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模台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内模台车是一种为了提高隧道或管廊衬砌的施工速度的设备,通过内模台车能够使模板整体移动至需要浇筑混凝土的位置,减少模板现场拼接的工程,采用内模台车使装模或脱模的速度有较大提高。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管廊铝模台车,包括内侧模板和顶模板,内侧模板位于台车的侧面,顶模板位于台车的顶部,台车上固定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可调横杆支撑,内侧模板上固定设置有上楔形块,可调横杆支撑上固定设置有下楔形块,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滑动配合,台车上固定设置有横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杆一端设有卡块,横向调节杆带动上楔形块滑动,对内侧模板进行高度调整,台车上还安装有可调顶撑,可调顶撑与顶模板连接,通过可调顶撑将顶模板进行支撑。

但是上述结构内侧模板和顶模板分别进行单独的拆卸和安装,内侧模板和顶模板的安装位置容易造成尺寸偏差过大,因此需要对内侧模板和顶模板的位置进行逐一测量检查。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将内侧模板和顶模板同时移动至设计位置,减少对内侧模板的测量检查,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包括台车架,所述台车架的上方设置有顶模板,所述台车架的两侧设置有内侧模板,所述顶模板上连接竖向调节杆,所述内侧模板上连接有横向调节杆,所述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通过同步装置连接于台车架上,所述同步装置用于同时顶模板和内侧模板;所述顶模板和内侧模板之间通过倒角模板进行拼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同步装置连接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能够同时在同步装置的作用下移动,进而竖向调节杆带动顶模板移动,同时横向调节杆带动内侧模板移动,当顶模板在同步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到固定位置后,两个内侧模板同时能够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而能够减少对内侧模板测量的检查,同时在对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进行脱模时,倒角模板能够使顶模板和内侧模板间隔设置,通过同步装置能够同时将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进行脱模,使脱模比较方便。

优选的,所述同步装置包括驱动锥齿轮、同步锥齿轮和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同步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台车架上,所述驱动锥齿轮转动安装在台车架上,所述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均对应贯穿一个驱动锥齿轮,并与驱动锥齿轮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一端的同步锥齿轮与横向调节杆上的驱动锥齿轮啮合,另一端的同步锥齿轮与竖向调节杆上的驱动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转轴上的同步锥齿轮位于竖向调节杆上的驱动锥齿轮两侧啮合,进而一个转轴转动时,另一个转轴也随着转动,使两个内侧模板能够同时随着顶模板移动,并且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能够在驱动锥齿轮的作用下使内侧模板和顶模板比较稳定。

优选的,所述台车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同步装置沿着台车架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同步轴、蜗杆和蜗轮,所述蜗轮同轴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同步轴沿着台车架的长度方向,所述蜗杆沿着同步轴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蜗杆与蜗轮一一对应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轴转动时,同步轴能够同时通过多个蜗杆带动多个蜗轮转动,多个蜗轮带动多个转轴转动,使多个同步装置同时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进行驱动,减少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移动过程中发生卡滞。

优选的,所述倒角模板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在台车架,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在导向杆的作用力用于驱使倒角模板向台车架的方向靠近,所述顶模板和内侧模板靠近于台车架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用于抵接在倒角模板靠近于台车架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上套设弹簧,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能够使倒角模板向台车架的方向移动,当顶模板和内侧模板上的推板远离倒角模板后,弹簧能够自动将倒角模板进行脱模,而推板作用在倒角模板靠近于台车架的表面时,弹簧能够保持倒角模板的位置,使倒角模板拼接在顶模板和内侧模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上固定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沿着导向杆的方向,所述推杆上开设有一段齿条部,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直齿轮,所述齿条部用于与直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上安装直齿轮,推杆上的齿条部与直齿轮啮合,进而在转轴转动时,转轴能够通过直齿轮带动推杆移动,进而使倒角模板能够移动的速度较快,减少倒角模板与顶模板或内侧模板之间的摩擦。

优选的,所述转轴固定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直齿轮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容纳孔靠近于驱动板的位置设置有球体,所述压簧的一端抵接在球体上,另一端用于抵接在容纳孔的底部,所述球体用于配合在卡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齿轮上开设容纳孔,球体通过压簧能够伸出容纳孔并与卡孔配合,使直齿轮通过球体连接驱动板,进而在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直齿轮转动,当倒角模板向靠近于台车架方向移动的速度大于内侧模板的速度时,通过球体释放对直齿轮和驱动板之间的连接,减少倒角模板与内侧模板或顶模板的卡滞。

优选的,所述台车架上设置有多个内支撑,所述内支撑包括U形扣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U形扣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在台车架上,所述U形扣用于抵接在顶模板或内侧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内支撑连接在台车架上,内支撑能够通过螺杆使U形扣抵接在内侧模板或顶模板上,使内侧模板和顶模板的支撑稳定性更高,另外内支撑向外顶着内侧模板和顶模板时,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能够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向内拉,进而使内支撑能够形成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预支撑力,当浇筑混凝土后,再释放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拉力,能够混凝土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挤压位移量。

优选的,所述台车架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垫块,所述条形孔内用于通过垫块,所述台车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垫块用于抵接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孔内用于通过垫块,当松开螺杆后,垫块能够转动到条形孔内,使内支撑快速拆卸,同时在垫块放置到卡槽内时,能够使内支撑快速地对内侧模板或顶模板进行支撑,操作比较方便。

优选的,所述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远离台车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封堵块,所述内侧模板和顶模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内侧模板和顶模板上固定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与通孔连通,所述封堵块用于打开或断开气管与通孔的连通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位于通孔内,当封堵块打开气管与通孔的连通位置时,由气管向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远离台车架的一侧通压力气体,使内侧模板和顶模板在压力气体的作用下比较容易脱模。

优选的,所述内侧模板和顶模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贯穿连接块与封堵块连接,所述封堵块与内侧模板或顶模板平齐时,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的端头抵接在连接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块移动至与内侧模板或顶模板平齐的位置时,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的端头抵接在连接块上,进而使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能够封堵块将通孔位置的混凝土挤出,减少通孔内的混凝土对气管充气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顶模板在同步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到固定位置后,两个内侧模板同时能够移动到设计位置,进而能够减少对内侧模板测量的检查,同时在对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进行脱模时,同步装置能够同时将内侧模板和顶模板进行脱模,使脱模比较方便;

2.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能够使倒角模板向台车架的方向移动,当顶模板和内侧模板上的推板远离倒角模板后,弹簧能够自动将倒角模板进行脱模;

3.通过竖向调节杆和横向调节杆能够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向内拉,进而使内支撑能够形成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预支撑力,减少混凝土对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挤压位移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向杆安装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板与直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支撑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封堵块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台车架;21、内侧模板;22、顶模板;23、倒角模板;24、推板;31、竖向调节杆;32、横向调节杆;4、同步装置;41、驱动锥齿轮;42、转轴;43、同步锥齿轮;5、驱动装置;51、同步轴;52、蜗杆;53、蜗轮;6、导向杆;61、导向孔;62、弹簧;71、推杆;72、直齿轮;73、齿条部;74、驱动板;75、卡孔;76、容纳孔;77、压簧;78、球体;8、内支撑;81、横梁;82、U形扣;83、螺杆;84、垫块;85、条形孔;86、卡槽;91、通孔;92、连接块;93、封堵块;94、气管;95、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内模台车的脱模机构,参考图1和图2,包括台车架1、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内侧模板21设置有两个且竖直设置,两个内侧模板21分别位于台车架1的两侧,顶模板22水平设置且位于台车架1的顶部上方位置。在台车架1上连接有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竖向调节杆31竖直,横向调节杆32水平且垂直于内侧模板21,竖向调节杆31远离于台车架1的一端连接在顶模板22上,横向调节杆32远离于台车架1的一端连接在内侧模板21上。在竖向调节杆31和两个横向调节杆32之间设置有同步装置4,通过同步装置4同时驱动竖向调节杆31和两个横向调节杆32移动。内侧模板21与顶模板22相邻的侧边处设置有倒角模板23,倒角模板23靠近顶模板22的一侧水平设置并用于与顶模板22的边缘进行拼接,倒角模板23靠近于内侧模板21的一侧竖直设置并用于与内侧模板21的上边缘进行拼接。倒角模板23连接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之间时,能够使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之间留出间隔,从而能够使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能够向台车架1的中心位置移动。

参考图2,同步装置4包括驱动锥齿轮41、转轴42和同步锥齿轮43,驱动锥齿轮41转动连接在台车架1上,并且驱动锥齿轮41在每个横向调节杆32和竖向调节杆31的位置均对应设置一个,使横向调节杆32与竖向调节杆31贯穿各自对应的驱动锥齿轮41并与驱动锥齿轮41螺纹连接。当驱动锥齿轮41转动时,由于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保持横向调节杆32和竖向调节杆31不转动,进而使驱动锥齿轮41能够驱动内侧模板21沿着横向调节杆32的方向水平移动,驱动顶模板22沿着竖向调节杆31的方向竖直移动。同步锥齿轮43同轴固定在转轴42上,并且同一个转轴42上设置两个同步锥齿轮43,转轴42转动连接在台车架1上;转轴42的一端连接的同步锥齿轮43与竖向调节杆31连接的驱动锥齿轮41啮合,另一端连接有同步锥齿轮43与横向调节杆32连接有驱动锥齿轮41啮合。位于竖向调节杆3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同步锥齿轮43,使位于台车架1两侧的两个内侧模板21通过竖向调节杆31上的驱动锥齿轮41进行连接。两个位于竖向调节杆31侧部的同步锥齿轮43连接的转轴42能够同时转动,进而当一个转轴42转动时能够带动另一个转轴42转动,两个转轴42同时转动,两个转轴42上连接的四个同步锥齿轮43能够同时带动三个驱动锥齿轮41转动,进而达到内侧模板21与顶模板22同时移动的作用。在使用时,内侧模板21与顶模板22同时移动,使顶模板22移至标高的位置后,通过测量顶模板22的标高即可确定两个内侧模板21的位置,进而减少对内侧模板21位置的测量检查。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进行脱模时,通过转动转轴42,使顶模板22向下移动,两个内侧模板21同时向台车架1的中心靠拢,进而能够同时将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进行拆除,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图1和图3,沿着台车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步装置4时,为了使顶模板22整体能够保持水平进行上下移动,在台车架1上安装有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包括同步轴51、蜗杆52和蜗轮53,同步轴51转动连接在台车架1上,并且同步轴51沿着台车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蜗轮53在位于台车架1同侧的转轴42上同轴固定设置,蜗轮53与转轴42一一对应设置,蜗杆52同轴固定在同步轴51上,并且蜗杆52与蜗轮53一一对应啮合,使同步轴51转动时能够带动多个蜗杆52同时转动,进而使多个同步装置4同时驱动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移动,减少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移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情况。

参考图2和图4,在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靠近于倒角模板23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推板24,推板24位于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靠近于台车架1的一面上,使倒角模板23靠近于台车架1的一面抵接在推板24上时,倒角模板23能够与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进行准确拼接。在倒角模板23上固定设置有导向杆6,导向杆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45度设置。在台车架1上开设有导向孔61,将导向杆6滑动配合在导向孔61内,使倒角模板23通过导向杆6与台车架1连接。在导向杆6上套设有弹簧62,弹簧62的一端抵接在台车架1上,另一端抵接在导向杆6端部的位置,以使弹簧62作用在导向杆6上的力驱使倒角模板23向台车架1的方向靠近。在进行脱模过程中,由于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同时向台车架1的中心靠拢且移动的距离相等,进而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靠近于倒角模板23的边缘位置能够同时与倒角模板23错开,倒角模板23在弹簧62的作用力下从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脱离;在进行装模的过程中,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同时向远离于台车架1的方向移动,使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的外侧对倒角模板23进行推动,以使倒角模板23同时向远离于台车架1的方向移动。

参考图4,为了减少顶模板22与内侧模板21因相对滑动产生摩擦声响,在导向杆6上固定设置有推杆71,推杆7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杆6设置,且推杆71垂直于转轴42设置,转轴42上连接有直齿轮72,推杆71远离于导向杆6的一端延伸到直齿轮72的侧部位置,并且推杆71上开设有一段齿条部73,齿条部73用于与直齿轮72啮合。当倒角模板23处于靠近于台车架1的位置时,齿条部73与直齿轮72啮合,然后转轴42转动时,直齿轮72带动齿条部73的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倒角模板23能够逐渐远离于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到达倒角模板23通过推杆71驱动移动的最大位置。

参考图4和图5,在转轴42上同轴固定设置有驱动板74,驱动板74上开设有卡孔75,驱动板74靠着直齿轮72的端面设置,卡孔75朝向于直齿轮72,直齿轮72转动连接在转轴42上,在直齿轮72朝向于驱动板74的一面开设有容纳孔76,容纳孔76内设置有压簧77,位于容纳孔76的开口设置在球体78,压簧77的一端抵接在球体78上,另一端抵接在容纳孔76的底部,进而压簧77能够驱使球体78的一部分伸出容纳孔76,卡孔75的位置能够与球体78对应,使球体78能够部分进入到卡孔75内。当球体78连接驱动板74时,转轴42能够带动直齿轮72转动,当球体78受到挤压进入到容纳孔76内时,驱动板74能够相对于直齿轮72转动。当倒角模板23向台车架1方向靠拢时,由于齿条部73带动倒角模板23移动的速度较快,因此通过球体78松开直齿轮72与驱动板74之间的连接。

参考图4和图6,在台车架1上安装有多个内支撑8,内支撑8用于对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进行支撑,以使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能够更高稳定性,减少在浇筑混凝土时,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发生漏浆。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靠近于台车架1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横梁81,横梁81位于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靠近侧边的位置,横梁81平行于台车架1的中心线设置。内支撑8沿着横梁8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或多个,内支撑8包括U形扣82、螺杆83和垫块84,U形扣82的开口宽度等于横梁81的宽度,使U形扣82的开口用于卡在横梁81上,螺杆8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U形扣82的中部位置,垫块84为矩形条状,螺杆83的一端贯穿垫块84并与垫块84螺纹连接。在台车架1上对应安装内支撑8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条形孔85,条形孔85为矩形截面,条形孔85用于通过垫块84,同时在台车架1靠近于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86,卡槽86用于放置垫块84。使用时,内支撑8先放置到条形孔85内,当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均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将内支撑8向靠近于内侧模板21或顶模板22的方向移动,且垫块84由条形孔85内移动到台车架1靠近于内侧模板21或顶模板22的一侧,然后转动垫块84,使垫块84与卡槽86的位置对应,然后再转动螺杆83,使螺杆83能够通过垫块84对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进行支撑;当需要脱模时,转动螺杆83,使螺杆83松开对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支撑后,转动垫块84与条形孔85对应,进而能够快速地对内支撑8进行拆除,进而移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

参考图7,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上均开设有通孔91,通孔91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块92,在通孔91内设置有封堵块93,封堵块93为方形,封堵块93滑动配合在通孔91内,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远离于台车架1的一端均插入到连接块92内并与封堵块93固定连接,当封堵块93在通孔91内移动到与内侧模板21或顶模板22表面平齐时,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的端头抵接在连接块92上,从而能够由竖向调节杆31带动顶模板22移动,横向调节杆32带动内侧模板21移动。当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向靠近于台车架1的方向移动时,由封堵块93沿着通孔91滑动并抵接在连接块92的内侧,使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通过封堵块93带动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移动。同时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设置有气管94,气管94通过在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上开设的通道95与通孔91连通,并且通道95位于通道95的端部位于通孔91的侧壁位置,然后封堵块93沿着通孔91移动时,封堵块93能够对通道95的端部封堵或打开。气管94用于连接空压设备,当封堵块93向连接块92的方向移动时,封堵块93打开气管94与通孔91的连通部位,然后通过空压设备向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远离于台车架1的一面充气,使用气压将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从混凝土上脱模,方便对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的拆除。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通过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将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靠近设计的位置,然后再通过内支撑8将顶模板22和内侧模板21进行支撑,当内支撑8对内侧模板21产生预支撑力时,横向调节杆32通过封堵块93能够对内侧模板21产生拉力,进而内支撑8能够预先具有支撑力,使台车架1变形;气管94内同时插入橡胶条,用于封堵气管94,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释放竖向调节杆31对顶模板22的拉力,横向调节杆32对内侧模板21的拉力,以及通过竖向调节杆31和横向调节杆32带动封堵块93对通孔91内的混凝土挤压,同时对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进行支撑,从而配合内支撑8的预支撑力能够减少内侧模板21和顶模板22受到混凝土挤压变形,取出气管94内的橡胶条,对气管94进行清理,方便连接空压设备进行脱模。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8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