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回填式基坑支护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9:34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护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填式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现有的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板和用于支撑支护板的支撑杆,多个支护板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的支护板墙,支护板外壁与基坑内壁抵接,支护板底端插接在基坑内;支撑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杆位于支护板之间,且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支护板焊接;支撑杆焊接的时间较长,进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回填式基坑支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回填式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基坑,基坑内沿基坑四周的侧壁设置有支护板,支护板依次拼接形成支护板围墙,所述基坑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支护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背离支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杆沿螺纹套长度方向移动;螺纹套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螺纹套的支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水平面,多组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多组支撑组件支撑支护板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安装支撑杆时,通过调节驱动组件可以实现同时驱动同一个水平面多个螺纹杆向支护板一侧移动,实现了支撑、固定支护板的目的,无需工作人员单独调节支撑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安装支撑杆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连杆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套设在连杆外壁并与主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螺纹套背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有多个,且从动锥齿轮和支撑组件的数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又因为螺纹杆与螺纹管螺纹连接,此时螺纹杆沿螺纹管长度方向向靠近支护板的一侧移动,实现调节支撑杆与支护板之间相对距离的目的;又因为从动锥齿轮和支撑组件设置有多组,启动驱动电机,达到了驱动组件同时带动多个支撑杆向支护板一侧并支撑支护板的效果;需要拆卸支撑杆时,调节驱动电机,螺纹杆反向移动,达到了拆卸支撑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支护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一端与支护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背离支护板的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支撑杆一端插接在插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一侧移动,当支撑杆插接在连接筒内时,实现了支撑杆和连接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调节驱动电机,支撑杆离开插接孔,达到了拆卸支撑杆和连接筒的效果,且支撑杆插接在固定槽内,提高了支撑管和支护板支撑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插接孔内设置有沿连接筒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连接筒外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和插接孔连通;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插入滑槽内,且第一固定板一端与滑块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与连接筒背离支护板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正对分布,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复位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复位组件沿滑块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向靠近支护板一侧移动,支撑杆挤压滑块,滑块带动固定板并沿插接孔的长度方向滑移,此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支撑杆反向移动时,复位弹簧复位,第一固定板带动滑块向靠近支撑杆一侧移动,对支撑杆离开插接孔具有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相邻支撑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撑组件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四组支撑组件与基坑的四个侧壁一一对应;四组支撑组件为一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机构设置有多组,进一步提高了对支护板的支撑强度,提高了支护结构支撑效果。

可选的,所述连接筒一侧设置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管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管与连接筒侧壁连通,所述加强筋一端插入加强管内,且加强筋沿着朝向支护板的方向与加强管滑动连接,所述加强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加强组件沿连接筒轴线方向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管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加强筋与支护板抵接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加强管抵接增加了相邻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加强筋增加了加强管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支护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位于加强管内并沿着加强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加强杆一端与滑块的侧壁之间铰接有第二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带动第二加强杆沿加强管长度方向移动,第二加强杆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加强杆与加强筋一端抵接并给加强筋背离加强管一端的力,使得加强筋位于向靠近支护板的一侧移动,进而达到了加强筋与支护板抵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周向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加强筋外壁套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固定连接在限位板和加强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向靠近支护板一侧移动时,连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需要拆卸支护结构时,滑块向背离支护板一侧移动,此时第一加强杆向靠近连接筒一侧移动,当第一加强和加强筋分开时,复位弹簧复位并给加强筋靠近加强管一侧力,使得加强筋向靠近加强管一侧移动,便于拆卸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和支架之间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端位于限位槽内并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锥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时,螺纹管转齿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杆朝向支护板的一侧为倾斜面,第一加强杆背离连接筒的一端截面积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杆移动过程中,第一加强杆的倾斜面与加强管内的加强筋抵接,对加强筋离开加强管起到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启动驱动电机,连杆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与多个从动锥齿轮啮合,进而带动多个螺纹杆沿螺纹套长度方向向靠近支护板一侧移动,实现了支撑、固定支护板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安装支撑杆的工作效率;

2.支撑杆与滑块抵接后,滑块带动第二加强杆沿滑槽长度方向滑移,当第二连接杆插接在加强管内时,达到了连接相邻支撑机构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机构连接的稳定性;

3.第二加强杆沿加强管长度方向滑移使得加强筋与支护板抵接,进而增加了支护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显示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显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显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为显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11、支护板;12、支架;13、限位管;14、固定板;2、支撑组件;21、支撑杆;211、限位槽;212、限位杆;22、螺纹杆;23、螺纹套;3、驱动组件;31、主动锥齿轮;32、从动锥齿轮;33、连杆;34、驱动电机;4、连接筒;41、插接孔;42、滑槽;5、滑块;51、复位组件; 511、第一固定板;512、第二固定板;513、复位弹簧;6、支撑机构;7、加强组件;71、加强管;72、加强筋;8、推动组件;81、第一加强杆;82、第二加强杆;9、限位板;91、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回填式基坑1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基坑1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基坑1侧壁的支护板11,支护板11底端固定插接在基坑1底部,多个支护板11依次连接形成支护围墙;支护板11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支护板11的支撑组件2。

参考图2,支撑组件2包括用于支撑支护板11的支撑杆21、螺纹杆22和螺纹套23;螺纹杆22位于支撑杆21和螺纹套23之间,螺纹杆22一端插接在螺纹套23内并与螺纹套23螺纹连接,且螺纹杆22沿螺纹套23的长度方向滑移;螺纹杆22剩余一端与支撑杆21固定连接;螺纹套23外壁设置有用于支撑螺纹套23的支架12,支架12竖直设置,支架12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固设多个限位管13,螺纹套23插接在限位管13内并与限位管13转动连接。

参考图2,支撑组件2设置有多组,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撑组件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四组支撑组件2相互垂直,且四组支撑组件2与基坑1的侧壁一一对应,四组支撑组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杆21向靠近支护板11一侧移动的驱动组件3;四组支撑组件2为一个支撑机构6,支撑机构6沿支架12长度方向设置有三组;三组支撑机构6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支架12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提高了支架12支撑的稳定性。

参考图2,驱动组件3包括主动锥齿轮31、从动锥齿轮32、连杆33和驱动电机34,从动锥齿轮32与螺纹套23背离螺纹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从动锥齿轮32位于主动锥齿轮31的上方并与主动锥齿轮31啮合,且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2的轴线相互垂直,连杆33贯穿主动锥齿轮31并与主动锥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与连杆33底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4固设在基坑1内;从动锥齿轮32设置有多个,且从动锥齿轮32和支撑组件2的数量相同,连杆33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杆33贯穿三组支撑机构6的主动锥齿轮31并与主动锥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

参考图2和图3,支撑杆21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211,支撑杆21和支架12之间设置有限位杆212,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杆212为L形板状结构,限位杆212一端与支架12固定连接,限位杆212另一端位于限位槽211内并与支撑杆21滑动连接;启动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带动主动锥齿轮31转动,主动锥齿轮31带动从动锥齿轮32转动,此时,螺纹杆22沿螺纹套23长度方向移动,限位杆212与支撑杆21滑移连接,避免了螺纹杆22转动过程中与螺纹套23一体转动,进而提高了支撑杆21沿螺纹套23长度方向向支护板11一侧移动的稳定性。

参考图3和图5,支撑杆21和支护板1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杆21和支护板11的连接筒4;连接筒4一端与支护板11固定连接,连接筒4背离支护板11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41,插接孔41沿连接筒4长度方向向内延伸,支撑杆21一端插接在插接孔41内;连接筒4外壁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42,且插接孔41和滑槽42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槽42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槽42沿连接筒4轴线对称分布。

参考图3和5,插接孔41内设置有滑块5,滑块5沿连接筒4长度方向滑移,且支撑杆21背离螺纹杆22的一端与滑块5抵接;连接筒4上设置有复位组件51,复位组件51包括第一固定板 511、第二固定板512和复位弹簧513;第一固定板 511一端插入滑槽42内并与滑块5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512与连接筒4背离支护板11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板 511和第二固定板512正对分布;复位弹簧513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 511和第二固定板512之间;复位组件51设置有两组,两组复位组件51沿滑块5对称分布。

参考图3和图5,连接筒4一侧设置有加强组件7,加强组件7包括加强管71和加强筋72,加强管71与连接筒4侧壁连通,加强筋72一端插入加强管71内,加强筋72另一端与支护板11抵接,加强管71和加强筋72垂直设置,且加强筋沿着朝向支护板的方向与加强管滑动连接;加强筋72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加强筋72周向侧壁套设有连接弹簧91,连接弹簧91固定连接在限位板9和加强管71之间;加强组件7设置有两组,两组加强组件7沿连接筒4轴线方向对称分布,加强管71内设置有用于推动加强筋72与支护板11抵接的推动组件8;

参考图5,推动组件8包括第一加强杆81和第二加强杆82,第一加强杆81位于加强管71内,且第一加强杆81沿着加强管7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加强杆82一端与滑块5侧壁铰接,第二加强杆82另一端与第一加强杆81靠近滑块5的一端铰接;第一加强杆81朝向支护板11的一侧为倾斜面,第一加强杆81背离连接筒4的一端截面积逐渐减小;加强组件7设置有两组,两组加强组件7沿连接筒4的轴向对称分布。

工作人员需要安装支撑组件2支撑支护板11时,启动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带动连杆33转动,连杆33带动主动锥齿轮31转动带动同一平面上多个从动锥齿轮32转动,此时多个螺纹杆22沿螺纹套23长度方向向支护板11一侧移动;当支撑杆21与滑块5抵接时,复位弹簧513处于压缩状态,滑块5带动第一加强杆81沿着滑槽42长度方向滑移,相邻两个支撑机构6的第一加强杆81均插入加强管71内,进而提高了相邻支撑机构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加强杆81挤压加强筋72,加强筋72向靠近支护板11一侧移动,此时连接弹簧91处于挤压状态,当加强筋72与支护板11抵接时,提高了加强管71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支撑组件2对支护板11支撑的稳定性;实现了快速相邻支撑机构6和支撑固定支护板11的目的,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需要拆卸支撑组件2时,调节驱动电机34,使得连杆33反向转动,此时支撑杆21向背离支护板11一侧移动,实现了快速拆卸多组支撑机构6的目的;当支撑杆21向背离支护板11一侧移动时,复位弹簧513复位,对支撑杆21离开插接孔41具有导向作用;滑块5带动第二加强杆82插入回到连接筒4内,连接弹簧91复位,加强筋72向靠近加强管71一侧移动,达到了提高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名称的实施原理为:需要支撑支护板11时:启动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带动连杆33转动,主动锥齿轮31与从动锥齿轮32啮合,使得多个螺纹杆22沿螺纹套23长度方向向靠近支护板11一侧移动,滑块5带动第二加强杆82向靠近支护板11一侧移动,第一加强杆81和第二加强杆82插接在加强管71内,第一加强杆81沿加强管71滑移并与加强筋72抵接,使得加强筋72向靠近支护板11一侧移动,进而实现了支撑支护板11的目的;需要拆卸支撑组件2时:调节驱动电机34,支撑杆21反向移动离开插接孔41,滑块5带动第一加强杆81向靠近连接筒4一侧移动,进而实现加强筋72与支护板11分离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支撑机构6固定的稳定性,达到了快速安装、拆卸支撑组件2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回填式基坑支护结构
  • 一种邻接基坑同步开挖异步回填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72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