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乳垫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吸收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垫。

背景技术

乳垫是一种防止哺乳期妇女乳液溢出的母婴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乳垫在使用时需要保持贴附到乳房上,由于乳房呈半球状,因此乳垫还需要被设置成半球状,以适应乳房形状,从而提高舒适性。

为了实现半球状的形态,人们已经开发了一些技术,如采用聚乙烯等会热变形的材料在位于外表面的面层上形成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对该平面的圆形的材料加热并将其压贴在半球状的模上进行加热成型,这样的产品的形状保持性较差,一旦半球形状产生变形,其贴合性就会变差,会产生位置偏移,又如,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制品的两侧,在各自的纵向上设置自橡皮筋等弹性体构成的收拢部,由此,形成了形状保持性更好的半球形状,或者,将圆形的吸收层沿其一个半径或者相对两侧进行切断,将切断位置的扇形区域重叠并接合面形成半球状,或者,在吸收层一侧或相对的两侧设置缺口部,沿缺口部中线将缺口部处的面层向相互贴合的方向连接,并使得面层之间进行结合形成一个结合部,从而形成半球状的立体形态,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由于采用了面层之间进行结合,当在打开乳垫使得乳垫呈半球状以及将乳垫贴附到乳房上时,这个结合部的相对两个面层之间会受到一个牵扯力,使得邻近结合部区域的面层被拉扯,使得这个区域的面层材料受损或者面层材料的孔隙变大,但是同时由于这个区域通常对应于缺口部的位置,在这个缺口部内凹的端部由于距离吸收中心的位置非常近、同时且折叠时的应力影响,导致这个缺口部内凹端部非常容易出现高分子析出,叠加面层材料受损或面层材料的孔隙变大,则非常容易出现高分子透过面层析出至面层之上,若被婴儿吞食则存在极其严重的安全风险,比如窒息或呼吸不畅,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避免上述风险、使用更为安全的乳垫。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垫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乳垫,由面层、内主体及第二底层层叠形成的本体,所述的面层包括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一切口部,所述的内主体包括自边缘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缺口部,面层与第二底层在内主体外侧结合并形成第二结合部,所述的第二底层包括与第一切口部对应的第三结合区,所述的本体沿一通过第三结合区的第一折线以面层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并形成折叠体,所述的折叠体还包括第三结合部,所述的第三结合部连接位于第一折线两侧的第三结合区并形成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的内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内覆盖层、吸收层及第一底层,所述的内覆盖层与第一底层沿第一结合部结合,且,第一结合部围设在吸收层周边,第一底层与第二底层层叠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层包括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一缺口部,所述的内覆盖层包括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二缺口部,第二缺口部与第一缺口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缺口部、第二缺口部及第一切口部均呈自本体外侧向中部方向逐渐缩小的形态,且均包括一朝向中部的顶点,所述的第一折线通过第二缺口部、第一缺口部及第一切口部的顶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缺口部、第一缺口部及第一切口部均有一对,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两侧,一虚拟直线连接一对第二缺口部的顶点、一对第一缺口部的顶点、一对第一切口部的顶点,所述的第一折线与该虚拟直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层包括第一轮廓线,所述的内覆盖层包括第二轮廓线,第一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平行,所述的第一结合部朝向吸收层一侧的边缘线与第一轮廓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层包括第三轮廓线,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位于第三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之间,且第二结合部朝向吸收层一侧的边缘与第二轮廓线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结合部与第一结合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第三结合区还设置有第二切口部,以使得折叠体在第二切口部形成切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底层延伸至第二结合部,且在第二结合部处,面层、第一底层及第二底层被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底层在第二缺口部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延伸至第三结合区,并且所述的第三结合部在连接第三结合区时,至少一部分连接片通过第三结合部被结合。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垫,由面层、内主体及第二底层层叠形成的本体,面层包括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一切口部,内主体包括自边缘向本体中部方向凹进的缺口部,面层与第二底层在内主体外侧结合并形成第二结合部,第二底层包括与第一切口部对应的第三结合区,本体沿一通过第三结合区的第一折线以面层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并形成折叠体,折叠体还包括第三结合部,所述的第三结合部连接位于第一折线两侧的第三结合区并形成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的内主体包括层叠设置的内覆盖层、吸收层及第一底层,内覆盖层与第一底层沿第一结合部结合,且,第一结合部围设在吸收层周边,第一底层与第二底层层叠设置,使得吸收层实际上被内覆盖层与第一底层、面层与第二底层形成了双层包裹,大幅降低析出现象,同时避免面层受到张力影响出现结构破损或者纤维之间的孔隙变大等现象,进一步降低高分子吸水材料从面层处析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乳垫本体正视图;

图2为图1的本体呈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 剖面示意图;

图5 为图2中C-C 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乳垫在B-B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示元件符号说明:

内主体10;第一结合部101;内覆盖层11,41;第一缺口部110;第一缺口轮廓线1101;第一轮廓线 111;

吸收层12;第二缺口部120;第二缺口轮廓线1201;第二轮廓线121;

第一底层 13,43;

本体20;第一折线200;第二结合部201,501;

面层21,51;第一切口部210;第一切口轮廓线2101;第三轮廓线211;

第二底层23,53;第二切口部230;第三结合区232;第三结合部233;折叠体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乳垫,能够方便的展开呈半球状,能够大幅降低面层21高分子析出的情况,使用方便且便于制造,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考附图1-4,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乳垫,包括本体20,所述的本体20包括层叠设置的面层21、内主体10及第二底层23。

所述的面层21被配置在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由于其与皮肤接触,因此优选的选用具有低刺激的,柔软的,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0~60g/m2的纱布、棉布、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片状材料,更优选的,为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

作为构成上述热风无纺布的合成纤维,可以使用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聚酯系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系纤维等,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添加有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以进一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这些天然纤维可以包括木纤维、棉纤维等。

所述的第二底层23被配置在远离使用者皮肤的一侧,为了避免液体透过面层21污染使用者的衣物,所述的底层通常为拒水材料,具体的,可以为PE膜、SMS无纺布等,优选的,所述的底层能够让气体,如水蒸气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从而使得使用时不会闷热。

所述的内主体10设置在面层21与第二底层23之间,包括层叠设置的内覆盖层11、吸收体及第一底层13,其中,内覆盖层11邻近面层21设置,第一底层13邻近第二底层23设置,优选的,所述的面层21贴附在内覆盖层11上,所述的第二底层23贴附在第一底层13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内覆盖层11覆盖在吸收层12上,所述的内覆盖层11应为透液性材料,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覆盖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卫生纸,由于朝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具有内覆盖层11及面层21,优选的,内覆盖层11也选用柔软的,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0~60g/m2的纱布、棉布、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卫生纸等片状材料,更优选的,内覆盖层11相对面层21具有更低的基重。

所述的第一底层13通常为拒水材料,具体的,可以为PE膜、SMS无纺布等,优选的,所述的底层能够让气体,如水蒸气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从而使得使用时不会闷热。

所述的吸收层12设置在覆盖层与第一底层13之间,具体的,吸收层12为由若干纤维缠结而被适当地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分布有若干孔隙,在三维网络结构之间包含有高分子吸水材料(SAP),通过这些孔隙可以吸收、扩散液体,以及通过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收、保留液体,所述的纤维可以为绒毛浆。

所述的内主体10包括一结合内覆盖层11与第一底层13的第一结合部101,所述的第一结合部101围设在吸收层12周边,具体的,所述的吸收层12包括第一轮廓线111,所述的内覆盖层11包括第二轮廓线121,所述的第一结合部101位于第一轮廓线111与第二轮廓线121之间。另外,所述的内主体10包括自边缘向本体20中部方向凹进的缺口部,具体的,所述的吸收层12包括向本体20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一缺口部110,所述的内覆盖层11包括向本体20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二缺口部120,第二缺口部120与第一缺口部110对应设置,第一缺口部110包括第一缺口轮廓线1101,所述的第二缺口部120包括第二缺口轮廓线1201,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一缺口轮廓线1101为第一轮廓线111的一部分,第二缺口轮廓线1201为第二轮廓线121的一部分。

所述的结合,是指被结合的材料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常的,可以通过热熔或粘接的方式形成,其中,热熔可以通过对材料本身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熔点温度后,局部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或者通过超声波等外部能量作用于材料,使得材料局部产生高温熔化,凝固成型后形成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二缺口轮廓线1201与第一缺口轮廓线1101之间包括第一结合区,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一结合区呈向中部方向凹进的弯曲形态,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内覆盖层11与第一底层13沿弯曲的第一结合区所述的进行结合。

可以理解的,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轮廓线111与第二轮廓线121之间还包括外周结合区,用以在外周结合区结合面层21与底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周结合区与第一结合区首尾相接形成连续的环条状,即,通过在外周结合区及第一结合区设置第一结合部101能够大致沿内覆盖层11的第二轮廓线121结合内覆盖层11与第一底层13。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的第一结合部101围设在吸收层12周边,从侧边缘方向形成密封结构,能够防止高分子吸水材料从侧边缘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结合部101朝向吸收层12一侧的边缘线与第一轮廓线111平行,以使得吸收层12的边缘与第一结合部101保持等距状态,以进一步防止高分子吸水材料从边缘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层12大致呈圆形,所述的第一缺口部110开口呈自本体20外侧向中部方向逐渐缩小的形态,更具体的,大致呈V型,当然,也可以的,所述的第一缺口部110呈U型、半圆形等,同样的,所述的第二缺口部120的开口也呈自外侧向中部方向逐渐缩小的形态,也呈V型,同时,第一缺口部110与第二缺口部120对应设置,所述的对应设置是指第一缺口部110的位置与第二缺口部120的位置大致相同,开口方向相同,同时,所述的内覆盖层11应至少覆盖第一缺口部110的一部分,以使得第一轮廓线111位于第二轮廓线121的内侧,使得第一轮廓线111与第二轮廓线121之间具有足够的区域设置第一结合部101。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缺口轮廓线1101、第二缺口轮廓线1201朝向中部的一侧为弧线。

所述的内主体10外侧还包括结合面层21与第二底层23的第二结合部201,通过第二结合部201使得面层21与第二底层23形成一中空空间,所述的内主体10实质上被容置在该中空空间内,可以理解的,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使得吸收层12边缘方向具有两层的防护,以防止高分子吸水材料的析出。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结合部201与第一结合部101平行设置,即使得第二结合部201保持与第一结合部101的间隔距离。

所述的面层21包括第三轮廓线211,所述的第二结合部201位于第三轮廓线211与第二轮廓线121之间,即所述的第二结合部201在面层21与内覆盖层11之间的区域结合面层21与第二底层23,即,内覆盖层11并不向外延伸到面层21的边缘,这种情形下,使得面层21与内覆盖层11之间具有一个间隔空间,当乳垫吸水润涨时,一方面能够使得内本体20有一定的扩张空间,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即使内覆盖层11被涨破的情况下,析出的高分子吸水材料还能够被面层21阻挡,进一步防止高分子吸水材料析出。

所述的面层21向本体20中部方向凹进的第一切口部210,所述的第一切口部210的位置与缺口部的位置对应,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切口部210也呈开口自本体20外侧向中部方向逐渐缩小的形态,更具体的,大致呈V型,所述的第一切口部210包括第一切口轮廓线2101,所述的第一切口轮廓线2101为第三轮廓线211的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所述的面层21具有第一切口部210,使得第二底层23在与第一切口部210对应的区域具有一个缺口,定义该缺口为第三结合区232,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三结合区232呈裸露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的本体20呈圆形,且第一切口部210呈V型,使得该缺口大致呈一扇形区域。

所述的本体20沿第一折线200以面层21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且,所述的第一折线200将本体20分隔成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同时,所述的第一折线200通过第三结合区232,并将第三结合区232分隔成两个区域,为了方便表述,在下述描述中将沿第一折线200折叠的本体20称为折叠体30,将第一折线200分隔的第三结合区232分别称为左侧区及右侧区,通常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大致相当,以使得形成的折叠体30能够更好的形成半球状,另外,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折线200通过第一缺口部110、第二缺口部120及第一切口部2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缺口部120、第一缺口部110及第一切口部210均呈V型,均包括一朝向中部的顶点,所述的第一折线200通过第二缺口部120、第一缺口部110及第一切口部210的顶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缺口部120、第一缺口部110及第一切口部210均有一对,分别设置在本体20的两侧,一虚拟直线连接一对第二缺口部120的顶点、一对第一缺口部110的顶点、一对第一切口部210的顶点,所述的第一折线200与该虚拟直线共线。

所述的折叠体30还包括一第三结合部233,所述的第三结合部233连接左侧区及右侧区,实际上,第三结合部233是将位于第一折线200两侧的第二底层23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具体的,当所述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沿第一折线200以面层21成为内表面的方式进行折叠时,所述的左侧区及右侧区也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贴合并重叠,所述的第三结合部233使得左侧区及右侧区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连接是指位于第一折线200两侧的左侧区及右侧区之间通过粘合、热合、机械作用或摩擦力作用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左侧区及右侧区对应的底层上设置粘合剂,通过粘合剂的粘合作用实现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单独或进一步结合如超声波熔接的形式使得底层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所述的折叠体30中成为内表面的面层21不形成固定连接,不形成固定连接的含义是,当乳垫展开时,相对的面层21呈分离状态,即第一折线200两侧的面层21之间在展开后没有连接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结合区232还包括第二切口部230,所述的第二切口部230与第一切口部210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切口部230使得在折叠体30沿第一折线200两侧形成切角,从而使得展开后的乳垫形成更接近半球的形状,使得使用更为舒适。

申请人研究发现,通过上述设置,形成下列效果:

一、当乳垫展开形成半球状或者被佩戴至乳房上时,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受到向两侧方向张开的张力时,这个张力作用于底层上,相当于形成的半球状结构体均是由底层包裹着内部的面层21和吸收层12,从而避免面层21受到张力影响导致面层21被拉扯出现结构破损或者面层21的纤维之间的孔隙变大,同时由于所述的第一结合区呈向中部方向凹进的弯曲形态,面层21与底层沿弯曲的第一结合区进行结合,即在第一切口部210内侧,面层21与底层即进行了结合并保持始终与吸收层12边缘的邻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乳垫产品,本申请的乳垫能够大幅降低面层21高分子材料析出的情形,特别是在邻近第二切口部230顶点处;

二、本申请的吸收层12实际上被内覆盖层11与第一底层13、面层21与第二底层23形成了双层包裹,特别是在吸收层12边缘位置形成完整的包覆,使得位于内部的吸收层12内的高分子吸水材料不容易出现析出现象,研究发现本申请的乳垫高分子吸水材料自面层21析出的现象相比现有技术可以下降85%以上,高分子吸水材料析出的颗数下降75%以上;

三、由于形成第三结合部233时,为底层与底层之间进行结合,同时在结合的位置仅有相同的底层材料,相同的底层材料具有相同的材料特性,特别是具有相同的熔点,使得在形成第二结合部201时能够容易的采用最佳熔点进行结合,使得出现材料破损或结合不良的情形大幅下降,经过实测,材料破损或结合不良的情形下降30%以上;

四、由于在第三结合部233进行结合时,针对的材料仅为两个底层,即结合位置的材料厚度相比现有技术大幅下降,使得一方面容易结合,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结合所需能量大幅下降,特别是采用超声波熔接时,能够形成更好的结合效果和更低的能耗;

五、由于第三结合部233处仅具有两个底层,使得这个角部区域相对现有技术能够形成更柔软,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第一底层13与第二底层23之间还可以设置如粘合剂,以使得第一底层13与第二底层23保持稳定,从而使得使用舒适。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考图6,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底层43延伸至第二结合部501,且在第二结合部501处,面层51、第一底层43及第二底层53被结合,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形下,内覆盖层41与第一底层43通过第一结合部结合,即,面层41同时被结合在第一底层43与第二底层53上。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底层13在第二缺口部120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延伸至第三结合区232,并且所述的第三结合部233在连接第三结合区232时,至少一部分连接片也通过第三结合部233被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71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