两部分,外壳4内滑动设置有锥块1,锥块1对称设置在固定板两侧,外壳4和锥块1接触面为斜面,锥块1可在外壳4内自由活动。

锥块1通过第二弹簧10与外壳4相连,固定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环11,弹簧固定环11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弹簧固定环11相连,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与锥块1相连,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可实现锥块1的复位,此时锥块1和外壳4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锥块1水平方向移动。

锥块1内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线缆穿过外壳4的开口进入夹持空间内。锥块1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夹持空间相连通,活动块2滑动设置在通孔内,活动块2通过第一弹簧7与锥块1相连,活动块2和通孔滑动连接,因此活动块2可沿通孔长度方向移动。

活动块2贯穿通孔,活动块2一端设置在夹持空间内且连接有金属层14,活动块2另一端与壳体4相接触;通孔内设置有封盖8,封盖8与锥块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设置在封盖8内,第一弹簧7一端与封盖8相连,第一弹簧7另一端与活动块2相连。

第一弹簧7用于活动块2的复位工作,在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活动块2之间留有供线缆穿过的通道,此时线缆可通过活动块2之间的通道,进入锥块1的夹持空间内。当锥块1水平方向移动时,锥块1可带动活动块2同时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当锥块1移动时,活动块2和外壳4的内壁相接触,此时活动块2可沿通孔竖直方向滑动,活动块2可实现线缆的夹持工作。

外壳4固定连接有导向金属棒3,锥块1与导向金属棒3滑动连接,活动块2内开设有供导向金属棒3穿过的滑孔,导向金属棒3与滑孔滑动连接;外壳4内连接有与锥块1相适配的限位机构。

导向金属棒3贯穿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导向金属棒3可设置有若干个,导向金属棒3和活动块2始终处于滑动接触的状态。外壳4为绝缘外壳,其中,金属片14、导向金属棒3、活动块2和锥块1均具有导电性,锥块1靠近线缆的一端也设置有金属层14,在金属层14的作用下,线缆和金属层14相接触,通过活动块2、锥块1和导向金属棒3可实现两个线缆的连通工作。

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夹持空间内的顶柱9,顶柱9连接有顶板6,顶柱9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连杆13,锥块1开设有限位槽23,连杆13另一端设置在限位槽23内。顶柱9可水平方向移动,顶板6便于和线缆相接触,线缆可通过顶板6带动顶柱9水平方向移动。

外壳4固定连接有限位座17,连杆13通过拉簧11与限位座17相连,连杆13与顶柱9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锐角。拉簧12弹力大于第二弹簧10弹力,因此在拉簧12的作用下,连杆13设置在限位槽23内,此时可对锥块1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

限位座17和固定板固定连接,限位座17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固定板两侧,拉簧11一端和限位座17相连,拉簧11另一端与连杆13相连。拉簧11用于实现连杆13的复位工作。

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夹持空间内的孔径小于两倍的连杆长度,因此当连杆13在夹持空间内移动时,连杆13与顶柱9靠近线缆的一端始终为锐角,此时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当第二弹簧10带动锥块1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拉簧12弹力大于第二弹簧10弹力,因此锥块1无法带动连杆13移动,此时锥块1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可使第二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

限位座17内设置有棘齿22,顶柱9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设置在棘齿22之间;限位块16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与棘齿22相适配的限位杆18,限位杆18通过第三弹簧19与凹槽相连。第三弹簧19滑动设置在凹槽内,第三弹簧19一端与限位杆19相连,第三弹簧19另一端与限位块16相连,在第三弹簧19的作用下,限位杆18可沿棘齿22滑动。

在限位杆18的作用下,顶柱9仅可向限位座17内移动,而无法向外运动,防止在拉簧12拉力的作用下,使顶柱9向外移出。

锥块1固定连接有与连杆13相适配的快拆环座20,快拆环座20内径长度大于两倍的连杆13长度。快拆环座20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和快拆环座20固定连接,连杆13可在快拆环座20内转动,并且当顶柱9向固定板方向移动时,顶柱9带动连杆13移动,连杆13可通过固定块带动快拆环座20移动,进而带动锥块1移动。

导向金属棒3之间设置有活动空间21,锥块1、固定板和导向金属棒3相互配合从而形成活动空间21,第二弹簧10设置在活动空间21内,快拆环座20设置在第二弹簧10内,限位座17设置在快拆环座20内,限位块16设置在限位座17内。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的使用方法,还包括上项的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左线缆5和右线缆15的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左线缆5和右线缆15滑动放置在夹持空间内,通过左线缆5和右线缆15带动顶板6移动,使顶柱9向限位座17内移动;

S2:顶柱9带动连杆13带动,使连杆13脱离限位槽23,此时连杆13与锥块1内壁相接触,在此过程中,在第三弹簧19的作用下,限位杆18沿棘齿22移动;

S3:连杆13不再限制锥块1的移动,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带动锥块1和活动块2移动,活动块2和外壳4相配合,活动块2向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簧7拉伸,从而实现左线缆5和右线缆15的夹持,在导向金属棒3的作用下,实现左线缆5和右线缆15的连通;

S4:向外拉动左线缆5和右线缆15时,线缆带动锥块1向外移动,此时活动块2和外壳4相配合,实现左线缆5和右线缆15的进一步夹持工作。

当需要左线缆5和右线缆15拆卸时:通过左线缆5和右线缆15带动顶杆9继续向内运动,使连杆13移动到快拆环座20内,在拉簧12的作用下,拉簧12带动连杆13转动,使连杆13与顶柱9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钝角,随着顶杆9继续运动,连杆13通过快拆环座20带动锥块1向内运动,在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使活动块2和线缆脱离,实现左线缆5和右线缆15的拆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杆13不再对锥块1进行限位时,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可带动锥块1和活动块2移动,活动块2和外壳4内壁相接触,因此可使活动块2向靠近线缆的方向移动,实现线缆的夹紧,且随着线缆自身重量,当线缆带动锥块1向外移动时,可使活动块2继续向内移动,使线缆越拉越紧,因此可实现线缆的固定工作,在导向金属棒3的作用下,便于两个线缆之间的连通,且固定效果好,防止因线缆自身重量等问题发生脱离的情况出现。

另外,线缆通过带动顶柱9移动,顶柱9可带动连杆13转动,从而使连杆13不再限制锥块1的移动,可实现线缆的自动夹紧工作,并且在拆卸时,线缆可继续带动顶柱9移动,此时顶柱9移动到快拆环座20内,随着拉簧12的拉力,可使连杆13与顶柱9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钝角,因此连杆13可通过快拆环座20带动锥块1移动,实现线缆的快速拆卸,操作方便,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可实现线缆的快速拆装,有效提高线缆作业连接效率,缩短滞空时间,确保人员安全。

在进行下一次使用时,可通过人工的方式,使连杆13移动到夹持空间内,进而使连杆13与顶柱9靠近线缆的一端形成锐角,便于线缆连接工作的进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耐张线夹用引流线快速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可快速连接的耐张线夹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69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