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

背景技术

爆炸恐怖是一种较为严重、杀伤力和损害都影响巨大的一种恐怖活动。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爆炸恐怖活动的实施方式和技术运用呈现出更加智能化、技术化、多样化的趋势,爆炸恐怖袭击活动主要表现为攻击性强,破坏性大;材料易制、实施简便;突发性强,难以防控;技术升级,形式多样等特征。爆炸袭击手段诡谲多变,反恐防爆形势愈发严峻。

爆炸袭击通常行动隐蔽让人猝不及防,炸药当量大小、爆炸发生场所、爆炸物触发方式等都很难在爆炸发生前迅速获得信息,因此需加强防爆炸产品研究。

国际爆炸恐怖事件频发的形势下,军警等人员在工作中面临更大的爆炸危害风险。目前军用帐篷或防灾帐篷常用功能是提供一种遮风挡雨、遮阳等防护场所,不具备防爆功能。因此军警战斗人员所处哨卡场所、野外宿营等环境下需要防御爆炸破坏和伤害,对军用帐篷和哨所装备进行防爆设计,使其在满足人员生活、居住基本功能需求外,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爆炸物袭击或弹药袭击,对军警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护,减少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是将柔性防护技术与传统军用帐篷融合,提供一种通用性强、轻便、模块化、可现场快速组装、有防爆炸能力的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以降低爆炸物袭击或弹药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由支撑架组件、内层组件、外层组件和防护套组成;其中,内层组件固连在支撑架组件上,安装时由内向外依次为支撑架组件、内层组件、外层组件和防护套,外层组件与内层组件采用魔术贴粘连固定,最后将防护套固连在外层组件上;内层组件为防爆液层,外层组件为高能纤维层;安装时将内层组件固定在支撑架组件上,外层组件与内层组件用魔术贴粘连贴合,最后将防护套粘连安装在外层组件上。

所述支撑架组件,其结构包括:顶端三通、顶端四通、顶端横梁、顶端竖梁、斜柱、两通、立柱、底端三通、底端四通、底端横梁及底端竖梁,各零件间插接组装,在帐篷内部提供支撑,使帐篷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可靠;其中,顶端横梁与顶端竖梁形成大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顶角处由顶端三通进行连接,矩形长边由多个顶端横梁通过顶端四通进行连接,两长边对应顶端四通通过顶端竖梁进行连接;所述顶端三通、顶端四通的一端口向下,连接斜柱;所述底端三通、底端四通、底端横梁、底端竖梁,连接形成矩形结构,矩形结构长边由底端四通进行连接,底端三通、底端四通上方连接立柱,立柱通过两通与顶部的斜柱进行连接。

所述内层组件结构包括:防护袋、加强筋、液阀、气阀;其中,防护袋内每隔10cm~20cm固连一条加强筋,加强筋连接防护袋内、外表面;增加强度和稳定性;防护袋内注入防爆液;防护袋的下端和顶部分别安装有进排气的气阀和灌注释放防爆液的液阀,液阀与气阀间距不小于20cm;当防护袋中的防爆液和空气排出后,内层组件可折叠收储。

所述防爆液为一种高水速凝胶体环保材料,由高吸水性树脂MAP与水按照50倍至100倍配比制成。所述内层组件注满防爆液后厚度约为5 cm ~10cm,防护袋内每隔10cm~20cm固连加强筋一条,使内层组件结构、形状更加稳定。

所述防护袋材质为PVC夹网布。

所述外层组件由保护套封装的高能纤维层;外层组件为与所述防护袋形状一致;外层组件主要为带保护套的高能纤维层;所述高能纤维层由多层纤维布组成,其与内层组件紧密贴合,以内层组件外表面设计尺寸作为纤维层内表面设计尺寸。

所述高能纤维层采用20~40层芳纶纤维布或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布叠放,每五层用缝线固连,其厚度约5mm~10mm,其靠内侧的一面喷涂高弹性聚脲材料。

所述防护套为具有迷彩图案和防红外层的防护外套。

所述内层组件的充液过程如下:

(1)整个帐篷各组件组装完成前,气阀、液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2)帐篷各组件组装完成后,将内层组件的气阀连接充气泵,开启气阀,将帐篷防护袋充气使其成型,关闭气阀;

(3)将注液泵连接液阀,开启上部气阀,开启底部液阀,开始注入防爆液;

(4)当防护袋内注满防爆液后,停止注液,关闭气阀和液阀,完成安装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用性强,各组件为模块化结构,可随时拆装、收纳占用体积小、运输方便、安全可靠;所给出的内部组件、外部组件、防护套均采用非金属材料,材质柔软,可避免因爆炸物当量过大引起的防爆装备的二次附加伤害;本发明所给出的内层组件可以大幅度的削弱冲击波强度,高效耗散冲击波能量,;外层组件可防御爆炸破片,内层组件与外层组件二者耦合防御,能大幅降低爆炸物冲击波和破片造成的危害,实现可靠防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的支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去除支撑架组件的内层组件、外层组件、防护套装配图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内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层组件、外层组件、防护套装配关系的局部防大图;

图中,1、加强筋;2、液阀;3、气阀;4、防护套;5、顶端三通;6、顶端四通;7、顶端横梁;8、顶端竖梁;9、斜柱;10、两通;11、立柱;12、底端三通;13、底端四通;14、底端横梁;15、底端竖梁;16、防护袋;17、防爆液;101、支撑架组件;102、内层组件;103、外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该帐篷包括支撑架组件101及安装在支撑架组件101外周的内层组件102、外层组件103和防护套4;其中,内层组件102固连在支撑架组件101上,安装时由内向外依次为支撑架组件101、内层组件102、外层组件103和防护套4,安装时将内层组件102固定在支撑架组件101上,外层组件103与内层组件102采用魔术贴粘连固定,最后将防护套4固连在外层组件103上;内层组件102为防爆液层,外层组件103为高能纤维层。

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架组件各零件间插接组装,在帐篷内部提供支撑,使帐篷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可靠,其结构包括:顶端三通5、顶端四通6、顶端横梁7、顶端竖梁8、斜柱9、两通10、立柱11、底端三通12、底端四通13、底端横梁14及底端竖梁15;其中,顶端横梁7与顶端竖梁8形成大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顶角处由顶端三通5进行连接,矩形长边由多个顶端横梁7通过顶端四通6进行连接,两长边对应顶端四通6通过顶端竖梁8进行连接;所述顶端三通5、顶端四通6的一端口向下,连接斜柱9;所述底端三通12、底端四通13、底端横梁14、底端竖梁15,连接形成矩形结构,矩形结构长边由底端四通13进行连接,底端三通12、底端四通13上方连接立柱11,立柱11通过两通10与顶部的斜柱9进行连接。

如图3、4所示,内层组件102包括防护袋16、填充在防护袋16内的防爆液17以及安装在防护袋16内的加强筋1,加强筋1连接防护袋16内部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的防护袋16的材料为PVC夹网布,其下端安装有用于向其内部灌注液体的液阀2和气阀3,其上端也安装有液阀和气阀;当防护袋16内充满防爆液17时,其厚度约为5cm ~10cm;在向内层组件102之防护袋16内注入防爆液体时,所述的支撑架组件101对内层组件102起支撑作用,使其保持直立,使帐篷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可靠。

外层组件103由带有保护套的20~40层芳纶纤维布或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布贴合而成,通过魔术贴将外层组件103粘连内层组件102的外表面,外层组件103纤维层层数可依据破片防护需求调整;所述的防护套4为制有迷彩图案和防红外层的防护外套。

本发明所给出的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的工作流程如下。

(1)在不使用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时,为方便收纳及运输,将防护套4、外层组件103分别取下叠放,并将防护袋16折叠起来收贮,支撑架组件101包括为顶端三通5、顶端四通6、顶端横梁7、顶端竖梁8、斜柱9、两通10、立柱11、底端三通12、底端四通13、底端横梁14、底端竖梁15等零件,拆解收贮。

(2)当执行任务搭建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时,将顶端三通5、顶端四通6、顶端横梁7、顶端竖梁8、斜柱9、两通10、立柱11、底端三通12、底端四通13、底端横梁14、底端竖梁15等零件插装形成支撑架组件101,并将内层组件102固定于支撑架组件101上;将外层组件103,通过魔术贴在粘贴内层组件102的外表面,防护套4装到外层组件103上。

(3)将防护袋16的气阀3连接气筒或气泵,开启气阀3,向防护袋16内充气使内层组件102展开形成立体状,关闭气阀3。

(4)将防护袋16的液阀2连接充液泵,开启液阀2,开启顶部气阀,开始注入防爆液17,边充液边排气。

(5)当防护袋16内注入的液体充满后,关闭液阀2,关闭顶部气阀。

(6)将帐篷与地面固定,完成整个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安装。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野外反侦察防爆帐篷
  • 一种基于成像光谱技术的军事掩体侦察反侦察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469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