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种植设施蔬菜收益高,然而由于设施内湿度大,温度适中极利于病菌的繁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以侵染番茄、黄瓜、草莓和辣椒等200多种作物,引起灰霉病的发生。灰霉病一般会导致产量损失10-20%,严重时可达60%以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灰霉病防治主要依靠喷施化学,然而,因灰葡萄孢属于高抗药性风险病原菌,国内外多地报道了灰霉病菌已经对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的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的异菌脲和腐霉利、苯胺基嘧啶类的嘧霉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啶酰菌胺等药剂普遍产生了抗性,抗药性的产生导致多种药剂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为有效控制灰霉病的为害,亟需研发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或增效组合。

由链格孢和棒孢菌等真菌引起番茄和黄瓜等作物叶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生产上,叶斑病的防治仍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然而,高效低毒杀菌剂通常作用位点单一,抗性风险较高,如何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延长高效杀菌剂的使用寿命,实现一喷多防,不但可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还可降低化学药剂的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果蔬重要真菌病害的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根据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可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灰葡萄孢、链格孢、棒孢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增效作用显著。同时,根据田间药效试验可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灰霉病、早疫病和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实现了一喷多防,减少了施药次数,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目标。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包括氯氟醚菌唑,以及四霉素或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公司研发的三唑类杀菌剂,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氯氟醚菌唑也属于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谱广,对炭疽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剂不仅具有内吸传导性,还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但未登记用于灰霉病的防治。

四霉素(tetramycin)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农用抗生素,是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subsp.wuzhouensis的发酵代谢产物,目前在中国被登记用于防治杨树溃疡病、水稻立枯病、细菌性角斑病、花生根腐病、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等。据报道,四霉素对稻瘟病、番茄叶霉病和黄瓜灰霉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是一种广谱性的杀真菌剂,局部渗透性强。它是触杀和预防性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原菌的类脂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膜机能、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袍和菌丝的形成。目前,在我国已登记用于防治芦笋茎枯病、西瓜蔓枯病、葡萄和番茄的灰霉病以及黄瓜的白粉病用等病害的防治。

然而,尚未见到有关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或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的相关研究。为了延缓病原菌对氯氟醚菌唑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抗性和灰葡萄孢的抗药性治理,本团队开展了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或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以不同比例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研究。

为此,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反复研究后意外发现,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或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后,不仅对灰葡萄孢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同时田间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同时对黄瓜靶斑病和番茄早疫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实现了一喷多防,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杀菌组合物的联合毒力,本发明还对活性组分的具体复配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所述活性组分中,所述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1-100)。通过控制两者比例关系,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可显著提高组合物的联合毒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10-100),优选为1:(40-80)。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可显著提高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的质量比为1:100、1:80、1:60、1:40、1:20、1:10、1:5、1:1或5:1。

所述活性组分中,所述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0):(1-10)。通过控制两者比例关系,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可显著提高组合物的联合毒力。

进一步优选的,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4):(1-4),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可显著提高组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黄瓜靶斑病菌和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0、1:7、1:4、1:2、1:1、2:1、4:1、7:1和10: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农药制剂,其含有上述杀菌组合物。

具体地,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悬浮剂。

本发明所述的农药制剂不仅保持对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啶酰菌胺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同时还对黄瓜靶斑病病和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实现了一喷多防,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

所述活性组分占所述农药制剂总质量的1%-4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本领域常用的农药剂型悬浮剂,根据需要也可以制成可湿性粉剂、乳油等剂型。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或所述农药制剂在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治理,黄瓜靶斑病和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试验表明,实施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或所述农药制剂可显著提高田间防控效果,实现了一喷多防,显著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用量,达到了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作物为果蔬,特别对番茄、黄瓜,防控效果更显著。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或农药制剂的施药方法。所述施药方法为:控制所述制剂的施药量为20-40毫升/亩,施药间隔为7-10天,施药次数为2-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选择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或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复配,不仅可以有效防控因多药抗性的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能够同时对早疫病和黄瓜靶斑病进行有效防控,实现了一喷多防,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用量,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

四霉素原药,活性组分浓度15%,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氯氟醚菌唑原药,活性组分浓度97%,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原药,活性组分浓度90%,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实施例1 40%四霉素·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0)

一种农药制剂,为悬浮剂,由如下组分组成:

40.56份97%氯氟醚菌唑原药(活性成分A为氯氟醚菌唑),4.37份15%四霉素原药(活性成分B为四霉素),2份分散剂NNO,4.5份(乳化剂)烷基萘磺酸盐类、3.5份(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份(防腐剂)苯甲酸钠、2份(稳定剂)环氧氯烷、0.5份(消泡剂)有机硅、2份(防冻剂)乙二醇和水补足100份;

其中,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60:1;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之和占农药制剂的40%。

上述农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以上混合物与研磨介质混合研磨,得到均相悬浮液体,将药液与研磨介质分离,即得40%四霉素·氯氟醚菌唑悬浮剂(1:60)。

实施例2 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胺悬浮剂(1:2)

一种农药制剂,为悬浮剂,由如下组分组成:

13.75份97%氯氟醚菌唑原药(活性成分A为氯氟醚菌唑),29.63份9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原药(活性成分B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份分散剂NNO,4.5份(乳化剂)烷基萘磺酸盐类、3.5份(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份(防腐剂)苯甲酸钠、2份(稳定剂)环氧氯烷、0.5份(消泡剂)有机硅、2份(防冻剂)乙二醇、水补足100份;

其中,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质量之和占农药制剂的20%。

采用与实施例2的方法制得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胺悬浮剂(1:2)

效果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得杀菌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以下通过试验例进行说明,篇幅所限,本发明只记载具有说服力的配方及试验。

以下试验例中:

四霉素水剂,活性组分浓度0.3%,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氯氟醚菌唑悬浮剂,活性组分浓度40g/L,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活性组分浓度40%,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活性组分浓度50%,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以下试验例中涉及的复配试验药剂均由以上实施例中的配方制备获得。

试验例一: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混配对果蔬主要病害的联合毒力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混配对引起果蔬主要病害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供试病原菌菌株:灰葡萄孢(CYW11抗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啶酰菌胺4种药剂)、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靶斑病菌,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杀菌剂研究室保存。

使用PDA培养基对供试菌株进行预培养。其中所述PDA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蒸馏水1000mL。

分别将供试原药溶于丙酮,制成浓度为10000μg/mL的母液后,将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按不同质量比(100:1、80:1、60:1、20:1、10:1、5:1、1:1和1:5)混合,得到不同配比的混合液。然后用无菌水进行系列稀释,与培养基按1:9的比例混合,分别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平板。在预培养菌株边缘打取直径为5mm菌饼,正面朝下接至含药平板中央,至于24℃下,恒温培养,待对照菌落扩展至培养皿的80%左右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及对照的直径。利用dps软件计算EC

抑制率的计算:

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量-处理菌落生长量萌发率)/对照菌落生长量]×100%

参照Wadley公式计算药剂混合后的协同作用系数:

SR=EC

上式中a、b代表两种杀菌剂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EC

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1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1可知,四霉素和氯氟醚菌唑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10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的配比为1:60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25,而当二者的配比为5:1时,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

表2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复配对黄瓜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2可知,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混用后对黄瓜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1-10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的配比为1:60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22,而当二者的配比为5:1时,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

表3四霉素与氯氟醚菌唑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3可知,四霉素和氯氟醚菌唑混用后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20-10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而当二者的配比为1:10时,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

试验例二: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混配对果蔬主要病害的联合毒力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混配对引起果蔬主要病害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供试病原菌菌株:灰葡萄孢(CYW11抗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啶酰菌胺4种药剂)、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靶斑病菌,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杀菌剂研究室保存。

使用PDA培养基对供试菌株进行预培养。其中所述PDA培养基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0g,蒸馏水1000mL。

分别将供试原药溶于丙酮,制成浓度为10000μg/mL的母液后,将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按不同质量比(1:10、1:7、1:4、1:2、1:1、2:1、4:1、7:1和10:1)混合,得到不同配比的混合液。然后用无菌水进行系列稀释,与培养基按1:9的比例混合,分别制成系列浓度的含药PDA平板。在预培养菌株边缘打取直径为5mm菌饼,正面朝下接至含药平板中央,至于24℃下,恒温培养,待对照菌落扩展至培养皿的80%左右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及对照的直径。利用dps软件计算EC

抑制率的计算:

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量-处理菌落生长量萌发率)/对照菌落生长量]×100%

参照Wadley公式计算药剂混合后的协同作用系数:

SR=EC

上式中a、b代表两种杀菌剂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EC

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4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4可知,氯氟醚菌唑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0:1-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毒力增效作用,当二者的配比为1:2时,增效系数最大,增效系数为2.02。

表5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对黄瓜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5可知,氯氟醚菌唑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混用后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10:1-1:10)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毒力增效作用,当二者的配比为1:2时,增效系数最大,增效系数为1.79。

表6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联合毒力

从表6可知,氯氟醚菌唑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混用后对番茄早疫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各配比(4:1-1:4)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出毒力增效作用,当二者的配比为1:2时,增效系数最大,增效系数为1.90。

试验例三:氯氟醚菌唑与其他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 -2000“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

试验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在番茄灰霉病常发季节,在灰霉病发病前,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约10天,末次用药后8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7氯氟醚菌唑与其他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灰霉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40%四霉素·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和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其化学单剂相比,化学药剂的用量显著降低,与常规化学药剂啶酰菌胺相比,化学药剂的用量至少降低了33.3%,且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该结果也可以表明,40%四霉素·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和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可以有效控制因对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的灰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嘧霉胺和啶酰菌胺)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引起的灰霉病。该配方的研发,对治理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例四:氯氟醚菌唑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

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4105-2020“杀菌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试验。

试验田位于河北定兴华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瓜靶斑病常发季节进行,在靶斑病发病前,开始喷第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用药间隔约10天,末次用药后9天调查田间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表8氯氟醚菌唑与不同杀菌剂及其复配制剂对黄瓜靶斑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40%四霉素·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和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黄瓜靶斑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其化学单剂相比,在相似的防治效果下,化学药剂用药量减少了约20%-40%,且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试验例五: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及其复配制剂对番茄早疫病的田间防效

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31-2000“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进行试验。

表9氯氟醚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对番茄早疫病田间防治试验

实验可以看出,40%氯氟醚菌唑·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番茄早疫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与其化学单剂相比,在相似的防治效果下,组合中两单剂的用药量均低于两单剂单独施用时的施用剂量,对于降低化学药剂的选择压,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药剂325克/升苯醚·嘧菌酯悬浮剂相比,增效组合的防效与之无显著差异,但用药量可降低26.15%。增效组合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综合以上实验可知,氯氟醚菌唑与四霉素/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悬浮剂可以同时防控果蔬叶部的灰霉病、早疫病和黄瓜靶斑病等多种病害,做到了一喷多防,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提高了防治效率,达到了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用果蔬垃圾制备的洗涤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防治果蔬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 一种防治果蔬病害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593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