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识别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如电子标签或者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现有的全血交接盘点使用最多的是手持式设备,手持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串扫或者漏扫,导致盘点不准确。现有的全血交接场景为普通建筑空间,受制于空间有限,实际上等同于将粘贴在血袋上的采血标签(RFID标签)置于一种无序密集排布状态,特别是会有采血标签位于血袋下方,为串扫或者漏扫的发生提供了物理条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能够更精准地对血袋进行扫描识别,有效地减少采血标签漏扫、串扫的情况发生,提高血液的识别存取的准确率和血液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包括主体和传动装置,主体包括壳体和内舱,壳体内部设置有主控制单元、电源模块、RFID读卡器和IO控制器,内舱内设置有扫描区域,主控制单元分别与RFID读卡器和IO控制器连接,电源模块向主控制单元、RFID读卡器和IO控制器供电;

传动装置设置在内舱中且两端分别在内舱两侧开口穿出,传动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血袋的放置平台机构和驱动放置平台机构在扫描区域内移动的移动控制机构,放置平台机构可转动控制血袋翻面,移动控制机构控制血袋在扫描区域内往复移动,并由RFID读卡器进行两次读卡扫描。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卷帘门、触摸屏和对外接口区域,卷帘门由IO控制器驱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FID读卡器连接RFID天线,IO控制器连接接近开关,RFID天线和接近开关均设置于内舱中,RFID天线与RFID读卡器通过射频馈线电性连接,IO控制器与接近开关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RFID天线在内舱内部上、下、前、后共设置四个扫面方向或上、前、后共设置三个扫描方向,每个方向设置两组RFID天线。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控制单元上设置有USB接口、RJ45网络接口和WiFi天线,USB接口、RJ45网络接口和WiFi天线延伸到主体的外部;所述电源模块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电源接口和开关延伸到主体的外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平台机构包括移动底座、转动平台和动力组件,移动底座在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沿着内舱平移,转动平台转动连接于移动底座,动力组件驱动转动平台转动,血袋放置并固定于转动平台。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平台包括转动轴垂直于移动底座运动方向的基础板、固定于基础板一侧表面边缘的限位框以及可拆卸连接于限位框上的压板,血袋放置于基础板与压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基础板和压板均设置为透明材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框与基础板的转动轴平行的两个边框上相对开设有插槽,每个边框上的插槽设置一个或多个。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底座框架、相对固定在底座框架上表面两侧的转动支撑架以及固定在底座框架上表面另外两侧的转动角度限制架;

基础板的转动轴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转动支撑架上,基础板转动轴两侧的部分宽度分别大于和小于基础板转动轴与转动角度限制架之间的距离;

动力组件连接在转动支撑架上,并与基础板的转动轴一端连接,动力组件由IO控制器控制。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控制机构包括从内舱中穿过的平移导轨、与移动底座连接的行走件以及驱动行走件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由IO控制器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能够有效将扫描计数与采血流程相结合,能够同时准确处理多标签扫描,发现错误即可通过声音、灯光和图像报警,避免漏掉操作环节。

2.本申请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能够杜绝全血交接人为因素出现的失误,为血库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所有的操作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在后台,永久保存,可追溯,可检索,可自动分析出报表,为血液管理的流程改善取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3.本申请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可以使用多种型号RFID天线,从而提高硬件的兼容性和软件开发的难易程度,具有很好的可拓展性。

4.本申请中利用放置平台机构批量放置血袋,然后由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放置平台机构携带血袋通过扫描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描和标签识别,将标签朝上的血袋信息全部进行识别收集;然后放置平台机构带动血袋转动并翻面,再由移动控制机构控制放置平台机构携带血袋回退到扫描区域中进行第二次扫描和标签识别,将标签朝下的血袋信息进行补充收集,有效地避免了采血标签串扫和漏扫的情况发生。

5.本申请中基础板和压板之间保留存储空间用于放置血袋,利用限位框控制存储空间的厚度,有效地避免血袋被挤压爆裂的情况出现,同时基础板和压板也能够血袋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基础板和压板均设置为透明材质,为血袋的扫描和识别提供了便利。

6.底座框架两侧设置与基础板的转动轴平行的转动角度限制架,能够限制基础板的转动角度,使基础板能够在180度的范围内转动,当基础板转动到抵触转动角度限制架时,能够处于相对水平的状态,方便进行扫描识别。

7.本申请中在放置平台机构的返程终点位置设置脱模结构,能够将压板从插槽中推出,使压板无法在血袋下方支撑血袋,血袋能够在基础板和压板之间快速脱离,方便血袋的快速交接,提高血液的识别存取和信息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血液批量识别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血液批量识别仪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置平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放置平台机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卷帘门;12、触摸屏;13、对外接口区域;2、内舱;3、RFID读卡器;4、RFID天线;5、放置平台机构;51、移动底座;511、底座框架;512、转动支撑架;513、转动角度限制架;52、转动平台;521、基础板;522、限位框;523、压板;524、插槽;6、移动控制机构;61、平移导轨;62、行走件;63、脱模座;64、脱模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隧道式血液批量识别仪,参照图1和2,包括主体和传动装置两部分,主体用于对采血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和信息收集,传动装置则用于控制血袋在主体内进出和转移。主体包括壳体1和内舱2,内舱2位于壳体1内部且内部形成扫描区域,传动装置则设置在内舱2中,传动装置的长度要大于主体的长度,使传动装置两端分别在内舱1两侧开口穿出。

壳体1内部设置有主控制单元、电源模块、RFID读卡器3和IO控制器,主控制单元分别与RFID读卡器3和IO控制器连接,电源模块向内部主控单元、RFID读卡器3、IO控制器供电。主控制单元作为总控制系统,主控制单元上设置有USB接口、RJ45网络接口和WiFi天线,USB接口、RJ45网络接口和WiFi天线延伸到主体的外部。电源模块为整机服务,主体和传动装置两部分均由电源模块提供动力,电源模块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电源接口和开关延伸到主体的外部。RFID读卡器3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采血标签并获取相关数据。

壳体1外部设置有卷帘门11、触摸屏12和对外接口区域13。卷帘门11设置在内舱2两侧的进出口位置,由IO控制器驱动,能够上下升降,控制内舱2两侧进出口的开闭,方便传动装置的进出。触摸屏12嵌入在壳体1的上部,用于对主控制单元进行操作和参数设置。对外接口区域13用于对外连接并进行数据的传输。

内舱2中设置有RFID天线4,RFID天线4连接在壳体1内侧,RFID读卡器3连接RFID天线4,IO控制器连接接近开关,RFID天线4和接近开关均设置于内舱2中,RFID天线4与RFID读卡器3通过射频馈线电性连接,IO控制器与接近开关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接近开关根据传动装置的靠近而启动。

RFID天线4在内舱2内部上、下、前、后共设置四个扫面方向或上、前、后共设置三个扫描方向,每个方向设置两组RFID天线4,本实施例中设置上、下、前、后四个方向。

参照图3和4,传动装置包括放置平台机构5和移动控制机构6,放置平台机构5与移动控制机构6滑移连接,放置平台机构5用于承载血袋并带动血袋一起移动从主体内进出,方便对采血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同时放置平台机构5还可以转动控制血袋翻面,方便对血袋进行正反面的扫描;移动控制机构6从主体内穿过,用于驱动放置平台机构5在扫描区域内的移动并实现往复运动,并由主体内的RFID读卡器3对血袋进行两次读卡扫描。

放置平台机构5包括移动底座51、转动平台52和动力组件,移动底座51与移动控制机构6连接并在移动控制机构6的控制下在内舱2内进出平移,转动平台52转动连接在移动底座51上,并能够在移动底座51上进行180度转动,动力组件安装在移动底座51上,并与转动平台52连接,驱动转动平台52翻面转动,血袋放置并固定在转动平台52上。

参照图4和5,移动底座51包括底座框架511、两个转动支撑架512和两个转动角度限制架513。底座框架511设置为矩形框结构,中间设置有矩形的空间;两个转动支撑架512设置为立柱结构,固定在底座框架511上表面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并与两个边框垂直设置,此两个边框平行于移动底座51的移动方向,两个转动支撑架512高度相同,用于安装转动平台52和动力组件;两个转动角度限制架513设置为立板结构,固定在底座框架511上表面的另外两个边框上,并且与这两个边框同向布置,此两个边框垂直于移动底座51的移动方向。

转动平台52包括基础板521、限位框522和压板523。基础板521设置为矩形薄板,选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如亚克力板,不会阻挡对采血标签的扫描,基础板521平行于移动底座51移动方向的两个侧边上相对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垂直于移动底座51的运动方向,基础板521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支撑架512上,基础板521的转动轴与两侧转动角度限制架513的间距相同,基础板521的转动轴两侧的板体部分宽度不同,分别大于和小于转动轴与转动角度限制架513之间的距离,使一侧的基础板521只能在转动轴下方的空间内转动至基础板521水平,另一侧的基础板521只能在转动轴上方的空间内转动至基础板521抵接到其中一个转动角度限制架513上。

限位框522设置为矩形框,沿着基础板521的一侧表面边缘布置并固定,限位框522与基础板521的转动轴平行的两个边框上相对开设有插槽524,插槽524贯穿限位框522的边框,每个边框上的插槽524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压板523设置为矩形薄板,材料与基础板521的材料相同,压板523可拆卸连接在限位框522上,压板523的两端可以插入到两侧边框上的插槽524中。本实施例中血袋放置于基础板521与压板523之间形成的空间,基础板521和压板523可以对血袋形成小范围的挤压,防止血袋在空间内乱串,也要避免血袋被压坏、压破的情况出现。

动力组件设置有一组,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动支撑架512上,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采用电机和减速机的组合结构,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减速机采用齿轮减速,输出轴与基础板521的转动轴一端连接,伺服电机的启停由IO控制器控制。

参照图3和5,移动控制机构6包括平移导轨61、行走件62和驱动组件。其中,平移导轨61采用两个从内舱2中穿过的光杠,两个光杠平行且高度相同,两端均从主体内穿出,行走件62与底座框架511连接,行走件62可以设置为光滑套管或者滑轮,滑动连接在两个光杠上,本实施例中以光滑套管为例进行说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齿条的组合,驱动电机连接在底座框架511上,齿轮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与平移导轨61平行且长度相同,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底座51一起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且由IO控制器控制启停。

移动底座51在平移导轨61上的起点和终点位于同一端,并且平移导轨61的终点端安装有脱模结构,脱模结构包括脱模座63和脱模推杆64,脱模座63固定在平移导轨61的端部,且顶部高度高于基础板521的转动轴高度,脱模推杆64固定在脱模座63朝向主体的一侧,并且脱模推杆64与平移导轨61平行,脱模推杆64的数量与压板523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脱模推杆64的长度与压板523在移动底座51移动方向上的宽度相同,设置高度与压板523转动到基础板521下侧时的高度相同,并且脱模推杆64可插入到插槽524中,将压板523从插槽524中推出,本实施例中在转动角度限制架513上开槽,以便压板523穿过,使血袋从转动平台52上掉落下来,方便进行收集,为了提高收集效率,可以在移动底座51下方的位置增加承接坡道和传送带来承接、运输血袋。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放置平台机构5移动到平移导轨61上的起点,起点应在终点前方一个身位的位置,以此来错开脱模推杆64;将基础板521调平,其一侧搭接到一个转动角度限制架513上,批量将血袋平铺在基础板521上,然后插入压板523将血袋进行限位稳定住;启动仪器电源,开始进行采血标签的扫描识别;放置平台机构5带着血袋沿平移导轨61前移,进入到内舱2中的扫描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描识别,记录采血标签正面朝上的血袋信息;放置平台机构5带着血袋继续前移至从主体内完全移出,控制动力组件带动基础板521转动,使基础板521安装压板523的一侧朝下,限位框522搭接到另一侧的转动角度限制架513上;控制放置平台机构5反向后退并进入到内舱2中的扫描区域进行第二次扫描识别,记录采血标签正面朝下的血袋信息;放置平台机构5带着血袋继续后退至放置平台机构5移动到平移导轨61上的终点位置,由脱模推杆64将压板523从限位框522上推掉,血袋掉落下来被收集起来,进而完成批量血袋的标签信息扫描识别。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通道式RFID批量识别设备
  • 基于RFID的批量识别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216949