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传统的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指示器的外壳与端盖之间通常都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的,当需要拆卸时要用到螺丝刀等工具辅助拆卸,拆卸过程繁琐且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解决了由于指示器的外壳与端盖之间通常都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的,当需要拆卸时要用到螺丝刀等工具辅助拆卸,拆卸过程繁琐且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四角均设置有组装装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四角分别通过组装装置活动连接有后端盖。

所述组装装置包括设于后端盖内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卡块,所述移动套筒的内壁开设有与橡胶卡块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移动杆的外壁且位于移动套筒的下方套接有弹簧,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且位于弹簧的下方铰接有活动卡块,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开设有与活动卡块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活动卡块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条形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滑动柱的一侧与移动套筒的底部外壁铰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后端盖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凹型槽。

优选的,所述外壳靠近后端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卡块。

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的外壁与定位卡槽的内壁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远离外壳的一侧与凹型槽的内壁相互卡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通过按压移动杆使其向下移动,则橡胶卡块沿着弧形槽的内壁移动,移动杆移动时带动两侧的活动卡块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活动卡块一侧的滑动柱沿着条形滑槽的内壁滑动,且活动卡块逐渐与卡接槽的内壁分离,活动卡块逐渐转动至与移动套筒的外壁贴合,此时移动后端盖和移动套筒方便将活动卡块逐渐移出凹槽的内部,完成后端盖与外壳之间的拆卸分离,不需要多种工具辅助拆卸,方便维修人员对外壳内部的零件进行检修,操作便携,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通过后端盖与外壳之间逐渐靠近时,定位卡块的一侧外壁与定位卡槽的一侧内壁贴合,随着后端盖与外壳之间越靠越近,则定位卡块逐渐伸入定位卡槽的内部并逐渐与凹型槽的内壁相互卡接,四角的组装装置方便与凹槽的位置对应,定位卡块与定位卡槽起到了定位导向的作用,方便组装装置将后端盖与外壳组装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组装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组装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显示面板;2、外壳;3、后端盖;4、控制模块;5、检测模块;6、组装装置;601、容纳槽;602、移动套筒;603、移动杆;604、橡胶卡块;605、弹簧;606、活动卡块;607、凹槽;608、卡接槽;609、条形滑槽;610、滑动柱;611、铰接杆;7、定位卡槽;8、凹型槽;9、定位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网故障检测指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2,外壳2远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四角均设置有组装装置6,外壳2的一侧四角分别通过组装装置6活动连接有后端盖3。

组装装置6包括设于后端盖3内部的容纳槽601,容纳槽60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套筒602,移动套筒6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03,移动杆60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卡块604,移动套筒602的内壁开设有与橡胶卡块604相适配的弧形槽,其中,橡胶卡块604方便在移动时与弧形槽的内壁间歇的相互贴合,是的移动杆603的移动更加稳定,移动杆603的外壁且位于移动套筒602的下方套接有弹簧605,移动杆603的底部且位于弹簧605的下方铰接有活动卡块606,外壳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607,凹槽607的顶部内壁开设有与活动卡块606相适配的卡接槽608,活动卡块606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滑槽609,条形滑槽60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动柱610,滑动柱610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铰接杆611,铰接杆611远离滑动柱610的一侧与移动套筒602的底部外壁铰接,其中,铰接杆611方便随着移动杆603的移动和活动卡块606的转动而同时转动。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组装装置6与凹槽607的位置对应后,活动卡块606逐渐伸入凹槽607的内部,活动卡块606全部伸入后,将移动杆603向上移动,则橡胶卡块604沿着弧形槽的内壁滑动同时挤压弹簧605,此时铰接杆611转动并带动滑动柱610沿着条形滑槽609的内壁滑动,则活动卡块606分别向两侧转动,移动杆603继续向上移动时活动卡块606向上移动并逐渐与卡接槽608的内壁相互卡接固定,此时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方便连接固定,通过按压移动杆603使其向下移动,则橡胶卡块604沿着弧形槽的内壁移动,移动杆603移动时带动两侧的活动卡块606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活动卡块606一侧的滑动柱610沿着条形滑槽609的内壁滑动,且活动卡块606逐渐与卡接槽608的内壁分离,活动卡块606逐渐转动至与移动套筒602的外壁贴合,此时移动后端盖3和移动套筒602方便将活动卡块606逐渐移出凹槽607的内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显示面板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模块5,后端盖3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卡槽7,定位卡槽7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凹型槽8,外壳2靠近后端盖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卡块9,定位卡块9的外壁与定位卡槽7的内壁相互卡接,定位卡块9远离外壳2的一侧与凹型槽8的内壁相互卡接,其中,定位卡块9分别与定位卡槽7和凹型槽8的内壁卡接时,方便辅助定位后端盖3与外壳2。

本实施例中,通过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逐渐靠近时,定位卡块9的一侧外壁与定位卡槽7的一侧内壁贴合,随着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越靠越近,则定位卡块9逐渐伸入定位卡槽7的内部并逐渐与凹型槽8的内壁相互卡接,四角的组装装置6方便与凹槽607的位置对应,定位卡块9与定位卡槽7起到了定位导向的作用,方便组装装置6将后端盖3与外壳2组装固定,通过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逐渐分离时,定位卡块9与定位卡槽7一侧的凹型槽8相互分离,完成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的拆卸分离。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逐渐靠近时,定位卡块9的一侧外壁与定位卡槽7的一侧内壁贴合,随着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越靠越近,则定位卡块9逐渐伸入定位卡槽7的内部并逐渐与凹型槽8的内壁相互卡接,四角的组装装置6方便与凹槽607的位置对应,定位卡块9与定位卡槽7起到了定位导向的作用,方便组装装置6将后端盖3与外壳2组装固定;

其次,通过组装装置6与凹槽607的位置对应后,活动卡块606逐渐伸入凹槽607的内部,活动卡块606全部伸入后,将移动杆603向上移动,则橡胶卡块604沿着弧形槽的内壁滑动同时挤压弹簧605,此时铰接杆611转动并带动滑动柱610沿着条形滑槽609的内壁滑动,则活动卡块606分别向两侧转动,移动杆603继续向上移动时活动卡块606向上移动并逐渐与卡接槽608的内壁相互卡接固定,此时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方便连接固定;

再次,通过按压移动杆603使其向下移动,则橡胶卡块604沿着弧形槽的内壁移动,移动杆603移动时带动两侧的活动卡块606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活动卡块606一侧的滑动柱610沿着条形滑槽609的内壁滑动,且活动卡块606逐渐与卡接槽608的内壁分离,活动卡块606逐渐转动至与移动套筒602的外壁贴合,此时移动后端盖3和移动套筒602方便将活动卡块606逐渐移出凹槽607的内部;

最后,通过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逐渐分离时,定位卡块9与定位卡槽7一侧的凹型槽8相互分离,完成后端盖3与外壳2之间的拆卸分离,不需要多种工具辅助拆卸,方便维修人员对外壳2内部的零件进行检修,操作便携,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2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