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载充电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车载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车载充电器用于对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例如,手机;又如,充电宝。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多数配合车内的点烟装置使用,将车载充电器插入点烟装置,利用车载充电器扩充车内的充电口,即让车内具备更多的充电口。

而车载充电器因其内部空间狭小,不利于车载充电器的内部电子元件散热,容易导致车载充电器的内部元器件被损坏,降低了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旨在实现对车载充电器的散热,提高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车载充电器包括前端盖、导热件及充电器主体,所述前端盖设有容腔以及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一连接孔和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导热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通孔,所述导热件还设有第二散热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散热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连通,所述充电器主体设有正极接头,其中,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充电器主体连接,以使所述正极接头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导热件用于为所述正极接头散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导热件一体成型;或,所述导热件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环绕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环绕所述通孔均匀设置;且/或,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不相等;或,所述第二散热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数量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主体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出口,所述正极接头包括连接部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之间形成止挡部,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出口伸出所述安装腔,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出所述容腔;其中,所述止挡部用于与所述导热件抵接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配合槽;所述充电器主体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腔,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容腔的方向一致,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口;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穿过所述出口与所述配合槽配合连接,所述保险丝远离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险丝和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安装座、导向条和焊接部,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弹簧和所述保险丝之间,所述导向条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导向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导向条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贴合滑动连接,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导向条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焊接部用于连接电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的内壁上方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导向条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线及负极接头,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线一端连接于所述焊接部,另一端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负极接头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负极接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伸出所述安装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包括端面和第一侧壁,所述端面和所述第一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端面上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充电器主体还包括壳体和后端盖,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端盖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也设有内螺纹;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正极接头上的热量转移至导热件上,并且车载充电器内部的电子元件也可以通过正极接头将热量间接的传递到导热件上,而导热件的热量通过前端盖上的多个第一散热孔散去,可以很好的实现散热效果,同时,导热件上还设有第二散热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散热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连通,所以第一散热孔和与其对应设置第二散热孔可实现对充电器主体内部与外部的连通,进一步提高车载充电器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车载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车载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充电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载充电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载充电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载充电器中导热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充电器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车载充电器100包括前端盖10、导热件20及充电器主体30,所述前端盖10设有容腔以及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一连接孔111和多个第一散热孔112,所述导热件20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导热件20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111设有通孔21,所述导热件20还设有第二散热孔22,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散热孔2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2对应连通,所述充电器主体30设有正极接头31,其中,所述前端盖10与所述充电器主体30连接,以使所述正极接头31依次穿过所述通孔2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导热件20用于为所述正极接头31散热。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正极接头31上的热量转移至导热件20上,并且车载充电器100内部的电子元件也可以通过正极接头31将热量间接的传递到导热件20上,而导热件20的热量通过前端盖10上的多个第一散热孔112散去,可以很好的实现散热效果,同时,导热件20上还设有第二散热孔22,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散热孔22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2对应连通,所以第一散热孔112和与其对应设置第二散热孔22可实现对充电器主体30内部与外部的连通,进一步提高车载充电器100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车载充电器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前端盖10上的第一连接孔111的孔径大于通孔21的孔径,通孔21的孔径等于正极接头31的直径,以使正极接头31通过通孔21的内壁与导热件20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10与所述导热件20一体成型;或,所述导热件20上设有卡接部23,所述卡接部23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内壁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前端盖10可以与导热件20一体成型,成型时保证有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112与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孔22对应连通;或前端盖10与导热件20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后单独对前端盖10或导热件20的更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2环绕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22环绕所述通孔21均匀设置;且/或,所述第二散热孔2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112的数量不相等;或,所述第二散热孔2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112的数量相等。

本实施例中,若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2环绕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孔22环绕所述通孔21均匀设置,则所述第二散热孔2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散热孔112的数量不相等,例如第一散热孔112的数量为12个,第二散热孔22的数量为10个,则当将导热件20安装在前端盖10的容腔内,使通孔21对应连通第一连接孔111时,由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112相对于第一连接孔111中心形成的夹角角度与相邻两个第二散热孔22相对于通孔21中心形成的夹角角度不同,则至少会有一个第一散热孔112与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孔22连通,并连通充电器主体30内部,以对充电器主体30内部进行散热;而也由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112相对于第一连接孔111中心形成的夹角角度与相邻两个第二散热孔22相对于通孔21中心形成的夹角角度不同,所以导热件20面向前端盖10的一侧表面至少会覆盖或部分覆盖住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112,使被导热件20覆盖的第一散热孔112直接对导热件20进行散热,实现了既将充电器本体内部的热量转移到更接近第一散热孔112的导热件20上,又没有因为设置导热件20而阻塞了第一散热孔112与充电器主体30内部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若第二散热孔22的数量与第一散热孔112的数量不相等,则多个第一散热孔112和第二散热孔22可均匀设置,也可非均匀设置,其中当第一散热孔112和第二散热孔22非均匀设置时,只需保证至少一个第一散热孔112和至少一个第二散热孔22对应连通即可。

若第一散热孔112和第二散热孔22数量相同,则第一散热孔112和第二散热孔22不能均匀设置,以避免均匀设置使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112和相邻两个第二散热孔22之间的间距相同,造成所有第一散热孔112均不连通第二散热孔22或所有第一散热孔112均连通第二散热孔22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孔112的孔径可以与第二散热孔22的孔径相同,也可以大于第二散热孔22的孔径,当第一散热孔112的孔径大于第二散热孔22时,第一散热孔112中被暴露的导热件20表面更大,更有利于导热件20的散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主体30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出口,所述正极接头31包括连接部311和配合部312,所述连接部311和所述配合部312之间形成止挡部,所述配合部312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连接部311穿过所述出口伸出所述安装腔,并依次穿过所述通孔2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伸出所述容腔;其中,所述止挡部用于与所述导热件20抵接限位。

本实施例中,前端盖10和充电器主体30可连接,当前端盖10与充电器主体30连接时,位于前端盖10容腔内的导热件20被前端盖10和充电器主体30的一端夹住固定,正极接头31的连接部311可穿过导热件20上的通孔21,但由于止挡部与导热件20抵接限位,配合部312并不能穿过导热件20上的通孔21,以避免正极接头31脱离掉落出充电器主体3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312远离所述连接部311的一端设有配合槽;所述充电器主体30还设有限位槽32,所述限位槽32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腔,所述限位槽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311伸出所述容腔的方向一致,所述限位槽3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一端设有第一出口321;所述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保险丝40,所述保险丝40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一端穿过所述出口与所述配合槽配合连接,所述保险丝40远离第一连接孔111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槽32内。

本实施例中,配合槽供保险丝40嵌入,设置的配合槽为圆柱槽,配合槽半径与保险丝40半径一致,能够有效增加与保险丝40端部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过大电流,增强散热效果,提高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32内的弹簧50,所述弹簧50位于所述限位槽32内,所述弹簧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保险丝40和所述限位槽3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一端的内壁弹性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限位槽32内的导电件60,所述导电件60包括安装座61、导向条63和焊接部62,所述安装座61位于所述弹簧50和所述保险丝40之间,所述导向条6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61连接,所述导向条6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槽32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导向条63与所述限位槽32的槽壁贴合滑动连接,所述焊接部62与所述导向条63远离所述安装座61的一端连接,所述焊接部62用于连接电线80。

本实施例中,导电件60的一端设有安装座61用于与保险丝40连接,导电件60的另一端设有焊接部62用于连接电线80,而电线80与电路板70连接,使电流从保险丝40经过导电件60和电线80流通至电路板70,避免电流通过弹簧50到电路板70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1位于弹簧50以及保险丝40之间,安装座61的宽度与限位槽32的宽度一致,保证了安装座61沿着限位槽32内壁被弹簧50抵接滑动时,仍然保持水平状态,不因弹簧50弹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对保险丝40而言,安装座61均匀化了弹簧50的弹力,使得保险丝40受力均匀,不易发生倾斜从而与限位槽32发生摩擦,有效提高了保险丝40与弹簧5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1周缘设有向靠近保险丝40方向延伸的金属夹持弹片,保险丝40夹持于金属夹持弹片内,有效增强对保险丝40的夹持稳定效果,使得保险丝40接触时更加稳固,不容易走位,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弹簧50的寿命及弹力。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3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一端的内壁上方形成有第二开口322,所述第二开口322连通所述限位槽32内部,所述导向条63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322。

本实施例中,当正极接头31受到压力被压回,进而间接通过保险丝40和导电件60压缩处于限位槽32内的弹簧50,安装座61压缩弹簧50带动导向条63向远离前端盖10的方向移动并穿过第二开口322,使弹簧50有进一步被压缩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100还包括电路板70、所述电线80及负极接头90,所述电路板70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电线80一端连接于所述焊接部62,另一端于所述电路板70连接,所述负极接头90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电路板70连接;所述充电器主体30上还设有第二连接孔332,所述负极接头90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332伸出所述安装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10包括端面11和第一侧壁12,所述端面11和所述第一侧壁12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端面11上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和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孔112,所述第一侧壁1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充电器主体30还包括壳体33和后端盖34,所述壳体33设有第一连接端331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33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后端盖34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上也设有内螺纹;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2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31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壳体3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后形成具有第一连接端331和第二连接端的壳体33,后端盖34的第二侧壁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后,后端盖34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为了给负极接头90提供伸出安装腔的第二连接孔332。故在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在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时,两个凹槽连通形成第二连接孔332,负极接头90从第二连接孔332伸出安装腔。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的壳体33设有面向前端盖10的贯通孔,保险丝40一端设于壳体内部,另一端伸出贯通孔;而前端盖10与壳体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当前端盖10与壳体33分离后,会暴露出伸出壳体33的部分保险丝40,可以方便保险丝40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在前端盖10第一侧壁1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位置且远离端面1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块,在第一壳体设置外螺纹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块,在将第一定位块旋到与第二定位块接触时,操作人员可以感受到并得知此时已旋转到位,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螺纹松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块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块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或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均设有凸起块,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并后形成第二定位块,在此并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新能源车车载充电器自动组装机、组装方法及新能源车车载充电器
  • 控制车辆的车载充电器的方法和车辆的车载充电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9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