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桑蚕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茧丝绸行业以及蚕农均采用的纸板方格簇、木制方格簇、塑料方格簇(固定式,不能折叠)、塑料网等,以纸板方格簇使用最多,其优点在于,利于桑蚕向上爬行不易滑下,结茧率高,其缺点在于易受潮变形,中间隔板更易变形,变形大了就不利于机械化采摘蚕茧或易把纸板打烂,这样就不能再续使用,一般三年左右就要更换新的方格簇,使用周期短;木制方格簇系榫头结构,用枪钉固定,不能折叠,运输和收纳都会占据大量空间,增加更多成本,木制方格簇受潮后容易发霉,直接影响下一季蚕茧(发黄)品质,中间隔板容易断裂,断裂缺损后不利于桑蚕结茧,故很少有人使用木制方格簇;塑料网结茧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采茧,只能人工采摘。

现在市面的塑料方格簇系整体注塑成型,同样不能折叠,占用运输储存空间大,从而增加了运输储存成本,表面光滑(粗糙毛面无法脱模),蚕尿易湿表面,不利于桑蚕爬行容易下滑,与蚕丝的附着力也差,故结茧率低,黄茧、血茧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包括外框体和网格件,所述外框体的四角处均相铰接;所述网格件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一隔板和多个第二隔板相互交错并在相交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部与外框体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边转动连接,多个第二隔板的端部与外框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外框体包括两个长框条和两个短框条,两个长框条和两个短框条配合销钉孔相互错位并首尾转动连接,长框条及短框条的侧壁与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的端部通过榫头和销钉孔相配合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在相交处均设置有T形卡口和销钉孔,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上的T形卡口相互扣合插接并通过销钉配合销钉孔实现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长框条、短框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表面均为粗糙毛面且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凸点。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长框条、短框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其相互连接处均设置有销钉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塑料方格簇”系由长框条、短框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用销钉活动组合,当塑料方格簇折叠收纳时,其隔板销钉连接处的部分处于重合状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T型开口,即可弹性互让的重叠部分,从而实现了可以折叠收纳,大大减少了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该方格簇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长框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短框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格簇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格簇悬挂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长框条1、短框条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销钉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与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包括外框体和网格件,所述外框体的四角处均相互铰接;所述网格件包括多个第一隔板3和多个第二隔板4,多个第一隔板3和多个第二隔板4相互交错并在相交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的端部与外框体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边转动连接,多个第二隔板4的端部与外框体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个方格簇的外框架以及网格件均相互之间转动连接,并且网格件中的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相交的位置同样铰接,可实现整个方格簇水平变形折叠,并且由于整个方格簇的转动连接不具有阻力,在将方格簇悬挂后,可自然就形成了长方格形状,从而可快速实现折叠和展开;便于携带以及折叠收纳,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节约了用户的存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外框体包括两个长框条1和两个短框条2,两个长框条1和两个短框条2相互错位并首尾转动连接,长框条1及短框条2的侧壁与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的端部通过榫头和销钉孔相配合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长框条1及短框条2与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端部的配合能够实现在折叠整个方格簇时,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与长框条1及短框条2以连接处转动,便于折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在相交处均设置有T形卡口和销钉孔,第一隔板3及第二隔板4上的T形卡口相互扣合插接并通过销钉5配合销钉孔实现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T形卡口相互扣合以及销钉5的连接可实现快速拆卸以及折叠及展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长框条1、短框条2、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表面均为粗糙毛面且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凸点;在本实施例中,粗糙毛面和凸点能够在桑蚕结茧时便于上簇不会滑下,也可增加桑蚕吐丝至方格簇上的附着力,结茧效率更高;并且粗糙毛面既能吸收蚕尿,也会增加与蚕丝的附着力,从而达到蚕茧不会受蚕尿污染的高品质蚕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长框条1、短框条2、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塑料材质质量较轻,可便于折叠及携带;

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其中,本发明的“塑料方格簇”系由长框条1、短框条2、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用销钉5活动组合,当塑料方格簇折叠收纳时,其隔板销钉5连接处的部分处于重合状态,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T型开口,即可弹性互让的重叠部分,从而实现了可以折叠收纳,大大减少了存放空间。本发明中,在长框条1、短框条2、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表面可以制成粗糙毛面而不影响注塑脱模(因方格簇已分解成单件),粗糙毛面既能吸收蚕尿,也会增加与蚕丝的附着力,从而达到蚕茧不会受蚕尿污染的高品质蚕茧。实现了经济耐用,不易变形,达到机械化快速采茧的目的,为广大蚕农降低了投资成本,带来了极大便利,深受蚕农好评。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桑蚕上茧用方格簇
  • 一种便于连接固定的桑蚕结茧方格簇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46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